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美贵州的精彩表达2018央视春

是非遗文化符号的融合表达;

是民族文化的国际表达;

是少数民族群众幸福安康生活的全民表达;

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国家表达!

2月15日除夕夜,央视春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通过荧屏在全国乃至全球亿万观众中惊艳亮相。距离春晚已过去了一周,但春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那激动人心的7分钟仍在贵州人心中回味,而这7分钟产生的“春晚效应”也在迅速蔓延。

■绚丽“七分钟”展示贵州风采

除夕夜,央视春晚如约与观众见面。随着一列“复兴号”动车“驶入”舞台,贵州黔东南分会场出现在片头短片中,荧屏上见到的肇兴侗寨流光溢彩,鼓楼群与大银角搭建的舞台与侗寨融为一体,缤纷的舞台灯光让千年侗寨显得更加如梦似幻。

央视著名主持人马跃、身着苗族盛装的贵州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窦爱莉与全体演职人员共同向全国人民送上新春的祝福。名身着盛装的苗侗儿女唱起《铁路修到苗家寨》,跳起欢快的舞蹈,勾勒出一幅盛世图景,表达出贵州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20时56分,随着黎平县万人侗族大歌合唱团及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合唱的侗族大歌《尽情欢歌》优美的歌声,贵州黔东南分会场演出正式登场。歌声飞扬、舞步翩跹中,舞龙嘘花、铜鼓、芦笙、长桌宴等独特的贵州元素一一亮相。欢乐的人群中,一条“厉害了新时代,幸福了老百姓”的横幅出现在舞台,表达出贵州老百姓共同的心声。

接着,台湾歌手林志炫一曲融入了流行元素的贵州民歌《太阳鼓》,苗族歌手阿幼朵与蝶当久共同演唱的《唱歌唱到日落坡》,伴着舞蹈,衣袂飘飘,银饰叮当,唱出生活的快乐美好。

在零时新年钟声响起时,央视春晚4个分会场向全国人民拜年。绚丽的焰火绽放在肇兴侗寨夜空中,黔东南分会场全场沸腾,吹芦笙,唱侗族大歌,跳起多耶舞,贵州各族儿女与全国观众共迎春节到来,共同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整个贵州黔东南分会场7分钟的精彩演绎,集聚了贵州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歌舞、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彰显了大美贵州特有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了高铁大交通给贵州带来的大发展、大跨越、大变迁,体现了贵州各族人民在新时代下的新生活,充分展现了贵州多彩文化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生动实践。

■凭借独特民俗“闯”进春晚舞台

“黔东南人杰地灵,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我们就被这里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深深地吸引。到了肇兴,看到这里的花桥、鼓楼、侗寨、夜景,感到很震撼。”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中心副主任、贵州黔东南分会场总负责人陈临春道出了央视春晚分会场落户黔东南的初衷:舞台设在肇兴侗寨,充分体现黔东南特色,节目的创意和灵感来自黔东南浓郁的多民族文化。

黔东南州组委会驻肇兴专班负责人龙家胜介绍说,此次央视春晚分会场落户黔东南,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希望借助央视平台,宣传展示黔东南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进一步提高黔东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黔东南分会场的7分钟里,侗族大歌、锦鸡舞、台江盛装、舞龙嘘花、芦笙舞等贵州民族文化的展示,让观众感受到贵州这片土地的神秘与丰厚。

舞龙嘘花被称为“勇敢者的狂欢”,是台江县苗族同胞的一项传统活动。在舞龙表演时,整条龙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舞龙时,嘘花会喷射在龙头龙身上,舞龙者赤裸着上身在火花中奋勇前进,因此被称作“世界上最疯狂的舞龙”。

在分会场的舞台上,还有70名展示苗族盛装的姑娘,她们来自台江,这些盛装是她们的嫁衣,从她们出生时起,妈妈就开始为她们准备了,每一件衣服和银饰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舞台上的芦笙舞,时而腾挪如骏马奔腾,时而优雅如舒云漫卷,高难度而多变的造型,使这个芦笙舞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这个节目来自有着“芦笙舞艺术之乡”美称的雷山县南猛村。

■精益求精只为“我们的春晚”

黔东南堪称“全民歌舞团”,因此,在春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的名演员中,只有人是专业演员,多人都是来自全州各地的本土“明星”们,这是春晚设置分会场3年来,群众演员人数最多的一次。晚会壮观大气呈现的背后,是每一个演员一路的艰辛和汗水。

在这些演员中,年龄最大的50多岁,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半。为了能参加春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演出,多名群众演员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有70%的演员都是自带盛装和银饰赶往肇兴,常常是一个寨子的老乡、一家几口老老少少齐上阵。每一个群众演员都为自己家乡能成为春晚分会场而自豪,为自己能参与春晚而骄傲。

29名来自黎平贡寨村的村民平时在寨里都是特别要好的邻居,这次又一起来参加春晚,大家都十分高兴。吴春枝大姐家这次是一家三口来参加演出,女儿是演员,老伴吴登科是领队,自己负责给演员们梳头。谈起参加春晚,吴大姐和女儿一脸的喜悦:“这次一家人能参加春晚,是整个家族非常光荣的事,无论多苦多累都值得。”

