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之同质同人群文研究8李清照群

主题:同质同人之李清照群诗阅读,带你了解全方位的李易安!

写在前面:

同质同人群文(诗)阅读,讲究从一篇到一类,从一首到几首,从文人的少年时期读到文人的晚年时期。在较为宏阔的篇章构架里,纵览此文人波澜壮阔或者沉沉浮浮的人生。读一组文,识一个人;读一组词,解一颗心,是为我们走进某个文人的最佳路径。李清照是我极其热爱的一个词人,有人将她称作是“千古第一才女”,绝非虚言。

在两宋浩瀚的文化背景下,每一种文化形态都曾达到顶峰,李清照以一己女儿之身,在须眉们的星空里,不但熠熠发光,而且成为极为璀璨的那颗,可见其不俗的心志与才学。如何带领学生读她识她爱上她,我陷入沉思。《武陵春》位于在人教版九上的第五单元的《词五首》中,如果仅仅读这一首词,未免太片面,也极狭隘,李清照的命运究竟如何沉浮,如何跌宕,何以至“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境地,如果能引导学生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也许能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李清照的人生悲欢。

念及此,我将李清照一生的词作做了筛选与梳理,挑选出她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代表作,与学生进行群诗阅读,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大概厘清了李清照一生的命运节点,也晓然李清照的晚年为何会那样悲苦。再进一步思考的话,李清照在悲苦的晚年仍然坚持诗词创作,仍然以文字疗救自己的灵魂。也或许,她就是活在自己的文字里,与她的文字相依为命,抵挡岁月风霜。

李清照群诗阅读照例分两期给大家呈现,这一期呈现的是不同时期的词作以及孩儿们写李清照的真情文字,欢迎亲们围观品鉴,留下您深深浅浅的脚印!

李清照诗词选读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李清照早年生活在文化空气浓厚的家庭里。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著有《金石录》,李清照写了《金石录序》,详细记载了夫妻的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她前期的词章,多数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公元年,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她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后期的作品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沉郁凄怆。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于运用朴实的白描手法,善于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明白如话。在宋代词人中,卓然自成一家,作品收在《漱玉词》。

诗词再现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简析: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很可能就是她早期的作品之一。这首词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轻灵姿秀,纯洁多情,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简析:这是一首记游词,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这首词作用语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简析: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凄凉孤独的情怀。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足见两人心心相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简析: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所作。其时,丈夫既已病故,作者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首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风住”、“花已尽”的结局。“物是人非事事休”,说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东西已全部丧失,无一留存,悲从中来。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

教师下水:

明朗坚韧李清照

文/司艳平

似乎很久以前的夙愿,想穷尽洪荒之力来写写李清照,写写这个词坛圣手的易安居士。可越走进,就越欢喜,越心疼,越感佩,越敬仰,生生地映照成了近她情更怯,怕自己的拙笔辱没清照的光华与才情。几番思虑,为她憔悴,终于找到两个词来思她,写她。清照是才女,但定然不是多愁善感的弱柳女子。她的个性,那般明朗;她的性格,那般坚韧,她是生在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女性,她是突破封建藩篱破土成长的一面旗帜。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年,一个女孩儿出生在济南府章丘县的明水镇,或许是家乡的清泉照亮了父亲与母亲的心田,或许是父母想让泉城的清流照亮女儿的人生,便给女孩儿起了这个清丽脱俗的名字——李清照。从这个名字里,藏着父母对女孩儿的千般宠爱,万般希冀呀!是啊,清照的家庭氛围多么和谐幸福,多么富有书香气息,多么自由民主!

