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人绽放在春天里岳阳县两人获评ld

北京手足癣医院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他,仁义为怀,自年起,他便扎根基层卫生室,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农村卫生事业;她,十二年始终如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身为一个媳妇的“孝”与“爱”。

4月8日,湖南省文明办发布年3月“湖南好人榜”,20人(组)入选,其中岳阳县2人入选,荣家湾镇村民谭月兰获评孝老爱亲类“湖南好人”,医院医生彭泽龙获评敬业奉献类“湖南好人”。

这些来自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如春日暖阳一般和煦,似春天里的花朵一样芬芳。

岳阳90后外地媳妇照顾卧床婆婆十二载

待公婆像亲爹娘

谭月兰,女,岳阳县荣家湾镇欣荣村村民。年,刚满20岁的谭月兰从株洲远嫁到岳阳县,丈夫长年在外务工,谭月兰十二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公婆,用真实行动诠释“孝”与“爱”的传统美德,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

理想的爱情与骨感的现实

年对欧海洪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广东务工的他结识了比他小10岁的株洲妹子谭月兰,欧海洪稳重踏实,谭月兰温柔体贴,两个情投意合的湖南老乡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对于欧海洪的家庭,谭月兰早有耳闻:欧海洪的父母年老多病,尤其是母亲赵知新下身瘫痪,终年卧病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顾。一个哥哥在县城打工,弟弟也在外务工。

在家中排行老幺的谭月兰从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但在她看来只要两人相爱,再大的困难也不怕,于是不顾亲友反对,毅然从株洲远嫁到岳阳县。

然而现实比想象中的更可怕:谭月兰第一次到欧家时,邻居家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丈夫几兄弟却分工明确的在接雨,老大扛油布,老三端脸盆,丈夫忙着转移腿脚不便的母亲。谭月兰二话不说加入了“防汛抢险”行列,待一切忙妥后,才发现雨水夹杂着汗水浸湿了她的新衣。

婚后的生活对谭月兰说是充实而幸福的,她和丈夫一起照顾着公婆,但好景不长,迫于生活压力,欧海洪不得不外出务工。照顾公婆的担子自然而然的落到了谭月兰身上,而这一扛就是12年……

孝敬媳妇让寒窑变暖屋

婆婆常年瘫痪在床,卧床排便困难,经常鼻涕流到胸前,一屋气味让人不愿靠近,而谭月兰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谭月兰细心地照料婆婆,坚持她擦拭身体。“夏天气温高,往往一天需要擦洗多次,冬天天寒地冻的,我就隔天一次。天气好的时候,我就把她抱到外面透透气、晒晒太阳。”

为了能把婆婆抱到屋外晒太阳,谭月兰得先把躺椅摆在屋外,在婆婆房间到屋外这段距离中设置3个“中转站”,抱着婆婆几经周折才能到达屋外,晒完后按照原路返回。难以想象个头不及1米5的弱女子是如何独自把近1米6的成年人从屋里抱到屋外的,但谭月兰做到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没有过一句抱怨。

婆婆大小便失禁,谭月兰就给她买了成人尿不湿,定时给她更换。有时不小心弄到衣物上,谭月兰毫不嫌弃地把它洗干净。怀孕时谭月兰忍着不良反应,也要坚持先把婆婆的事忙完,在谭月兰的努力下,一屋异味挥散不见。

由于长时间卧病在床,婆婆上身会有疼痛感,每隔十几分钟就需要有人为她翻身。刚来时谭月兰经常忘记时间,看着婆婆痛苦不已的表情内心十分愧疚。后来她自设闹钟,每隔十五分钟闹钟一响,她便准时出现在婆婆床前,时间久了,谭月兰也不再依赖闹钟了,生物钟跟闹钟一样准。

伴着鸡叫声起床,随着狗吠声入睡,这是谭月兰一天忙碌的始终。当别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谭月兰就已经做好了一家人的早饭,打扫院子,洗衣晒衣,叫孩子起床、送上校车,待婆婆醒后,谭月兰就开始为婆婆擦洗身子,更换尿不湿,喂她吃早饭。

早些年公公的身体硬朗,还能跟谭月兰轮班看护婆婆,后来,公公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也加入了谭月兰的照顾名单。两个孩子的出生后,谭月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和看护婆婆,她还得顾及孩子们的学习,文化程度不高的她勉强能辅导大儿子小学五年级的功课,“我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教,很犯愁!”

