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學人心語滙編三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一、姑苏心语

文/南薰

文字语言能够传达内心真正的所思所想到底有几分呢?记录下来,即使幼稚,偏见,生疏也都算数,算作某天回望来时路的丝丝线索吧。先生说要交作业我甚至感到一点压力,我实在不能准确的说出我体悟到了什么,但是这段时间有好多的感动,就先写下来。

有很多事情我觉得自己都不太理解。这是第一次与死亡打交道,我记得外婆刚去世时我非常难过,这种悲伤随着我再一次离开家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淡,有时我也会想起她,但不会再有那么强烈的悲痛感。也许因为我不在家乡,或则也像小姨说的,我自从大学之后就跟家庭不那么紧密。总之这让我产生错觉外婆好像还在家,我只要回去就能见到她,但是理性告诉我不是这样的,死亡是永远失去一个人。可是我总觉得自己好像还是遗漏了什么线索,无法真正理解死亡这回事,如果一去不复返是一个事实或则一种自然现象,背后无形看不见的又是什么呢?那死亡还有什么意义呢?

前几日在杭城结识了其山兄,听闻其山这几年的变故,身体出了很大问题,然后就是家庭责任,人面临着诸多困惑,对于生命的困惑,还有对于艺术的追求。现在想来他当时说的那些话,非常平实,平实却最打动人,不像我活在半空之中。或许人在这种绝境上会更加容易相信这一切冥冥有注定吧,记得那天晚上其山兄画了一支桃花,面容清雅,原来美真的让人忘记一切,宗粒师评其山兄是一个为了画画连命都不要的人。这让我想起敦煌的那些壁画,面向死亡的画反而最飞扬狂喜,最生机勃勃。当时相机拍不出来,我也无法用语言表述,就这样他一边画一边说,我一边听一边看一边不停流泪...其山兄有这种心境让我非常羡慕,多么渴望啊...

记忆平江城:最近脑海里总闪过那几天的话"人生是一场巨大的欺骗""风动,幡动,还是心动?"。去拙政园的路上灵澜说十年前她也像我这么大的年纪,那是第一次与先生来拙政园。当我惊讶,还置身于时间的想像力当中时,听到先生言语激动说:"你们知道这十年对于她来说经历了多少吗?"我还不以为然,"经历了人世间应该会经历的事情"事后自省,这话我说出来真是一句十分轻飘飘,抖机灵的话,非常不该。雨后青山格外鲜,当虎丘的景刚刚映入眼帘的时候就感受到巨大的冲击力,透过那座明代的门楼,和四周苍翠的绿海,看到虎丘塔的塔尖不偏不倚,屹立在中间。不可思议的还有虎丘还存有大量深沉古茂的碑刻书法,真是风景优美而人文不断,置身其中随时随地都让我赞叹,也是在这一刻我与先生这两天一直念叨的"如若不动"相遇了,我这一刻真的觉得自己可以从此把心安定下来,潜心做学问,认真生活,回到自己理想中的样子,相比之下昨日的凡尘俗务似乎都不那么重要,能够放下。人在这种状态下,感受到那种气息和心境离我很近,可这是梦里能梦见,而现实做不到的事情。先生说的对,这是我命中的诅咒,是必须要打破的!我想虎丘大概是给我造了一个梦,从那座明代的门楼穿过去,梦就开始了,这是一个好温暖的梦,润物无声地让人增加了信念。此行的重要人物,灵澜和由游,不得不说姐姐们发散出女性气质里的那种温柔体贴,细腻柔情实在太有魅力,我一边惭愧一边安然的享受着姐姐们的爱,“狮子”变成“小糯猪”。同样的感受,让我想起之前十里琅珰之行,小敏君和法筵给我的感动,看着她们眼神中对于孩子的那种理解和慈爱,不知道如何表述,就是感觉心都融化了。先生朋友圈:"六人雍睦嬉笑兼之,其人间之味,和润而蜜,一如西洞庭山之白玉枇杷..."十分贴切了。或许有一天活在自我世界中的"狮子"也会更加关心爱护身边人,也是因为身边有这样的太多榜样。

