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23年,谁制造了天才指挥家舟舟

年,湖北电视台的编导张以庆拍了部纪录片《舟舟的世界》,第二年,这部片火遍全国。当时中国人都知道,一个叫“舟舟”的孩子成了指挥家。

舟舟是唐氏综合征患者,智商只有30,和3、4岁的小孩差不多。出生后,舟舟的母亲痛苦得想要自杀,但父亲胡厚培却决定,赌上一辈子也要让孩子好好长大。

人人都说舟舟是“天才指挥家”,但胡厚培知道,这是个谎言。

01

年,胡厚培出生在湖北一个农村,他上面有三个哥哥。家里太穷养不起他,父母把他送给了邻县一户人家,换了四担谷子。

养父母很爱胡厚培,送他上学,还让他去学音乐。年,胡厚培已经是一个低音大提琴手,他和工厂上班的女工结婚,年生下了儿子舟舟。

舟舟出生一个月,医生就发现他有问题,医生把胡厚培拉到一旁,说:“你这儿子,是个傻子。”胡厚培听了这话,半天反应不过来,好一会他才知道医生的潜台词是:“你觉得还要必要把他养下去吗?”

舟舟一直在发烧,还有肺炎,胡厚培冷静了一会,和医生说:“现在先把他的烧退下去,肺炎治好,其他的那是我的事。”

胡厚培决定把儿子养大,“我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我责无旁贷。”

舟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但是没有哪家幼儿园愿意收他。胡厚培和妻子就在家里自己教他,光学会系鞋带,舟舟就花了两个月时间。

为了补贴家用,胡厚培妻子白天去工厂上班,晚上去诊所当兼职护士。一家人住在武汉歌舞剧院的家属大院里。有一次一个孩子和舟舟一起玩,他的家长发现了马上把自己孩子带走,说:

“你怎么和他玩?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你是上等人。”

没说的潜台词是“舟舟是下等人”,胡厚培知道后很伤心,但他制止不了。很多孩子都欺负舟舟,舟舟在院子里玩,一群孩子围上来,把他剥得一丝不挂。

十几岁的舟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门房的老大爷实在看不下去了,用几张报纸把没穿衣服的舟舟包起来,送回了家。

几年后,胡厚培和妻子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后来女儿上初中,胡厚培就对女儿说:“如果哥哥身体好,那就不会有你。家里面的资源都可以向你倾斜,但你以后必须负起责任,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照顾好你的哥哥。”

饭桌上女儿听了默默吃饭,不说话。

胡厚培又觉得内疚,觉得自己对女儿不公平。他想了想,又把家里的分工重新明确了一遍,让妻子照顾女儿,而自己来管舟舟。

为了照顾舟舟,胡厚培把他带到了自己上班的武汉交响乐团,在排练厅里,舟舟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玩。

乐团的同事给了舟舟最大的自由,团委开会舟舟都能随意进出。乐团的小提琴手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孩,她们很照顾舟舟,自己吃什么,就给舟舟吃什么。有一次舟舟对其中一个姐姐说:“我喜欢你,你嫁给我好不好。”女孩们听了也不生气,笑笑就过去了。

在友好的氛围中,舟舟度过了人生中最轻松愉快的日子。

排练厅每天都演奏音乐,一年又一年的熏陶,舟舟有了独特的乐感。有一次乐团小提琴手刘新涛和舟舟开玩笑,说:“你想不想当指挥?”

舟舟听了,大声回答:“好!”

