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669895.html
“艾宁益生”有奖征文获奖作品·二等奖
消失的艾草
文/程野
记得每到春天,乡村里的田野上、荒地里、田垄边便长满了艾草,青绿,脆嫩,充满乡野气息。曾几何时,这份春天的独特气息却渐渐远去,最近几年甚至找不到它的踪迹。这让我悲伤起来。
我对艾草的钟爱源于食用,小时候吃不得异味食物,比如苦瓜、芹菜、牛肉、羊肉、狗肉,无论是艾草还是苦瓜都是味苦,入口难言,比不得甜食。牛肉、羊肉、狗肉膻味浓烈,难以入口,嗤之以鼻。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迷恋了其中的功效还是出于新鲜感,发现越来越离不开这些美食。无论是加餐或待客,这些菜品反而成了必备的招待食材。
中国古代已对艾草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叶二月宿根生苗成丛,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收以灸病,甚验。艾以叶入药,性温、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故又被称为草医”。汉末陶弘景《名医别录》著:“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艾叶在经过炮制后能显著的增强功效。《景岳全书》中对艾叶的功效也有详细的记载: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久百病,或炒热敷熨,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
可见艾草功用非同一般,男人爱,女人赖,老少皆宜。自从知道了这些功效,每到艾草生长的季节,我总是喜欢带上一家老小一起去找寻采摘。让孩子们也趁机在田垄上撒欢,感受大自然的恩赐。每次找到生长茂密的艾草,他们便欢呼雀跃起来,仿佛找到新大陆,让众人尽快集结登陆。
艾草最喜生长在菜地的地垄上,也在荒地、路旁、河边。我们村不大,随着青年们外出务工的增多,村里田地渐渐荒芜,老一辈们看着神伤,却又干不动,只能任由杂草疯长。因为艾草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潮湿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之前村里还有人因耕种而养牛马,如今全村的牲口不超过一个手掌就可以数完,根本消化不了众多的草源。艾草的生长自然更是肆无忌惮了。
祖母说饥荒年代人们连草根都要吃尽,现在采摘艾草当菜吃只不过图个清胃暖身,我们很认同。我的做法很简单,采摘回来后无需揉搓,冲洗即可,在锅里把水烧开,将其倒入锅中烧煮,水开3分钟即可把艾叶捞起来,用清水冲淡灼出的苦味,过滤出来的水可拿来泡脚。艾草清水清洗多次后继续用干净的清水泡着,保持其鲜嫩,大约20分钟后捞起煮汤。菜汤里放上了两个搅拌过的鸡蛋,再配上适量蒜米,香气扑鼻的哎菜汤就做好了。一般我不切碎艾叶,父亲却喜欢切碎,重点是汤菜一起喝,我则不然,我想尝到大口爽脆嫩滑的艾菜,也想喝到营养价值丰厚的菜汤,两全其美。每当煮好一大盆艾菜汤,我总是迫不及待的先喝上一大碗,然后才开始进食正餐。近十年来,每年吃的艾菜汤不计其数,口感极佳,精神倍儿爽,儿子才3岁,也特别爱吃。有时候采摘得多,我们还能将艾菜水煮去苦后拧成菜球冰冻,断断续续能吃到11月份。
第二种食用方法则是做艾菜馍。首先是将艾菜洗净,开水烫一次,去苦味,切碎艾菜,将艾菜和糯米粉搅拌均匀,加适量的糖(一斤菜4两糖,怕甜的话,可减少),把和好的糯米粉分成小份,锅里放油,油温40度左右即可放糯米团下锅炸,炸时,注意用锅铲翻动,同时把它压成扁平,让热油把它胀起来。将糯米团拿起检查,表面油很快干的,说明已经熟了。如果不喜欢炸的,也可以蒸煮。因为是甜食,孩子最爱吃了。
除了吃能够让人清神气爽,甜润可口外,我非常迷恋祖母安排的艾菜汤洗澡。祖母不识字,但是很擅长采摘各种草药给母婴洗澡,据说能辟邪、去味、消毒。记得小时候十里八乡的产妇新产婴儿时都找祖母采摘草药,其中就含有艾草的部分,这不,我的两个孩子,妹妹的孩子,还没出生,祖母就早早上山采摘储备,完全能洗上两三个月,每年端午节大街上都在叫卖艾草及各种杂配的药草,我们几乎不用去买,祖母早已准备就绪。洗完草药澡,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感到清爽,清新舒适,仿佛除去了一年的病菌,安稳健康。
许是晓得艾草功效的缘故,近年来因孩子求学及扶贫搬迁因素,村里的外来户越来越多,几年前全村才70多户人家,如今已拥有多户,原来留荒的土地渐渐被新来的村民开垦种植起来,人口多了,可耕种土地变得捉襟见肘,人们见缝插针式圈用土地,边界减小,缩短了艾草生长的空间,加上人们地毯式采摘,渐渐找不到艾草生长的迹象。记得每年清明过后便是食用艾草的最好时期,但我却接连两年没有在家乡的田野上找到艾草的蛛丝马迹了。心里悲伤起来。最早食用艾草的先人已不知年月,随着人们各种现代疾病的爆发,能有多种治疗功效的艾草却逐渐难找,如今艾宁针灸药业蒸蒸日上,各种需求日渐增长,而原材料的减少会不会影响后人的健康成长呢?
我只希望艾草能伴我们一生。艾草生长无需投入,只需要有土地便可生长,如今城市化建设,我们的周遭早已被钢筋水泥固化了,无形中铲除了药草生长的空间,虽说山林仍有,但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艾草却很难在山林中生存。也许我们需要更多的包容去接纳这世间的万物,唯有共存,生命才能不断延续。
作者简介:程野,男,实名韦生豪,南宁市作家协会理事,南宁市大众宣讲员,柬华日报社特约评论员,马山县作家协会主席,个人作品主要有锐评、散文、小说、诗歌、随笔等,散见于各类省市报刊,多次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
广西中艾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艾宁益生”有奖征文活动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