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地理法国总统访华首站为何选西安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西安,今日再次迎来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到访。当日上午,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西安,正式开启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之旅。

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西安。

这是马克龙去年春天入主爱丽舍宫后首次访华。他也是第四位将西安列入访华行程的法兰西总统。

马克龙是继密特朗、希拉克和萨科齐后第四位到访西安的总统,也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首位访问这座古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法国总统。

爱丽舍宫称,马克龙择西安为首站象征意义重大,因为西安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分析人士认为,马克龙此次选择西安作为他访华首站,兼具多重政治与文化意义。

马克龙总统在西安大明宫发表关于多边主义的演讲。

中法各界专家在察哈尔学会举办的中法·中欧论坛上表示,多位法国总统以西安作为访华之旅的起始站,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尊崇,并愿意站在历史高度开拓中法友好的新未来,而西安恰恰集中凝聚了中国历史文化。

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法国“教育骑士”荣誉勋章获得者董强认为,马克龙总统将西安列为访华首站,显示出他与中国文明、中法文化渊源和对“一带一路”的认知。

董强表示,马克龙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认知世界深刻变革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逐渐上升的地位。

关中平原,临渭水、秦岭、幽关谷,四塞之内,沃野千里,擎起了中国16个古代王朝的政权,也造就了中国外交家、旅行家张骞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的古丝绸之路。

这条伟大的道路穿越大半个地球,融合起各个文明板块,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搭建了中国与西方友好交往的桥梁。

这条神奇漫长的路,见证了商人驼队远赴西域交换货物,留驻了朝圣者行万里践行信仰的足迹,充满了中国古典情怀,亚、欧、非各国人士纷至沓来,生机勃发,问鼎伟大。

如今,西安依托文化资源打造“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彰显了汉唐长安的繁荣、昭示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53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共同建立起的中法外交关系,见证了中法关系的不断发展和变迁。

四任法国总统访华将西安列入行程的重要一站,不能不说他们具有浓厚的“西安情结”。萨科齐年的“旋风式”访华也是直抵西安,三小时紧锣密鼓领略了以秦兵马俑为代表的诸项文化古迹,快速体验古城几千年文明的伟力。

前总统希拉克更是“带着深厚的情感多次到访中华文明圣地西安”,在兵马俑的坑道里,他不用讲解员和翻译,亲自为几百人的随行团队历数被收入世界遗产的“秦兵神韵、威武奇观”,俨然一幅谙熟兵马俑历史的考古学者派头。他给予兵马俑“世界第八奇迹”的历史性赞誉,使得隐藏于地下的威武之兵跻身世界文明之巅,并将西安推向世界舞台。

陕西文物保护专家韩伟先生与希拉克的友谊堪称中法关系的一段佳话。他受邀至爱丽舍宫并被授予“骑士荣誉勋位”,以高度肯定他在文物考古和为法中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做贡献。

怀着对神秘中国的辽阔想象,密特朗也曾专程到访西安,体悟了古都长安隐蔽地下、栩栩如生、威武雄壮的古代军阵。

马克龙参观兵马俑。(网络图片)

据悉,除了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大雁塔”也是马克龙此次西安之旅的重头戏。法国与西安的缘分,源自两国元首的互访和中法两国世代交汇而产生的相知、相悦。

法国数十家大型企业商界领袖、政坛名宿这次随马克龙出访,包括“中国通”前总理拉法兰和宪法委员会主席法比尤斯。他们打出了“以文促经”、“以政促经”的文化牌,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与中国携手助力中欧经贸投资关系稳健发展。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联合国和众多国家的支持。如今,中欧班列已开通多条通往法国的线路,一箱箱满载中国和外国货物的列车疾驰在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上,人类繁荣、共赢的和平脚步由此跨疆越界,为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群输送福祉和欢乐。

当年,古丝路上,脚夫贩卒骑马赶骆驼,穿梭于这条横贯亚欧非的黄金通道;今天,西安,以汉唐长安的宏大气魄,迎接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及其精英团队的到访,承古开今,开放包容,不同群落在秦砖汉瓦和大唐飞歌中巡游、交融。

