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想古诗三首教后反思

立春偶成

《古诗三首》教学随想

这周一,一起学习了第一课《古诗三首》。课上的磕磕绊绊,不知道是我还找不到上课的状态,还是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可能都有。

一个月没有进课堂的我,教学环节的过渡能力,理答能力,都变弱了。学生呢,一个月没有打开思维,没有在课堂上进行语言的锻炼,他们的回答断断续续,很难完整地将所思所想表达清楚。这些都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不顺畅。

古诗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怎么上,都会有点缺失。最新的课程标准规定:“古诗文学习重点是诵读积累,能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这篇课文的三首古诗,借助注释,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本着学生懂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那么要教什么,这是我备课时一直在纠结的。

最终我选择了围绕单元要素,教情感的表达。我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比读三首古诗,感知这三首古诗都是表达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二、共学《四时田园杂兴》,借助关键词,展开想象,知道作者描述农民们辛勤劳动,儿童天真学习种瓜的场景,以此表达对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引导他们知道如何借助关键词展开想象,为下一个学习环节做铺垫。出示一篇《四时田园杂兴》的改编文章,引导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读古诗,能借助想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三、小组合作学习,比读其他两首诗,展开想象,借助想象到的画面知道表达对儿童的喜爱,可以写儿童的游戏,可以写牧童的放牧归来悠然吹笛。

四、古今对比,全班交流,古代的童年生活和现今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

四大教学重点,两个课时,磕磕绊绊在古诗的想象上,磕磕绊绊在学生把古诗的想象当成古诗翻译。甚至有学生将寒假补课时,抄在本子上的古诗翻译读出来。我的情绪因为这个被打乱了,因为不大理解,为什么寒假这样宝贵的时间,要补课文里的知识。语文最需要提升的不是写作和阅读能力吗?

课堂的不顺畅,也让古诗改编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只好当成作业,晚修时写在日记本中。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学生的日记本,比较意外的是,学生都写得挺好。他们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将古诗的意境,用优美、童趣的语言描述出来。

惊喜的是景程同学在日记写出这样的一句话:老师,我发现《村晚》这首诗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其实小学阶段并没有要求学生体会古诗的写法,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发现,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喜欢林冰锋同学写得这样一句话:声音仿佛停止了一样,但过了一会儿,又有声音了。没错正是孩子们哭的声音,这声音才响呢。

多有意思,冰锋同学肯定是看到了这首古诗的画面,看到了那群可爱的孩子玩冰,冰摔碎后伤心哭泣的情景。

喜欢浩文同学写得这句话:有时你在羡慕别人,别人有可能也在羡慕你。

有这样的感悟,是因为他有比较。他把古代和现代儿童的生活进行比较。这样的读,才是深度学习。

这些同学写的古诗改编,不仅将古诗的童趣、童真展露出来,而且也让我们透过文字看到了这两个同学的天真、可爱。

看了学生的日记,我心松了些。课虽然不顺,好在目的是达到的。所以日记,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也是课堂学习的延伸。

还有,周二开始,课就上的顺了,孩子们和我似乎都找到状态了,真好!

