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家好呀,我是话梅,拖延了快一个月之后,我终于来写经验贴了!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科专业小语种,一战中国传媒大学mjc分(政治76,英语二76,专业课一,专业课二95)不得不说第一年的真的太拉垮了,深刻感受到了什么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战中国政法大学新闻学学硕分(政治75,英语一73,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接下来就从择校,时间安排,学习方法和一些碎碎念来展开聊聊吧。
-
关于择校
我大概是六七月份才确定下来要考中国政法,因为本科是在北京,所以一开始就还考虑的北京的学校,但是二战又不想太冒险,北大清华高不可攀,中传人大相继改革,所以直接就把目标放在了法大/央财/北交大/社科院/北邮这些。
对比了数据又看了看真题,发现法大真题除了题量大之外还是比较常规,而且届还在收调剂,抱着一点侥幸心理觉得报考的人应该不会太多吧,就确定了下来。(今年的数据证明并不是,没有一个学校是好考的,一定要扎扎实实来!)
然后着重说一下法大给想考的小伙伴们一点参考~它的真题的确是比较基础的,而且很容易考出过的题,常考点非常集中,比如舆论、新闻真实性、技术学派这些。
我确定下来的时候参考书目很多,新闻学、传播学、新闻史、广告公关都包括在内,还是有点头大,但是九月份里考纲已经把广告公关去掉了,加大了新闻史的比重,所以背书和基础还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专业课二题量很大二几乎全部都是实务,策划、消息改写、评论一定要好好准备(后面也会说到)
-
关于时间
??五月:五月底找了朋友一起租了房子(18线小城市租房还是挺便宜的),朋友也考法大但是考法硕。关于二战租不租房这个事因人而异,学习条件和经济状况都要考虑一下,我是因为在家桌子太小而且太过安逸实在无法早起,正好也有朋友一起合租价格不贵,所以选择了租房。(就我个人来讲学习效率确实有很大提高,但每天做饭以及思考吃什么也很让人苦恼)
??六月:六月之前主要是在看书和重新梳理自己的框架结构,毕竟考过一年有一些基础在,所以主要是唤起基础知识再拓展一下自己的思路,还会听听一些老师线上的讲座。当时读的书除了《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概论》《新闻理论十讲》这些基础书目外,又读了刘海龙老师的《范式与流派》《重访灰色地带》,彭增军老师的《新闻业的救赎》,彭兰老师的新书《新媒体用户研究》,老生常谈的《娱乐至死》,大名鼎鼎的《对空言说》(其实没读完),当然事实证明法大不会考这么深入,但这些内容对于整个学科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在后期整理专题和答题也会有一些更有深度的思考。
(PS:一些补充的书是我从二月份就开始断断续续读的,所以除了必读书目外其他都看自己的时间嗷)
(PPS:像传播学基础这种好像很多老师都会写的书要不要多读几本横向参考?我的回答是看时间和学校,首先读学校考纲要求的那一本,我第一年考中传主要用的是段鹏老师的《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但是也补充读了郭庆光老师的书,另外就是时间充足的话,横向对比补充,整合不同的思路,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还是挺有必要的,但一切都还是以时间为主,如果八月份之前只读完了一本传播学,就完全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读其他的了)
??七月:七月开始重新整理笔记,听瓦叔去年的网课,其实主要是在搞传播学,新闻史是用了第一年的笔记直接背,没有看书,新闻学整理了笔记,但后期感觉效果不大,主要是要放在专题里理解,所以自己做的这本新闻学笔记是没有背的,后来感觉有点浪费时间了。(做笔记的方法在后面提吧~)同时六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