欧家三兄弟辛勤劳作,使得老屋得以翻新。慢慢地,亲戚邻里也开始到欧家来走动,与谭月兰聊聊天,关心欧母的病情。

宽宏大度应对所有质疑

年,谭月兰的公公去世了,被病痛缠身多年的婆婆经常因自己拖累了别人而生闷气,每当这个时候,谭月兰都会耐心地和婆婆聊天、疏导情绪。

婆婆患有轻度的老年痴呆,偶尔会对谭月兰的举动回以恶意,说谭月兰想毒死她、弄死她。即便这样,谭月兰也不计较,委屈的时候偷偷抹把眼泪,泪干后继续笑脸盈盈地忙这忙那。

欧家条件艰苦到谭月兰生头胎的时候只能回株洲娘家待产、坐月子,娘家人心疼不已,谭月兰反过来安慰娘家人,不让他们担心。当问及多久回娘家一次,谭月兰答道:“很少回去过,最近一次是前几年亲人去世的时候,平时过年都是在婆家过,因为没人能照顾好妈妈(婆婆)。”操着一口流利的岳阳县方言,谭月兰身上感受不到丝毫株洲气息。

前年谭月兰在株洲的亲戚去世,不得不赶回娘家尽孝,便委托邻居罗大姐一家人帮忙照料在家的公公婆婆。原本以为照顾老人是很简单的差事,但是照顾过欧家婆婆后罗大姐终于体会到了谭月兰的不容易,简直度日如年!现如今罗大姐见人就夸谭月兰吃得苦、霸得蛮,是世界上最好的媳妇。

多年来,谭月兰对婆婆的悉心照料使得婆婆对她特别依赖。每次谭月兰出门买菜,只要刚拿起包,婆婆就拉着她不让走。有一次谭月兰开玩笑说:“走了就不回来了。”婆婆的眼泪顿时唰唰地流下来。谭月兰明白,婆婆已经把她视为终身依靠,更加不能离开一步。

“我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但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

时常有人会问她一个外地媳妇是什么让她坚持到现在,她便答道:“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深深地爱着这个家,公公婆婆就像我的亲爹亲娘一样,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婆婆活到岁我就照顾她到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谭月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身为一个媳妇的“孝”与“爱”。

岳阳“狗不叫医师”仁义为怀

为村民健康“守门”

彭泽龙,岳阳县人,医院急诊科主任、岳阳县公田饶港村健康扶贫队员、铁山村乡村医生。自年起,他便扎根基层卫生室,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农村卫生事业。大学毕业后,彭泽龙和妻子在铁山村栗山片开了家村级卫生室。不管患者是谁,他都要求自己的治疗做到让患者信赖,在他的卫生室,夫妻俩为全村人提供医疗和公卫服务,全年门诊量达到多人次。因风里雨里进村入户看诊,次数多了,农户家的土狗都认识他,被当地亲切地称为“狗不叫医师”。仁义为怀,医精德诚。多年来,彭泽龙夫妇把善良坚持成习惯。粗略统计,自年来,他们赠送村民近2万元的药品。今年新冠肺炎防护期间,彭泽龙把防护服专业口罩让给核酸检测的同事,戴着妻子缝制的口罩,坚守在抗疫一线,为武汉返乡的6位村民每天测体温。在他的严密监测和悉心疏导下,没有发生一例疫情传染病例。为了能给大山里的村民们提供更加坚实的医疗服务,彭泽龙把自己逼成高考学子,白天忙问诊,晚上坚持自学,先后拿到长沙医学院本科文凭、中级职称,还师从李正在教授,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彭泽龙亦如苔花,幽谷尽自开,行走乡村,为村民健康守门,绽放芬芳。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16字箴言贴在岳阳县公田镇某村小诊所的墙上。诊所主人彭泽龙系湖南岳阳县公田饶港村健康扶贫队员、铁山村乡村医生。从医24年来,彭泽龙时刻把这话刻在心上,践行救死扶伤的初心,每天电话忙、半夜才上床。他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农村卫生事业。