学生作品

《村晚》改编

郑迎你们可曾见过乡村傍晚的夜色之美呢?宋朝的雷震先生见过,提笔写下了《村晚》。看那池塘边长满了草,是为何呢?因为水满了池岸,滋润了那青青小草,我慢慢走近,小草为我舞蹈,池岸的水为我荡漾,仿佛在迎接我的到来。我望向远处,山仿佛把落日给衔在嘴里,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不久后,我遇见了一个牧童,他刚放牛归来,现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吹奏着没有曲调却又很悠扬的歌声,悠扬到穿越森林,划破天空,飘入大地,以此来表达自己悠闲的心情。我拍手道:“这可真是悠扬又美妙的歌啊!”牧童笑道:“过奖过奖,这不过是随意的小曲儿罢了!”遂拂衣而去。乡村的傍晚可真美丽,也很自由,无拘无束的,我很喜欢。从这篇《村晚》,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我灵感一发,流露出一时的感受,自由,往往创造出快乐的生活!村晚(改编)陈柯璇现在,是一个乡村的傍晚。走到池塘边,发现到处都是草,茂茂密密的挤在一起,有的大,有的小,虽然品种不同,可它们好像一家人一样,依偎在一块儿,相依为命。水都满了出来,流到了池岸边,把小草滋润着,它们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两座山靠在一块儿,只留出一点位置,太阳落了下来,仿佛这一点位置是留给它的,坐在上面,悠闲自得的享受着自己下班时间的乐趣。水花们也跳着舞蹈,以至于水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池塘里的小鱼们也摆动着优美的身姿,小鸭子们也和鸭妈妈,鸭爸爸一起捕鱼吃。牧童穿着短袖短裤,横坐在自己亲爱的老牛身上,准备回家。一阵微风吹来,老牛摇了摇尾巴,表示它的心情愉悦。池塘边的垂柳、小草都随风摇摆。牧童双手捧着短笛,吹着自己随意演奏的不成调的乐曲,那笛声虽然不成章,但每一个音都格外优美,它们跳跃着,有时高,有时低,有时像鸟鸣,有时像虎啸…那笛声越来越远,直到不见。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林浩文红日出升,其道大光,河出俯流,一泻汪洋。“gougougou”带一声鸡叫,人们开心地起  来迎接新的一天,  云和太阳红红火火像一团团熊熊大火。男人们穿好衣服,个个精神饱满的打开了门,和妻子和孩子告别后,走向了一望无际的田野。那些在家里没有钱上学的小孩们也没玩耍,帮助他们那位辛苦耐劳的母亲去做家劳,来分工不让母亲太亲苦。有的洗衣服、有的在晒衣服,有的在整理屋子,有的在……  还一些儿童看见大人们在种田,也想去帮个忙,可走着走着,他们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他们不会耕田呀,不会耕田过去也是帮倒忙啊……但是有一个小孩没有放弃,他学着大人们在那里耕田,西瓜种子直接洒下去,自己在那这耕耕那耕耕,很多次没到位。

夜晚,女人们开始织麻线,编织音乐真动听,像一个人在那唱歌一样,让小孩开心的就着那声音一起进入那个美妙的梦乡。有时你在羡慕别人,别人有可能也在羡慕你。《稚子弄冰》改编叶牧熙这是一个阳光高照的好日子,鸟儿们也都上树梢,高声唱。大人们怎么会放过这个良辰吉日呢?于是,男人们早起抽秧,女人们早起织衣。可是,他们不知,一场蓄谋已久的“计划”,此时,正在发芽生长。“筷子筷子,我是勺子。”一个叫大春的孩子说出了暗语,随后,里边的就接了一句:“椅子椅子,是我桌子。”门开了,然后一眨眼的功夫,大春不见了。一进到屋里,就是几个熟悉的面容:“大头、角壳、珍子……”大伙儿可就等你一个了呢!大头说话那沉稳样,都大人像极了。又拿起前天冻好的铜盆,高高举起,发出那亮闪的光。龟壳虽是速度慢些,说起话来,一套套!这里面的冰,可真美!瞧,这晶荧剔透的,能像镜子照人的。中间跟雪花一样的纹路,时小时大,时粗时细,跟仙女身上的衣裳一样漂亮,映着阳光,就更迷人了!”大伙儿都说好,龟壳也十分得意。珍子想的远,一下打断了他们:“喂,你们还呆着,再不剜冰水,它就不美了,化了!”于是,大春当起了小坦克,把铜盆用水一冲,冻就掉下来了。那样的冻摸起来,滑溜溜的,一不小心就容易掉、碎,还冰手呢!接着,他又用热水去浇冰,为了给冰上个孔。又用一条小红绳穿在细节,别说,大春手真巧!有了彩绳的衬衣,这玉,不不不,这冰真是如虎添翼,越发向玉一般了。这下,一切准备就蓄,只欠东风了。在这方面,小妮子可是行家;见她一手提冰,一手拿勺,姿势宛若仙子正在敲钲,发出来的声音,那叫个动听!时而先轻柔和谐,时而激烈热血,所有听众都陶醉具中,连树叶都不“沙沙”作响了,静下心来,听着那首独一无二的音乐。“咚咚~”,一声,节目落尾,只留下无尽头的掌声。小妮于一奏乐,大家都听的入迷,也想为自己搏一搏掌声,便相互争抢起来,结果,这冰一会抛上,一会落下,就碎在地上了。飞毛腿也是十分宛惜,便有些安慰的说道:“没事反正大家一起奏了一次乐嘛,其实挺好听的。”一听这话,大家也都笑哈哈的,去清理作案现场了。中午,大人们快回家了,这些孩子们就各打各的招呼,一蹦一跳的,跟随风儿溜走了,一路上,跟撒欢似的,又跳舞,又吹着口哨,日子真是太舒坦了!《村晚》改编陈景程在一片碧绿的草地中,穿插着鲜红的花朵,浓稠的芬芳,在整片草地中荡漾,俯身近望,有着一滴两滴的雨水,晶莹剔透,一阵微风拂过,小草和花儿们抖去身上的雨珠,一个比一个玩的开心,有的“你推我打”有的很文静的站在那,与别人聊天;有的就不用寻常了,跳着优雅、柔美的“笨天鹅”芭蕾舞蹈。小溪流水叮叮的流,时而冲到岸;时而退回深海,“滴滴哒哒”美妙又清澈,奈何是人造出之乐,也别想超越他,因为他,是大自然的音乐,是大自然的交响曲,再配上蟋蟀的歌声,草儿的舞蹈,不能说是很好,只能是绝配了。远方的清山,两个青山之间,夹着一红红的,开爱的,红的出奇的大太阳,阳光倒映在层层水波纹之中,同时,也洒落在我的身上,温暖至极,比我盖十层位子还暖和,我呆站在那一会儿,青山的影子正在逐渐上前推移,到我的脚边,到我的身体,到我的头上了。只剩一缕光线照射与我头,没过一会儿,剩下余光尽收。一个牧童正刚刚做完苦力活,坐着牛哥回家呢。一株株杨柳,拂过牧童的额头,牧童也用他的短笛,奏起了美妙的曲调,一听,让人心旷神怡。《稚子弄冰》(改编)林冰锋太阳刚刚升起,这时的天气十分寒冷,冰也非常的冰,虽然天气冷,冰很冰,但孩子们还是很早就起了床。幼小的孩子拿着彩丝叫上小伙伴,跑放冰的桑树萌下拿出冰用彩丝穿起来当作银钲,接着拿起木锤往树林那跑去。来到树林,孩子们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了正在田中除草的大人。环顾完四周,他们提起冰用木锤边敲,像是卖东西的发出声音来吸引,又像敲锣鼓正在唱三句半的演员,总之那声音像玉磬一样清脆,还加杂着孩子们踩雪发出的声音。好景不长久,冰块居然裂了一点,不知是敲的,还是跑步抖的。不一会儿,裂痕越来越大……哐当一声,没错,冰块掉落碎了一地,发出了玉石破碎的声音,那声音跟玻璃碎地一模一样。声音仿佛停止了一样,但过了一会儿,又有声音了,没错正是孩子们哭的声音,这声音才响呢。

