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中药情一

丁香空结雨中愁

豆蔻不消心上恨

中药情

中药与爱情

Cherry车厘

谈及中药,即想起《诗经·采葛》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主人公想象着爱人在田野间采葛、萧、艾,而这三种植物都是中药,全诗夸张地表达了情人间的思念之情;即想起辛弃疾笔下“当归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黄”,那个战乱年代独守空房,苦苦眷恋征战沙场丈夫的深闺女子;即想起家书中“思母续断,难为苦参!云母自重,轻粉厚衣;冬当防风,夏避蜈蚣;春食山药,秋尝桂肉”的思念母亲的情真意切。

古来多少诗词名篇,以情动人,所以流传千古而仍脍炙人口,而中药常常以不同的形式蕴藏在这些作品里,诗、词、曲、赋,抑或是家书。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国人的几千年的记忆里,中药与生活,与文学水乳交融,它是从医者用以治病的良方,更是纠缠着属于中国人的无数情感的独特意象。那艾叶清香里的爱情,苦参当归般寒凉苦楚的闺怨,连同“山药”“桂肉”的无微不至的句句叮嘱,都无不让人心醉而觉似曾相识,这或许就是中药带给我们的共同情感归属吧。

中药与爱情

爱情是文学与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抒发内心这神秘而唯美的情感。而中式的爱情,带着独特的药草的清香。历史上,才子佳人以中药名描绘爱情、诉说情思。纵观中国古代描写爱情的诗篇,有许多都与中药有关。

我们所熟知的《诗经》中就有大量的诗篇将中药与爱情相融合,文章开头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句即是。诗经开篇《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中的“荇菜”也是一味中药,“味甘,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痈肿疮毒,热淋,小便涩痛。”

《蒹葭》中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中以“蒹葭”为意象表达了主人公对蒹葭白露般美好的女子的爱慕与向往,句中的“蒹葭”就是芦苇。芦苇最早入药是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用的是苇茎部分,叫“苇茎汤”,主要用于治疗肺痈,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功效。

《国风·郑风》中的《东门之墠》,有“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写的大意是“东门有片广场,茹藘在山坡上生长。她家离我近在咫尺,而人却像在远方”。茹藘是一种叫“茜草”的植物,茜草也是一种活血袪瘀的中药,“其味苦,性寒,入肝经,具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等功效。”可见,在先秦时代,人们歌咏爱情便往往与中药联系在一起,渲染意境。在后人读来,别有一番韵味,读到的是诗意唯美的中药,是淳朴清香的爱情。

荇菜

如果说《诗经》中提到的中药名离我们现在较为遥远,其与爱情的联系也没有那么紧密,那么到了唐宋以后,诗词里中药与爱情的完美交融则更让我们眼前一亮。据说唐代有个开中药店的小老板名叫王枕,丧妻欲续弦,与邻家采药的女子一见钟情,却又不敢直白地表达心意,一日见女子经过,于是以中药名作了一首诗送给女子:

“珍珠开张,独活惆怅,半夏空对郁金香。知母心,莫待乌头白,欲知断续未得。”

谁知女子也精通中药,满心欢喜,作了一首诗回复他:

“云母帘闭,沉香扑鼻,防风凉透薄荷裙。熟地情,佳期从容(苁蓉)计,思公欢愉可期。”

两首诗中珍珠、独活、半夏、郁金香、知母、乌头、断续对云母、沉香、防风、薄荷、熟地、苁蓉,皆为中药名,字字为药,字字皆情,爱慕之情含蓄地藏在了中药里,可谓一段佳话。

知母

北宋诗人陈亚作过这样一首诗:“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诗中的意象“相思子”、“意苡仁”、“白芷”、“苦参”、“槟榔”、“当归”、“远志”、“菊花”、“茴香”这几味中药名,借中药细腻描写了少妇盼郎归的幽怨情感。

南宋诗人辛弃疾更是以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黄柏、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勾藤、常山、轻粉、粉黛、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4味中药名搭配在一起,写下了《满庭芳·静夜思》: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相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黄。”

即为开头提到的诗。一首读下来,在不同性味的中药名字中体会意境,轻嗅这些中药的芳香,体会诗中女子夜深时望着镜中菊花般日渐憔悴的面孔,泪水抹去胭脂,而心上人在沙场音讯全无,独守空房,思念与爱恋如嚼当归苦参般。可以说中药恰如其分地营造了意境,将闺怨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当归

《本草纲目》的作者,明朝的李时珍有次外出多日,妻子非常想念他,于是写下: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明朝文学家、风流才子冯梦龙曾深爱苏州名妓侯慧卿,可数番恩怨情仇后,女子另嫁他人,为爱所困的他写下药名情书《桂枝儿》: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甘草

可见,到了明朝,中药与爱情的结合更加深入,深入将药性与情感相契合,比如黄连的苦、甘草的甜。而许多中药一直是文人骚客、从医者眼中美的象征、笔下诗歌的意象,如半夏、当归、白芷等。这些药名文学名篇的作者许多是同时擅长文学、精通中药的文人或者医者,从中我们也可对中国古代医儒不分家的传统窥见一斑。

下期预告:中药情(二)中药与乡愁

编辑

Cherry车厘

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复方白芷酊价格
白癜风的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yj/1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