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将如荷读如荷散文想说的话

河南的散文界突然杀出了一名小将,从俯身预备到飞驰奔跑,似乎只是眨眼的工夫。好文章就像园子里的萝卜青菜,果树上鲜灵灵的果实,兀自耀眼,你不说它好都难。我是在博客上偶然读到如荷的。说不关心故乡是假,我时常也会到家乡文友的博上去瞅瞅去转转去学习学习。如荷开博时间并不长,她似乎也不是那种天天都可以写的人。最初读她的文,心想也不过又是一个八零后,这种青春美文除了华丽的辞藻和早已准备好的压轴包袱,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新意。断断续续地读过她两三筒博文,以后好长时间再没去过她的博客。确切地说,我重新开始打量这位身手矫健的散文小将也不过月余。她应该属于那种后劲很足的写手,就像是战场上遭逢数倍与我的敌人肉搏厮杀,她能在瞬间重新布局,组织反攻,后发制胜。她的散文有着别具一格的美丽。你很难用几句简简单单的语言去概述它。她总是很敏感地在人们不经意的事实中截取一个或数个场景或是小小的切片,把这些零碎而有价值的米粒粒儿酿成香喷可口的美酒。她把青春的诗意的激情,蕴藉在指头缝里的生活哲理,像把蜜倒入清清的水里,溶进文字的每一个细胞。我以为,以这样的姿态来写散文,作者所有的一切应该是在心灵深处准备出来的,生长出来的。写散文终归不同于写小说,它会把一个人的性情毫无遗留地暴晒在阳光下。那些虚假的矫情会被人一眼识破。如荷的心一定是向着阳光开放的,向着善良开放的,向着天底下的悲悯开放的,向着人间纯美的爱开放的。她写民生的疾苦,写那些留守儿童茫然而空洞的表情,写故土农民背井离乡的悲苦与无奈,她不是一味地描述这些尽人皆知的事实,她在文字中倾注了一个女性作家饱含深情的博爱,她希望孩子们在泥土堆里也能找到童年本真的快乐。文学的宗旨就是要让人们看见希望,哪怕是生长在废墟上最卑贱的狗尾巴花,也应该昂头挺胸地活着。写苦难是为了摆脱烦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荷是一个采光的人,她希望用她的黑暗,照见你的光明!因此,她的散文便包涵了意味深长的韵味,陡地有了一股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便是温暖。如荷自己说,散文是落地闲花,无声絮语(注:从博客上读到的)。这话讲得非常好。它体现了作家在散文创作上的美学追求。从如荷最近所写的诸多美文,可以看出她在动笔之前是有很强的文本意识的。一个散文写作的高手从不屈服于为叙述而叙述,为写景而写景,为抒情而抒情,为议论而议论。如何把瞬间的灵感通过恰当的语言和语境表达出来并延伸为有味道的文字,而且又要呈现出统一的文本气息,这才是写作的高度和难度。如荷是八零后,还很年轻,文学的路对她来说,任重而道远。让人欣喜的是,她写作的起点一开始就不低。我们有理由相信,她在文学的跑道上将来可以走得很远很远。我一直深信并牢记李佩甫主席的话:作家永远是靠作品来说话的,写作是一个极个体的事情,文学不是靠打造就可以打造出来,它需要静静地生长。最后,我衷心地祝愿才华横溢的如荷,能在工作的闲暇之余呈现给我们更多更好的美文!

附:原文如下

疏影横斜以及其他

李梅

1

在山中,扫落叶是一件幸福的事。有些叶子怎么扫也不挪动,那是树的影子。院落是个画框,树枝被装饰在里面,有风的时候微微摇动。这样扫着落叶,小心翼翼地,画面上枝叶逸动,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擦画的人。

最好看的画,是疏影横斜。一棵梅树的影子,投在小路上,时节不到,尚未着花,枝条清瘦而自然,可见好风骨。想起“移梅初作诗,梅开重成赋”一句,梅树的栽种者,当初可怀有怎样柔软的诗心?山中高树,与众芳菲,而一棵梅树,独成画意。昔日曾于某处租住,窗外梅树一棵,多年伴我,纱窗之外,暗香隐约。室内简约无画,唯有这树梅四季摇曳不同,爱极了那样的姿影。

《山园小梅》诗中,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梅,自此人们多以“疏影横斜”为梅花独有,其实这“疏影”原也是化用“竹影”一词,无非是取其朴素、雅致而又丰富,摇曳、灵动而又宁和。树影婆娑,万物可和谐而相生,这疏影何尝不可以是树影?树枝给大地以投映,好看的树枝、摇曳的轻风、干净的地面、恰到好处的光与影,粗干与细枝自然构成画意。

