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患坐骨神经痛

一、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

二、坐骨神经痛的易患人群

1.孕期妇女

孕期妇女因怀孕期间身体部位生理性变化,腰椎负担加重,腰间盘突出,从而压迫坐骨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症状。

2.青壮年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特别是男性,尤以长期久坐办公者、职业汽车司机等人群为常见。此类人群因长期久坐不动,非常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从而压迫坐骨神经,导致本病。

3.长期腰痛人群,尤其是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者

坐骨神经痛最主要诱因即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一般都会继发坐骨神经痛。

三、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

1.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

2.肌力减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变部位、损害的程度不同差异很大,可有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瘫痪。

3.可有或无坐骨切迹处坐骨神经干的压痛。

4.有坐骨神经牵拉征,Lasegue征及其等位征阳性,此征的存在常与疼痛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局麻坐骨神经根或神经干此征可消失。

5.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膝反射可因刺激而增高。

6.可有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的减退或消失,包括外踝的振动觉减退,亦可有极轻的感觉障碍。

坐骨神经炎

常伴随各种类型的感染及全身性疾病发生,如上呼吸道感染。因坐骨神经较为浅表,受潮、受寒时易发生坐骨神经炎,全身性疾病发生坐骨神经炎时应注意有无胶原病及糖尿病等并发。

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单侧,不伴有腰、背痛;疼痛一般为持续性,亦可为发作性,椎管压力增加时症状加重,亦可沿坐骨神经径路放射。坐骨神经干压痛明显,腓肠肌压痛存在;疼痛与肌无力多不平行,一般疼痛较重,而肌无力多不明显,急性期由于疼痛判断运动功能较为困难,可检出足下垂,腓肠肌、胫前肌萎缩;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但跟腱反射亦可正常,膝反射正常,浅感觉障碍明显。

继发坐骨神经痛

1.腰椎间盘突出是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多发于腰4~腰5及腰5~骶1,约1/3病例有急性腰部外伤史,多数患者发生于20~40岁之间,临床特点是有数周、数月腰背痛,而后一侧下肢的坐骨神经痛。体检除具有坐骨神经痛的一般症状外,尚有腰背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病变部位的棘突压痛。

2.腰椎骨性关节病多见于40岁以上者,亚急性慢性起病,多有长期腰痛史,坐久站起困难,站久坐下困难,临床上可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坐骨神经痛及腰部的症状。

3.腰骶椎先天畸形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隐性脊柱裂,后者除可表现有坐骨神经痛外,常有遗尿史,体检常有足畸形,腰骶部皮肤异常,如肛门后方的小凹、骶部中线上的小血管瘤,此常常客观而准确地指示椎板未愈合的部位。

4.骶髂关节炎常见为类风湿、结核性病变,在关节囊有渗出破坏时刺激腰4~5神经干,部分病人可有坐骨神经痛症状。

四、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与貼敷方法

中医治疗

外用膏药治疗对缓解坐骨神经痛的肌肉痉挛,消除神经水肿和炎症,改善血液循环有很好的疗效,黑百通医贴膏作为传统黑膏药,药力浑厚,无毒副作用,可舒经活络,袪寒除湿,消炎止痛,迅速透骨,强力渗透皮下10厘米左右,靶向风寒湿邪因子,将其一一溶解、杀灭、排解,能有效缓解疼痛。标本兼治!治疗期间注意保暖,适当运动,量力而行,多注意休息。

坐骨神经痛贴敷方法

1、仅胯部疼

贴敷部位:骶骨加环跳穴加肾俞穴

2、胯部疼+大腿疼、腿麻

贴敷部位:骶骨加环跳穴加肾俞穴+委中穴(+承扶穴+殷门穴)

3、腰疼+大小腿腿疼、腿麻

贴敷部位:腰椎疼痛处1贴+肾俞穴+骶骨1贴+委中穴1贴+承山穴1贴

其他可贴敷穴位:伏兔穴、风市穴、血海穴、足三里、阳陵泉穴、悬钟穴、三阴交穴(根据疼痛部位就近选择穴位)

环跳穴、委中穴和承山穴:如果单侧屁股或者单侧腿疼,就只贴单侧;如果双侧都疼,则双侧都贴上。

注:环跳穴:站立时臀部绷紧,两侧臀部最凹处;委中穴:膝盖窝处;承山穴: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

五、黑百通产品展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zx/9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