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次圆梦清华,12次未能如愿,23

文/茉莉妈咪教育分享(原创,欢迎转载分享)《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为中“举人”,足足参加了34年之久的科举考试,才得以实现。“范进中举”的人物故事,是虚构出来的“反面教材”,充满了讽刺意味。但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现代版范进”,高考仿佛有种“魔力”一般,吸引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复读、高考,而且这样“高考钉子户”的人还不少。盘点那些“高考钉子户”:8次圆梦清华,12次未能如愿,23次仍在备考“高考疯子”吴善柳:多次复读,先后8次参加高考,终圆“清华梦”出生于广西省钦州市的吴善柳,从小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早早就“立志考清华”。年,吴善柳第一次参加高考但成绩并不理想,于是选择了复读一年,来年再战。可没想到的是,吴善柳的“复读之路”就此展开,曾先后考上甚至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名校,但最后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拒绝和退学进而复读,一复读就是8年,也被外界称为“高考疯子”。终于在年的高考中,吴善柳凭借优异的成绩夺得了当地理科状元,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但在这一年,他已经32岁了。大学毕业后,吴善柳虽头顶着“名校光环”,却在求职场上“四处碰壁”,最后到私立高中当了一名教师。而这其中的“得与失”,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高考偏执”唐尚珺:瞒着家人,拒绝名校,复读12年只为“改变命运”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出生于农村的唐尚珺,一直为“读书是最好的出路”这句话而努力着,也正是因为这句话,给他人生上了的一道“枷锁”。年第一次高考,唐尚珺连三本分数线都没达到,第二年超出了三本线几十分,如果说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复读,倒也还在情理之中。之后的几年,唐尚珺又以学费太贵、志愿填报失误、不满调剂专业等多种理由拒绝上大学,瞒着家里人偷偷复读数年。在这个过程中,他又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院校,曾先后拒绝了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多所名校,甚至在中国政法大学读到一半退学去复读。在即将到来的年高考,唐尚珺的高考次数也刷新到了第13次,这一回,他能否如愿以偿,考上自己理想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呢?在很多人看来,唐尚珺其实已经失去了高考的意义,反而是个人有些偏执了。“高考大叔”梁实:53岁的他已高考23次,为实现年轻时的梦想,仍在备考今年已经53岁的梁实,从年开始已经断断续续地参加过23次高考了,而此时此刻,他也在为年的高考进行最后的冲刺和准备。与前面二人不同的是,这位大叔是一名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不仅能开公司自己当老板,还能把家庭和事业同时兼顾。而他之所以人到中年,却还坚持参加高考,只是为了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四川大学。像梁实这样的“高考钉子户”,其实是一个“正面教材”,值得尊重和敬佩。为了实现所谓“名校梦”,一而再再而三的复读高考,真的值得吗?以上这些“高考钉子户”,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名校梦”,究竟是在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还是一时走进了死胡同?高考23岁的大叔梁实,其实与前两个人还是存在不同的,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人生价值,有“资本”为自己年轻时的梦想而奋斗。但是前二者吴善柳和唐尚珺,完全就是因为放不下自己心中的执念,反而是在浪费生命和时间,未免有些不值得。毕竟,人的一生没有多少个8年、12年可以浪费。▲高考的意义,并不是为了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去复读。高考失利选择复读,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复读一年两年还可以理解,但如果接二连三地参加十来次高考,这就并不是高考真正的意义了。如果一直没能达到目标,不如反思一下是否是自己的能力问题,换一种方式实现人生价值,或许更轻松。▲在很多时候,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差距真的没有那么大。上文中的前二者,曾都考上过实力很强的知名院校,但都为了自己心中“执念”而放弃了。其实,有时候真的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因为现如今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差距,往往并没有那么大,况且名校之间的差距更是微小。再者说读自己心仪的院校,不一定非得通过高考这一种方式,大学毕业后继续考研考博深造,仍然可以实现自己的“名校梦”。讨论话题:对于这些“高考钉子户”,大家有什么看法吗?PS: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和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zx/13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