即将入学所以生活上有一些变动,问及室友的打算,她说教资过了现在想回家考编,我举双手赞成,她却有些惊讶,问我之前不是一直叫她留在上海吗?我现在倒没有这样的执念了,我觉得什么都好。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老师在飞机上拍的一张图,配文:"很喜欢看这种视角的图,有一种超脱感,对世间的一切突然就看淡了。"是呀,如果站在人生的终点上来思考意义,那很多事情好像都没什么意义,我感觉到今年以来自己思想,心态上的一些变化,自由、乐观这个词如果还可以修饰,我想我可能是极端自由、极端乐观主义者,就是对于一切好的坏的,都怎么不焦虑不那么在乎,也没有计划不想做任何打算,就乐呵乐呵的,很多事情都是临时起意,然后执意要做。这是我在舟山的一些体会,那几天我像另外一个人,我虽然我还不明白那是什么,我想这种心识体会会一直贮存在心轮里吧。

去年年底我曾与先生有一次深聊,那次的沟通让我感觉身心轻盈,混沌一片的时间也因此有了清晰的标点。言语里谈及自己一直在精神上的痛苦,是“旧世界已经灭亡,新世界还没到来”的煎熬感,志气与追求,让我总觉得自己一定要做出点什么。课上先生问宗粒师这三年有什么长进没有?宗粒师答的非常诚实,"可能对于她自己来说有很多突破,但是还是..."原话已经不记得了,反正感谢老师没有藏着掖着,这两年的确没有什么长进,别说老师觉得失望了,连我自己也觉得非常失望。只能安慰自己,好在还有时间,今年做不到的,未完成的,还有明年,明年应该会做的更好一些吧。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上路。像我这种浪子,真像虎丘那块顽石,我也想点点头,但还做不到...

还是让我再多吃些苦头吧,或许这样才能真正明白。多羡慕那些早慧的人,其实如果可以毫不费力就可享“造物者之无尽藏”,又何必体会“挂钩之鱼,忽得解脱”的痛和快乐呢?

"从我所见闻的大师或是哲人的著作中,从我所深入了解过的大师或是哲人的著作中,从我所深入了解过的那些社会里,从西方人引以为骄傲的所谓科学中,我究竟懂得些什么呢?即使把他们全加在一起,与坐在树下的圣贤相比,也不过是些片言只语罢了"前日读到列维·斯特劳斯的一段话被震惊,联想起"盲人摸象"这个故事,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和无尽的虚空世界,人类多么渺小,我们终其一生劳动,工作,生活,思考又得到多少能够称为智慧的经验呢?绝大部分时候是一种重复,一种被无明所裹挟着的无意义的事情,囚禁在狭小的认知里,缺少正见和觉悟。

附记:

先生不好意思我交晚了,其实想写的很多,写一点不过瘾,我还想都写下来,正像您说是一种心识的积累吧。想起苏州之行灵澜由游每天都会念经作功课,我明白信仰对人的巨大的作用,我很渴望能有这种信念,但我觉得我现在还是不太理解,很多事情对于我来说还是时机未到吧。好在每次从先生处回来状态就变得跟以前不一样,现在会更有计划的读书写字,想起上次课上说"水火相济"当时没有答好,这种神仙日子,就是水火相济啊!

二、苏州之行,十年一梦

文/鄧靈瀾

那日同儿子一起上课后聚餐时,先生说要带母亲和姨娘去苏州游玩,谁有时间可以同行!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和先生同游苏州(这十年中我有再去过苏州吗?没有印象,好像去过,又想不起和谁同行去了哪里!)看来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影像最深的是先生当年在虎丘讲经台说起。讲经台的典故,“顽石点头,白莲花开”犹如昨日又像前世。

那天的雨特别的诗情画意,在虎丘山前映入眼帘的断梁殿和虎丘斜塔让同行的南薰惊叹不已!我亦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忘却来时路,进入了仙境。感受着这强大的能量磁场震荡身心。先生一路讲解我也没记住多少,只是一直用心感受着这个两千五百多岁的虎丘庄严虚空寂静妙乐……先生带我们走进一个别院,真舒服真想在這里住几天,正想著,先生叫我們看“靈瀾精舍”靈瀾二字惊喜到我,靈性的波瀾像一個老朋友等我多年,好名字,一个名字一段人生,新名字新的开始,感谢先生!我现在每天功课里的祷词是这样的“链接宇宙初始的神圣能量,邀请各时空的我在此合一,祈请神的临在,协助我圆满靈性生命的大和解,……我感谢神!感谢所有的因缘!”

