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安醒来的稻草读后感

前言:刘建安老弟兄前些日子已经安息主怀。刘老一生恃才傲物,为此深陷囹圄近十载,却依然“虽九死其犹未悔”,及至晚年受洗归入基督,终于谦卑在上帝面前。刘建安喜自由表达,生前留下大量的文字,希望被人聆听,如今,相信他在天堂,上帝可以听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刘老提携晚辈,在我自印诗集《醒来的稻草》后,写下两篇读后感,今发出来以为纪念。愿我们都是留有声音的人。

认识梁太平弟兄已逾六年,也是断断续续阅读他的诗歌的六年。他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平常我读他的诗很少,因为诗神离我而去将近四十年。他的诗选印刷成集之后,仔细阅读了两三遍。有一分感谢,二分感慨,三分感动,四分感想,总而言之,是十分荣幸地阅读了这部诗选。

梁太平弟兄存在着。法兰西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我们的思想超越自身、超越一切,因此人类的存在永远是自我超越的:我们在存在中永远超越自我。太平凭借诗神超越了自我。法兰西思想家笛卡尔有名言“我思故我在”,这是他重新认识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太平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诗故我在”。他创作诗歌建构了一人的生活方式,描述了一国的生活方式,憧憬了万族的生活方式。太平说“我是一个随风而行/看风景的人/留下文字”,似乎平平淡淡,但那是“在铁笼子里作诗/如同在水泥地上种草”,这才是无声处的惊雷。

梁太平弟兄信仰着。正如他自述,“我用我的诗歌,寻找我真正的祖国”,因此,诗歌导引梁太平皈依了主,神启示了他的大爱。他宣示说“若我心中没有爱的太阳升起/冰泠的,我纵愿为人舍弃去所有/于这世界又有何益”。正如此,太平“感谢神,在笼子里/他们正铸就我天空的心/一次次打击/却不沉沦”。太平实现了“三十而立”,“村口无知的少年/爬上屋后的那座小山/眼前闪现的是远方的大海”。

梁太平弟兄情趣着。孔夫子说“食色,性也”。太平诗选中有一束情诗。情诗是西门庆之肉欲升华到柏拉图之精神恋爱的桥梁。太平坚守住爱情的真挚、纯洁与奉献。他惊讶“她的刺儿/为什么刺我呀”;他承诺“我为你守护星辰”;他与她曾“小竹笋啊小竹笋/活在自己的世界多天真/无意看上了阳光/便要掏出自己的心”;也许他至今在这梦中——“我想你已/进入我的心里/甚至已成为我的一体/我的心啊,如何那样惴惴/仿佛已不属于自己”;他遭遇了失恋,即使如此,“我愿你获得尘世的幸福/而我,心虽绞痛,却要/喜乐平静地走下去”!

梁太平弟兄孤独着。有大志者必孤独,有大爱者必孤独,有大为者必孤独。孟夫子曰:“虽千万人,吾往矣!”太平“那来自远古的基因,注定你/痛苦地在这世界,在天空/与大地之间/对抗”——焉能不孤独?太平说“我是一个固执的/近乎无药可救的病人/在一个正常得乏味的世界/在一个物质坚硬的洞穴/我仅仅是一个忧伤/而孤独的病人”。于斯乎,有了这部诗集,有了他的道友,有了他的挫折与坚韧。

梁太平弟兄阅读着。杜甫有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太平读康德、读卢梭、读尼采、读马雅可夫斯基、读阿伦特、读荷尔德林、读茨葳克、读薇依……同时读人性、人世、人生……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写诗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精神人生的天堂,藉以摒弃物质人生的地狱。多产的诗人,源于多彩的人生,源于大量的阅读。期待80后、90后、00后涌现出更多的像太平那样敢于阅读中国与世界这百科全书的勇士,那样善于妙语联珠、妙笔生花、妙趣横生的诗人!

