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6.html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济宁6月24日讯(记者胡高彤)耸立的围墙、厚重的铁门、冰冷的钢丝网、严厉的警官……这是很多人对看守所的印象。但在济宁市看守所的女子监区,却有这样一位女警,她始终推行温情管理和亲情感化,创新打造女子管教特色品牌,用坚韧和果敢,捍卫着法律的尊严,用真情和汗水,感化曾经被玷污的心灵,似铿锵玫瑰在高墙内美丽地绽放,书写着女警别样的青春和人生。她,就是济宁市看守所女子执勤大队大队长、党支部书记陈彦红。
年,陈彦红从部队转业参加监管工作,至今已有十三个年头。十三年来,她始终秉承着在部队形成的良好作风,严格自律,努力工作,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传帮带”作用,以真诚和奉献赢得了所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赢得了在押人员和家属的信任,为监管场所安全稳定和司法审判工作有序开展做出了贡献。她先后6次被评为全市优秀公务员,荣记个人三等功2次,并多次评为全市优秀人民警察、优秀党员、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巾帼岗位明星等荣誉称号。她所带领济宁市看守所女子执勤大队也多次被评为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三八红旗集体、过硬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五根笔芯
在押人员管理工作是艰苦而又繁琐的,为了确保安全,在日常工作中,陈彦红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到。“我们为每个监舍都准备了五根笔芯,在押人员想写东西的时候,可以申请使用,用完必须及时归还。发给在押人员书写心得感悟的笔记本,每一页标上页码,一页都不能缺。我们每天都会检查”。记者在女子监区走廊内看到墙上挂着小纸袋,里面装着细细的笔芯,陈彦红告诉记者,为防止在押人员相互攻击或自伤自残,看守所里规定不能留有锋利的物品,但是作为女人,情感细腻是天生的,她们有很多想法需要抒发,所以只能用这些小小的笔芯记录下来。“你看,这根笔芯都快没水了,但它表面没有任何破损”。
在走廊的墙面上,悬挂着一排绿萝,墙上还贴满了在押人员画的画。在看守所的冰冷高墙内,这显得十分另类,但又生机勃勃。“这些绿植都是咱们民警自己在家剪的,花盆也是旧的,我们带过来擦干净就用上了,放在这不挺好的嘛,咱们民警在这一待就是一整天,种几盆花看着,也让人不这么抑郁,在押人员见到这些绿植,也能看到点希望”,陈彦红指着那些绿油油的植物说。
在工作中,陈彦红带领大队民警不断摸索在押人员管理教育方法,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对每个监舍、每个在押人员的情况都做好记录,维持监区秩序稳定。从管理到关怀,陈彦红不断探索针对女性在押人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更加注重人性化。
一万七千步
济宁市看守所女子监区说大不大,在民警的带领下,记者半个小时便参观完了。陈彦红说,就是这么大的一个院子,总共羁押了余人。起初,女子监区只关押人,随着近年来女性犯罪率不断提升,这里的羁押人数也在不断上涨。
“每提审一名在押人员,我们都要有一名民警全程跟随。”陈彦红向记者介绍,从提出来到提审完毕再送回监舍,她要来回走上4趟,最忙的时候,民警们几乎没有停下来喝口水的时间,一个接一个的去提审。一整天下来,走的路少说也有一万七千多步。“别看咱们这地方小,我们每天都相当于跑了个马拉松”。
济宁市看守所女子执勤大队现有民警22名,平均年龄27岁左右。在陈彦红的影响下,这支年轻的队伍干劲十足,朝气蓬勃。“我是17年才加入女子执勤大队的,第一次见到陈队是看到她在汇报工作,她雷厉风行的性格太‘圈粉’了!”,年轻的小民警说起对陈彦红的敬佩,可谓滔滔不绝,俨然一副“小粉丝”的模样。
在看守所工作苦不苦,答案肯定是苦的。每天早班从上午八点半到晚上八点半,期间面对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在押人员,看到的都是冷冰冰的围墙铁门。新来的民警遇到“难缠”的嫌犯不知所措的时候,陈彦红就教她们怎么跟在押人员聊天才能打开心结。
“我们这里年纪最小的民警是95年的,她们有的家在外地,因为工作原因常年不能回去。可人家也有父母疼,我得让她们的父母放心啊”。工作虽然艰辛,但是女子执勤大队的每个民警都像是勇敢的女战士,每天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工作。“这些孩子特别会苦中作乐,每当咱们女子大队的民警下夜班,我们都能听到歌声,其他民警也会被她们的快乐传染”,济宁市看守所所长李延峰说。
六碗凉皮
“在押人员刚来到这里,肯定害怕、迷茫。不服从管教,撒泼耍横的多得是,刚羁押进来的人员,我们都会进行七日谈话,让她们慢慢适应这里,也让她们逐渐信任咱们民警”。今年3月,刘某因寻衅滋事被羁押于女子监区。刚刚成为母亲的她,得知丈夫在其哺乳期出轨后,脆弱的心灵无法承受如此打击,精神状态一度崩溃,走上了“复仇”之路。在济宁市看守所女子监区羁押期间,刘某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不配合管教工作,陈彦红凭借多年的管教经验,积极采取管理对策,她从家庭孩子入手,细心劝导刘某,帮刘某缓解心理压力,并与医务室大夫积极沟通商讨对策,稳定刘某的情绪。陈彦红下班时,还会特地嘱咐值班民警照顾好刘某生活,天冷时给其添衣加被。
