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大全病

患者提问:外伤性白癜风自身传染吗? http://www.bdfyy999.com/bdf/zhuanjiadayi/changjianwenda/m/2581.html

玉米是常见的农作物,也会很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大原因之一。富吉泰种业整理部分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望对广大种植户有所帮助。

一、玉米粗缩病

特征: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至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毒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缩短玉米苗期时间;在病害重发地区,调整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

②防治灰飞虱:用5%吡虫啉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能有效地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毒病的传播。在灰飞虱传毒为害期,尤其是玉米7叶期前,可喷洒下列药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倍液;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倍液;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倍液。

③玉米苗期,喷洒5%菌毒清水剂~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倍液,或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倍液,喷洒叶面,每7~10天1次,连续喷施2~3次。

二、玉米锈病

特征:病害可以发生在玉米植株地上部的任何部位,以叶片发病最重,病害一般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色小斑点并逐渐隆起,形成孢子堆,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色的夏孢子。由于南方锈病较其他叶斑病发生早,发病后叶片上布满孢子堆,病菌从植株中耗取大量营养,严重影响籽粒灌浆,导致玉米减产。

防治方法:①选育抗病品种。

②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③栽培措施。适当早播,合理密植,中耕松土,适量浇水,雨后注意排渍降湿,必要时喷施叶面营养剂,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④药剂防治。使用化学药剂的作用是抑制孢子萌发和防治病害。 在玉米锈病的发病初期用药防治。

⑤玉米收获后。收集并烧毁病株残体,以减少侵染来源。

三、玉米大斑病

特征: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自然条件下,玉du米生长中、后zhi期,特别是抽穗以后dao才发生严重危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苞叶和叶鞘。叶片病斑因品种抗性基因不同分成两类:①在具有Ht抗性基因的品种上产生椭圆形小斑,病斑沿叶脉扩展后,形成褐色坏死条纹,周围呈黄色或淡褐色的褪绿斑;②在不具有Ht基因品种上产生萎蔫型病斑,初为橢圆形、黄色或青灰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沿叶脉扩大形成长梭形、大小不等的萎蔫斑,一般长5~10cm,宽1cm左右。有的长达15~20cm,宽2~3cm,后期变为青色或黄褐色(图7-14)。病斑常相互联合成不规则大斑,引起叶片早枯。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适时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在玉米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在抽雄前后,当田间病株率达30%以上,病叶率达20%时,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25%丙环唑乳油倍液;或25%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0%嘧菌脂水分散粒剂倍液。

四、玉米小斑病

特征:玉米bai小斑病病原菌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大du多发生在温zhi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此病dao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比较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也比较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5-16*2-4毫米大小的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盘)。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

叶片染病:初期产生半透明水浸状褐色小病斑,后扩大为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2~3层同心轮纹的椭圆形病斑。病斑多时融合在一起,不受叶脉限制,叶片迅速死亡。

叶鞘和苞叶染病:病斑较大,纺锤形,黄褐色,边缘紫色不明显,病部长有灰黑色霉层。

果穗染病:病部产生不规则的灰黑色霉区,严重的果穗腐烂,种子发黑霉变。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玉米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预防:25%丙环唑乳油倍液;或25%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0%嘧菌脂水分散粒剂倍液。

五、玉米纹枯病

特征: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鞘、茎秆、果穗。叶鞘和果穗苞叶发病:产生淡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病健交界处不明显,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云纹状大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病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为害苞叶,症状同茎秆。

防治方法:

①除病原及时深翻消除病残体及菌核。发病初zhi期摘除病叶,并用药剂涂抹叶鞘等发病部位。

②选用抗(耐)病的品种或杂交种,如渝糯2号(合糯×衡白)、本玉12号等。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

③药剂防治、用浸种灵按种子重量0.02%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发病初期喷洒1%井冈霉素0.5kg对水kg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倍液;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农利灵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六、玉米丝黑穗病

特征: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耐病品种;实行轮作;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拌种: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

七:玉米瘤黑粉病

特征:玉米瘤bai黑粉病广泛分布在各玉米du栽培地区,常为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zhi等部位幼嫩组织,dao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植株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均可发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产生肿瘤。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并迅速膨大,常能冲破苞叶而外露,表面变暗,略带淡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当外膜破裂时,散出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果穗发病可部分或全部变成较大肿瘤,叶上发病则形成密集成串小瘤。

