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orological
气象
有奥秘
Mystery
飑线不读线,当你听到这个词时脑海里一定能将这个汉字与大风联系在一起。你知道吗,这个汉字是气象界独有的汉字。
图/网络
想象一下,风都被包起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有人将“飑线”称为强对流天气中的航母,它真的有如此大的威力吗?看本期气象有奥秘如何解答。
事件回顾
7月,北京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怀柔桥梓镇极大风速达到31.8米(11级),门头沟降下卫生球大小的冰雹,延庆、海淀、顺义、昌平、怀柔部分地区均有冰雹降下。而带来这一切的,正是一次自西北向东南移动、横扫北京的飑线天气过程。
年5月9日,横过香港的小规模飑线,图为由九龙半岛望向昂船洲。(来源:香港天文台)
强对流天气中的“航母”?
什么是飑线?
飑线是一种强对流天气,具体来说飑线是排列成带状的雷暴群,是一条范围较小、生命史较短的不连续强对流天气线。其宽度由不及一千米至几千米,最宽至几十千米,长度一般由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维持时间由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在众多强对流天气之中,飑线以“带状”的影响范围和暴躁的脾气著称。飑线所过之处,往往暴雨、大风、闪电、冰雹一齐袭来,有时甚至发生龙卷风。飑线绝对可以堪称强对流天气里的“航空母舰”。
虽然飑线暴虐不堪,可飑线出现前天气却较好,降水区多在飑线后。
飑线灾害过后的现场满目疮痍。
如果追求严格的定义,飑线的长度需要大于50公里,长宽比不小于5。但在较为宽泛的定义下,呈现出线状分布的强对流天气均可称为飑线。
是谁让它成为了“航母”?
与所有强对流天气相同,飑线同样来源于不稳定的大气环境,并受地形影响。当对流层低层被暖湿气流占据,而高层被冷空气占据,形成上冷下暖的结构时,大气的不稳定结构就会形成,大气中会积蓄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当合适的触发机制存在时,不稳定能量就会释放,飑线天气就会产生。
飑线发生的条件
除此之外,飑线的发生还与高空风场密切相关,当高空存在大风速区也就是急流时,这种上下气层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异较大,即存在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对于飑线的形成和维持至关重要。最后,地形不仅在开始阶段影响飑线,并且对于飑线的维持也有重要意义,相较于山区存在大摩擦和阻挡作用的不利因素,强的飑线更容易在大平原地区发生。
总结一下
飑线的形成机理很复杂,形式也有不同。但归根结底,它最初都是由一个个雷暴单体发展而来。
飑线跟我有啥关系?平时很少听到这个词呀
其实,我国飑线多发
3月的华南、4-5月的江南一带、6月的黄淮一带……在我国,随着西南季风的推进,每年都有大量的飑线出现。因为西南季风畅通无阻,其充沛的能量和水汽为飑线的诞生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具体案例
虽然你对飑线这个词可能有点陌生,但是提起一些例子,你可能就会明白了。
1
事件1:“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故
2
事件2:华南地区罕见强飑线天气
3
事件3:黄淮地区的飑线
1、“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故事后查明,客轮遇到了飑线天气,并被其伴有的下击暴流击中。这起事故很严重,但从气象学角度看,这次飑线的强度是非常普通的,之所以造成严重灾害,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故现场。
2、,华南地区发生过一次罕见的强飑线天气。当时,一条北自清远市的三连地区,南至粤西南地区长度约三百多公里的飑线,自西向东横扫广东中北部大部分地区,所经之处出现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广州五山观象台更是时隔20年后再次测到冰雹记录。
飑线横扫广东。
3、,发生在黄淮地区的飑线则以造成重大损失被人铭记。傍晚,罕见强飑线天气袭击了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造成22人死亡,农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十几亿元。其中,河南省永城市最大风力达到11级。
商丘永城市蒋口镇崔油坊村的树木被大风刮断,麦田大片倒伏。新华社发
有
奥
秘
Theweather
hasasecret
飑线这么可怕,我们该如何做好防范?
生命短暂的飑线
从出现到消失,飑线典型的生命史只有6—12小时,但却常常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留下痕迹。因此,在天气预报中,飑线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通常,预报员在其结论中主要提及飑线的风雨影响等,但在他们分析天气的过程中,会考虑飑线的产生及其影响。由于飑线短暂的生命史,注定无法留给预报太多的提前量。
举例来说,在前一天的分析中,预报员只能判断某个地方有形成飑线的可能,加以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