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88他将一生的经历融入小说,为我

今天是易家陪你读书的第5天,共读的是第2本书——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作品《大教堂》。

《大教堂》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易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你做好了忍饥挨饿十年的准备了吗?而且在十年当中,干各种做牛做马的工作,忍受各种回绝、遗弃和挫折?”

“如果这样过了十年,你还在写作,你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作家。”

这是卡佛的写作教师对他说过的话,最终也成为他的人生写照。

雷蒙德·卡佛,美国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诗人,被誉为“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小说界“简约主义”的大师,是“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请你安静些,好吗?》《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大教堂》等。

抛开诸多头衔,纵观他的一生,有近四分之三的时间处于困窘和混乱之中,43岁时,其终于在文坛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却在50岁时因肺癌离世。

几乎可以说,卡佛不是用他的天赋来写作,而是在用自己亲历的痛苦写作,如传说中的荆棘鸟,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荆刺上,在疼痛中歌唱。

卡佛的前半生,穷困潦倒、极其失意。

他生长于华盛顿州的一个小镇,母亲打零工,有什么工作就做什么,每天都要喝两勺不需要处方的“神经药水”;父亲在锯木厂工作,听力受损、残疾,用酒精逃避生活。

他们住在“有两间卧室的小房子里”,狭窄、局促,没有隐私和秘密,食物和爱都是稀缺品。

这是典型的美国中下阶层的生活,贫穷、酗酒、争吵像病毒一样传播,成为代代相传的“遗产”。

16岁,卡佛辍学打零工,成为资深烟民。他的理想职业是图书管理员,现实中却从事过各类艰辛的工作:锯木工、加油工、送货员、仓库管理员、清洁工……

17岁时,他认识了在快餐店打工的玛丽安——他生命中的天使。

他们相爱的时光也曾真实地存在。第一次拥抱,饱满充实,两个人却瑟瑟发抖,像冬日的旅人走在海边。

他们畅谈文学,展望未来,只是愿望很快化为泡影——玛丽安怀孕了。他们举行了婚礼,并以打扫卫生为代价,换来在诊所地下室居住的资格。

第一个孩子出生6个星期后,玛丽安再次怀孕,当时她只有17岁。生完两个孩子,她还不到20岁。

他们有了孩子,可自己却还没有长大。

卡佛曾自述:“在我年满二十岁以及结婚生子之前,我真的没有觉得我的生活中发生过什么。然后,事情开始发生了。”

从那以后,生活既是个名词,也是个动词。付不完的账单,哇哇大哭的孩子,在家庭、工作和写作间游走,在压力与责任之间疲于奔命。

琐碎、繁重,年复一年。

糟糕的经济状况一直影响着他。

他半工半读,玛丽安在电话公司里当接线员,两个星期发一次工资,但支付完所有账单后,不到半个小时又没钱了。循环往复,无法喘息。

“我一次又一次陷入这样的境地——只能撑到下月初,千方百计地弄够钱来付房租、买孩子上学穿的衣服。”在家里,卡佛忙于完成作业,隔着屋子扔咸饼干,让孩子去捡。

与此同时,他尽力地学习,写下的小说笔记有几千条,构思和草稿填满两个笔记本,也尝试创作,但始终感到悲观,认为自己受到的教育太少,又没有写作天赋。

他们曾以为,弯下腰尽力工作,早晚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可生活不受控制,一切就像掉进了漩涡里,不能自拔。

在艰难的时世里行走,疲惫的生活中,卡佛始终怀揣一个英雄梦——文学。

15岁时,他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海明威丛林归来,在两架飞机相撞时受了轻伤,小说家结束环球铁血之旅。

翻来覆去地读了十几遍后,他陷入到一种热烈的情感中,并渴望成为海明威第二。

第二年,他哀求父亲为他支付25美元,参加写作学院的函授课程。这个课程有很多生涩的专业术语和信息资料,但至少他明白了人们喜爱阅读故事的原因:

“读者被放在小说主角的位置上,分担他的痛苦和忧伤,理解他的想法,感受他那激动人心的经历的震撼,为他所处的困境担忧,与他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

