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手机信号满格贵州30户以上自然村8

一根7米高的传输电杆,大约重斤,要立在信号沿线,需要3次不同大小的货车转运,最后靠10—12个人力花2小时抬到山上的指定位置。   一个在平原地区能覆盖个用户的基站,在大山里需要5个。   在贵州大山深处30户以上的自然村,每建设一个4G基站,成本在万元—万元之间,建设周期3个月左右,无论是建设成本还是耗时都是平地建设的2倍以上。   “农村网络信息的畅通,使农民在生产发展及增收领域受益匪浅,是脱贫攻坚重要手段之一。”贵州省通信局发展处处长陈文广说。     近年来,贵州紧紧围绕三大战略行动,聚焦脱贫攻坚,发挥自身优势稳步推进网络扶贫,加快30以上自然村4G网络建设,开展提速降费工作,落地贫困户三折优惠政策,让贫困户用得上网络、用得起网络、用得好网络。用得上网络“啊?啊?喂!喂!喂!”嘟……嘟……嘟……电话刚接通还没30秒,就又断线了,64岁的冉孟权将手机举过头顶,往更高的山坡上走去。   冉孟权的家,在黔西南州望谟县大观镇伏开村四组海拔米的半山腰上,家里的18头猪崽,是他今年的主要收入来源,每个月他都需要联系镇上的饲料供应商,将饲料送上门。   “好不容易通话,每次都断断续续说完,怕他来了打不通电话找不到我家,我只能提前到山脚等。”冉孟权说,5月30日以前,他们这个组上百户人家打电话都要离开家往山坡走上几百米。   山脚下,伏开村的老党员陆邦祥带着电筒、干粮和水,走上一整天,挨家挨户去通知村里的党员干部,到村委会开支部会。   “年以前,通知什么事情都是上门的,没信号啊,买个手机只能当手表用,看看时间。”陆邦祥说。   “伏开村是年通4G,今年5月30日覆盖四组的最后一个基站正式投入使用,整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中国移动贵州公司派驻伏开村的第一书记杨松说。   6月,冉孟权准备卖掉稍大的5头猪,掏出手机,信号满格,一通电话,买主在约好的时间将车子停在他家门口。   “三个孙孙打电话来说放暑假要回来住,我卖点钱可以用。”冉孟权说。   今年3月,陆邦祥坐车去了一趟县城,在移动营业厅花0元买了一台智能手机。     “杨书记教我们用   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推进“宽带贵州”“光网贵州”“满格贵州”建设,组织实施了三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项目工程总投资18.7亿元,累计获得中央财政补贴6.18亿元,涉及全省个行政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个。目前基本实现贵州省所有行政村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用得起网络7月16日,记者顺着冉孟权家门外的通组路行至山顶,此处还有十来户人家居住。进寨口,廖荣志家新房正在建设,再过一个月,他家的危房改造即将完工。“通网了什么都方便,你看我这一身衣服,都是从淘宝上买的。”廖荣志说,他每个月话费不到50元,他们全村都享有移动优惠套餐,通网后,村里老人经常会与在外打工的亲人视频通话。   廖荣志的大哥廖荣海在外打工20多年,过去每年过节回家,城里的朋友总会以为他“失踪”了。   “年2G才有点信号,我那年在家里装了台座机,大家都来我家排队打电话,一块钱一分钟,那时候话费贵得很。”廖荣海说,现在移动电话基站就建在家门口,打电话完全不是难事。   在廖荣海家,记者用4G网络点击下载一个M的视频,用时20秒。   离开伏开村,记者来到距此地70公里远的县级信息化示范村——油迈乡油迈村。   在村委会一楼办公室,4G信号渐弱直至没有,在记者疑惑时,村主任贝吉良解释道:“我忘记把‘信号满格宝’打开了。”   “信号满格宝”是为实现农村移动信号盲区覆盖的小型基站。“主要针对室内盲区设计的小基站。”中国移动贵州公司望谟分公司工作人员韦鸿堂说,一个路由器大小的基站,能覆盖0平左右的盲区。     贝吉良将“信号满格宝”通电后,记者的手机4G信号显示满格。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移动贵州公司在望谟县推出了41元全家共享扶贫套餐,且办理互联网电视业务,可免费租用机顶盒,月初会直接对套餐费用进行一些折扣优惠。   为推动实施贫困村宽带网络提速降费,贵州引导企业落实“网络扶贫”,对贫困地区50Mbps以下宽带用户免费提升至50Mbps,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通信业务实行3折优惠,自三折优惠活动开展以来,贵州省67.8万户次贫困户受益,让利总金额累计超过3.6亿元。用得好网络6月底,油迈村最偏远的加现组4G基站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至此,油迈村整村实现4G网络覆盖。     随着4G的全覆盖,28岁的杨昌雄开始了自己创业路。他在乡镇上租了一间30平大小的空房,替村民代收代送包裹。“只有邮政才送到村里,其他快递都只到镇上,白天我就在店里等各家快递送到过来,晚上我再给村民送到家里。”杨昌雄说,现在刚起步每天送30来个包裹,根据包裹大小不同收取2—3元的代收代送费。   在油迈村,运用网络找出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我们村年种了亩芒果,从年开始收成就不错。”吉贝良说,为拓展销路,去年他们在芒果采摘时做了实时直播,吸引不少客商。   吉贝良说,今年的芒果还没成熟,去年视频直播平台上都来了好几拨要订货的粉丝。   “为助农脱贫,我们建设了咪咕益村扶贫平台‘直播电商’新模式,在油迈村、纳王村利用商务直播帮助村民搭建销售渠道,累计销售芒果5万斤,帮助村民增收10万余元。”韦鸿堂说。     现在,贝吉良正忙着与村民商定今年芒果在网上的销售价格,确定以后他们就开始预售。通过网络,农村淘宝、贵农网、邮政黔邮乡情、华众电商、飞达电商等电子商务公司将贵州农特产品进行上线热销,带农致富。   基于网络建设,到年,贵州将培育区域农产品电商品牌30个以上,培育贵州绿色农产品品牌20个以上;建成电商公共服务中心79个以上,便民服务中心0个以上,电商服务站点00个以上,区域性农村电商物流(分拨)中心79个以上;培育网商10万家以上,培训网商从业人员10万人次以上,带动超过15万群众增收。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方亚丽供图中国移动贵州公司编辑胡锐编审晏海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yj/12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