他的父亲李格非是大学士苏轼的学生,进士出身,在朝廷担任要职。清照虽然是个女儿身,但是父亲却把她当作男儿来传授学业,教她读书识文,教她音律平仄,教她赋诗写词。良好的家教氛围,融洽的的家庭关系,让李清照的童年充满了活泼与生机,这样的童年底色给了清照最初的生命体验,让她能够张开双臂去拥抱多彩的世界,去感知生命的五彩斑斓。

活泼泼的小清照用明亮澄澈的眼睛打量注视着生活里的一切,充满无限欢喜。那首《如梦令》,就是活脱脱地天真烂漫的少女情致啊!“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一次多么愉快的出游!一群十六七岁的少女畅游清溪,美酒沉醉,忘记归程,暮霭沉沉,船儿不知向哪里划行,结果误入莲花深处,不曾想,惊扰了那些自得其乐的鸥鹭们的清梦。你瞧,这样的画面何等缤纷,何等生动,何等活泼,少女时期的清照哪里是端庄大方的名门闺秀,分明是一个淘气活泼甚至带点野性的山村姑娘啊!

人如其名,清照的人与她的名字一样,清澈澈,亮晶晶,不遮掩,喜欢就是喜欢了,不喜就是不喜了。不但对物,对人也是如此。她的那首《点绛唇》,被无数的人认为是写在初见赵明诚时,她掩饰不住自己的欢喜,便把这欢喜点染出来,娇羞羞的,俏皮皮的,当真是小女儿爱人的小心思啊!“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蹴罢秋千的清照,有点疲累,薄汗透衣。突然进来一个人,她顾不得穿鞋,只穿着袜子就跑开了,头上的金钗滑落,也不知晓。倚着门,回头看,嗅着青梅,舍不得离去。清照的心思有多可爱啊,她如此欢喜地看明诚,越看越舍不得,越看越春心萌动,如此坦诚地表达对一个男子的爱意,在当时的社会里,会被看作是不矜持的女孩儿,可见青春时期的清照便有超越时代的底气与能力啦!

她与同为官宦子弟的明诚结合了,门当户对,天作之合,从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静好的岁月里你侬我侬,恩爱缱绻。清照喜欢明诚,看重的亦是他的才学。在作诗吟词上,明诚虽不及清照,但他亦是太学生,学养很深,在金石研究、文物收藏方面颇有造诣。因此,清照与明诚不仅仅是门第的般配,更是精神与灵魂的般配。清照爱屋及乌,亦爱上文物字画,爱上金石研究,成为明诚的贤内助,却从来不曾在衣食用度上计较,而是坚决地支持明诚的文物收藏事业,清照的心怀之宽阔可见一斑。

婚后的清照与明诚琴瑟在御,但明诚亦是宦游之人,要外出做官。清照便把对明诚的所有相思都寄托在词作之上,“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醉花阴》一写出来,便在当时广为流传,清照的一句“人比黄花瘦”,道出了多少的相思之意,离别之情,而且写得那般细腻雅致,动人心扉。据说,当时明诚收到妻子的这首词后,有点小嫉妒,便闭关三日,造出50首词作,来应和妻子的词,将清照的《醉花阴》混在其中。朋友阅过后,说了句:“只三句最好,那便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明诚的玻璃心,该有多破碎!清照的词是从心中流出来的,再加上她特别善于捕捉事物的瞬间情致,读来浸透心田,过目不忘。

清照就是如此明朗地爱着明诚,不掩饰,不矫情,情郁于中,就发之于外。当时的士大夫之流还因此诟病清照,觉得她的词不守妇道,女子的心思岂能如此直白地表达?清照自有自己的主张,她独立的人格在她的生命轨迹里随处可见。她爱明诚,但并不是没有原则,没有节操。