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冬实行深耕,减少病源体;加强肥水管理,在抽雄前后适时灌溉,避免受旱;减少机械和虫害损伤。

②拌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的药量拌种。

③玉米抽雄前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预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倍液。

八:玉米茎基腐病

特征:玉米灌浆至乳熟后期的症状最为明显。发病后,根部先毛根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放大至次生根,直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最后根变空心,根皮层易剥离,病株易拔起;茎基部1~2节初出现水渍状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节间变褐色,髓部收缩。因病原菌种类不同,地上症状表现不同:腐霉菌致病的,茎基部发软,易折倒,发病迅速,枯死植株青灰色,呈典型青枯症状。禾谷镰刀菌致病的,病害发展缓慢,茎基部直至后期才变软,植株表现黄枯或青黄枯症状。病株提早枯死,造成明显减产。

茎和根发病:茎基部发病处折断,根茎内部组织腐烂坏死,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后变粉红色的霉状物。

叶片发病:表现为青枯、黄枯或青黄枯;

果穗发病:下垂,穗柄变软,苞叶青枯,不易剥离,穗子粒排列松散、易脱落,籽粒松瘪,造成玉米提前枯死、倒伏,千粒重、穗粒重、穗长和行粒数降低。

防治方法:①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间作;合理密植;及时排水;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及钾肥、硅肥;及时防治黏虫、玉米螟和地下害虫。

②种子处理: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浸种2小时,清水洗净后播种;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种子包衣。

③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病害发生初期,可用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倍液。

九、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特征: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玉米10多片叶时,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干燥条件下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间枯枝败叶;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及时拔除病株,携出田外沤肥或集中烧毁。

②防虫:苗期开始注意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及时喷洒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倍液,或苏云金杆菌等。

③在玉米喇叭口期,田间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液剂~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倍液。

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为害叶鞘。叶部染病:初期呈水浸状褪绿半透明小点斑,后扩大为中心灰白色,边缘黄褐色病斑,有淡黄晕,并有黄褐相间的断续环纹;潮湿时,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图纸状物;感病品种叶片密布病斑,病斑结合后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早播,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倍液,或25%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倍液。

十一、玉米炭疽病

特征:主要为害叶片。产生梭形、中央浅褐色,四周深褐色的病斑,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早播,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拌种:用种子重量0.5%的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倍液。

十二、玉米眼斑病

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多在接近成熟的上部叶片上发生。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圆形至卵形小斑点,中央乳白色至茶褐色,四周有褐色至紫色的环,有狭窄黄晕,从外表看像一种“眼斑”。条件适宜时,病斑可融合为大的坏死斑,发病早的,病斑扩展成带状或片状。叶鞘、苞叶也可产生类似的症状。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拌种:用种子重量0.5%的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倍液,或25%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倍液。

十三玉米全蚀病

特征:苗期染病,地上部症状不明显,种子根上出现长椭圆形褐色病斑;抽穗灌浆期地上部开始显症,初期叶尖、叶缘变黄,逐渐向叶基和中脉扩展,后叶片自下而上变为黄褐色枯死;严重时茎秆松软,根系呈栗褐色腐烂,须根和根毛明显减少,易折断倒伏。

病株早衰,影响灌浆,千粒重下降,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玉米收获后菌丝在根组织内继续扩展,致根皮变黑发亮,并向根基延伸,呈黑脚或黑膏药状,剥开茎基,表皮内侧有小黑点。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力。

②拌种:用种子重量0.2~0.5%的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或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

十四:玉米霜霉病

特征:玉米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生,主要侵染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

苗期发病:全株淡绿色至黄白色,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后逐渐枯死。

成株期发病:多从中部叶基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初期叶片淡绿色条纹和条斑,严重时互相连和,叶下半部或全部变成淡绿色至黄白色,以致枯死;潮湿时,在叶背面形成灰白色霉状物;严重时不能正常抽穗。果穗雄花畸形。

防治方法:①加强检疫;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拌种:用种子重量的0.3%的35%甲霜灵拌种剂拌种。