《四时田园杂兴》(改编)陈洛熙在一个山脚下有着一个小村庄,人数小到只有10户人家,但他们却异常勤劳。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大人说起了。白天,天空像被昨业夜的雨水洗净了!蔚蓝蔚蓝的,偶而还泛着几束耀眼的阳光,显得如此美妙。而村庄里的的成应老人,父亲都去自家的田野上除草去了,只见他们头上戴着自己伴侣编的稻草帽帽,背后背着个竹筐,竹筐中放着铲子和日镰刀,脖子后面挂着个白毛巾,每每走一步都会被烈日爆晒,出汗,所以他就用毛巾来吸收汗液,再加上他们扇肩上扛着锄头,每一步都变得更加自艰辛了。而到了夜晚,家中的妇女们就要开始忙碌了,她们把一条条的景麻用力的搓成线,再把一根根线放在自己伴侣的竹筐里备用,日夜不停,直到天亮为止。既然大人们都这么劳动,那自己的小孩肯定也传了嘛!白天,爸爸和妈妈都走去外面耕田了而身和为哥哥姐姐们好,他们也没闲着你瞧!一个小男孩正在严门前装模作样的巡逻呢,心还有一个比他大一点的小女孩正在家中陪着弟弟妹妹们玩耍着呢!白姐姐拿着小风车对弟弟妹妹们说:“从前,有一个小孩…"听完后他们纷纷鼓掌。可有些小孩更可爱了。那些刚学会讲话的小孩子我看着大人们正耕种着,觉得有趣便婴带着不理解的心,跟自己的小伙伴开始学种瓜了!小明用一个自己巴掌大的小铲子挖了个凹凸不平的小土坑,其它小伙伴便开始乱锄,小明找不着小铲子了,便拍拍子雨一个小伙伴的肩对他说:“哎!我的小铲子呢?是不是你拿了?”“不是!”只见小伙件伴鼓着嘴说。这里的不仅风景美,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的身影更美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yj/10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