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丝劲的掌握
缠丝劲的实质,作用,种类及其要点,以及如何掌握等四点,由于上文的介绍,我们当能有所认知或理解。但是如何掌握这一准则作为平时练拳时的准则,如何用以检查自己每式的动作情形,以使自己演练的姿势和动作能正确无误,以收强身健身之功,具体的作法如下:
特点三是拳名太极的由来,其作用已如上述。所以前人为了使后学者做好运动如缠丝,在《太极拳论》中作了专论,这是篇运劲的实践总结。其中,第一部分论述了缠丝劲。要掌握特点三,就只要按照这部分比照着去练,并作为平时检查自己走架子的依据,就可得到正确的姿势和动作。现把这部分概括讲解如下:
(一)由精神实质上掌握特点
1,“一举动,周身俱轻灵”-----精神若能提起,就可无迟重的顾虑,这是求轻的方法;意气若能灵换,则意气就不致呆滞在某一点上,这是求灵的方法。掌握缠丝劲的第一点,就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周身必须要轻灵,这样才能为做好缠丝动作提供有利条件。
2,“动作须节节贯串”----在运劲中缠丝之中,要轻灵,尢须贯串,这也是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习时不可忽视。
3,“神宜鼓荡,气宜内敛”----如果心意不能贯彻于动作之中而别有所思,表现了意痴神呆,刚神就不易鼓荡,同时气亦不能内敛内从心,结果造成气势散漫,劲无含蓄,身法散乱。因此,首先须将心意贯于滔滔不绝和起伏不已的动作之中,则神带头而同时动荡起来。
(二)由劲别上掌握特点三
1,“毋使有缺陷处”----运用缠丝劲时,不论是顺或逆,毋使八门劲运到螺旋的弓背,有时又陷在弓里面,这是缠丝最易碰到的缺点。若一经陷在里面,不但削弱了掤劲,同时也会失去缠丝劲的摩擦特性。因此,若一有缺陷,劲就不能达到螺旋的接触面上,也就失去缠丝劲的牵动作用。
2,“毋使有凹凸处”----缠丝劲的运用线路,在所有过程中都要做到曲线缓和,形成顺遂的姿势;同时,又要求绵软而富于弹性,这是消灭凹凸的一种方法。即使在发劲时,亦要如软皮鞭一样的甩出去。这样,由于身手放长,身肢又像充了气的轮胎,与物接触谅具有随高逐低的粘走作用。若运劲一有凹凸,就产生棱角,发生顶抗的毛病,从而使运劲失去螺旋转动的作用。
3,“毋使有断续处”-----缠丝的一切过程,无论是顺缠丝务须一缠到底。所谓“底”,乃是到达了这一拳式表现劲别的落点处,也就是接做下式的转关处。致函此处,由折迭转换接做下一缠丝,将劲接到下拳式中。劲既不断,也就无须续。如缠至半途将劲断了,然后又将它接续上去这是要不得的。因为缠丝有了断续,就是一个空隙,这一空隙不但失去应有的牵动作用,且为对方造成得机的机势。因此,在运劲缠丝上说是不允许的。其次,即使在发劲时,虽然可以有断续,但仍须有“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的要求,即所谓断而复连。
综观上列三项,说明在缠丝过程中,也就是在运劲过程中,万不可发生缺陷,凹凸或断续的缺点。在三个人缺点中即使犯了一个,就不能再发挥缠丝劲就有的作用。这是学习时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便于掌握,现把要领概括如下:1,缠丝劲为太极拳命名的由来,没有缠丝劲就不能使劲环绕着身肢节节上升,达到完整一气。
2,须知“贯串”的要求,不仅是运劲须通过关节部分,而且还须使它通过关节上下的肌肉部分,这是螺旋缠丝的作用。
3,太极拳有一对基本缠丝和五对方位缠丝是教和太极拳最好的工具。
4,运劲如缠丝,只有在轻灵贯串条件下才能实现;同时,神气方面必须鼓荡和内敛。
5,缠丝劲的运用不可产生缺陷,凹凸和断续等三个缺点。
缠丝劲为何能增进身体健康:
我国传统医学,人的气血是否通畅,就是人是否健康之表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则不前,痛则不通”。所代医学告诉我们:人吸收含氧的空气进入肺。换气后的充氧血液立即进入左心房,再至左心室进入大动脉,小动脉,微血管,含氧的氧气球把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身体的每部分收了氧气之后,立即把用后剩余的垃圾-----二氧化碳由原血球带回;带有二氧化碳的血球遂经由静脉的微血管,小静脉管,大静脉管肺管回到肺脏,并重新换回氧细胞再作运送工作。按自然之理,红血球必须完成它的任务才行。但是,每一部细胞并不是全部都自动的,乐意的合作。
在自然界中,也有另一种现象,即有动有静,动静合一。如准此理,则携带氧分子的红血球,实没有理由不带回用过的废物----二氧化碳。但是,事实并不完全如此,因为吃饱了喝足了,休息一下,也是物之常情;甚至一休息后,就不想再动,也是常有之事。我们身上的细胞多的不得了,有些懒虫,也不足为奇。尤是在肢关节或未梢的地区,红血球放下了氧细胞就不再前进,就在原地休息,似也不太过分。但是,它这一休息,就再也动不起来了,它必须在休息的地方老死,我们的关节或末部位,今天死几个,明天死几个,为数不多,自不觉得尸体一多之后,必然造成阴塞,使血液循环不流畅,不通;某一部位的不流通,不舒畅,呈现在外表的就令我们感到那个地方不灵光,有些酸痛,最后苦不堪言,找医生也解决不了问题。万般无奈,只好走自求多福的路子,去打太极拳试试看。一试之后,大有起色。持之以恒的久练之后,痛风之苦竟不再相烦。打太极拳为什么会有这种功效呢?就是我们打拳时运用了缠丝劲。这是为什么?
因为,缠丝劲的运作,上肢是由肩而肘,而腕,而指,下肢是由胯,而膝,而踝,而脚掌,脚趾;在运作的过程中,每一个关节都不停的自我旋转;我们练拳之时,还要以意领气。试想在以意领气的旋转过程中,放下了氧细胞后,想偷懒的细胞就会接到我们的指令:不可偷懒,把二氧化碳带好,马上顺着静脉管回家!我们不仅是下了命令,还不停的旋转以施加压力。试问细胞在这种情况下,它能不乖乖的执行自己的任务,完成自己的任务?红细胞听命了,它的任务达成了,我们的气血通畅了。因此,人们会不会再有痛苦更严重之情?我们必然享有痛苦减轻之乐。
天才道太极专注太极教学,太极知识及太极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