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评诗微刊第期渔艇丽人诗词am

周文彰题

渔艇丽人诗词南国英子点评

渔艇丽人诗词12首

弹一曲春江花月夜

江楼钟鼓共鸣时,月上东山笑正痴。

花影明呈疏影俏,水云深得宿云奇。

酒伴琴声风自在,灯闻竹法手相宜。

寄语天弦慢传处,托将一曲与君知。

注:江楼钟鼓、月上东山乃第一、二章曲之名。

寄趣

秋窗寂寂常遥望,解意朱盘一碗茶。

品味乌龙漫伸翠,扶帘云雨隐流华。

忧凭手理琴书画,梦可心缘山水花。

谁晓此间忙得甚,吟风弄月作生涯。

李清照故居

虽是楼台清照深,闺中书画尽销沉。

月光解意明天地,泉水空涛咽古今。

草表望穿无战迹,栏杆寻遍易安心。

行人欲问当年事,风雨凄凉上远岑。

临书法迎元旦

暗香浮动春初悄,浓淡相宜仔细临。

竖撇穿帘风正暖,弯钩蓄势味何深。

纸无寂寞圆谁梦,字有缠绵诉我心。

提笔中锋如骋马,好将往事再追寻。

对酒敲诗系列之一

评章但见彩云浓,一抹苍山千万重。

雨在凡间无着落,风行世上不从容。

悠然笔下开天色,恍若眉前了泪踪。

得句诗成清钓处,提壶倚却老青松。

疏花月影凭空去,帘卷秋山望不齐。

杯酒推来因味淡,青衫自古为情迷。

证心若是心如镜,问道谁知道似梯。

风里回眸莲叶落,黄昏独坐夕阳低。

苏幕遮·寄远

拨飞云,弹逝水。虽是银波,却见层层紫。晴黛一山忙染矣。小草茸茸,小草尘缠履。

梦留痕,心有字。思绪堆成,且绕纤纤指。欲把离愁轻剪细。饮尽三杯,饮尽痴痴味。

佳人醉

入眼清寒是许,残了红黄何取。四面尘飞处,分明难觅,怎可倾诉。又见秋莲落水,却随波谁护。

香杯诩,一番心度。新月有凭,却敛情缘寻迹,怜可时时顾。莫迟吐,浓思凝否,只在风风雨雨。

甘露歌

岸畔孰摇疏影动,清风甘露送。应是寒江入味时,香浪卷迟迟。

近水花枝云倒挂,佳人正入画。极古文心难得真,唯有意评春。

三杯饮罢人已醉,且莫多情累。凭月看山山不同,堪在不言中。

荔子丹

月上闺窗影正孤,真个点尘无。醉闻琴趣夜风动,红枝曳,镇日对清癯。

浓香只取两三株,入境品红殊。避了风中忧一片,对帏帘,好梦还初。

最高楼·偶临窗试扬琴一曲

帘欲启,酒已漾琼卮,无意野云知。有梅先入芬芳透,欲披烟气下瑶池。问何来,凭一曲,解由之。

琴竹落、春江花月夜。几断续、却离情尽惹。曾折柳、两三枝。相随饯别牵怀处,回澜拍岸梦清时。又经年,弦再理,聚迟迟。

酷相思

翠竹摇烟烟几缕。小溪上、船帆举。望人远、云消峰断渚。欲唤也、无从诉。欲寄也,从何诉。

字上瑶笺心上语。怎了却、晨昏吐。忆三径亭间曾一聚,风起了,相携处。花落了、相携处。

南国英子点评八则

赏清溪禾雀花来迟并遇雨

包德珍

轻云漫布上藤身,只见残花仍恋春。

雨洗青山知向老,风翻紫雀认难真。

可怜落水多人叹,不忍离枝有梦亲。

几处因何期待甚,莫非等我写襟神。

英子点评:

此律善于布局,写法别致,不以繁琐的描写去表现禾雀花的外形特点,而是按照时间顺序表现了雨前雨后禾雀花的“心理活动”,拟人形象,独具神韵。首联以“轻云漫布上藤身”道出雨前云压藤身的情形,“只见残花仍恋春”暗示风起吹落了禾雀花,然残花对春的眷恋依然,那种不舍离去的神态跃然纸上。颔联以景寓理,含蓄蕴藉:经雨洗过的青山,更见风骨与情怀;而经风翻飞的紫雀,似扑朔迷离,让人难以认清楚。颈联借景抒情:翻飞飘落于水中的残花,令人生叹,因为它们在藤枝上还有许多梦幻啊!尾联渐起明朗之色,看着藤蔓上的禾雀花,诗人不禁想到:它们到底在期待些什么呢?莫非在等着“我”来写写它们的襟怀与神韵吧。如此,一首律诗已然出炉,是为作者之巧构也。