落入人间的仙子,“由游”她身上有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轻盈欢喜,敏感聪慧,用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她在大街上,小巷里,雨中的罗汉寺双塔中翩翩起舞时,何似在人间!当先生讲起“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时她颤抖的身体,脸上分不清雨水还是泪水,她说她一直在找她是谁?我知道:她是“心月”她的心像月亮一样皎洁明亮。

天下第九洞天,不论佛家道家都讲究法财侣地,要论风水宝地还是道家厉害。林屋石洞这个山也不高,也没有什么好风景,怎么就排第九了?下山前先生让我们打坐20分钟,在石头上席地而坐立马感觉一股热气往身上冲,非常玄妙。下山后差点错过这个第九洞天,洞很大,整个山的底部基本是中空的,洞里温度低,人刚进去的时候觉得冷,快出来是浑身发热。出口的石头上刻着“暘谷”万物负阴而抱阳,果然名不虚传。有机会一定要去感受一下前面那八个洞。哈哈哈!

三、姑蘇羲游記

文/由遊

从炎熱的紹興初至蘇州的第一日,獨留“延爽”与“浮翠”在心間。第一次看到有人將爽字題在拙政園雅居的門頭上,印象中“爽”應是俚語,日常用詞突的登入雅室,不由有些愕然,原來,雅也可以是平易近人接地氣的。後來又在網師園、虎丘,甚至街角數度遇到此字,才知“爽”於古時應是常用,衹是沿用至今極致日常化,連農村婦人也常以此字表達“嗨度”,反而讓人覺得有點俗氣不敢用了。是以文化更應追溯字的本意流傳語境去感受,如此才能更貼近主旨本意,這麼一想,不禁讓人興趣盎然,所不知的如此之多,就像不經意打開盲盒一樣,這個世界充滿了新奇與趣味。

拙政園的浮翠閣,築於假山高臺之上,視眼十分開闊,沿石階而下回望,雙層八角飛簷挑在空中,有飛鶴淩空之暢意。季先生讚歎道,我於今日方得浮翠之意不在滿園綠色,而是這自天飄落的雨點,此乃“浮翠”。經先生一點撥,那一刻忽地就覺得這次蘇州的雨原來是綠色的,鮮活輕快,似天地的精靈倏然而落,浸潤了一切事物。應了浮翠與延爽,整個世界變得一片清涼。

這種冷翠與清涼,在第二天的虎丘,呈現出鋪天蓋地的一種氣象。靈瀾海涌,在空中蜿蜒伸展的參天古木與氤氳湧動的綠浪,將人帶入了千年前的時空間似乎還迴盪著千人聽經的法音。滿目蒼翠,眾人拾級而上,轉身先生指著山門匾額上的篆書教我們辨認。“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怔怔地望著這古樸的大篆,心底的清涼與熱意悄然生起,持續翻湧,任你抬頭深吸亦無法抑制,終於上昇至眼角劃過兩頰落入衣襟。蕭遠敻絕,先生説,正是此意。我想,我應是被這湧動的綠海包圍融化了,化為其中的一片靈瀾,回到母親的懷抱,從天地無始有便如此湧動,自由空靈…

於是在羅漢院廢墟的石徑上,千年前的宋代雙塔矗立前方,風挾帶著遠處轟鳴滾動的雷聲拂過身體,雨點像流星一般穿過結界落在心裡。是我正站在這神奇的天地中央,還是心中生出了這一方世界?一無旁顧,我伸展雙臂任由身体自发地動作,似乎完成某種儀式,邀虛空同住。先生說“一瞬萬年”,彼時那方時空,停頓封存在了我的心間,衹要願意,隨時便可連接,我想這便是出遊的意義。於我,此次姑蘇之行,當為羲游。

