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日本千叶,木更津。
就在某一天,NHK电视台的一位记者,见到了他的采访对象——一位年仅22岁的天才作家。
这位作家,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没有长大的男孩,腼腆、文静。见到记者,他礼貌的点头致意,然后局促的不知所措。
当记者表明他可以不用在意自己,当自己不存在,展现自己日常写作的过程就行时,男孩仿佛得到了“赦免”,一下子回复了本来面貌——这下子,换成记者一脸茫然。
只见这位作家,一进到工作室,就快速移步到窗边,把头藏进窗帘里面。记者能够清楚的听到,男孩在发出奇怪的声音,“嗯嗯啊啊”,还有伴随着敲击自己头部的动作。
过了一会,作家走出来,坐在的工作台前,开始码字。他敲打键盘只使用一只手,速度也非常的慢,但是,看得出,他十分认真。
作家另一只手,则不停的敲打自己的太阳穴,嘴里喃喃自语:我要冷静,不能失控、、、、、、
在一旁,还有一位女性,是这个男孩的母亲。她温柔的安抚着作家:不要着急,慢慢来。
这位年轻的作家,叫做东田直树。
也许,你已经猜到了,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人。是的,他是一位重度自闭症患者。
从小,直树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听到别人叫他的名字,他不会回应;四岁时仍然只会嗯啊乱叫;眼神涣散;突然尖叫,疯狂跳跃…
最开始,家人也只是认为直树不过是“淘气”、“晚熟”,仅此而已,然而,直到5岁,直树都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告诉她一个残酷的现实:东田直树是一名重度自闭症患者,这意味着,他一生都无法像正常的成年人一样,独立生活,因为这种病,是无法痊愈的。
母亲接受了这个现实,在归于平静之后,他发现直树对文字非常敏感:每当在闹腾的直树面前摆上书本或者写字板的时候,直树都会安静下来,看书,练习写字。
很快,直树开始不满足于学习,他开始自己遣词造句,并且写句子,甚至写短文。
7岁的直树,依旧说不出完整的一句话。但他已经写了非常多的文章了。
13岁的直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为何我会跳起来》。这是一本随笔,将直树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转化为文字,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身体,想说的话也没有办法说出口,只能任由无关的词汇接二连三地,脱口而出…我不能安静地自处,也不能按照指示去行动,就像有一台劣质的机器人,在操纵着我的躯壳…”
“就像脑海中有一块不怎么好使的橡皮擦,擦了一半,又让我自己补充…我渐渐意识到,原来,大家的记忆都是像线一样,连绵不绝,而我的记忆,则像小点,断断续续…”
自闭症患者为什么会不受控制,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异常行为,在这本书中,以自闭症患者自身为角度诉说了出来。字里行间,透露着抱歉与谦卑,仿佛看到自闭症患者在害羞并局促的说:对不起,我给大家填麻烦了,但是,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远在爱尔兰,有一位杰出的作家,那位《云图》的创作者——大卫·米切尔看到了东田直树的这本书《为何我会跳起来》。这位闻名于世界的作家,被直树的文字感动的声泪俱下。
原因很简单,大卫·米切尔的孩子,也是一名重度自闭症患者。
大卫·米切尔每每面对自己8岁的儿子,都几近崩溃。他想要去了解儿子,帮助儿子,却无能为力,因为当他想要与儿子交流的时候,回应他的,要么是沉默,要么是怪叫,或者是自残。
于是,大卫·米切尔放下一切工作,赶赴日本,拜会这位重度自闭症患者作家。
年,纪录片《自闭症少年的内心世界》在日本上映,豆瓣得分9.0。
根据调查,每人中,就会有1个人罹患自闭症,只不过严重程度不同。新生儿中,男童的患病几率为7%,女童的患病几率为1%。
就目前学术界,依旧没有做出对于自闭症的准确描述,以及成因。所得出的结论,仅有:发育障碍,成因不明,不属于精神类疾病或心理障碍,暂时归属于脑部损伤。
自闭症患者,全球共约万人,超过艾滋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三种疾病人数的总和。
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中国自闭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自闭症患者已超0万,而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高达余万。
据统计,高达80%的自闭儿童,普遍智力和认知水平都较低,生活难以自理…
在生活中,他们频繁出现严重的重复刻板动作,甚至暴力、自残等行为…
年深圳,患有自闭症的15岁少年李孟(化名),被学校扫地出门。作为一个自闭症患者,李孟的情况是不幸中的万幸。以他的智力水平,和其他孩子学习普通文化知识,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同学无法理解这个超龄儿童作为自闭症患者的反常举动,嫌他不遵守纪律、不讲卫生;不知道如何教育特殊学生的老师束手无策:我没有对待自闭症孩子的专业经验,我不知道该怎么帮他,不知道怎么说话才不会伤害他…有的老师更过激:这孩子要来,我就跳楼!学生家长更是无法容忍这样一个异类的存在,19名家长联名上书反对李孟继续上学:现在没有攻击行为,不代表以后不会有!
公认帮助自闭症孩子的最好办法,是当自闭症患者训练到一定程度时,到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这样他们能够与人建立正常的社交互动。
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少有学校愿意接收患有自闭症的孩子。
许多患病孩子的家庭,求助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