梁太平弟兄诗魂陪伴着。他是幸运的,“我把大地上的/植物分诗成行/我把自由的词编辑成/飞鸟的翅膀”。诗人与准诗人们,呼应太平的呼唤吧——“如果你感到渴如果你感到虚无如果你如树之无根/如果你想最后的稻草如果你想拯救解脱升华”,那就“走向诗人走向那些为道而生的人吧/那是来自上面的弥赛亚——我们绝对的先知、我们的摩西”!

梁太平弟兄寓言着。他的人生是寓言,他的诗歌是寓言。太平诗集中有许多首寓言诗。文贵曲,人贵直。诗歌的生命在如庐山般“不识真面目”。鸟,霾,镜子,或是那木棍上的蚂蚁,小溪流,小野兽,……芸芸众生,熙熙攘攘,似乎无不自由,却无不在枷锁之中。当不得不寓言时,当一切的一切无不是寓言时,悲愤出诗人了,诗人的幽默则是一首首寓言诗。

梁太平弟兄离骚着。离骚者,牢骚也。我本想选用“呐喊”、“抗争”这样冒昧的词汇,但屈原亦不过“离骚”也。惊心动魄的是离骚,费心劳神的是离骚。我的感谢、感慨、感动、感想,是感触于太平诗集中离骚般的诗魂。因而,以屈平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不周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与太平、与诸君共勉。

《左传》有言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祝福太平弟兄朝着神指引的道路前行,沿着自己曾经守德、求功、树言的雄心壮志,“乘长风万里波浪”,一如既往地做一个“醒来的稻草”……

妙语联珠??妙趣横生??妙笔生花

?

——梁太平诗选《醒来的稻草》读后感

作者:刘建安

?反复阅读诗集《醒来的稻草》,浮想联翩。仿佛漫步故宫长廊,每一柱、每一樑,其画点点笔笔令人叹赏;又好比漫游于杭州西子湖畔,每一亭、每一苑,其景花花草草令人流连;又犹如欣赏钱钟书之《围城》,其比喻之巧夺天工让人似乎沐浴于花蜜流淌的溪流;又好像呤哼唐代王维的诗作,其诗每每让人置身于良辰美景、小桥流水。其所以有此感慨,是由于太平君《醒来和稻草》诗选可谓妙语联珠、妙趣横生、妙笔生花!

?《醒来的稻草》真正是妙语联珠呵。请看:人们常说高粱红了、麦苗黄了,高粱、麦苗那是有生命的,而在太平笔下,“石板青了”(《在春天》),一个“青”字,赋予石板以生命,这就是诗人的灵性。同理,太平笔下“那酒气熏醉了太阳”(《山中》),令太阳也有了心理与情绪。

?飞鸟,由着自然的驱使而飞翔,飞翔着觅食、求偶与迁徙。而在太平笔下,“飞鸟,在楼宇间/丈量天空”(《无题》),让飞鸟有了计量空间的才能,有了人类盘算空间的智慧。一个“丈量”,使诗句洋溢鲜活的灵感。

?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是以文字使自然之美与人世之美展现于读者的。太平是通晓推敲之妙的。例如,“耳边的流水虫鸣/把夜晚拖入安静”(《纯粹的小径》)之中的“拖”字,把流水、虫鸣拟人化了,流水有声、虫鸣有乐,偏偏又“把夜晚拖入安静”,不愧神来之笔呀。到底是咬文嚼字,“呤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还是挥笔立就,旁人就不知道了。

?“我望着无数死去的鹅卵石/众水经过,何时复活”(《何时复活》),这“死去的鹅卵石”可谓匠心独运。又如“风之子,一粒一粒/打在脸上”(《让人疼痛的是方向》),“风之子”,让无形的风变为有形的风,让无情的风变为有意的风,使全诗的主题“让人疼痛的是方向”感同身受。