医师进农家,土狗喜相迎

自年起,彭泽龙扎根基层卫生室,背着一个药箱,风里雨里进村入户,次数多了,农户家的土狗都认识他,“狗不叫”医师的名号传开了。

公田镇饶港村是县级贫困村,该村共有扶贫困户78户,共人,其中大多数是因病致贫,彭泽龙在该村健康扶贫的已是第3个年头。

“汉爹,在屋里么?”7月16日,彭泽龙和同事像往常一样,又来到贫困户吴汉民家走访。“嗖”的一声,还没等到汉爹答应,一只黄狗从菜地栅栏缝隙钻了出来,晃脑摇尾,耷拉着双耳亲昵地围着彭泽龙打转。汉爹端出几把木椅,指着热乎劲的狗狗说:“彭医师你看,狗好喜欢你,把你当亲戚。”大家会心一笑。

汉嗲今年82岁,去年因消化道出血,医院治疗,花费多元医药费。出院时,新农合报销了多元,加上年底又追补了元左右,自己仅掏几百块钱。“不是国家扶贫政策好,我的坟上已经长了草,感谢你啊!彭医师。”汉爹说,前期治疗和住院的所有程序彭医师全部负责,不是他照顾及时,病都丢了。

汉爹的老伴陈香娭75岁,腰椎病多年,脊椎明显变形,耳朵听力不好,不好沟通。彭泽龙通过手势了解到,她每餐能吃小半碗饭,活动时腰腿疼痛。“您以后想去住院的时候,就打我的电话。”彭泽龙将自己手机号码写在一张纸上,递给老人。

随后,转往另一家。翻过山头,狗狗还跟彭医师的后面。

来到贫困户王世雄家。今年有73岁的王爹,患有颈椎病、高血压,经常头晕。检查完毕,彭医生写好签约本,告诉老人低盐低脂饮食,把王爹的药品都拿出来仔细查看,丢掉3盒过期药品。

下一站来到贫困户林军秋家,林爹因腰椎骨折,做过背椎手术,腰椎内打了钉,还加固了骨水泥,总费用4万多,现在不能负重。彭泽龙检查了一下林爹的身体并特意叮嘱他:“林爹,您一般的重活不要做,这样会加重脊柱的负担。”

健康扶贫重在精准,贵在落实。彭泽龙躬身服务细致入微,他所在的贫困村出现三多:一是接诊病人多。很多患者听说彭泽龙医技好、为人热情,慕名而来;二是免费拿药的多,有些贫困户或是家庭特殊困难的来诊病彭泽龙总是不收、少收钱;三是帮办手续、医院的次数多,医院条件简陋,医院的,彭泽龙通过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代办,减少患者顾虑和繁琐。

善良成习惯,行医比精诚

“早些年我的肾脏切除一只,肝也有问题,为什么现在老感觉口苦、容易疲劳?”

“老熊,我给你打个比方。两个肾工作改成一个,好比汽车双缸改为单缸,容易疲劳。肝有病,肝胆消化液还是起作用,这就是你口苦的原因。你不能吃咸辣,要少食多餐,我开些中药,明天我送到你家里。”7月17日,彭泽龙刚到家,铁山村栗山片的熊望平找上门。彭医师一边看病开药,一边耐心提醒老熊注意事项,直至解开患者的疑虑。

彭泽龙和妻子是卫校同学,年两人毕业后在铁山村栗山片开了家村级卫生室,两人在钻研医技上互帮互助。不管患者是谁,夫妻都要求自己的治疗做到让患者信赖,让自己放心,也让同行满意。

彭泽龙把自己逼成高考学子,白天忙问诊,晚上坚持自学,先后拿到长沙医学院本科文凭、中级职称,还师从李正在教授,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李教授当班时和彭泽龙上下铺,他评价彭泽龙不会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yj/8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