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的社群推广法,如何用在童书

对话儿童内容产业人第14期

本期对话者

独立童书策划人

陈小齐

今年六一,一本厚达页的重磅童书,《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本童书》,横空出世。

这是一本由世界最权威的童书作者、专家,共同遴选、推荐的全球童书“书单”,横跨47个国家,纵贯年人类文明史。

将这本书带到中国的,是独立出版人陈小齐。

在网络上检索陈小齐,只能在某些童书介绍里,看到寥寥几句话:陈小齐,童书推广人,翻译。

但就是这位低调的出版人,不隶属于任何出版机构,而是以独立的身份,4年时间只做了3个品种,每一个品种都是轰动一时的现象之作。

她单枪匹马远赴意大利,约见欧洲童书大师杜莱,让杜莱从此大规模进入中国。

她策划了中国市场上第一套地板书,并命名了“地板书”这个独特的童书品类,从此开创了一种潮流;

而横空出世的《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本童书》,上市20天销售2万册,好评无数。

陈小齐还会深入书的推广中,而她的推广方式与一般童书推广模式相反,用的是从下而上的社群推广,和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卖药形式,极其相似。

从最初的QQ群,到现在的直播间,她一个一个群扫过去,直面最普通的家长,收获无数真实的意见。

陈小齐说,这些,才是她作为一位独立出版人,最看重的财富。

以下是谷声熊童书研究所和陈小齐的对话。

G-谷声熊童书研究所

C-陈小齐

“这本书我埋头整整做了7年”

G-您什么时候开始做童书?

C-我开始做童书,就是有了小孩,其实跟很多做童书出版的人起步是一样的。

我运气好,做的第一个童书系列,就是法国童书大师杜莱。起因很简单,我的孩子喜欢《点点点》,我自己也很喜欢,于是我集中研究了杜莱版权,通过法国版权方约到了杜莱,然后我就自己一个人跑到意大利去见杜莱。

G-自己跑到意大利去跟杜莱谈版权,然后让大作家放心地把书交给一个从来没有合作过的中国人,听上去简直就像一个传说呀。

C-这个怎么说呢,这是一个“价值再发现”的故事。《点点点》是杜莱最成功的一个作品,在市场上也卖了很多年,但是没有人再进一步开发了。

个人猜测,《点点点》是蒲蒲兰做的,蒲蒲兰的优势在于日本版权,他们之所以引进《点点点》,是因为它在日本卖得很好,但是他们在语言或者是在视野上面,并没有看到欧洲。

我专业是学英语的,第二外语法语,虽然水平都不高,但也勉强够用。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做引进出版,联系国外出版社的路径其实很熟练。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当时杜莱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在中国的价值。

G-八卦一下,杜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们见面的时候聊了些什么?

C-一个耸入云霄的大高个,很好玩。

见面就是一通鸡同鸭讲。因为我的法语不是很好,有些看不懂的地方,只能连蒙带猜,他就用更烂的英语解释给我听(笑)。但是人和人一见面,就会有一种感觉。

我告诉杜莱我是中国出版商,我喜欢他的书,想把他的书变成中文版。他就特别高兴,带着我一家一家去拜访他的法国出版社,告诉我这些书中文版权全部都在,赶快签下来。

杜莱自己也很想作品进入中国,他透露给我一个重要信息:他受到法国使馆文化处的邀请,即将来中国。

G-跟杜莱见面后,他的书出版顺利吗?

C-不顺利。从意大利回来之后那两个月,反而是我比较困难的一个时期。我找了好几家出版社,他们都对这些怪怪的品种没有兴趣。

像《杜噜嘟嘟》、《天啊!这本书没有名字!》这样的书,当时国内完全没有这种类型,包括一些行业人士,拿到这本书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书很怪,看不懂。其次他们也觉得好贵。

正好青豆书坊的两位创始人都是我认识了十多年的朋友。我找她们合作,她们慧眼,觉得这个书还挺好的,我们就试着合作了一把,然后就火了。

G-您还记得印量以及销售情况吗?

C-印数每年都告诉过我,但是我记不住,她们给我,我就随手一塞。

我跟小中信也合作了一些杜莱童书,销量还可以。我记得定价的一个套装,一个公号一次就要走1万套。

G-市场反馈也不错。

C-对,现在在任何场合,只要一讲到杜莱,就会有一堆粉丝冒出来,尤其是绘本馆的从业者,因为杜莱的地面活动太有吸引力了。

书火了之后杜莱就开始一路红,红得很厉害,版权市场上开始出现争抢。任何事情,只要有人争,我就退出,我不喜欢任何形式的争抢。这是我的性格。

G-您做的第二本童书是什么?

C-《地板书》系列,原名不是地板书,“地板书”是我做的一个定义。

有一天,我在我同学开的版权代理机构办公室里,看到一本很特别的书。我一看就觉得有意思,又是怪怪的感觉,视觉上就很奇特的一个品种,国内也没有,如果好好做,会是一个爆款。

G-怎么看出爆款气质了?

C-首先它开本特别大,又是一本游戏书,还可以全年龄无障碍阅读,从0到99岁的人都可以一起玩。一本书兼具了实用性、游戏性、学习性和眼球性,非常难得的品质。

但是这种类型的童书,国内从没有见过,我跟其他出版社谈合作的时候,发行说:这么大的开本,发货都成问题,书店里无法陈列,根本就没有办法上架!