其實是先去了定慧寺,後到了雙塔及羅漢院。而我的記憶的終回卻停留在定慧寺正殿前兩株參天古杏掩映下的寺門正中的佛像。鄭重地舉起手機留影時,居然發現莊嚴的釋尊金身自发的明滅著…鏡頭裡的佛像與肉眼可見的光頻是不一樣的?不明白其中原理,只感神奇不可思議。這莊嚴慈悲的佛像,定是與每一位眾生相應著,不同的心,感應到的佛光定是不一樣的。當我伏在佛前,恭敬至誠的禮佛三拜後,抬眼望去,淚目中看到了將行之路的方向。“定由戒生除五欲六塵方入靜,慧因文聞發得千經萬論即生明”,這楹聯上的字句,正是本師契入當下給我的內心指引。豁然清晰,堅定無疑。

大殿外,先生對我們三位門人進行了修行的三种方向的開示。文殊智慧行,普賢實修行,觀音慈悲行,讓我們擇一法而行。作為普陀人士,觀世音菩薩自是結緣最深,早些年初識佛法時,也是感懷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的大願心,心中種下了慈悲的種子。我想,我修習佛法自然是從觀音行契入的。衹是正如先生所言,觀音行發心易,深入實行下去卻是最複杂的。應不同人而說不同法,想與眾生結緣施度,黨應在不同領域都有所瞭解,要是有一定成就則更為方便,先生便是這樣行事的。我遠沒有先生的廣博高深,只有一腔愿力,能行至何處,衹能隨緣任運,強求不得的。衹是當下覺得該是肅整自身,性命雙修,深入經藏,認真實行了。文殊的智慧与普賢的實修,應是每日之功課,良性的持續下去。之前看善知識說法,總覺得法是法,我是我,若法不能為我所識,為我所驗證,又與我何干,還不如老老實實在世間踏實生活,先把人做好。以為不抓取不染著,終有一天也能達道。現在突然換一個角度看來,應該是自己過於執著了,設了屏障,反而讓自己的智慧知見不得提高,“慧應文聞發得千經萬論即生明”,嗯,很好,換個路走唄!

於是給自己設了日課:晨起禪坐靜定,傍晚倒立活血,每日誦經不輟,有餘深入經藏,當然日常照顧家庭兼顧工作孝養雙親還得繼續停停當當。這是我給自己佈置的作業。雖蘇州回來已逾一周,恰逢公婆老家拆遷,諸事繁多,先生佈置的文字作業未及時上交,但定慧寺前暗暗立下的功課,於行動處已踐行。先行,而後言而從之。我希望自己能常如此修持,以臻知行合一。感恩先生諄諄教導,也感謝梅花堂諸位同修相攜前行!

四、浴佛节小辑:三色闪电

文/颜于皓

过年后断断续续走了一些地方,穷游不算多舒适,但感觉能慢慢看得清楚自己所缺少的和正走着的路。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带给自己一些思考,行走着的旅途使内心变的更加平静。自梅花堂得到几次内心的触动,便知道自己不时的迷茫有了解决的方法。先生说要多走走转转,我应该是受到了先生的影响。

在福建时本就打算返回杭州,但不时出现的突发奇想,就走走停停,也没有考虑后事。有时我觉得是我太年轻,还不成熟。有时候觉得自己还没有定力,太迷茫。总之反思起来还是存在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经过山西,山东,陕西,河北,内蒙,宁夏,甘肃,河南等地,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停留,但也财力耗尽,想去的地方多,又感觉若没有足够的眼光和才情,只是多了一些无用的记忆。很想像先生一样才性豪迈,意气风发,却终知自己没有如此的心性去达到先生的高度。辛运的是,在路上的一些遇见,可以让自身得到一些独有的体悟与收获。

这次出行,见识了古建筑,壁画,彩绘,雕刻,石窟,古刹等等震撼人心的传统智慧。增长了很多见识,也明白了自己的孤陋寡闻。但有一些刹那,我可能受到了非意识上的震撼,当然我也不太确定。月初从日照驱车,经柏林禅寺、五台山、云冈,至鄂尔多斯段的高速路上,天色还隐隐有一抹亮色,没有完全黑下去。我的眼神随意的扫了一下,突然在我所视的方向,云层中洒下了几束闪电,闪着橘、蓝、白三种光芒。在内蒙,闪电应该是经常可以见到。但是在那一瞬间,那几束三色闪电让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后来我确认,这个说不出话来的意思就是没有了任何思想。我瞬间被惊叹,又不是意识上的震撼,因为我确实没有任何意识上的认知,就像被凭空电击了一下。仅仅一刹那我就缓过神来,心里开始了意识上的震撼,震撼于天地的造化,闪电的绚丽等等。但我知道,内心最开始那一瞬间的电击,是我怎么寻求都不会找到的。