山中返回,在小区的院落里走着,穿过一条略略有些弯曲的小路,不经意地驻足,就看到了那样的画面,一株梅树的枝条横生在小径之上,她们的影子投映在我必经的林间小路。在这瞬间,我驻足在那里,深觉得似曾相识,也许心怀简单而宁和,就总能与这样的意境相遇。大地作纸,光影如线条,疏影横斜而不是旁逸斜出。我轻轻退后,不忍心触碰那画面,自然是多么好的艺术画廊,这天然的意境和由衷的敬意,如同面对世界名作。

如同素色的铅笔,自由勾勒,而不失去草木之心,我站在那里,不舍得离去,光影不变,如同永恒。有谁能画出那样的画呢,万物的心意,许是光影会明白。小径两边修剪整齐的绿草好似画框。一些树疏影横斜,一些树暗香浮动。我抬头,也看见另外的一些树,是几棵大树,它们有巨幅的画作,树是那些画的原创者,高大的写生人。

我小心地经过,画面自然保持原样。好看的树木犹如身材窈窕的女子,她在阳光下舒展自己的手臂,随风轻舞。有时会是月光,小时在乡下,院落宽敞,整个的院子是一张宣纸,墨色的树影印在上面,一棵高大的梧桐,占据整个画面,我在树影旁绕着走,不说话。有时是校园的林荫道,是一些笔直的水杉,黄昏光线柔和,青春的身影在树影间晃动。

树有自己的影子,树们和自己的影子,和人和自己影子一样,也会是形影不离。一棵树形影相吊,茕茕孑立,独自拉长了身影,是空旷里的一个人,两棵树的身影错落有致,高低不同,好似私语,一些树密集在一起,影子也影影绰绰,光影斑驳。树独居也群居,树沉默也枝叶喧哗。树可以站立,成为一首清瘦的小诗,也可以成为一份冗长的报告。这取决于树在人间的秉性。

人总是选择与美好的草木比邻而居,选择嘉树为院中之树。它们或者有质朴的枝干,有清逸的枝条,有芳香的花朵,或者沉实的果子。树成为这个世界的意象,如同我们靠近梅树,即可想到梅似香雪,飘落裙裳。那么我们将会散发怎样的灵魂香气,飘落到哪里?在一条幽寂无人走过的小径,那些枝条的浅影怎样画出自己,以怎样的画风和初心?是否有人经过时,一双高跟鞋踩踏过你的画面,好在香如故,清风依旧。

在生命的秋天,清扫自己的落叶,折叠岁月的旧衣,你可否看到疏影横斜的你自己,当躯干和双臂投影在那里,你愿意立在什么样的画境里?我想做一棵梅树,夜色里有暗香,月色下有疏影,想想,就美不可言,仿佛自己已经长在那里很久了。

2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一棵有故事的树。在秋天的树林里,和小女孩、猫咪一起走,看那些黄了的树叶,如同遇到一些不惑的人,树叶丰富、通透,也有些橙黄的意味,一些叶子在秋天里变得通透明白,唯有经历让人豁达,也让树变得坚韧。

一个人也是一棵树,一棵树经历春夏秋冬,遇到风雨和暗疾,曲曲折折地生长。想起小区里的一棵树,只剩下大半人高的树桩,两个枝丫,却被风雨从中撕裂,树干也折去了一半,有人以水泥覆住巨大的伤口。这棵树胸膛开裂却向两边挣扎生长,我曾站在它的边上,感受树的疼痛,想象它的一生。多少人这一生会想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却不得不面对风雨的巨人。

山里有一棵树,只剩下矮的树桩,留下一些年轮,我们坐在上面,如同泛水乘舟,遇到时光的漩涡。人也终将被时间砍伐。我不知道这棵树有没有留下一帧照片,谁曾倚靠它的巍峨,谁又在它老弱时将它忘记。树木之于树林,多像人在广袤的人群,人在人群里会孤独,那么树呢,树应该也会孤独,在风里和另一些树狂欢,然后回到原来的平静。我们常常喜欢拥抱一棵树,基部笔直,树干粗壮,那种感觉有时好过拥抱一个人。

山林里有激烈的竞争,有些树会结出好吃的果实,有些树有药用价值,有些树天生名贵被予以保护,有些树因为名人眷顾而身价倍增,而有些树平凡至极。我们在树林里寻找大树,寻找红了的叶子,目光掠过那些平凡的树,人们的目光在人群里掠过我们。喜欢参天的大树,喜欢古朴的枝桠,喜欢树奇特而没有名目。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树都渴望参天,但秋天的事实是,高低错落,参差相间,因而万物相生,彼此和谐。

大山是树的背景,山与山也不同,有的山是普通的小山,有的山是扬名天下的山。山是树的依仗,如同一个人站立的地方,是否有人脉、资源和背景。最好是名山大川,最好是有高人经过此山,他将目光投向了一棵幸运的树,一棵来历不凡的树,这棵树开始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df/5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