我选择跟青豆合作,结果是火得一塌糊涂,还得了年的桂冠童书奖。后面出来了一堆跟风书,但是最经典的地板书仍然是我做的那个版本。

《地板书》这个系列,对我而言,也就做算到头了,我要调转方向,去做一些更好玩的事情。

G-前面两本书的影响力,可能还不及第三本书,就是最近很热的《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本童书》,这本书您是从哪里看到书讯的?

C-我长期合作的一家国外出版社给我发来的书讯。我一拿到样书,就决定要做中文版。不过,当时我完全没有想到做这本书会要付出这么多精力,拖这么长时间。

这本书我默默埋头做了7年,现在我孩子7岁了。做到第5个年头的时候,授权都过期了,我们又跟国外重新签了一遍合同,重新付了一遍钱。

G-为什么会花这么长的时间?虽然我知道书很厚,但是7年也超出我的想象。

C-这跟我的个人生活状态有关。大多数时间里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家庭妇女,洗衣做饭带孩子,业余做书。

这本书一直都是断断续续地在做,包括翻译团队,我也没有去push,也没有赶工期的概念。做这本大砖头书的节奏很缓慢,我们在悠游的状态里完全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这样做出来的书更优美也更沉静。

G-但现在看来,这7年的付出还是很值得,据我所知,这本书销售和口碑都非常好。

C-谢谢。这本《童书》原版,国外也是集合了顶尖资源,花了好多年才做出来。从一开始我对它的价值判断就是一本全世界最权威的童书领域的“类书”,不分年龄,全球通吃。

《童书》中文版出版之前,其实最大的顾虑和担心就是童书同行会不会愿意推荐。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这本书推出来后,几乎所有儿童阅读和儿童教育相关的领域,包括童书出版同行,都给出了肯定、鼓励和掌声。

很少有这样一本书,能够把童书所有的通道,上游下游全部打通。这是我一个埋头做书、缺乏交际的人,完全想不到的。

G-这本书已经推出1个月了,后续有什么推广计划吗?

C-后期的推广计划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系统工程。现在是7月份,我们的规划已经做到明年的6月份。今年所做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明年预热。

先小小透露一下,明年我们将邀请英国主编,茱莉娅.埃克谢尔女士来中国。

另外,我们也在计划做一个课包,邀请一些童书和教育领域的专家担任《本童书》的形象代言人。比如教育专家蔡朝阳老师,从儿童写作的角度来给家长和孩子来开一个课;童书推广人、教育工作者佟画老师,从亲子阅读角度谈《童书》对于家庭阅读的帮助。之后我们还想邀请,三川玲老师从童书出版角度,王志庚老师从少儿图书馆的角度,林丹老师从童书推广行业的角度,王林老师从书单的角度,全方位来展示《童书》的功能与价值。

“很多童书出版人去做社群,做不了几天就会逃跑”

G-我看您最近一直在做社群直播,社群推广是您的主要推书方式吗?

C-是的,我深度参与社群,因为我没有别的更好的路径。

进社群,其实是我喜欢的。它能提供一个与专家、与业界、与同行完全不一样的视角。这个视角来自一个个真实的、普通的爸爸妈妈,而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孩子。

G-在社群推书,一般是怎么做的?

C-社群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滚雪球。做社群有一个好处就是,海量信息。你能快速获得铺天盖地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真实的,帮助你快速做出直觉判断,帮助你在专业上获得快速成长。

一般社群都会有一些社群领袖,比如说群主啊群管啊主持人啊,他们中很多都是专业的童书推广人,如果他们认同你的书,认同你的理念,他们马上会源源不断地搬来更多的群以及更好的资源拼命塞给你。

G-您这个描述,让我想起了《我不是药神》里QQ群卖药,这样的方式,在童书出版领域用得多吗?

C-大部分童书出版社的推广方式是从上而下。在一本书出版之前,大家就会想办法去结识童书专家、教育领域的高层,去一些会议、论坛场合,结交一些有影响力的行业领袖,来做推荐。然后这些推荐再依次传递到媒体,传递到童书推广人,最后传递到普通读者。

而我的情况恰好相反。我没有任何渠道,也没有任何可以借力的资源,甚至连一个可以公开发声的平台都没有。所以,我只能选择最艰苦最难走的一条路。

社群推广的方式是从下到上。当你获得了千千万万个普通读者的认同和喜爱,然后这些自发的认同和喜爱就会自动帮你找到路径,传递给媒体,传递给专业童书推广人,最后传递到教育领袖和童书专家那里。

做社群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我可以说,很多童书出版人去做社群,做不了几天他就会崩溃逃跑。

G-但您就是能够坚持下来。

C-我其实是一个不喜欢社交的人,甚至说,有点社交障碍吧。

但我喜欢看到真实的东西,比如我真实的读者他们的阅读水平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对这本书的希望,他们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

虽然我也经常被各种气哭,但是在这个中间我能够看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帮我卖更多书,它们还能够给我一个成长助力,让我有收获有成长。

G-会让您气到哭的评论,大概是什么样的?

C-什么样的都有,比如以前推《杜噜嘟嘟》,群里就会有家长说这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嘛,骗鬼。推《长大之前一定要读的童书》,讲座中途,忽然有个家长跳出来振臂一呼“振兴国学,抵制洋鬼子”,类似这样的。

但是过后想想,其实还蛮好玩的。我不仅经常被气哭,也经常被逗乐。

G-那您怎么面对质疑?

C-其实,当你做到一个程度,让大家都能看到你,很多质疑本身就可以平息。比如说我做完内容分享以后,大部分的疑虑可能都已经解开了。

G-现在您手里有多少个社群?

C-来个吧,从最开始的QQ群,到现在的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yj/2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