③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防治。

十五、玉米干腐病

特征:在玉米生育后期发生较重,茎秆和果穗发病最为明显。

茎秆受害:多在植株近基部4~5节或病穗附近的茎秆节间产生褐色斑块,叶鞘和茎秆之间连有白色菌丝;严重时病节髓部碎裂,组织腐败,极易倒折。

果穗受害:病穗一般成熟早,僵化变轻,病果穗和苞叶之间连着白色菌丝体,以致苞叶和果穗粘连,不易剥离;剥去苞叶,可见果穗下部或全穗籽粒皱缩,呈暗褐色或污浊状,无光泽,粒间有紧密的灰白色菌丝体;穗轴松软变轻,易于折断破裂;严重时,籽粒基部甚至全粒均有少量白色菌丝体,散生许多小黑点;穗轴和护颖上也常生许多小黑点。

防治方法:①加强检疫,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种子处理:播前用倍福尔马林浸种1小时,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浸种24小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

③抽穗期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倍液。

十六:玉米赤霉病

特征:果穗为主要受害部分。

果穗受害:端部变为紫红色,有时籽粒间生有粉红色至灰白色菌丝,病粒失去光泽,不饱满;发芽率降低,播后易烂种。发病轻时幼苗生长发育不正常,叶片变黄。茎受害:茎秆局部褐色,髓部变成紫红色,腐烂,易倒折。

叶鞘受害:生有橙色点状黏分生孢子团。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倍液。

十七、玉米条纹矮缩病

特征:病株节间缩短,植株矮缩,沿叶脉产生褪绿条纹,后条纹上产生坏死褐斑。

植株早期受害:生长停滞,提早枯死。

中期受害:植株矮化、顶叶丛生、雄花不易抽出,植株多向一侧倾斜。

后期受害:矮缩不明显。叶片、叶鞘、茎秆、髓、穗轴、雄花序、苞叶及顶端小叶均可受害,产生淡黄色条纹及褐色坏死斑,而苞叶及其顶端的小叶最敏感,易显症。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高抗品种有武单早、武顶一号、陕单5号、庆单7号、W×野、W×单等。

②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把好玉米第一次浇灌时间,争取在玉米出苗后40~45天浇头水。精细整地,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播种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③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④高温、干旱时应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⑤提倡连片种植,避免单一抗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做到播种期基本一致。避免因插花种植和少部分玉米田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盛发期吻合,造成灰飞虱传毒。

⑥加强对灰飞虱的防治要抓好四个时期的工作,即越冬防治、麦田防治、药剂拌种和一代成虫迁入玉米初期的防治。

十八、玉米空秆

特征:植株不结果穗或有果穗而无籽粒。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空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的高低。玉米花期遭遇阴雨连绵天气,某些玉米品种的空秆率竟高达50~60%,致使玉米大幅度减产。

防治方法:首先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合理密植;其次是适时量供应水肥,尤其是需水关键期更应加强肥水管理,可“以肥调水,一水促肥”。再者是注意天管,在预知高温、低温之时,加强人工授粉,或在高低温过后自外田采取花粉进行补充授粉等可减少玉米空杆。

十九、玉米顶腐病

特征: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侵染发病。

苗期: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条斑,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重病株枯萎或死亡。

成株期:出现不同程度矮化,叶基部腐烂、仅存主脉,中上部完整但多畸形,后生出的新叶顶端叶片短小、腐烂,叶尖枯死或残缺不全,叶片边缘常出现似刀削状的缺刻和黄化条纹;茎基部节间短,常有似虫蛀孔道状开裂,纵切面可见褐变;根系不发达,主根短、根毛多而细呈绒状,根冠腐烂褐变。轻度感病植株后期可抽雄结穗,但雌穗小,多不结实;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粉白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①加快铲趟进度,促进bai玉米秧苗的提质升级du。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加快铲趟zhi进度,排湿提温,消dao灭杂草,以提高秧苗质量,增强抗病能力。

②及时追肥。玉米生育进程进入大喇叭口期,要迅速对玉米进行追施氮肥,尤其对发病较重地块更要做好及早追肥工作。同时,要做好叶面喷施微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苗早发,补充养分,提高抗逆能力。

③科学合理使用药剂。对发病地块可用广谱杀菌剂进行防治,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加“蓝色晶典”多元微肥型营养调节剂倍液(每桶水25克)或“壮汉”液肥倍液均匀喷雾。

④对严重发病难以挽救的地块,要及时做好毁种。

富吉泰抖音

富吉泰微店

每个人都想过得精彩,可不少人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磨光了对未来的期待。美好生活本身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你从来没有认真去实现它。别将就、别妥协、别敷衍,你的态度可以决定你生活的模样。

点个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zj/5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