靖康二年,公元年,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北宋王朝的琼楼玉宇,醉生梦死,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北宋灭亡。后来,赵明诚出任建康(今南京)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不曾想赵明诚不思平叛御敌,反而连夜出逃。清照知道后,对北宋王朝以及丈夫的做法很是不满,她端然凝重地写下这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一改往日的小女人之态,以铿锵刚韧的笔锋气势,写出了清照的英雄豪气,一个柔弱无骨的女子,在国破家亡之际,表现出来的铮铮气节,着实让那些大丈夫汗颜惭愧。清照的坚韧或许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虽然后来的她原谅了明诚,原谅了他在国难当头的糊涂之举,但他们往昔的“卖花担上诉相思”的幸福时光已一去不返。宋王朝节节败退,国家局势风雨飘摇。明诚因为临阵脱逃,被撤掉官职,夫妻二人决定归隐江湖,继续他们的文物搜藏事业,并完成《金石录》的写作。可是,还没等他们启程,朝廷的任命又来,要赵明诚到湖州去担任知府。上任之前,要先去南京城觐见宋高宗。七月的南京城炎热难耐,赵明诚中了大暑,得了疟疾,这个让赵明诚感到耻辱的地方竟成为他的葬身之地。清照连夜赶往建康时,明诚已经重病在身,卧床不起,清照一丝一缕地承受着明诚一点一点从她的生命中抽离。她一生最最挚爱的人,最最依恋的人,最最信赖的人,先她而去!

而此时的清照,人到中年,父母已失,丈夫离去,膝下无子,与丈夫搜藏的文物在青州被毁,国家飘摇,时局动荡,孑然一身的她,该何去何从?明诚留给她的,在动荡中硕果仅存的文物,成为她怀念丈夫的深情寄托,成为她生命里不可抽离的一部分。换句话讲,那些文物已经成为他们呵护一生的孩子,镌刻在他们的血液里。清照后期的逃亡生涯,便带着这些仅存的文物开始了亡命天涯。

金兵继续入侵,宋高宗他们继续向南逃亡,清照算是有着清醒见识的女性。她没有走丛林小道,而是跟着朝廷一路南渡,从建康逃到镇江,从镇江逃到越州(绍兴),从越州又赶到明州(宁波),南宋王朝的狼狈可见一斑。一个女子,带着这些珍贵的文物,逃亡天涯,其间的辛苦酸楚无法表述,历经辗转,清照终于得到机会把这些文物上缴给朝廷,希望这些文物能在朝廷的保护下流传于世。不得不说,清照的决断是明智的,亦是正确的,可是那样一个软弱无能的王朝,连百姓都可以弃之不顾,连国土都可以随意沦丧,哪里还会腾出心思过问文物究竟流落到了哪里。果不其然,这些文物据说是流落到一个什么将军手里,而后又不知其下落。“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无比沉痛地写到,那岿然的十分文物里,已经丢了五六分之多,颠沛流离,奔波劳苦,生命的所有失去,清照都在默默承受啊!

她能拼尽全力地守护着硕果仅存的一些文物,她能在风雨飘摇中靠着自己的柔弱之躯抵挡国破家亡的伤痛,这需要多么强大和坚韧的内心!清照后期的词作,读来字字血泪,伤楚难掩,但是在血泪孤苦背后,依然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叫韧性的力量。

她想念阴阳两隔的丈夫,“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清照一生挚爱梅花,我想她挚爱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梅花能够傲雪独放,坚贞不屈,无论境遇多么寒寂,它依然能够散发出缕缕清香。梅的品格像极了清照啊!虽然这首《孤雁儿》,写出了清照情怀如水的凄凉与孤寂,梅花再美,却四处茫茫,找不到一个可供寄赠的人,但是清照到底是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梅花之上,到底是在茫茫天地里寻得生命的一点亮色,靠着这亮色支撑她惨痛的心、苦难的情,她并没有在强大无情的命运洪流里倒下,而是继续用她的文字抒写所有的生命感怀,这是她个性坚韧最直观的表达方式。

公元年,李清照到达杭州。文物散佚的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让清照的身心饱受巨大折磨,虽然她有弟弟的照拂,但到底不能长久依靠弟弟生活。于是,她起了再嫁之意,这个时候,巧舌如簧的张汝舟早就觊觎清照的文物,硬是用一种假惺惺的表象骗取清照的信任,婚后,清照才识得张汝舟的真面目,张汝舟的如意算盘落空,便对清照拳脚相加!可怜一代冰清玉洁的才女,竟遭如此下作的蹂躏与凌辱。忍无可忍的清照冒着坐牢的危险(宋代时女子状告丈夫要入狱三年),状告张汝舟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清照胜诉,入狱九日后获释。这件事又给清照以重重一击,她支离破碎的心又一次雪上加霜。可就是这件事,亦让我们看到清照高贵坚韧的灵魂,士可杀不可辱的浩然正气隐藏在她的魂骨之中!