相同的感觉,在运城飞云楼和应县释迦塔也稍微感受到,不过在飞云楼最为明显。我第一眼看到飞云楼时,心跳突然加速,脑子一顿,瞬间有了流泪之感。这是古建筑带给我的感动,我不仅感动着古建筑带来的抨击,也感动这古人的智慧和慈悲,让后人对心性的修行上有迹可循。我感觉到,古建筑带来的惊讶,在于刚开始一瞬间的宁静和沉寂。

途经银川时,遇到了七级大风,车的方向无法掌握,左摇右晃。我就停在路边,爬上了一个小山坡,风口上无法站立,有些危险。我拉着树枝,摇晃不停,突然风力变大,耳边全是风声,脸上似乎也没有知觉了。在这时我感觉到了一种畅快,全没了别的忧虑,尽管风力是有危险的,但心里的前进感却非常舒服。

旅途可以带给我们知识和眼界的提升,但是心灵的纯净需要靠机缘和先生的点拨,季先生带给我的影响和变化,在这次出游中有一些体会,只是还有些模糊,这是无比珍贵的财富。

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愚钝的弟子想寻求参悟,但师父让他背着一块大石头跑上一处很长的山坡。弟子很疑惑但是也照做了,当他筋疲力尽到达山坡顶,卸下石头躺在地上,累的什么也不去想。看着天上缓缓飘过的白云,他突然参悟了。

我感觉季先生教的知识很多,但没和先生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是先生的气息和性情影响我的比较多。最后引用宗白华先生的话:我知道我们一生生命的迷途中,往往会忽然遇着一刹那的电光,破开云雾,照着前途黑暗的道路。一照之后,我们才确定了方向,直往前趋,不复迟疑。纵使本来已经是走着了这条道路,但是今后才确有把握,更增了一番信仰。

五、周一问松学习之心得

文/涵岳

每一次在梅花堂的课总觉的新鲜,别开生面。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每次都直入心地。晚间酒瑜伽后,先生让写一篇心得,我就做一下当时心灵的记录。下午在问松比平时略短暂的上课,先生以两种人生模式为开题很觉启发:a,无事是贵人,一切皆贵心意所在,随缘随境以主宰,属灵性的生活b,凝神聚气,专注一件事,创造力较强,属创造的生活。过去两种都有,但又都不够深入。现在看来,由b模式进入a模式才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敛神致一的过程,尤其是在这个容易散乱浮躁的时代,我想更该如此。

读《孟子》时,有伯夷与柳下惠之两种人格,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伯夷型骨坚志刚,浩大庄严,主行为操守等,是纵向的,是一个人的刚骨架子。柳下惠型,薄夫敦,鄙夫宽。属济公随缘潇洒与众乐处型的,很容易入众人中,和光同尘。这两种人格一纵一横,形成一个十字架,所以完美型的人格应该是这种纵横交错的。反思自己过去不够宽容,对很多人事物还是有着许多鲜明的取舍立场。应该多向柳下惠型人格去拓展,横向来打开自己的空间。

以前也算爱运动。但是以篮球乒乓和游泳居多,足球几乎没有体验过。具体的踢法规矩更是毫无概念。由于刚开始热身的5圈有些猛,比赛开始不到一刻钟一条腿就开始有抽筋的现象,后来另一条腿也开始,之后几乎不敢用力,直到半个小时后才慢慢的恢复正常。近期由于工作所比较琐碎,打坐的功夫有所懈怠,头脑有一片区域是属于妄念翻滚的空间。但是一场比赛下来,身体的气血形成一股热气强烈的冲击着那片区域,那一片浑蒙之境也渐渐被冲散,那一个个无意识的碎片也被冲出体外。身体顿时感觉被一股真气给充满了,很满足,一场下来竟也爱上了这种奔腾的运动。所谓性命双修,我想踢足球应该也是很好的修炼命功的方式吧。这次有些懵懂不知所措,下一次希望在球场上能立定主宰,在强烈的运动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找到足球瑜伽的魅力。