?诗人在人类中是特别敏感的一类。诗人能于无声处听惊雷、一滴水见到太阳。太平呤到“我爱看它那伤口上的故事”(《土狼》),令人掩卷沉思。又如“一个人举目,登山,寻找风景/与每一颗石头握手”(《无题》),妙!明明足踏石头或眼盯石头,却有“与石头握手”,每每读到这类似的诗句,不由得不神游于诗人之旁,与他一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醒来的稻草》真正是妙趣横生呵。请看:“我从何处来/我没有看见/风却长着眼睛”(《致马雅可夫斯基》)你可懂此中奥秘?真正的诗人有着哲学家的思维。“风却长着眼睛”,读懂了此句,你就可思考司马迁所谓“究天人之际”了。

?“时间雕刻它过去的形象/时间无声无息,把/生活的细节埋葬”(《告别》你细细体味此中情趣吧。文学是形象思维而非抽象思维。一个“雕刻”,一个“埋葬”,赋予“时间”这无声无息之形而上的事物有了形象与行为。

?“我与草地上的/一只蚂蚁交换时间/散漫的田野,最后的残阳/烘烤着你的孤独”(《无题》),你试一试设身处地这一情景吧。诗是个性化的结晶,诗人是孤独的人生。到你也与蚂蚁交换时间,也到残阳烘烤你的孤独,那时,你就可能理解“悲愤出诗人”了;才可以理解“你在你的身体上耕种/你在你的思想里放逐”(《致尼采》)这样的诗句了。

?太平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由之,有了反刍般的回忆:对过去岁月的反思与从前人事的检点。而这一切开始于故乡。“我的故乡/被时间折叠成/一个个画面/那玩耍的奔跑的山/调皮的打闹的河/都染上了梦的色彩”(《故乡》)浪漫的诗人,诗人的浪漫,故乡被画龙点睛了:奔跑的山、打闹的河,如梦如痴,如画如歌。而这一切是为了找到前进的坐标。“村口无知的少年/爬上屋后的那座小山/眼前闪现的是远方的大海”(《三十抒怀》)远方的大海!读者们,你们梦想的远方的大海在何处?愿意不愿意与诗人一起登高望远?一起向往那自由的大海?

?《醒来的稻草》真正是妙笔生花呵。请看:太平是荣幸的,有了一支生花的妙笔。他写道:“暴雨,在炽热之后/心中的音乐,被你挑起/在夜”;“水的心事/被一条鱼划破”(《如诗般宁静》)他呤咏道:“青山平衡着我的身/白云摇动着我的心/风中的灵啊,我永远/不会被囚禁”(《伸展》)尘世的不公往往让人“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但当诗人“戴上耳机,让耳朵去旅行/看着眼前三尺地,让脚去划船/隔绝这世界吧”(《上班》)三尺地原来也可以就是世界与宇宙。

?太平写道:“李白如果被唤上/天子的船,他还会是李白么/林黛玉如果不葬花/她还会是林黛玉么“(《如果》)太平作为诗人,是他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骨气,是他有伤春之残、花瓣零落的大爱。你看:“一个人躺在草地上/关上眼睛,释放耳朵/让它去海里追逐鱼群/去天上与飞鸟为伍”(《无题》)明明躺着,却神游物外,上天入海,若鱼若鸟,如斯乎,“我是一个随风而行/看风景的人/留下文字”(《无题》)

?太平是一个德先生倔强的大弟子,是一个自由之神的执着的守护者。他看到了:“有些鸟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根羽毛/都闪耀着自由,像一支支/利箭,不断地反抗”(《作为自由人》)他笔下没有无病呻吟,没有风花雪月,因为他是“在铁笼子里作诗/如同在水泥地上种草”(《南周周年诗纪》),他的诗歌是如此,他的人生是这般。他骄傲地宣称:“我把大地上的/植物分诗成行/我把自由的词编辑成/飞鸟的翅膀”(《读祢成诗》)但,“我醒来已经/圆融得快像这个世界/而一个个磨难和打击/又让我瘦回自己”(《上帝的祝福》)。因此,诗歌仿佛成了诗人的创口贴:“每当我回首/时光的裂隙,那些/伤口,因为诗的/缘故,逐渐/愈合”(《每当我回首》)。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gz/7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