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祛白公益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90412/7383398_0.shtml“万象晓一色,皓然天地中。”年,新旧交替之际,寒潮匆匆赶来送行,冷空气纠缠着“跨年”,几场飘雪先后把浙江大地银装素裹,低温预警一再响起。图片摄影:也者手机上不断听到有人在冰天雪地里的尖叫、呐喊、赞叹,那里的雪在认认真真、一本正经地下。闻名天下的五百罗汉应真道场、天台石梁飞瀑已是冰凌挂前川,晶莹、洁白、静寂,令人震撼。间或有戴笠帽、披袈裟的僧人策杖而行、而坐、而立,直让人恍惚如入仙家妙境。浙东唐诗之路大雪纷飞、冰清玉洁,仿佛正在举行盛大的冰雕节,以前难得一见的冰瀑、冰桥、冰钻、冰笋、冰帘、冰花,顶天立地的冰柱,绵延不断的冰挂,触目皆是。气温一再下滑,“高处不胜寒”。家乡的最高峰、海拔米多的括苍山渐渐冻僵了,创下台州历史上-16.9℃的最低温纪录。奇形怪状的雾淞已不稀罕,水帘洞都化身冰帘洞了,峡谷成了巨无霸的冰箱冷冻室,藏冰窟随处可见。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我戏称为南方版的冰川奇观,连我年夏天,驴行西藏的珠峰、阿里时,也没能如此真真切切地看到过。图片摄影:也者这种全域性寒潮的极端天气,历史罕见的大幅度降温,“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自然景观,专家的解释是因为全球变暖造成北极海冰减少,北极地区气温升高,极地涡旋减弱,冷空气更容易自北而南冻透我国。不管怎样,反正我N年没遇上过。我躲在上海还没几天,就遇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景象,还有那不停呼啸而过的、吓人的风,让人怀疑台风来了。这种户外有水即成冰,放眼望去到处琼枝玉叶的现象在这里是可以上头版新闻的。都市里好多小区、好多人家的水管或滴水不出、或龇牙裂嘴。我们小区的室外游泳池变成了一块多平方的蓝宝石,可以做溜冰场了。家里北阳台用木头加固的泡沫板挡墙被撕裂、卷走,南阳台浇花的盛水器成了制冰盒,盆花受了重伤。造化之功着实让人敬畏。我仿佛回到了少年时的童话世界。那些晶莹剔透的日子里,我抽着“打不死(陀螺)”、跳绳,妹妹踢毽子、跳橡皮筋,长了冻疮的手冻裂开来、麻木不仁,脸蛋就像熟透了的西红柿,身上却悄悄流着热汗……图片摄影:酒香巷子真没想到那种彻骨的寒冷居然在一般见不到冰冻的上海市区露头,在我人到黄昏时袭击一下。1月8日,“三九”第一天,天气预报是零下1度到7度,风力4-5级。这恐怕是今年最冷的吧。7点50分,送孙子到大门口乘校车后返回,我遽然起兴,在小区寻找起“冰冻君”的痕迹。左邻右舍送小孩上学后或随即回家,或从地下车库行走,地面上几乎不见行人。冷啊!这冷主要是狡猾的风见缝就钻,钻进来就像针一样往骨子里刺。我东张西望,找到拍摄对象后迅速从口袋里掏出手机,任凭万箭穿掌,哆哆嗦嗦地按下快门。水池结冰了,厚厚的30公分左右,连底都冻住了,原来落在池中的树叶、草儿、杂物都困在里面,形形色色的,像一块刚出炉的长条形大披萨。我在旁边捡了一块手掌大的鹅卵石扔过去,冰面上只留下一个白点。我大胆地往冰上走了几步,妥妥的、纹丝不动,没事。顽皮的大风把边上休闲区的一把椅子搬到了镜面上。橙子树上的金果依然骄傲地高高挂着,不过已是冰灯了;前两天还绿黄相间的柳丝变成了细细长长的冰丝;红梅光秃秃的长枝条叶腋间,已陆续冒出了许多花骨朵;附近一株与梅花完全没有关系但却极易混为一谈的腊梅早已次第开放。你看,眼前这株淡黄色、金钟状的腊梅花,一朵朵花瓣如腊染的金鳞片,隐隐约约送来阵阵暗香。腊梅花开在11月中旬到次年3月左右,是严寒时节很少见的花,所以人们高兴地称它“雪里花”。数株高大的桕子树,白色果实失去了红叶的掩护,赤裸裸地挂在虬枝上,在湛蓝色天幕的背景里,特别引人注目。环视周边,我还惊喜地见到石楠、冬青、南天竹三种植物,它们各自挂着一串一串球形的鲜红小珠子,吉祥如意哦。顿时,拿着手机的双手也不觉得冷了。这三红一白把冬天的情调渲染得很别致。偶尔有只不知名的鸟儿无声无息地从树丛间掠过,不知它们有没有吃的,看起来备荒过冬也不仅仅是人类啊。下午4点许,孙子放学回来了。看到冰池、冰河,他兴奋极了,先用石头敲、再用脚踩,最后干脆与其他孩子一起在冰上行走、嬉闹。我替他拿着书包,静静地在一旁看着、笑着,眼前浮现出小时候打雪仗、堆雪人的情景……围观的家长们彼此互相打趣,一个说,好一个美丽冻人;另一个云,不要冻人,只需冻龄;还有人哈哈大笑,老天爷善解人意啊,总算弥补了我失去冷冻感的遗憾……岁末年终的这段日子,网上又开始涌现总结和展望:,走过跌宕起伏,历经波澜壮阔,实“鼠”不易;,所求皆能如愿,所行皆为坦途,“牛”转乾坤。许多朋友还发送一个视频,其中人们较喜欢用的句子再次现身:“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不以为然,斗胆改一字曰“凡是过往,皆为末章。”以此祈祷辛丑年地球村重启美好,世界人民平安健康。立春(2月3日)眨眼间就到。辛丑年将正式揭开面纱,透过屏幕,我真诚地向各位读者朋友提前预祝春节吉祥!另外,再一次唠叨下,我平时不开朋友圈,与各位朋友的交流都是一对一。每次转发9位,有点累。人老了,写文只是有感而发,为人生留点回忆而已,主要在乎感情与友谊,不在乎其他。拙作承蒙喜欢,深表谢意;至于无意打扰,恳望原谅;点亮文末“在看”是你我互通信息的符号,祈请理解;不方便联系,又想阅文的朋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