陕西省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东经°29′~°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   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公里,东西宽约~公里。   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   全省土地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中耕地面积.4万公顷,园地面积68.1万公顷,林地面积.3万公顷,草地面积.4万公顷,其它农用地30.3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8万公顷。   全省土地按地形分,其中山地面积.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6.0%;高原面积.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5.0%;平原面积.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0%。   陕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16摄氏度,年降水量-毫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2.地形地貌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米。东西长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岭在省境内东西长~公里,南北宽约公里,海拔1~米。秦巴山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物产丰富。   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梁、峁,是黄土塬经沟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黄土丘陵,或是与黄土期前的古丘陵地形有继承关系。沟大都是流水集中进行线状侵蚀并伴以滑塌、泻溜的结果。   从区域组成特征看,延安以北地面切割严重,是以峁为主的峁梁沟壑丘陵区,绥德、米脂一带最为典型;延安、延长、延川是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西部为较大河流的分水岭,多梁状丘陵。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区。洛川原是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宜川、彬县、长武一带,因沟谷蚕食,形成了破碎塬。在榆林地区的定边、靖边、横山、神木等县的北部,长城沿线一带是风沙滩地。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从定边至窟野河,东西长约公里,南北宽12~公里,主要是植被遭受破坏后就地起沙的结果,也和强风从内蒙古伊克昭盟搬运沙粒有关。冬、春季多强劲的西北风,使沙丘向东南移动。沙丘之间或低洼地方,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滩地。滩地中部平坦,夏季水草茂盛,为重点农牧业基地。   黄土高原上分布着一些不太高的山地,有白于山、子午岭、崂山、黄龙山等。六盘山余脉,向南延伸到陇县和宝鸡西部,称为陇山,向东的一支延伸到千阳、凤翔、岐山、永寿,与北山相连。“北山”泛指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的一系列以灰岩为主的石质山丘。陕北黄土高原较大的河流分别注入黄河和渭河。各大河及其主要支流的中、上游段,往往形成较宽的川地,是黄土高原的“米粮川”。   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西起宝鸡峡,东迄潼关港口,东西长约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5平方公里。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阳郭原,华县的高塬原,华阴的盂原等,目前已发展成林、园为主的综合农业地带。   关中以南的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秦岭、巴山的西部有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陕境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一般海拔1~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0米。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太白山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冰碛地形保存完好。秦岭以太白山为主峰,由西分为三支,由北而南山势渐低,至汉中盆地边缘已成低山丘陵。太白山以东山势逐渐递减,在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分开,间以红色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地。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三级阶地。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为建设中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提供了条件。   川陕间的大巴山走向西北——东南,一般海拔1~米,高出汉江谷地~1余米,东西长约余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称米仓山,以东称大预山。大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系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坝子中有两级河流阶地,农田、村镇较为集中。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和镇坪等县由灰岩组成的山地,岩芽、溶沟、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地形发育,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   著名的汉中、安康盆地,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和亚热带资源宝库,也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   陕西山地总面积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高原总面积万公顷,总面积的45%,平原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耕地总面积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3.3%,水田面积20.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旱地面积.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9%,水浇地88.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3%,林地.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6.8%,草地.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4%,水域面积40.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   太白山海拔高度米,化龙山米,首阳山米,终南山米,华山2米,白子山米,巴山1~米,子午岭1~0米。   无定河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河长.2公里,延河平方公里,长.3公里,泾河平方公里,长.1公里,渭河平方公里,长公里,北洛河平方公里,长.3公里,嘉陵江平方公里,长公里,汉江平方公里,长公里,丹江平方公里,长公里。   按照生态地域特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生态问题的敏感性,全省被划分为长城沿线风沙草原生态区、黄土高原农牧生态区、渭河谷地农业生态区、秦巴山地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生态区等4个一级生态区。

3.经济文化   陕西是一个欠发达的内陆省份,但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地处中国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之便,既可以成为生产要素由东向西转移的首选承接地,又可以成为生产要素向大西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转移的起点。雄厚的科技实力,可以对西部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挥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富集的矿产资源与东部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互补作用,可以成为全国能源和部分原材料工业的重要接续地。陕西省是黄河、长江上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主战场。西安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可以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多种服务功能。陕西省有条件并将努力成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和“第一阶梯”。   4.交通运输

