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怀着和之前住院完全不一样的轻松愉悦的心情,再次来到了上海内分泌病房住院复查。感觉自己这辈子可能真的要和内分泌科杠上了...算了下,年初到今天,在内分泌科病房,我已经断断续续住了有50天了。虽然在这50天里,我了解了糖尿病的分型,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原发性甲减和继发性甲减的区别,甲功五项中每一个检测项目的英文缩写,各个垂体瘤的治疗方法(不好意思,神外的知识乱入了)等等。但怎么说,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希望这辈子可以远离内分泌科,医院,做一个无病无灾的健康人。
好吧,此次复查,倒也不能说完全抱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垂体危象住院时给我查过皮质醇,那时我的血皮质醇低到只有0.2μg/L,远远低于正常值最低值的7μg/L,甚至比代表库欣治愈的术后最低值1.07μg/L还低。再加上因为垂体危象,导致我那时检查出来甲功五项中的tsh为0.4nmol/L。因为tsh低于了正常值最低值的1.01nmol/L,当时宁波的医生诊断我为「甲减」,让我每天服用二分之一的优甲乐。看着自己的化验单,凭借自己会被医生鄙视的医学知识和对自己病史的了解,我自己判断自己的「甲减」要么是由于垂体引发的继发性甲减,要么是低T3综合症的「假甲减」,不过宁波医生判断我是甲减,我也不敢问,我也不敢说...
甲减的话是一种只能治疗,不能治愈的病,需要终身服药。而极低的皮质醇,又让我陷入了一种怀疑自己垂体低功,自己的皮质醇该不会一辈子都涨不了了,自己可能可能要从24岁开始吃一辈子的优甲乐和可的松的恐慌和焦虑之中。虽说,这种激素补充,只要得当,你就和一个正常人一样,而且基本没有副作用。但是这种每天吃药,就像每天时时刻刻都有人在提醒你:你有病...自己好不容易找的最好的医生,做的最完美的手术,要是还来个终身吃药的结果的话,感觉真的一时半会儿无法接受。于是,上海的复查,就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中展开了...
到了上海,入住酒店,整理东西。先去51诊室找门诊的护士老师填入院单,然后去楼下入院登记处登记入院,最后拿好各种单子去0号楼二楼入院,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到了内分泌科病房,见我入院原因是库欣术后复查,住院部的护士直接连入院宣教也省了,要是她手上有个精灵球,感觉可能会对我来一句:自己去吧,比卡丘!
进病房后,就是等待我最喜欢的熟悉亲切的管床W医生来照例问询病历。来了后,我带着我憨憨的微笑,和她叙述我不遵医嘱,偷偷减药的「光辉事迹」。下面的图叫「虽然我偷偷减药了,但我是个诚实的孩子」。
术后一个月的复查,实际上出乎我意料的快,周一入院,周二下午就对你说你周三下午就可以滚了,我还带了够一周用的T恤和面膜呢。除去心电图等住院常规检查,抽血测各种激素,其他就开了脖子和下肢的彩超,看有木有血栓。来复查前还以为会给我做一个脑部的加强磁共振,还特意把之前的磁共振片子带来了。但可能我原来的垂体瘤就是个小病灶,术中又是全切除,做脑部磁共振没啥特别大的意义。另一个病友是垂体瘤里的大病灶,每次复查就都给他做了磁共振。
进过次ICU的我,现在已经深陷了百度?丁香园看病的怪圈,一有点小症状就想做个CT或者抽个血看看自己身体还正常不,让自己安心。
这次尿常规里测出点微量的尿蛋白,24小时尿游离里的肌酐低于正常值。联系自己之前CT做出来肾上腺有点小小的增粗,就很想做个肾部的加强CT。其实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肾和肾上腺保证是没啥问题的,半个月前住院时最后一次测出来的血肌酐的数值也是极其正常的,但就是很想做一做,安安心,感觉自己快要变成一个munchausen患者了...
于是,在某天查房的时候,我委婉的向医生提出了这个要求。果不其然被主治残忍的拒绝了。
主治:没有这个必要
我:(憨憨微笑)嘿嘿,没必要就不做,我只是问问
内心:没办法,你是甲方你最大。谁说医生会乱开检查赚钱!我主动要求检查人都不给我开好吗!我还是不报销纯自费的呢!
管床W医生:我看你上个月才做过CT,也没必要让自己接受那么多辐射啊
我:我只是问问,嘿嘿(配上我憨憨的微笑)
内心: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唉
小插曲:
某妙龄女子仗着自己是术后复查住院,公然在做心电图前还不忘来一杯冰美式,丝毫不顾此种行为可能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测试数据偏差。
在喝了大半杯后,女子残存的一点道德,医院这种公共场合还是需要稍微收敛一点自己的行为的。毕竟在做心电图前喝冰美式,这种「放荡」行为,可能会对其他在心电图室前等待的患者造成未知的影响。于是该女子,从心电图室偷偷跑到了心超室门前喝..