自从上次先生说我的耕月的名字不合适,我就一直寻思着再改一个名。因为这一段以来,我确实也很难从这个名字当中得到滋养,一个好的名字可以长养人的志向,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情感,启迪人的觉悟。但这个名字对我而言确实已经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寻思了一阵子,偶有感觉,僧肇大师《物不迁论》中有“旋岚偃岳而常静”之句,得“偃岳”二字,取静穆厚重之意,且入第一义。但先生一看觉不妥,“偃”者,崩坏之意,不吉。于是先生保留“岳”字,为我另取一“涵”字,涵藏万象之意,且山与水相交。税墨师兄亦特加发挥,以易之谦卦象来解,明厚载涵藏之深意,一个“涵”字可以成为天地之通道。一个名字有如此深厚之意蕴与人生之启迪是我久久所期待的,也是未曾意料的。接下来自然谨遵先生教诲,深自涵养,在学问上去长久涵养心性,以补修行之力不足。

晚间酒瑜伽的时候,我向先生敬酒,跟先生说:我对这个团体越来越有一种归属感。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声音。无论是修行的理念,还是文化精神的探寻世俗生活的融汇,总是一表达出来就是自己想要的。还有这个团体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深深的人情之美,彼此真诚开放期待的眼神,我能感受的到大家彼此间由衷的关爱。在这方面先生和各位师兄是先行者。我虽然一直踽踽独行,却也一直有所偏颇,走了不少不必要的弯路。

最后,落脚点还是回到足球上。希望足球瑜伽的频率能够再高一些,随着大家球技的进步与彼此的默契的产生,我想我们就真的能以踢球而进入瑜伽行者的状态了。谢谢先生,谢谢各位师兄!

四月廿八日晚顿首敬字

六、浴佛节小辑:记昨日的唱诵

文/童尽心

不知不觉从四川回杭已十日有余,立夏以来天气逐渐闷热潮湿,或是雷雨大作,夏天是真正地来到了。

上周六是文殊菩萨的诞辰,我在梅花堂书院部的群里看到季先生拍摄的蒙学部唱诵的《文殊师利祈请颂》的小片段,觉得好听极了。于是,在周日的课前,大家一块喝茶聊天的时候,便和先生提出了也想和大家一同唱诵的小请求。其实当时也只是闲谈中的无意提及,先生却记住了。昨日下午入课之后,先生突然提到我的这个请求,让大家一同唱诵,让我有些始料不及。当《文殊师利祈请颂》的音乐响起时,大家开始一起唱和,大概唱诵到第三四句的时候,我的眼泪就突然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也很想和大家一起吟唱,但发现根本无法发出声音,只能任凭眼泪一直流淌着。身后坐着时巽,左边坐着中方,他们二人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得最清晰,就像一股暖流将我环绕,一阵一阵地包裹着我推动着我。房间里是大家饱满的诵声,我第一次感觉到,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可以那么的紧密。在彼时彼刻,大家褪去了身上的层层盔甲,轻盈而专注,并迸发出强大的能量。在大家面前哭很不好意思,所以也是一直克制着忍住一半的泪水。但一直到祈请颂唱诵完,我依然抑制不住地落泪。

课间休息时,见到了两月未见的灵澜,上一次见她时,还是在蒙学部的课堂,那也是我第一次来到梅花堂。我们紧紧地拥抱了彼此,虽然只是第二次见面,却有一种很强烈的亲近感。灵澜说,唱诵之时,她在侧面看着我流泪,她也在流泪,坐在她身边的女孩莎莎也同时在流泪,她突然觉得,原来大家彼此认识都是有缘由的。课后大家聚餐前,大家沿着东河行走,连中方都说,课上唱诵的时候他都有些想落泪,并且很希望可以一直一直唱诵下去。

今早起来,我打开手机,打开网易云,又打开了《文殊师利祈请颂》,虽然第一遍仍然唱不出来,但第二遍终于可以断断续续地边哭边唱诵了,这大概就是中方说的,感觉你昨日没哭尽兴。我给季先生发了一条信息,谢谢他记得我的小请求,告诉他我特别的开心。季先生说,他也很开心,这个就叫做尽心。