春雨

包德珍

轻柔柔得好春回,红紫翻尘几朵开。

为甚清风摇柳急,只因细柳用风裁。

逍遥无数浮云过,滋润三千弱水来。

料到明朝可人处,萦怀芳草胜轩台。

英子点评:

这首律诗于包德珍老师的作品中显得尤为清新灵动,全诗多处运用了艺术手法而浑然无迹,足见作者的深厚功底。首句以“轻柔”描绘出春雨的质感,似可触摸,“柔得”化形容词为动词,暗含唐·杜甫“好雨知时节”之意——好雨自然能够感受到春天这个好时节,又是呼唤春天时节回归的使者。“红紫翻尘几朵开”巧用借代手法,以颜色词“红紫”指代春天五颜六色的花儿,“翻尘”恰如其分地写出春雨洗涤春花面容使之清新的流动性,最是入味。颔联以对句互文、因果关系的流水对写之,浑圆流转:清风之所以摇柳急,是因为细柳需要清风的裁剪啊!盎然生趣顿出,让人感受到物与物之间的缘分是如此神奇美妙。颈联由景及理,含蓄地赞美春雨对三千弱水的滋润,境界大大提升,此为咏物诗之要。尾联以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雨坦然欣慰之情,间接赞美了春雨无欲无求的境界,暗含着作者的人生理念。全诗寓情理于春雨这一物象之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非一般诗家所能,尤赏!

登大夫山有感

包德珍

昨披秋雨未空还,心曲风声步怎闲。

唯恐尘烟翻俗事,已将淡墨绘青山。

人情极暖辛酸里,世梦深埋来去间。

料得登高舒望眼,蓦然回见路弯弯。

英子点评:

这首登临之作善于将人生感怀融入其间,这也是包诗的主要特色。首联不俗,“昨披秋雨未空还”交代登大夫山的时间、天气情况,“披”字道出当时登山的情景,“未空还”说明作者登山有所收获,她的“收获”与众不同:心曲风声步怎闲。在登山过程中,作者的心曲与山里的风声相谐,随着登山的脚步从未停止。登山之路,即是她的人生之路。且看诗人从登山中感悟的人生哲理吧:唯恐尘烟翻俗事,已将淡墨绘青山。人情极暖辛酸里,世梦深埋来去间。这两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既有对尘世的解读,又有自身的超脱。颔联寓意极深,作者常常担忧红尘中的俗事被翻起,其实是诗人对红尘俗事的一种坚决的抗拒,所以早将眼前的淡墨为色调,描绘出无尘的青山之境,陶冶自身情操,这也是诗人登临大夫山的目的。颈联进一步深化,在过往的辛酸岁月里,唯有人情最让人温暖与感动;在来来去去的人海中,藏着多少故事?且将它们深埋在心中珍藏罢。如今登高,得以“舒望眼”,蓦然回首,只见走过的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此结语意双关,借景抒情,余味悠长。

远望

包德珍

凭高开望眼,万物动风情。

红绿参差入,方圆点缀明。

三春觅灵境,一水护花城。

俯首环山下,回身感不平。

英子点评:

此律紧扣题目,布局合理,章法有致,视觉独特,感悟深刻。开篇直接入题,以“万物动风情”总领所望之景。中二联展开描绘,句式错落灵动,语言清雅:颔联上分句重在参差之颜色,突出景物颜色的纷繁,写出景之美;下分句重在景物状态之明朗。颈联“灵境”与“花城”上下交互,托出眼界之开阔。作者所望之万物,皆是风情万种,当俯首环视山下时,方才感到自己立足之处“不平”也。此结语意双关,寓意深刻,说明越是风光之处越是危险,人生之境莫不如此。全诗善于层层铺垫,寓理于景,结联反向写之,造成一种心理落差,更是让人感慨。

寄趣

包德珍

秋窗寂寂常遥望,解意朱盘一碗茶。

品味乌龙漫伸翠,扶帘云雨隐流华。

忧凭手理琴书画,梦可心缘山水花。

谁晓此间忙得甚,吟风弄月作生涯。

英子点评:

这是作者诗意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个字:忙!然诗人乐在其中,忙中拾趣。首联以“茶”入题,颔联紧承,品味人生,以景蓄意。颈联句式独特,表现自己的生活:凭着琴书画可以遣忧;缘于山水花可以扮梦。诗人醉心于“吟风弄月”,没有谁能够知道她的忙碌,正如宋·程颢所言:“时人不识余心乐”,诗人则认为“世人难晓此中忙”,忙碌的神态毕现。

即事

包德珍

常将粉饰托丰姿,妄下工夫与世宜。

尘影不知回首处,涂香只在上台时。

荒山有月空明路,好酒无朋怎泛卮。

昨夜寒风来得甚,眼前折杀岀头枝。

英子点评:

题为“即事”,即是从某一事情生发感慨,而这种感慨在作者笔下显得极为含蓄隐晦,细品方知其含义深刻。首联总起点题,暗指某些内在空洞之人总喜欢粉饰一番,以“丰姿”示众,实际上是“妄下工夫”。正如写诗,其实是做人,先学会做人,才能写好诗。如果把工夫花在其他地方,是写不出好诗来的。颔联笔法犀利,讽喻此类人已不知身处何方,对句将其伪装披露得入木三分。颈联寓理,揭示此类人会因此失去很多朋友,毫无共鸣。尾联如寒风一般刺骨,将爱出风头的花枝讽刺得令人战栗。话说“枪打出头鸟”,此处却是“风打出头枝”——没办法,自找的!全诗含而不露,辣而不腻,是一道好菜!虽然颔联的“尘影”“涂香”初看词语结构不同,略微不工,然“尘”亦可作动词用,即便作为形容词,此宽对更见灵动。

叹月

包德珍

本是虚空一鉴台,时圆时缺却难猜。

几多浊气争香去,何处清光澄物来。

自许心明非自问,谁翻眉样又谁裁。

轻云惹得无由妒,常夜平浮不放开。

英子点评:

这是一首借物感怀之作,通篇议论,重在于“叹”。首联总起,道出月儿本是虚空的一面瑶台镜,她时圆时缺让人难以捉摸,下文即围绕“难猜”展开。颔联上下分句对比,越是浊气,越爱争香;唯有清光,方能澄物,尘间莫不如此。颈联深化,继续在“圆缺”上做文章:若心如明月,则无需自问;谁晓得新月如眉花样翻新呢?这无常之变化实在难猜也。惹得轻云无来由地好一番嫉妒,常常在夜里平浮其上而不放开,可叹月儿之命运竟然会栽在善于生妒的浮云里。全诗隐晦含蓄,由月之命运引申出世间几多常理,耐人寻味。

疫情时期偶在园中散步归来

包德珍

云烟过后惜芳华,散步三千日已斜。

老树经寒春过境,闲池渐暖水翻花。

多忧悟老多情语,好梦嗟新好味茶。

感叹依然门不岀,楼中谁又弄琵琶。

英子点评:

写自己的生活,方才真实;从生活中感悟人生,方才深刻。包德珍老师的作品往往从小处着眼,表达深邃思想,在对人生的观照中远离世俗,淡化尘埃偏见,此律亦是她的生活剧照。起句已是含义深深,看透多少人生烟云,唯有更加珍惜美好的年华,坚持健康的生活理念。颔联以景喻理,经寒的老树,其生命的春天已经过去了;闲池水暖,池水翻出新鲜的花样,同样富有生命力。纵是闲情,亦有追寻的乐趣。颈联议论说理,两相对比,突出品茶人生之好味。尾联回扣题目,虽感叹疫情期间难以出门,然能够自得其乐也:楼中谁又弄琵琶。诗人轻拨琴弦,自然收束,将自我对人生的感受融入到琵琶之声中。

包德珍简介

包德珍,网名渔艇丽人,满族,年12月生。系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理事、中华诗词论坛坛主、中华诗词网络学院导师、中华诗词学会研修班导师、海南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年荣获《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奖,年度获中华诗词论坛优秀管理员奖,年获中华诗词论坛特别贡献奖。

张金英简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70后,粤人居琼。倾心诗词创作与评论,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诗刊》特约评论员、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会刊《琼苑》执行主编。

《英子评诗》微刊第期

作者:包德珍;评者、制作:英子

“英子评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yj/7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