胡厚培看儿子高兴,就回家拿了支筷子,用一块黑胶布粘成一团,给了舟舟,这就是指挥棒。

有了指挥棒后,舟舟拿着它乱跑,有时候他还跑到商场,站在别人的店铺门口表演。有的人给舟舟喝彩,也有的人辱骂他。

母亲知道后,觉得太丢人,让舟舟不要去,胡厚培却说:“他不像其他孩子,能上学读书,将来有个发展。他什么也不能干,只要能让他高兴就行。”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年。一个叫张以庆的电视台编导来到了武汉歌剧院的排练厅,他改变了舟舟的命运。

02

最初张以庆是为了拍摄武汉乐团,但是在排练房的时候,他一眼就发现了舟舟。

平时舟舟是呆滞的,但音乐响起时,舟舟脸上就有了表情。张以庆断断续续观察了他两年,觉得舟舟的身上有某种力量值得展现:“那时一种对生命的激动。”年,张以庆向武汉电视台申请拍摄有关舟舟的纪录片。

这就是《舟舟的世界》。

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张以庆和团队一直跟在舟舟身边,他向电视台申请了每分钟元的经费,又给舟舟买了个美元的微型麦克风,舟舟经常把麦克风弄掉,于是摄制团队连舟舟上厕所都跟着他。

纪录片成片53分钟,第一幕有两行字打在片头:“一切生命,都具有尊严。”

在纪录片中,舟舟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剧团的排练厅。灯光熄灭后,舟舟经常一个人窜到台上,他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念念有词,张以庆的旁白响起来:

“他有时候像个诗人,所不同的是,他比抽象派更抽象,比朦胧派还朦胧。”

有时候乐团在台上演出,舟舟就默默坐在前排看,他语言表达能力很差,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有一回看演出时时,舟舟的胃病犯了,痛得坐立不安,但音乐响起来后,他又站起来学着台上指挥的样子,手舞足蹈。

看舟舟这么投入,胡厚培想要满足他的心愿。他跑到服装店给身高只有1.40米的舟舟定制演出服装,最后做出来一套燕尾服,和真正的指挥家穿得一模一样,只是布料是15块钱一米的,皮鞋也不是牛皮,而是猪皮。

舟舟穿上了这套衣服,非常高兴,胡厚培每次演出前都让舟舟站在侧幕,从这个角度,舟舟可以看清楚乐团总指挥的每个动作,而观众也不会发现舟舟。

在黑暗中,只要音乐响起来,舟舟就学着指挥的样子,将手摆动了起来。他学得非常认真,甚至指挥扶眼镜的动作,他都一并模仿了下来。演出结束时,观众的掌声经久不绝,舟舟非常兴奋,以为那是给自己的喝彩。

看儿子能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胡厚培觉得很欣慰。

但“指挥”不是一门本事,舟舟不能靠此生活。

为了让舟舟有独立的能力,胡厚培经常让舟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给了舟舟一个打气筒,让他在街上给路人的自行车打气,每次收费一毛钱。结果舟舟才干了两天,就把顾客的车胎打爆了,客人叉着腰对舟舟大骂,胡厚培赶紧上去道歉,把舟舟领回了家。

在家中胡厚培让舟舟做家务,但舟舟不听,只想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胡厚培气得骂舟舟:

“洗去!收碗!”

张以庆的镜头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

舟舟在哭,胡厚培教训他:“快做!不准哭!”

胡厚培和导演张以庆说:“劳动,是一个人生存下去的最基本条件。”但舟舟不懂,他一边洗碗一边哭。

胡厚培心里难受:“作为父亲,却不能给孩子安排一个合适的未来,这是何等的悲哀?”

胡厚培每天都生活在绝望之中,而此时,张以庆的片子也拍完了。他没有钱付给胡厚培和舟舟父子。胡厚培说没关系,他告诉张以庆,没钱不要紧,只要这部纪录片能帮到和舟舟一样的残疾人就行。

03

片子拍完了,导演张以庆心中却很担忧。早在开拍之前,就有人说:“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拍个傻子,张以庆是不是太不正常了?”

为了让《舟舟的世界》呈现出理想的效果,张以庆花了四个月,把72盘共分钟的素材剪成了53分钟。他每天骑自行车围着东湖岸边转圈,脑子里在思考要给纪录片配上什么样的解说词。张以庆最害怕的就是观众看了之后,说:“这个苕(武汉话:傻子)真好玩。”

结果是好的。《舟舟的世界》在湖北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观众的热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gz/118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