卡佛还在专修学院里选修了几门课程,他断断续续地求学、写作,婚姻生活和理想之间有着巨大的沟壑,让他每次坐下来时,“最害怕的就是屁股下的板凳又被抽走”。

自然地,他没有时间写长篇小说。

妻子玛丽安明白这种断裂,她义无反顾地支持鼓励卡佛写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以他的写作为中心。

当水果包装工,当服务员,在高尔夫球场酒吧当侍者,替他照顾两个孩子,帮他买打字机,供他上学,为他一再延迟自己的读书计划。

他们的生活几乎都在依靠玛丽安。没有她,卡佛很可能一事无成。

卡佛25岁时,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后,他遵从老师的建议继续到作家讲习班学习。

动身时全家只有31美元,为破旧的汽车更换电瓶后,只剩下1美元,一路上只能靠玛丽安为餐馆干两小时活换来一顿午餐。

后来,卡佛开始发表小说和诗歌,也获得了一笔奖学金;玛丽安也边打工,边抓紧机会到大学学习。只是糟糕的境遇并没有改变,经济紧张,充满未知。

卡佛不像玛丽安那样乐观。他敏感腼腆,讨厌工作,逃避现实,什么工作都做不长。

为了让他全身心写作,玛丽安开始上门推销百科全书,负担一家四口的生活,尽管这个年轻女人肩膀瘦弱,但意志坚定。

随着小说《请你安静些,好吗》一举成名,卡佛的状态越来越好。他把多年来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的经历写进小说,也出版了两本诗集,被推荐到一所大学讲课。

玛丽安也获得大学文凭,在高中里任教。

可“坏卡佛时代”却悄悄来临。

卡佛开始酗酒,和他那脾气暴躁的父亲一样成为酒鬼。在为了写作独自租住的房屋里,他喝得烂醉,多次医院、戒酒中心,自然地也失去了工作。

他甚至一边开车,一边喝光了一升的烈酒,吓得搭车的朋友半路就下了车。

稍稍稳定的生活状况急转直下,家庭再次陷入贫困之中。玛丽安不得不白天黑夜都在工作,而当玛丽安在俱乐部的酒吧里当女招待时,卡佛却在不远的地方打高尔夫球。

矛盾,指责,怀疑。在酒精的作用下,失去控制的卡佛将酒瓶砸向玛丽安的额头,差点要了她的命。争吵又和好,如此反复,恶性循环。

但玛丽安不曾离开卡佛。一直以来,她始终坚定地站在卡佛身边。

当卡佛终于出版第一部有影响力的小说集后,加州以骗取失业金的罪名将他告上法庭——他曾在两所大学上课,却在加州拿低保。

他在法庭上手足无措,是玛丽安像一位正义且英勇的女将军,为他辩护:

“总有那么极少数人,为了真实地切身体验我们大家的感受,他们不得不凝神专注于自己的阴暗面……拜这种责任所赐,他既要受苦受难,还得心高气傲。”

卡佛得以免受牢狱之灾。后来这部小说集也被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为候选作品。“坏卡佛时代”结束了,但他仍离不开酒精,直到医生告诉他再不戒酒,将无法再写书,他才真正开始戒酒。

他获得了经济帮助,获得高额的文艺津贴,还在大学里教书。在一次聚会上,卡佛结识了女诗人苔丝后,离开了玛丽安和两个孩子。

卡佛在晚年时曾说:“我的一生是一个误会”“我是个失败者”。

可谁又“成功”过呢?一个人灵魂的苦难鲜有人知。

拮据的家庭生活,各种充满心酸的工作,苍白无力的生活……他将这样的生活写进小说里,于是在他的故事里,有那么些绝望的气氛弥漫在文字间,言语之外好像在期待些什么事,实际却什么也没有。

恰如生活本身一样,悬在半空中。

卡佛故事中那些微不足道的人,其实正是他自己和周围的人。

小说总是围绕着几个主题:失败的婚姻、酗酒、失业以及沟通障碍,他笔下的灰色世界也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

他是诚实的。在文学中,“失去了真,一切都无从谈起。”

卡佛勇于袒露自己,将自己的真实经历熔进小说里,就像一位医生那样将文字化为冰冷的手术刀,解剖的对象正是自己。

他不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sh/11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