来自丹寨县的名锦鸡舞演员,因为平时遵守纪律、出行整齐、排练认真,深受央视编导们的喜爱,成为编导们口中的“优秀团队”。

10岁的小朋友吴锦程参加排练近20天,因为前段时间的寒冷,他和小伙伴们脸上、手上都长了冻疮,但是同学们都互相加油鼓劲,坚持排练。“我上春晚了,我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就能在电视上看见我了,我要认真排练,让他们看见我最帅的样子。”

仅有5岁的小女孩卢安琪是侗族大歌表演队里年龄最小的演员,在春晚黔东南分会场近20天的排练中,表现出超强的毅力。在2月2日零下气温中,侗族大歌表演队断断续续排练了6个小时,现场很多人都扛不住,别的小朋友都哭,安琪说:“我不哭,我要做妈妈的骄傲。”

在此次央视春晚贵州分会场的排练场,总会看见几位侗族女子忙碌的身影,这是她们时隔24年后,第二次因春晚相聚。

年,黎平7位年轻的侗族姑娘将侗族大歌经典曲目《蝉之歌》带上春晚舞台,让天籁之声惊艳全国乃至世界。

此次春晚办到了她们的家门口黎平肇兴,当年组合中的几位也从台前来到幕后,其中的吴永英、吴运美、石仙莲、吴秀芳在侗族大歌演艺组担任指导老师,潘一平则携家人报名参加了后勤工作。“如果说登上春晚舞台展现的是最灿烂的文化和我们最光鲜的一面,那么现今在台下做着简单繁杂工作的我们,也是在为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尽力,同样光彩。”潘一平说。

在“七分钟”里,一座侗族鼓楼成为了一大亮点,身着红色服装的侗族小伙把整个鼓楼点缀得格外喜庆祥和。这群爬鼓楼的侗族小伙子分别是黎平县一中、二中、三中的学生,由余人组成。

黎平县一中的宋有诚告诉记者,因为要模拟鼓楼上那个动作,他们每天要反复做七、八百个蹲下、站起。在地面把动作练熟悉后,再上二十米高的鼓楼去试动作,全天差不多要排练9至10个小时。而且刚开始排练的几天遇到了低温雨雪凝冻天气,排练难度成倍增加。整场晚会,即使这群侗族小伙没有得到正面露脸的机会,但他们还是按照导演的要求,高标准地做好每一个动作。“能参加春晚是很光荣的事,再苦再累也值得。”小伙子们说。

表演南猛芦笙舞的一群村民,在今年一月得到参加春晚的通知后,立刻从外地提前回家,杀好年猪,料理好家务事,自带乐器奔赴肇兴。在凝冻天气中,经常排练十多个小时,还在冰冷湿滑的舞台上做倒立、吹芦笙,感冒了也仍然坚持排练。“大家都希望把雷山的民族文化和南猛的芦笙文化在春晚舞台上充分展现出来,让全球华人和全国观众感受我们黔东南不一样的精彩。”领队余洪先说。

来自台江的苗族姑娘们排练时身着盛装,每天仅是穿衣就要花4个小时,穿着三四十斤的服饰在寒风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能在春晚的大舞台上把我们所有好的、美的东西带给更多的观众,是非常开心幸福的事。”演员龙胜梅说。

在整个分会场,除工作人员、演员之外,春晚筹备工作还有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因为这是“我们的春晚”。

■大美“黔东南”飚上热搜榜

春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的亮相,成为贵州人狗年春节最开心最的一件大喜事。

除夕夜,南猛芦笙队领队余洪先的妻子带着女儿、儿子早早地守在了电视机前,当家人在电视上听到芦笙奏响、看到南猛芦笙舞时,心情无比激动、自豪。

参加分会场演出的一位来自丹寨的演员在春晚结束后说:“我们辛苦排练了一个月,就是为了这一刻,此时的心情是激动而自豪的。”

肇兴侗寨居民陆国成说:“对比四地分会场的节目,还是觉得我们黔东南分会场的节目最让人喜爱,服饰亮丽、歌舞独特,很享受。”

不仅在春晚播出的几分钟后,“黔东南”三个字飞速飚上新浪热搜榜,当晚贵州人的朋友圈也被贵州分会场刷屏:“贵州七分钟,最热闹最红火!”“贵州的山来贵州的水,贵州的一切是那么美!”“贵州分会场,人好看,景好看,歌好听!”“大美贵州,灵秀贵州!”……

春晚之后,尼尔森网联媒介研究官方发布了一个收视率数据,在年央视春晚节目收视排行的收视率前五名里,贵州黔东南分会场的节目就占了三个:《对歌对到日落坡》、《太阳鼓》和《尽情欢歌》分别名列第三、第四、第五名。

央视春晚的巨大效应连日来在不断显现,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往肇兴侗寨,景区旅游呈现出“井喷”态势。据肇兴旅游公司总经理吴承忠介绍,春节前三天肇兴景区的入园人数已破10万人。

大年初三一大早,景区售票口就集中了一大批从贵阳、广东、广西、云南、重庆等地自驾游的游客,购票的人也排成长龙。

“我是看了今年春晚后才有这打算的,晚会上的黔东南分会场太漂亮了,震撼了我,就想着一定要过来看看,然后载着一家人从西安开车赶过来。我来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空气很好,景很美,人也好,很好客热情。”陕西游客陈先生说。

“到侗寨后,感觉就是不一样,侗寨的风雨桥、鼓楼,还有侗族大歌都很独特很美。”广东游客李萍女士说。

编辑:汤欣健

编审:肖燕

签发:况顺强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
沈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sh/1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