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与故伎重演
中国的文字很丰富,内涵博大精深,让世界为之惊愕。有时,我左思右想,冥思苦想,怎么也想象不出来仓颉造字的神奇思维。
可想而知,随意在大地一撇一捺,就造出一个“人”字,人字左一点右一点就成了一个“火”字。火字的偏旁随意加个什么字,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与另一种涵义了。因此,中国汉字的起源,衍生出什么字形和词形,声形和象形,又有什么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等之类。文字的起因和流传,识文与断字,传承着中国人处世为人的诡谲和圆滑,用词义丰富的哲学理念在世情中周旋处世之道。
无论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开始,还是后来所谓的劳动创造文字也罢,文字随着人类思维的进化演变而来,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有了先哲先贤的智慧和创造,演变与排列、组合与搭配,注定了人生轨迹的变幻莫测。因为谁都无法先知先觉自己的命运流程,所以才有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遗弃和跟随,派系与宗教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演变而来。汉代初期董仲舒“罢免百家、独尊儒教”的教义,在某一时期,某一程度上之所以盛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唯我独尊”的思想在作怪。儒教的宗义讲究的是“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思想,对中国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论影响了几千年。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民族传承的关系自然是非常复杂。各种流派、宗教、家族等等,演变出了各种类型的门生、门徒、传人,徒承师教、弟承兄教、父传子业等等,把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搞得非常复杂。什么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意不传神、传本门不传外派,都是中国人性之心眼的具体体现,孤芳自赏到最后的黔驴技穷和自不量力,最终导致的是近亲繁殖,智商低能罢了。误人误己,误国误民,有一天导致“外星人”入侵时,把自己建设好的家园拱手送给别人时,等“一统江山归晋”的局面形成,等你哪一天终于醒悟过来的时候,也只能发无名之火罢了。
后果的造成,往往是智慧的低能,别怨谁把自己搞倒,最终被人打倒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把自己放倒。文化储备不够的“混世靡王”们也只能算是聊天群里冒了一个泡,就永远再无音响了,这些货色最终是自己在作死自己,怪不得别人告过你什么状?放过你什么屁!
自从有了文字的排列组合,人生变幻莫测的轮迹就已形成。所以每个个体的人在读书修为的过程中,把知识作为第一要务,知识就是力量,高喊“知识改变命运”,定位人生修为方向和目标,理想和追求。在时空转换中,那些过时的腔调,早已被当下人不再当真了。否则,每年那么多所谓的大学生等,离校即失业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钱钟书先生曾明确地告诫后来者:读书有“三读”,即眼读、心读、神读。然而,又有多少人能明白老先生的一番苦衷呢?书中的知识和营养、真理和力量,是先哲先贤留传后世悠悠文明的产物,每一道人生的轨迹,其实都是老祖宗早就给我们描绘好的游戏规则。否则,为什么当下之人常深表感叹:历史总会有那么惊人的相似?不论你有多么聪明、多么智慧,在人生畅游的大海中,你运用生存的一切伎俩,都是老祖宗扔掉的那一套玩腻了的鬼把戏,你偶尔拣到了一丝半片,就以为天下无敌了?
正如《新三国》中有句翻版的戏言:原以为吕布天下无敌,还有谁这么厉害,这是谁的部将?你不要自欺欺人,其实是滥竽充数,沽名钓誉而已。自以为你现在玩的一切人生游戏,就敢与那些曾经风华绝代的所谓“英雄人物”相提并论吗?与那些“灰飞烟灭”之人又高明多少?千万不要以为捡起老祖宗扔掉的衣钵穿在自己的身上,就可以立地成佛,成为众人瞻仰的菩萨了?真是大错特错!如不自醒,必将如关羽自傲的效果大意失了荆州,到头来不是败走麦城就是身首异处。历史上这种典范事例还少吗?其实,细细想来:异曲同工之妙也好,故技重演也罢,见好就收,急流勇退者,才是智者之所为也。故此,讲一笑话,供大家乐之。
古时,曾经有一位自以为精通三十六计的读书人,有一天晚上带着老婆去看戏。走到半路上,老婆突然想起出门时灯也没关,门也是敞开的,生怕贼人顺手牵羊掳了家中的东西,忙对男人说:“相公,家门未锁,灯也未灭,恐有贼人入室掠物。”男人摇头摆脑,振振有词:“夫人勿忧,山人自有妙计,保无一物可失。”旧时男尊女婢,男人说了算。但女人总有自己的小心思,顾家的女人出门总会惦记着家中的东西,更何况外出看戏。一时坐立不安,看戏也总是心不在焉,几次催男人早点回家,男人总是安慰她:“如此好戏,不看完可惜,夫人少安毋躁。”那位二百五的夫人望着外面天黑的情景,也只好作罢,耐着性子把戏看完。戏尽人散,女人回到家中,一看家中东西未曾被盗一物,对男人刮目相看,大加敬佩:“相公真是神人也!”女人又百思不解地问男人:“相公为何知道家中平安无事?”男人手捋山羊胡须,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说:“此乃孔明先生授我的空城计也。”女人问:“空城计就是今夜这种方法?”男人曰:“夫人慧根不浊啊。”从此,女人对男人的一切所做所为自然是言听计从,庆幸自己这一生真是嫁对了一个有才有智的好郎君。
事过不久,二人又去看戏,家中一切如法炮制:灯火通明,大门敞开。这回女人一点都不担心什么。戏也好看,人也尽兴。等到二人兴致勃勃地回到家时,家中一切早被掳掠一空,连神位上摆放着价格不菲的玉观音菩萨也搬了去,气得女人当场落气。唯一没有搬走的那张八仙桌上,摆着一张字条,上面清晰地写道:“此计不可连用,特告!”秀才当场昏了过去……。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东西给人总有一定的启迪,看你会用不会用。用好了就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用不好,你就自认倒霉吧。老祖宗的智慧与方法都写在书里,你不读书不行,读多了读傻掉了,就成了书呆子。顺势者为人,逆势者为仙。如果总自以为是,照瓢画葫芦,故技重演者,总不会有多少益处。你千万不要把别人当傻瓜,总觉得自己是如何聪明,如何智慧,到头来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赔了夫人又折兵,吃亏的还是自己。
后人曾以此事曰:空城计不可连用!连用,定会让你血本无归!