亲情是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陈彦红告诉记者,女性在押人员和男性有所不同,她们对于亲人和家庭的感情更加深厚。每每遇到“难对付”的嫌犯,陈彦红总是会耐心的跟她们聊天,以真诚的教育和关爱,唤醒在押人员的希望,重新点燃那一颗颗已近黯淡泯灭的心灵。
6月16日是父亲节,女子执勤大队民警组织在押人员举行“给父亲的一封信”演讲活动。在父亲节到来前的一周,在押人员们就早早写好了自己想对父亲说的话,当天,大家就在放风场里抒发着自己对父亲的愧疚与深深的爱。“那天好多人都哭了,我们民警也很感动。这些在押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她们的内心都是有爱的”,陈彦红说到这里眼眶还有些红。多份演讲稿中,陈彦红和其他民警一起选出了最优秀的六份,帮她们寄回了家里。为了让她们在父亲节感到慰藉,民警还自掏腰包买了六份凉皮,“凉皮不值钱,但是她们在这里吃不到啊,看着她们吃得那么开心,我也开心”。
一通电话
“喂,阿姨您好,请问我的妈妈陈彦红在吗”,陈彦红刚来看守所工作的时候,她的女儿才上小学,六七岁的孩子总是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和疑问。可是陈彦红一工作就是12个小时,不能带手机,忙起来连电话也顾不上接。“我有一道题不会,想问妈妈,我知道妈妈在忙,阿姨您跟我讲也可以。”一位女子执勤大队队员描述陈彦红女儿放学打来电话的情景,掉下了眼泪。
为了保证监区安全,陈彦红不为家事所扰、不为子女所累,舍“小爱”为“大爱”,一心扑在工作上,放弃了很多。很多时候,她都吃住在监区,甚至感冒发烧,都坚持在监区打点滴,即使孩子上学放学没人接送,即使家里还有老人翘首等待,她始终坚守着这份监管事业。
作为一名母亲,陈彦红留给女儿的总是等待,为了工作,她缺席了无数次家长会,迟到过无数次接送时间,推迟了无数次老师的家访,遗忘了无数次答应好的亲子旅行……女儿从放学时苦苦搜寻着陈彦红的身影,到夜色深深独坐在客厅沙发上,打着瞌睡等着妈妈回家上楼的脚步。在陈彦红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女儿从懵懂的孩童长成了俏丽的少女。女儿的作文里有一段话,至今深深地留在陈彦红心中:“我的妈妈是一名人民警察,我知道妈妈只能用左手深深地挽起我,因为她的右手举在眉间庄严敬礼的时候,心里担起的是守护平安的藏蓝色承诺!”
一把大葱
“前两年,有一位金乡籍妇女李某被关押在我们看守所,经过交流得知,她患有精神分裂症,家庭的变故使她病情更加严重。从一开始的小偷小摸,最后到了必须执行刑事拘留的地步,来了也并不配合管教工作。”陈彦红回想起这个让她印象深刻的在押人员,心生感慨。
李某刚被羁押进来的时候,什么话也听不进去,不服从管教,也不开口说话。陈彦红只能每天跟她聊天,“你被关进来,你可能脑子里想的全是你的孩子,那你的父母呢,他们不担心你吗?只有父母才是永远不会忘记你的人”。听到陈彦红这么一说,李某开始嚎啕大哭。慢慢地,李某开始跟陈彦红讲自己的故事。原来,李某的精神病是家族遗传的,她先后被两任丈夫抛弃,被赶出家后,就开始偷东西,晚上只能睡在工地的大水泥管里,饿了就捡别人的剩饭吃。
像李某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刚一到看守所,她们便使出浑身解数,胡搅蛮缠,陈彦红非但不生气,反而十分理解她们的心情。在耐心的劝解教育下,在每一场温和的谈话中,陈彦红触摸到在押人员的“软肋”,“只要取得了她们的信任,让她们知道我是真的为她们着想,她们自然就会敞开心扉,有时一天谈下来,嗓子都哑了。”陈彦红笑说。
李某离开看守所一年后,她自己坐公交车从县城又回到这里。到了门口,门卫问她找谁,她说找她“老仁”陈彦红。陈彦红得知李某来了,赶紧出去见她。只见李某穿着破破烂烂的,脚边放着一把大葱。“俺来给你送点葱,这是俺自己家里种的。你把你身高体重给我说,天冷了,俺给你做件军大衣”,李某抓着陈彦红的手激动地说。
后来,李某也断断续续的来过几次,每次来倒都没有什么要紧事,就说是想看看陈彦红。“她现在过得好不好我也不知道,我看她穿的衣服总是有破洞的,我就把一些自己的旧衣服洗干净给她备着,她来找我的时候就让她捎回去穿”。李某一来,其他民警都会跟陈彦红说,“快出去吧,你‘老仁’又来找你啦”。
曾有人问过陈彦红,是什么支撑她这样坚守,陈彦红说:“无论什么工作总得有人干,干了就不能出问题。”这就是铿锵玫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青春无怨无悔、默默坚守监管工作的坚定誓言。“作为监管民警,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用心了解每一位在押人员,及时发现每一处异常情况,做好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毅力,更要不忘初心。”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她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基层监管工作的忠诚和热爱。陈彦红带领这支优秀的女警队伍,用温暖和正义引导着在押人员“向阳生长”,打造出名副其实的“阳光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