另外,这次给做心电图的居然是个男医生...做心电图需要把bra拉上去...人家一黄花大闺女的,只有护士姐姐可以对我这么做(虽然bra都是自己动手拉的)
下面是照例,生动有趣的病友介绍
病友十五一型糖尿病的白领小姐姐
复查时的第一个病友是一个一型糖尿病的32岁女白领。是急性发病送到急诊,然后收住到内分泌病房,已经住了快半个月了。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不一样,二型糖尿病是我们一般熟知的因为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发病较慢,而且轻型的话,只要注重生活习惯,即使不打胰岛素也还是可以的。但一型糖尿病,大多是因为遗传,感染啊这种不可抗的原因导致,发病急,而且以后基本是要一直打胰岛素来维持正常身体运转的。
这么来看,感觉得一型糖尿病,真的是飞来横祸。听这个白领小姐姐说,虽然工作繁忙,但平时也是很注意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谁知道得了个一型糖尿病,基本上终身是离不开胰岛素了,而且还要比之前更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
我在复查之前以为自己要终身吃两种药时,都心情低沉了好久。表示完全可以理解小姐姐的心情。
一型糖尿病小姐姐对谁都是蛮客客气气的,保持着一种让人很舒适的社交距离。晚上九点,她打完最后一针胰岛素后会询问你需不需要帮你关灯。新病人第一天没有病号餐,会告诉他们楼下有个小卖部,可以去买便当。
按照之前医生的话,她应该在周三的上午就可以出院了,会比我早。但是好像之前的哪次脑部磁共振检查,帮她发现了一个垂体瘤。虽然医生说大概率是无功能的,不需要开刀,定时复查就行。毕竟正常人中的百分之十,都有垂体瘤。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需要最终确定下,其他的激素之前都查过了是正常的,还差最后的皮质醇没查。于是给她开了查皮质醇节律的医嘱。本来小姐姐都以为自己周三就能出院了,谁知道周二那天,护士来和她说周三还要抽几次血,当时隔着两个床位都可以感受到小姐姐的绝望...
病友十六生长激素瘤小姐姐
生长激素瘤小姐姐,严格意义上不是来住院,是来打生长激素抑制针的。但因为这个针只能在住院部里打,所以临时在我们病房里坐了一早上。
生长激素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两种,一是打生长激素抑制针,二是进行手术切除瘤子。小姐姐是已经确认要手术,而且也在神外的医生那排好了队,但是大热门医生,排队要排一个月(这次复查住院几个要切鞍区肿瘤的,基本都是预约的某热门医生,不找关系都是一个月起步...),但好像为了手术安全,术前还是需要打抑制针,控制激素水平。小姐姐的瘤子对这个激素针不怎么敏感,打一针并没有将她的激素抑制到一半一下,不过正也从侧面证明了,选择手术是正确的...
暗搓搓的上网查了下,生长激素抑制针善龙,要打的话一个月好像要接近一万了。抱着我片只要三四十块的可的松瑟瑟发抖,全国就上海信谊一家生产,想吃进口药还没有这机会。
病友十七常州外贸从事人员
这个病友也是个年轻女性,我妈每次陪我看医生都会要感叹,现在看病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年轻了,为什么年轻人那么多病呢。(我:年轻人生活的压力你们不懂...)
小姐姐在收治入院时,没有确切的病因,就是感觉自己的身体不对,想要来检查找找原因。和医生叙述时,先说从大学开始会莫名其妙的昏倒...但不是很频繁,两次晕倒之间有间隔一年的...而且每次晕倒都会有固定的场景,比如剧烈运动后...或者在特别闷的地方(姐,咱能考虑考虑缺氧,低血糖等一些普通点的原因吗)
其次就是闭经了,不过在内分泌科住院的,月经正常的年轻妹子简直就是稀罕生物...小姐姐自述月经不正常,之前一直是黄体酮加中药调理,但例假就是断断续续来,现在干脆来也不来了,已经闭经了两三个月。然后小姐姐,又叙述了一大堆类似于平时感到疲惫,怕冷之类的「甲减」的症状。说之前当地医生说她甲减,给她开了优甲乐,但是医生问她要之后复查的甲功的单子,以及之前确诊甲减时的数据,她也都木有...小姐姐怀疑自己是不是垂体上有肿瘤,但根据只有这些「临床症状」,激素磁共振啥的都没做过。
如此繁琐,但没包涵啥特别意义的病史叙述,听到后来,连医生都蛮委婉的「事先提醒」,先给她打个预防针。说到最后,可能也检查不出来具体的病因的。言外之意,她的这些症状可能都是生理性的,不是病理性的....
希望,常州小姐姐的症状都是普通的生活习惯病吧ーーー每一个内分泌病人对自己的期望
最后此次复查收获,华山限定costa杯子一款,对于这种含有两个logo,还在我买得起范围内的小东西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以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