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抗疫微故事,平凡又暖心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效果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响应,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平安有序的校园背后有这样一群默默付出的农大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默默坚守,共同筑成校园防疫的“保护墙”,用心用情全力保障师生健康与校园安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暖心故事。

“苦点、累点都值得”

校医院承担着全校师生核酸检测工作。阳春三月,疫情出现“倒春寒”。校园里的医务工作者更加忙碌了,他们白衣执甲,加班加点,为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驾护航。

常规核酸抽检一般安排在每天中午,为了让师生少等待,医护人员常常是扒一口饭,有时甚至吃不上午饭就要投入到繁忙的检测工作中去。

医护人员在进行核酸检测

穿着不透气的隔离服,戴着口罩面罩,他们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将胳膊抬起又放下,毫无怨言。

今年寒假正值冬奥会举行,为了做好学校各类人员医疗保障和核酸检测,校医院动态调整假期排班,这意味着更多医务人员要牺牲假期来全力保障。

护士长张原芳

大年初二,接到入户核酸采样的通知,护士长张原芳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她说:“守护师生的健康,苦点、累点都是值得的!”

忙碌的不仅有护士,疫情常态化以来医生们的工作量也是以往的好多倍。

医生张晓丹

年入职医院最年轻的医生。面对近期诺如病毒和新冠防控的双重压力,她已经连续坚守在岗10天。

一次,为了处理学生信息上报、腹泻学生转运等工作张晓丹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凌晨1点,断断续续休息了3、4个小时,她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到第二天入户核酸采样的工作中去。张晓丹说,“当时没有感觉到累,学生安全我们才安心。”

为抗击疫情,张晓丹两年多都没有回过老家,陪伴家人的时间非常有限。她表示,“我是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锋在前。我们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尽全力为师生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这些可敬的逆行者中,既有刚入职不久的年轻人,也有已经退休却依然坚守在抗疫一线的老同志。

护士张淑文

今年65岁的护士张淑文就是其中的一员。入户采样经常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爬五楼、六楼。有时候医护人员从绿苑小区的6楼刚下来,又要花费30多分钟,步行到1.5公里之外的紫苑小区采样。

“每一次上门,都要重新穿脱防护服、重新再消毒。在小区楼下没有地方坐,只能靠着墙穿脱防护服。虽然退休了,但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以一直放不下。干就要好好干!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张淑文说。

“照顾‘别人家的孩子’”

学校疫情防控数据攻坚组是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成立的,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作为副组长的党委学生工作部刘妍对此记忆犹新。

学校疫情防控数据攻坚组全体成员,第一排居左是刘妍

每天摸排全校2万多名学生的行程轨迹,对2万多名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还要给重点人员建立台账,这是数据组的重要职责。

组长横向对接学校防控领导小组、防控办、信息办等“决策中枢”,组员纵向对接教学单位的“信息中枢”,副组长担任横纵信息协调部署的“协调纽带”,是学校学生疫情防控工作信息处理中枢。

每日联系1次学生、每日更新1套表单、每日上报1遍数据,从疫情开始到现在,这样的数据收集工作从未间断,组员们处理的数据已超过万条。

“我们的工作经常是子夜连着黎明,部门全体老师们克服伤病困难轮番上阵。有刚休完产假的妈妈,有即将成为爸爸的,大家都是牺牲了和家人们在一起的时间投入到学校工作中的。”刘妍表示。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数据组实行7×24小时工作制,天全年无休,确保防控不断线,为学校疫情研判工作提供详实资料。

辅导员曾汇娟

同样做学生工作的曾汇娟,是动物医学院的一名专职辅导员。一次,学生乘坐的飞机落地后滞留机场,原因是出发地进京防控政策有了新变化。她一边安抚情绪低落的学生,一边积极与学校、机场、社区多方面沟通。

“你在机场找个暖和的地方等待一下”

“顺利上车,到校后,都跟我说一声”

“安顿好了,我才放心”……

记不清打了多少个电话,发了多少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df/117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