有时,你不妨回访一下历史
当一件宏大的工程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服务于人类生活的时候,岁月的流逝,在人们的视线中,它便成了历史。有时,你该回访一下,体味风雨中的坎坎坷坷,别有一番情趣涌心头。
当一位画师在完成他(她)的作品展览之后,在大众涓涓细语的交流中,不经意间,当某一观众的目光停留在某一幅怦然心动的画前时,收藏便成了历史。有时,你该回访一下,当年画师名不见经传时的探索历程,从中使你感受到成为名家之前的艰辛与苦难。
当一本书写完之后,在读者竞相购买翻完之后,恢复到自家珍藏的书架上,它便成了历史。有时,你该回访一下,在忙碌之余的岁月中,与大道无形的意念对话,回光返照自我的影子,让你深深感受到力量的源泉来自知识的厚重。
当一位生活中敬仰之人,在某一天突然飘逝,回忆便成了历史。凭吊在某一个特殊的环境,诉说悲欢离合的日子,记忆中的对话,让你倍感“人生如梦、一时多少豪杰”。
历史是断断续续时隐时现的北方的河。有时如看得见摸得着的鹅卵石,有时像干涸得找不到一点流水痕迹的河床。唯有某一天如约的季节,用蒙太奇手法完整再现当年海市蜃楼般如梦如痴的画面,让你百感交集。
有时,每个人都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回访一下历史,让历史告诉我们:哪些该摒弃,哪些该发扬与继承。读史能知兴衰,让你在人生苦短的岁月中,了解、熟悉许多你未知的东西,它让你体会滚滚红尘的风云变幻,缘聚缘散的恩恩怨怨。
大风起兮时,你渴望森林;野渡无人时,你渴望舵手;身处险境时,你渴望救星;得意忘形时,切不可肆无忌惮。因为,人生的历程,就是一段走向死亡的历程。善始善终者,就是上帝最大的恩赐。
不知你活明白了没有?不知你活清醒了没有?不知你做到自我反思了没有?如果你至今还沉浸在不知疲惫的物欲横流之中,没有一点回归自然的心态,沽名钓誉的“假道学”让你蒙蔽了双眼。那么,上帝的目光会穿透你的灵魂,当你后悔想回头的时候,已是为时晚矣!
成为历史的东西很多,被岁月消失的历史更多。时间让每一个人成为历史,灵魂的永恒才是一部真正的历史。关键是活出人性善意的一面,活出“无为”的境界来,才是大写的“人”!
塔河源头阿拉尔
(歌词)
刘志清
(一)
塔河源头曾有我的家
那是一个明媚的地方
戈壁与绿洲伴我长大
大漠与孤烟挥洒苍茫
从小我聆听军垦的故事
屯垦的战场就在我身旁
戈壁母亲哺育了我成长
幸福的胡杨不再去游荡
(二)
塔河源头那是我的家
那是我的第二个故乡
芦苇荡漾曼妙的倒影
胡杨陪伴我一起长大
军垦的故事写在蓝天上
漫天沙枣花飘回了故乡
棉海的身姿与白云一样
红色的记忆永远不会忘
(副歌)
塔河源头有个阿拉尔
那是我的第二个故乡
银海的欢歌舞动那白云
军垦的壮歌传到我心房
(说唱合一)
胡杨国里有春色,沙漠之门尽朝霞。
沉畔侧影千帆过,放歌塔河春潮来!
军垦的故事写在蓝天上
漫天沙枣花飘荡在故乡
棉海的身姿与白云一样
红色的记忆永远不会忘
(——年8月1日)
注:原创新作,有意向感兴趣的音乐作曲家可以与本栏目联系。
简介]刘志清:笔名,文昌书斋。60年代出生,湖南省隆回县人,就职于新疆阿拉尔市融媒体中心职业资深记者,编导,现任《塔河文苑》主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会员,兵团文艺家“双优人才”,兵团签约作家、诗人。国家、兵团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理事,首届“兵团北大作家班”学员,师市首届“社科类特长人才。”著有诗集《欢快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