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回家的春节,年轻人主动选择就地

有人在除夕夜的公园里相亲,有人从网上尬聊变成主动见面。在这个不回家过年的春节里,就地相亲成了一种排解孤独的主动选择。

宋晓

编辑

楚明

运营

林塔

远程遥控

最早听到单位发了“不准离京”的通知时,张琪琪是窃喜的。去年回家,妈妈第一句话并不是问“最近工作怎么样”“在北京待得开不开心”,而是“同事介绍了一个男孩,明天去见见好吧”。虽然是疑问句,但她知道,自己没有说“不”的权利。

去年哪怕疫情严重,妈妈还是给她安排了3个相亲对象,对方长什么样子,聊的话题她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自己“硬着头皮去聊”的那种尴尬感。

“不准离京”意味着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也意味着远离了被催婚的折磨。这种窃喜一直持续到年前4天。她刚从公司下班,走在路上,她一边计划着要去买什么年货,一边计划着要和朋友去哪里玩。妈妈的电话在这个时候想起,相亲的安排来了。

这个不回家的春节,也没能逃过家人远程安排的相亲。她调侃道,过年期间可以没有腊鱼腊肉,但是一定会有相亲对象。

妈妈好言好语哄着,“反正你们都在北京,过年做个伴都行”,“你就去见见,聊会儿又没什么损失,就当交个朋友”……这些话术,她听了两年。

她和相亲对象约在了除夕前一天见面。对方和自己一样是四川人,他们约在了国贸附近的一个川菜馆,两个人都刚下班,她能看出对方也一脸疲态。

和过去几次相亲一样,她熟悉地走程序,先寒暄一翻,聊聊自己和介绍人的关系,自我介绍,再互相提问,“找不到话题的时候就感叹一下今天的菜真好吃”。

▲图/《咱们结婚吧》截图

为数不多的几次春节相亲里,都碍于相亲对象是熟人社会的产物,通常是父母同事的孩子,或者隔了好几个亲戚的亲戚。哪怕毫无感觉,甚至槽点满满,她也只能忍着,礼貌和对方交换完信息和意见。

她最怕问到过去和对婚姻生活的期待。前男友、谈恋爱的时候最动人的时刻、喜欢什么样的男生……这些话题能轻易和朋友开启,但到了相亲对象面前,还是会有所顾虑,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更何况,眼前这个人,只是一个陌生人呢。小县城里没有秘密,她还要时刻担心自己说了什么不合时宜的话,在长辈们的小圈子里被挑刺。

回忆起这场相亲,哪怕就发生在几天前,她也记不起来什么有趣的点了。结束的时候,她礼貌性地说,以后有机会还可以约出来。但她知道,大概是不会再见了。

相亲回去的路上,计程车驶过五环外,她突然听见了鞭炮声儿,并不是很明显,断断续续的,“要过年啦”。她突然想起刚吃完的那顿川菜,和同为老乡的相亲对象,好像驱散了一点孤独感。那个时刻,她没有那么厌恶相亲了,也不那么烦妈妈无休无止的催婚了。

▲图/《浪漫的体质》截图

尬聊不如见面

何云在大年初一那天相了一次亲。

去年在亲戚的一次婚礼上,父亲同事看见何云,当场拍了她的照片,发给了男生。在长辈的撮合下,交换联系方式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他们只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df/11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