风雨中飘摇的清照,从此以后彻底绝了念头,与文字相伴,与记忆相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么一个愁字了得?”这首《声声慢》已然写尽了生离死别的所有情绪与感怀,一个人承受着天涯沦落的所有孤苦,无人来听,无人来诉。叠词的堆积,似乎就是新愁加旧愁的所有累积,是那样的宛转凄楚,低迷徘徊,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在空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而这样的忧伤与愁思,仿佛也只能自己慢慢品味,自己苦苦承受,别人无法派遣。独身一人,扛起了那么多欲说还休的满脸泪流,抵抗本身,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与钦佩!

清照靠着无比坚韧和强大的内心矢志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创作,不仅写词,也论词,她写的《词论》,对她之前的、宋代的许多大家,都展开了论述与批评。她评柳永的词音律和谐,却失于庸俗;她评张先的词只算偶有佳句,不成气候;她评欧阳修、苏东坡的词音律不谐,属于长短不一的诗。姑且不论清照的评价是否妥帖,她这种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大家的明朗独立之气,还真是成就了她在词的创作上的独树一帜。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赞扬她“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她被称作是千古第一才女,此语非虚。除此以外,她继承明诚遗志,完成《金石录后序》的写作,此时此刻,我无意中竟把她与杨绛先生重合,踽踽独行在人生的边上,却能把生命所有的皈依一一完成,这样的灵魂多么高洁,这样的女子多么可敬,这样的生命多么崇高!

明朗坚韧的清照,才华绝代的清照,如同汩汩清泉,潺湲流淌,不绵不绝……

学生佳

作展示: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

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初中九(3)班胡诗苑读了张爱玲的小说,再读李清照的词,我发现这两人不论是出生还是遭遇,都是极其相似,才华横溢……李清照出身名门,不负韶华,拥有美好的少女时代。我觉得她与一般女子不同,敢爱敢恨。《点绛唇》里,她把自己的情愫毫不遮掩地流露,“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刚下秋千的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慌慌张张朝屋里跑,其实是躲在门后观望,嗅着青梅,不舍离去,那欢喜的心情一下就暴露了。抛下大家闺秀的身份,她便是活泼的姑娘《如梦令》这首记游词写了她荡船荷塘,沉醉其中的享受,还有些“沉醉不知归路”的焦灼,她找着找着,把栖息在洲渚上的白鹭都惊跑了。李清照不用父母择婚,嫁给了门当户对的爱情。她一心一意地喜欢赵明诚,不矫情,不掩饰。可明城是个宦游人,难免要在外地做官,李清照便写了《醉花阴》来表达自己浓浓的思念,“莫道不销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就是柳永的“为伊消得人憔悴”呀!好景不长,靖康之乱闯入了北宋王朝安定的生活。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已经成为战乱年代的家常便饭,李清照在金华避乱期间写下《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一切都被战争卷走,丈夫也已病故,她孜然一生历尽离乱之苦,在烽火连天中漂泊。“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连船只都载不动她浓稠的愁绪了。李清照也不是一般的女子,哪怕再艰难,她也要为丈夫写的心血走下去。她四处追随这朝廷,把文物让朝庭保管,使之流传,可是现在朝廷也是十分狼狈,哪里顾得上文物,于是她丈夫一生的作品都散失了。李清照那矢志不渝的精神支撑着她,不断创作。后来她被小人张汝舟蒙骗,在婚后终于看清了他的真面目,视尊严如性命的她怎么忍得了每天的拳脚相加,便冒着坐牢的危险告丈夫骗取官职的罪,正义从不缺席,她胜诉了。再一次家破人亡,她支离破碎的心默默承受这一切。这是士可杀不可辱的傲骨!

