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顾:赏析|流失海外的双头佛像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年至年间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古国。公元年,李元昊建国时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年西夏立国时,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而黑水城就是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西夏西部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边防要塞。黑水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约35公里、纳林河东岸荒漠中,是现今已知唯一一座用西夏党项人语言命名的城市。党项人叫黑水为"额济纳",黑水城就是额济纳城,而蒙语里称为"喀拉浩特"(意思仍是黑水城)。黑水城城堡早在西夏王朝正式建国以前就已建成。尽管城市规模较小,但因它是河西走廓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所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西夏建国以前,黑水城一带就已有大量居民,在这里耕耘牧猎、繁衍生息。西夏建国后,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以防东面辽国和漠北蒙古的侵入,西夏王朝曾先后调集两个统军司来驻守黑水城及整个居延地区。并将大批人口迁到黑水城一带定居,让他们在当地屯垦造田、生产粮食,以满足大批军民的生活需要。到西夏鼎盛时期时,黑水城已不再是一座单纯的军事城堡,而逐渐变成一座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繁荣城市。当时的黑水城内,官署、民居、店铺、驿站、佛教寺院以及印制佛经、制作工具的各种作坊布满了城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近年之久。这个公元年崛起的少数民族王朝,以弱小的势力先后与北宋、辽及南宋、金形成三足鼎立,并迅速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推向了顶峰。公元年,北方“蒙古汗国”的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征伐西夏,黑水城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血战,最终,这座西夏王朝的门户城市,在被蒙古军队攻破后惨遭屠城。黑水城外满地都是碎骨,还有一半的尸体埋在土中。至此,黑水城作为一座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近千年的古城,静静地倒卧在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兰库布镇东南25公里处的戈壁大漠中。后来元代人编修了《宋史》、《辽史》,却没有编修《西夏史》(《二十四史》中无《西夏史》)。多层次的信息匮乏,使西夏这个统治了西北广大地区年的王朝,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这个死一般沉寂的人类遗迹,在沙漠中沉睡了6个世纪之久。7年,俄国地理学家,同时也是海军中校的科兹洛夫又组织了一次“死城之旅”,这是他第六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本来,他将这次的探险目标定为蒙古、青海以及四川的西部和北部地区。但是在次年,当他穿越蒙古南部戈壁,忽然想起了14世纪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曾经提到过的充满传奇色彩的黑水城。科兹洛夫立即决定前往这座传说中的“死亡之城”。科兹洛夫考察团为能使自己顺利进入黑水城进行“考察”,他事先找到了黑城当地的“管理者”达希,并送给达希一些“名贵的礼品”。在达希的帮助下,科兹洛夫和他的4名考察队员“轻装”向前,很顺利地进入了黑水城,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挖掘。这一天是8年3月19日。他们在城内的街区和寺庙遗址上挖出了10多箱绢质佛画、钱币等文物。这些文物运到圣彼得堡,文物中那些无人认识的文字和造型独特的佛像令俄罗斯地理协会当即作出决定:科兹洛夫探险队放弃原来入川的计划,立即返回黑水城,不惜一切代价,对此展开大规模的挖掘。“在哈拉浩特度过的几天时间里,考察队收获的东西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有书籍、信件、金属钱币、女性饰物、家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佛像以及其他物品,用数量来计算,我们这几天收获的是满满的,沉沉的10个邮箱的物品。后来,我们把这些东西寄给了俄国皇家地理学会和俄国科学院。”科兹洛夫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我终于在一号废墟里发现一个佛像时的那种全身充满了惊喜的感觉。”同年5月,科兹洛夫又从当地雇用了一批民工,开始了在黑城第二次挖掘,这是一次大规模的野蛮挖掘,死亡之城复活了,一群人开始在这里活动,工具磕碰出响声,空气中尘土飞扬。这次挖掘时间长达20多天,当他们在距城西约米处的干河床右岸打开一座大佛塔,赫然发现的是一座辉煌的“历史博物馆”。这是一个覆钵塔式建筑,里面秘藏着许多佛教塑像和成百上千的书籍、绘画、经卷等,这些重见天日的艺术珍品依然在废墟上闪耀着那个时代的夺目光彩。科兹洛夫发现这座“伟大的塔”后,几乎是见塔就挖,在黑城周际一共挖掉了30多座塔,毁了黑城80%的塔!历经9天地毯式的大肆挖掘后,他们几乎破坏了古城中所有的塔和古城,而科兹洛夫也因为挖走的文物声名鹊起。科兹洛夫在黑水城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献,他从黑水城盗掘的文献有举世闻名的西夏文刊本和写本达余种,还有大量的汉文、藏文、回鹘文、蒙古文、波斯文等书籍和经卷,以及陶器、铁器、织品、雕塑品和绘画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文献数量很大,版本大都完整,是研究西夏王朝甚至于和西夏王朝同时的宋、辽、金王朝,还有元朝历史的“无价之宝”。这批文物在圣彼得堡的展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俄国著名汉学家伊凤阁在成堆的文献中发现了一册《番汉合时掌中珠》,原来这是西夏文、汉文的双解词典。科兹洛夫两次以驼背运来的,竟是中国中古时期西夏王朝年的历史!黑水城名闻世界,西夏学从此诞生。这一发现也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殷墟甲骨、敦煌遗书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考古文献发现。
西夏绝世孤品:双头佛像
俄罗斯埃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这批文献数量之多,举世罕见。仅仅是为这些文物整理一个大概的粗略目录,俄国学者不惜代价,举国之力花费了半个世纪也没完成,可见这批文献数量之浩繁。直到苏联解体后的年,俄国才逐步完成文献初步整理工作,前后花费时间约一个世纪,到了21世纪的今天也不曾停歇。截止到今天,俄国方面出版的文献13册,仅是价值相对较小的一部分,大量珍贵的黑水城文献俄国至今尚未出版。下面,我们就从已出版的内容中选取一部分展示给各位读者,让我们共同领略辉煌灿烂的西夏佛教文化!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