季先生曾在课堂上问过大家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是为什么而来梅花堂?”大家的回答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大家都绕不过去,那就是调心。调心不是一蹴而就的,调心是一点一点,慢慢地舒展变化,慢慢地打开自己。在昨日的唱诵中,我听到了大家心灵的声音,那么美好而动听。这也是尽心吧。

谢谢先生和大家,让我拥有了一个不同于往日的殊胜时刻,也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心意交融有了更深的信心。不需要刻意的表达,一切都是自然的流露,在梅花堂夏日的喜乐里。

七、浴佛节小辑:草圣顾鉴咦

文/高辉

书法艺术之巅峰是草书,那么什么是草书之真意。一由子四月初四临帖颜真卿文殊二字,写了又写,总是不得要领。辛丑年五月十六,虽然乌云重重,山雨欲来千山墨,一由子并没有带伞,只是一袋苹果,来梅花堂,求教道人草书真意。一进门,云门顾鉴咦三字让一由子内心震撼,如一道三色闪电。顾,如狮子般怒目瞪眼,云门禅师通过这种持剑文殊之方式让门人最大程度放下心中挂碍葛藤,快速让心进入无分别之状态。

道人在讲孟子时,尽心篇下狂士时,一由子想到了太白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喝茶摇扇扮演接與,“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道人见状,要取一由子手中之扇。道人之云门一顾让一由子瞬间明白:草书是向万里无寸草处去,行脚之处寸草不生,生得一根草,便是一场败阙。道人顾之一字,草无可草。鉴,是一种心之觉照,大圆满称之为陇竹,一种心之自圆满状态。课前一天,文殊诞辰,一由子在群里发给道人一张天竺圣人乌帕斯尼把自己关在竹笼里13个月闭关之照片,通过这种方式来承担弟子和众生业障。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飙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孔丘亦是困厄时弦歌立志,以苦为乐,陇竹任远。故一由子作诗:

喜闻文殊日祝融登陆火星乌托邦圆满

诗/一由子

火神祝融伏波雄,

道人陇竹草无穷。

从此波旬千山墨,

姑苏城外趵突踪。

道人"鉴"字,可以一见颜回之叹: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咦,则是对万事万物不粘滞,从而生动具有创造力之状态,那是众生心中之慈悲心菩提心。道人觉察母亲听到电视中苏州回头4秒之久,一念真孝心,一念姑苏雨,带着母亲和姨娘雨中游园。佛陀也是姨娘所带大,三十三天中为母说法。道人咦字,让一由子看到裴旻剑舞,慈悲创造万物。

八、倪美之心语:

今日忙碌的工作之后,昨日下午的美好时光仿若隔世,再回想昨日下午春雨沥沥,伴着雨声徜徉在字画、佛经、古人的智慧凝结中的美好,经过记忆的加工,愈发醇香深厚。

不得不感慨造物主的神奇,神明的伟大,春天出生的我在春雨的时节与有缘人们在同一屋檐下欣赏古人在春景下所作的诗画,这样的巧合除了那至高的无法言说的力量,还有谁能这样安排的刚刚好呢。

在我沉浸在自己小世界里,为了一些现在看来并不重要的事情或伤或苦或喜或悲,自诩为修行人,却只为了让自己过得开心喜乐,我以为我要先修到小乘,才能发心大乘,原来是可以自由选择做一个国王、摆渡人还是牧羊人。

人为什么要活着?我们如何更好的升进?昨日下午季先生给了很好的引导,愿望不等于发心,当我们明白我们要传承的和担当的,那份发心就自然而然生出,犹如大海上遥远的灯塔,发出微弱的光,但已足够照亮我们要航行的路线。

千言万语,还是和昨日结尾所想说的一样,唯有感恩!感恩神明的安排,感恩有缘人的点化,感恩时光的美好,感恩还能再续缘分,期待和同修们更多能量的碰撞,共赏碰撞后绚烂的火花,点亮更多的有缘人!

九、梅花堂春季学习期中录

文/蔚深

上周日,走过开满鲜花的山岗,在吴中的田野里,看到了久违的菜籽,亦如望看家乡的麦芒,在儿时的记忆里,金黄的麦芒传送着期中考试之讯息。而应景的是:家中小朋友们都一个个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zj/88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