跟婆婆ldquo谈心rdquo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913-1.html

由于疫情,去年我们没回去。今年,考虑到安全,还是决定不回去。

年前,公婆应邀来我家过年。

除夕前一天傍晚到,先生去车站接,提前跟他们说要记一下哪个出口,结果出来时跟随人流,走着走着就忘记看标识了。

公公说他们在某个店门前,结果找了一大圈,发现在同一个火车站,竟然有四家同名的连锁店。

辗转了一大圈,才找到他们。

到家的时候,我刚做好饭。婆婆看到家里并没有馒头,就说公公她都已经整理好了一包馒头,为啥不带来?

公公说来之前问过,我们说家里什么都不缺。

想吃馒头,可以去买,这个好解决。婆婆没再说什么,开始吃饭。

我们这两年见的不多,发现她一边吃饭一边掉米粒。吃着吃着,原本端坐在桌边的人就不见了,她端着碗,腰弯成了快九十度,侧到桌子旁边去了。碗刚放下,就开始打串嗝。

吃完饭,我问她哪里不舒服?

她说左边的嘴里面有一些疙瘩,有时会疼,经常是木木的感觉,所以吃饭会控制不了。

前两年,她出现了偏瘫的症状,经过治疗后,左半身气血循环依然有问题,左腿有点拖地,左手一直凉,从那以后她得推着小车慢慢走路。

这些症状,夏天热的时候好一些,冬天遇寒后比较明显。

吃好饭后,发现他们有些累了,就让他们先休息。

第二天早上,我做好饭后,喊他们吃床吃饭。公公起得早,自己出门溜达了一圈,婆婆后面才起来。

婆婆的吃饭模式几乎和前一天一样,我问她哪里不舒服,她回答没啥变化。

吃完饭,带他们去植物园。刚走了一会儿,她就把一只袜子脱了,说鞋子挤脚,穿着难受。那么冷的天,光着脚丫露在外面。无论我们怎么劝,在走路的时候,她总是把那只鞋子当成拖鞋一样穿。

谁都看得出来,她生气了,但她自己一直强调说没生气。

那双鞋是女儿不久前新买的,平时在家穿棉鞋,来我家才开始穿,没想到其中一只脚头有点瘦。是鞋子还是脚的问题,不想去讨论。

先生赶紧安慰她,回家一定尽快解决这事。晚上回家,店铺都关门了,只好找了一双他的运动鞋,穿上有点大,关键是不磨脚,她比较满意,这事才算过去。

接下来的几天,带他们去逛上海,看植物,看动物,去博物馆,去天文馆,去各种能去的地方。

每天早上,婆婆都会说不想去,因为容易累。但到最后,她都会跟着一起去。

中间偶尔有两天不出门,有点冷,又下着雨,家里电视已断网,于是她就躺床上休息,吃饭后继续躺。她说不困,就是觉得躺着舒服。

后来,公公才说由于各种原因,她会经常不舒服。

回老家前一天,早上吃饭后,我坐在桌边跟她聊天。她把那些不舒服又说了一遍,但却不主动说让我给她扎针,先生在旁边说了,她并没有任何表示。

问:“心里还生气吗?”

答:“生啥气啊,不生气。”

我上前去按了一下她的胸前,从天突到巨阙的那一条线,她一直叫着疼。

问:“你心里有气,还不少。”

答:“这几天我没生气啊,哪来的气呢?”

问:“你还生奶奶和弟弟的气。”

答:“你奶奶去世那么多年了,早就不生气了。”

婆媳关系曾经困扰了她很多年,直到奶奶生病去世,这两个女人都没有把恩怨理清。那些早年生的气,都还留在各自的心间。

说到这里,想到以前我也曾惹她生过气,先跟她道歉。

我劝她回家后,去爷爷奶奶的坟前说说话,把心里的委屈都说出来,想哭就哭。

听到我这么说,婆婆的腰又弯了下去,开始抹眼泪,一张纸接着一张纸擦。

哭了一会儿,才说奶奶当年也瘫了,比她现在的情况还严重。在她的眼泪中,有一部分是委屈,还有一部分是担忧。

婆婆年轻时很能干,既要一个人干农活,又要做饭,还要在晚上织布做衣裳。村里的红白喜事,也都少了不了她去撑场面。年轻的时候,在村里可谓是风光无限。如果当时有评奖,她应该能拿个“三八妇女红旗手”奖。

因为太能干,所以个性好强,做什么都拼命想出彩,自然是受苦受累也受了不少委屈。

直到二十年前,因为太能喝水而被家人发现异常。医院确诊为糖尿病的时候,她才第一次知道这个病,像做梦一样,觉得非常惊讶。现在想想,都还觉得不可思议。

于是,从此过上了吃药的生活。后来因为想省钱,私自把药给换了,结果严重了,不得不开始每天打针。

自从生病后,身体衰老的速度变得异常地快,头发很快就全白了,体力也大不如从前,脾气也越来越大。

问:“你为啥会得糖尿病?”

答:“知不道。那时既能干活又能吃能喝,身体很胖,除了渴之外没啥异常。”

问:“一是爱生气,二是吃的东西营养太丰富,三是水质不好。”

答:“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不生气了。那时也没啥好东西吃,主要是日常的面食吃得多,后来才有各种加工食品。家里的水碱一直大,每次烧水下面都一层厚厚的水垢,井打得再深也一样会有。”

婆婆家在中原,那里过节的习俗是送各种成箱的加工速食,比如小面包、方便面、火腿肠,关系亲近的会送牛奶、水果、袋装牛肉等稍微贵一些的食物。

因为亲戚多,逢年过节家里这些东西不断,日积月累,自然会吃得多一些。

冬天很冷,但当地的习俗是直接上凉拌菜,经常是吃完浑身冰凉。长此以往,身体的寒气加重,各种毛病就会接踵而来。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每次回去我做饭,就会把所有的菜都加热后再吃。并再三告诫他们,少吃凉拌菜,夏天也不吃。

十多年前,婆婆又摔了一跤,医院的医生不靠谱,手术做错了地方,导致她的后背经常会疼。

再后来,糖尿病并发出了心脏病,不得已下了支架。

期间,只要难受,她就去住院吊水,而且她对这种治疗越来越上瘾,后来稍有不适就去,却不管后面每况愈下的现实。

去年,肝出了问题。医院医院,医生无奈地说,目前的医疗水平只能用药物维持,做手术的效果并不明显。

当时有段时间疼得受不了,婆婆吃不下睡不好,只好向中医求助。吃中药一个疗程,疼痛缓解,能吃饭,也能断续睡觉了。

后来觉得中药太贵,而且身体恢复了一大半,他们私下觉得病快好了,不用吃中药了,医院。

直到后面严重反弹,才意识到吃中药的作用,于是又接着吃,顺便慢慢减少西药的量。

看到一个老人,一天吃的药快赶上饭量,我就觉得特别悲哀。

从我还没学中医开始,就知道吊水伤心脏,但是讲了无数遍,她听不进去。现在说知道了,可是给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却难以修复了。

因为生病,大娘去看她,并劝她信基督教,她也乐意去。

来我家之后,我每天会提醒她要祷告,她说腿疼跪不下去。我说没关系,躺在床上也行,关键是心里要有这个仪式感。

后来,早上吃饭的时候,她常常笑着说又忘记了。

我接着问她吃饭要注意的事项,她说知道,但却想不起来是啥了。

期间我们聊过很多事情,估计也都记不起了。

周红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df/10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