她与张爱玲的晚年多么一样,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只是,张爱玲多出的似乎是阴冷,而李清照多出的是明亮。李清照,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城,不倾国,只愿倾其所有坚持自己的原则,做那朵傲然挺立迎风绽放的梅。

师评:做一个明媚的女子,老师爱极了这“明媚”二字,宛若看到了春日里的第一缕阳光,第一朵迎春花,这些媚眼的物,分明是李清照在某一时刻写下的“争渡,争渡”的欢欣啊!即使在风雨飘摇的晚年,清照身上仍然有一种亮光,支撑着她苦难的人生岁月!喜欢,喜欢“明媚”!

宁静坚韧李清照

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初中九(3)班徐翊铭

在北宋文坛中,才女李清照的存在就像清晨的露珠,带来宁静明朗,承载着青春与责任。

李清照是幸运的,出生在官家。父亲是大学士苏轼的弟子,在朝廷担任要职,或许是想让女儿的心灵如清泉般明净,她的父亲为她取名:李清照。清照虽是个女孩儿,她的父亲却依旧传授她学业,教她读书、写字,赋诗作词。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首《如梦令》就将清照烂漫的少女情怀展现无疑。“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哪儿还像是个大家闺秀,分明就是青春淘气的花季少女嘛。

清照的前半生顺顺溜溜,在她十八岁那年,她与才子赵明诚喜结连理,赵明城虽不是什么大文豪,却也是个蛮有才气的小伙。自结婚以来,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和睦,相亲相爱,你侬我侬。只不过名诚对清照的才华有些小嫉妒,曾在收到清照作的《醉花阴》后闭关三日,写出来50首词,然后将清照的《醉花阴》混入其中。有人阅后说:“只三句最好,那便是“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是可怜了明诚的玻璃心啊!

毕竟明诚是宦游之人,夫妻俩人聚少离多,“花白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清照天天盼,夜夜想,就希望能收到一封从远方寄来的锦书。不分日夜,不论地点,这份愁都萦绕于清照心头,挥之不去。两人心心相印,清照相信,自己在思念对方的同时,明诚也在想念自己,清照的愁不急不躁,却是静静的。

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北宋灭亡。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不料,一天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竟不思评叛,反而连夜出逃。李清照对丈夫的行为很是不满,一改往日少女情态,庄重地写下《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却在国家沦陷之际,写出了如此铿锵有力的诗句,不禁让那些“大丈夫”们汗颜。李清照强硬的态度并非大动干戈,却依旧让人感觉到了她磅礴的气势。

面对自己的丈夫,清照选择了原谅,但原本的幸福时光却已一去不复返,夫妻二人想归隐江湖,继续文物收藏专业并完成《金石录》。可还没等他们开始行动,赵明诚被宋高宗召见,因七月的南京炎热难耐,赵明诚得了疟疾,先离清照而去。清照已人到中年,没了双亲,还失了爱人,膝下无子,孤身一人活在这个乱世。但她没有气馁,在动荡中存留的文物成了她怀念丈夫的寄托,她最后的希望。清照带着文物随着宋王朝到处流亡,历经辗转,清照终于找到了机会将文物送到了朝廷,可是连自身都难保的宋朝,怎么会在意这些文物呢?逃亡过程中,文物大部分流失,所剩无几。清照心灰意冷,但她没有哭闹,依旧静静的,在她后来的作词中,字字血泪,难掩伤痛,却有一种叫韧性的坚强力量支撑着她。

她不像迁客骚人一样满目萧然,顺境、逆境不必在意,清照永远是那位“心似繁花艳照,身如古树不惊”的女子,像颗星辰永远宁静,坚韧地发光。

师评:翊铭能在短短的一篇文字里,讲述李清照不平常的一生,这就是笔力所至啊!“心似繁花艳照,身如古树不惊”,多么美好的句子,多么美好的女子!心若繁花,身如古树,用来形容李清照,怕是再恰切不过!越来越有文字质感了,加油,加油!

司艳平,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浙江省永康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语文湿地栖居者,愿以青春的名义追随君姐一路修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yj/5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