陕西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居中,被称为“中国的西部,西部的东部”,中国的大地原点就在陕西泾阳县。中国铁路大动脉陇海线横穿中部,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包括铁路、西渝铁路贯穿西北,连通中国西北、华中和西南,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之便。省会西安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5.矿产资源

陕西自然资源富集,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超过41万亿元,居全国之首。煤炭探明储量亿吨,石油探明储量10亿吨,天然气预测储量6---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4多亿立方米。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田。陕北有条件成为我国本世纪现代化建设重要的能源接续地。   6.生物资源   陕西地形南北狭长,横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以及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复杂多样的地形,差异明显的气候,形成繁多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特别是陕南秦巴山区处于南北气候交汇带,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中药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中国植物资源的天然宝库。陕西还是中部和东重要的生态屏障,陕西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对缓解黄河水土流失、首都北京的风沙灾害,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7.教育文化   陕西科教优势明显,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是全国航空、航天、机械、电子、农业等领域重要的科研和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全省有专业技术人员.9万人,其中两院院士43人;有各类科研院所个。有普通高等院校52所,民办高校57所。以西安、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骨干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已经形成。其中西安高新区是中国首批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杨凌示范区是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均跻身于国家重要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列。   8.旅游资源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明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曾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西周到唐朝有14个王朝在这里建都,长达多年,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在陕北领导中国革命历时13个春秋,革命圣地延安保存着一批革命旧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陕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中国之首。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唯一珍藏佛祖指骨舍利的法门寺、西安古城墙等驰名中外。陕北黄土高原、陕南山水风情令人神往,西岳华山、壶口瀑布、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景观独具特色。

1.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年1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西安,正式开启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之旅。。

材料二 陕西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位于东经°29′~°15′,北纬31°42′~39°35′之间。

(1)根据上图分析陕西地势特征。

(2)根据上图分析陕西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博览会在西安举行的优势条件。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正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莫斯科与西安相比,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大的是______________。

(2)航行途径雅加达时,该国地震多发,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马六甲海峡附近常年受___________带控制,风浪较小;夏季,加尔各答盛行________(风向)季风。

(4)“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所在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一带一路”最西端地区乳畜业发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_。

(5)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西端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该区域死亡率较我国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南北高,中部低;地势由西向东倾斜。(4分)

(2)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南部降水变化明显。主要受季风和山地的影响。(4分)(3)西安位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多条铁路经过,陆路交通非常便捷;西安是六朝古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位于关中平原上,地形平坦,建设用地充足;省内及周边大城市较多,旅游人口多。(任答两点4分)

(1)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以及地势特征分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河流流向,可以分析出陕西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2)本题考查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图中年平均降水量数值大小,可以分析出陕西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并且南部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南部降水变化明显,主要受季风和山地的影响。

(3)本题考查世界博览会在西安举行的优势条件。世界博览会在西安举行的优势条件可从交通、地形、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西安位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多条铁路经过,陆路交通非常便捷;西安是六朝古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位于关中平原上,地形平坦,建设用地充足;省内及周边大城市较多,旅游人口多。

2.(1)莫斯科

(2)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3)干湿度(从沿海到内陆)赤道低气压西南

(4)水稻种植业饲料的供应市场

(5)“低-低-低”模式老龄人口比重大(老龄化严重)

本题考查城市的等级及其服务范围;板块构造运动;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季风洋流的应用;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及其形成原因;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1)本题考查城市的等级及其服务范围。莫斯科为俄罗斯的首都,西安为我国的省会城市,所以莫斯科的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大。

(2)本题考查板块构造运动。雅加达位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3)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特征。"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东西走向,图中沿海自然带为森林带,靠近内陆为草原带,内陆地区为荒漠带,所以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经度地带性。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加尔各答属于南亚季风区,夏季盛行西南风。

(4)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及影响因素。“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国家气候类型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水稻种植业。“一路一带”的最西端地区位于西欧,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饲料丰富,且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导致乳畜业发达。

(5)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丝绸之路经济带”西端国家位于西欧,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即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出现老龄化,且老年人口比重比我国高,导致该区域死亡率较我国偏高。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怎样根治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yj/1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