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偏差,不吝赐教。”
这段看似采访的与微博
_YveS__的对话时间为年,因为2年过去世事变迁,改了一点内容以更贴近当下。请你给出你自己对于先锋时尚的定义。不像科研领域,在服装领域本就没有权威对先锋、暗黑一类词语进行标准定义。我看过很多版本的先锋定义(除开doublev_z那版),大体离不开极致物料、低沉阴郁、趋于避世、对立主流。但这些名词,有的只是在一堆个人风格明显的品牌上找出他们的共同点,且人各有异,你可以认为RickOwens不够先锋,可以用商业化程度来衡量先锋程度,更可以用是否常用黑白灰来作为暗黑与先锋的分界线(虽然这很可笑)。而在我看来,暗黑是形象,先锋是态度,先锋时尚至少需要从版型到面料还有风格呈现上的实验性,以及与现在更新换代愈发快速的时尚界反向的匠人态度。至于doublev_z那版,除了商业化程度外,我都很同意他的观点。
请你用三个关键词形容先锋时尚。实验性、慢工细制、强烈的个人特色。
你认为先锋时尚与主流时尚是割裂开来了的吗,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正如美和丑也没有明显界限、部分美丑甚至还能相互转化一样。部分看似先锋的特征,可能随时间流逝而在主流品牌中体现出来,那在那个时候这个特征还先锋吗?放在整个时尚范围看,两者并不割裂,大家都是生意,都是基于“人”的消费,总会有共性。
主流的对立面是非主流,那非主流就一定是先锋吗?明显不是。是先有先锋,再以此判定对立面为主流,还是反过来呢?明显也是后者。是主流在决定着什么是非主流。先锋和主流之间我认为存在“灰色地带”,实际上很多我们口中的“先锋”牌子都处在这里。
至于最大区别,我认为是同等虚荣等级下的技术含量大小。就像AirJordan1倒钩和CarolChristianPoell的DripRubberSneaker,差不多的市场价(市场价可以从侧面反映“虚荣”的程度),抛开无法量化的主观美丑,工艺/技术/皮料/人工成本这些总可以量化吧。
你认为先锋时尚圈是否有一定的门槛。入门的门槛?从商品角度上来说,大概是价格了,其他如性价比什么的也是基于价格,但这不是绝对因素。目前身边最有钱的同事加价买劳力士不手软,穿LV、Gucci、Balenciaga等超高辨识度的奢侈品牌去当运动衫,鞋子都是热门球鞋,可以穿着加价买来的奶牛Dunk和AJ1倒钩去跑现场踩污泥都不在意。先锋类服饰的价格门槛对他而言属于正常消费,但他并没有买任意一个先锋品牌的热门单品(如DripRubber、RickOwens基本款甚至ArchiveDunk)。
同事对接现场时的办公照片一张
所以,审美角度上的话,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不喜欢”便是最大的门槛。
你认为一个品牌假如不再小众,那它还属于先锋时尚吗。拿RickOwens,Visvim,Undercover,MaisonMargiela举例。RickOwens的大匡威倒三角女神靴什么的基本款足够大众了吧,但那不能代表他的秀场款;不能因为MaisonMargiela那么多条分线/副线而否认其0号线的超前;很多先锋媒体或买手店都会出现Undercover,那只看近几年,它足够先锋吗?Visvim算大众了吧,很多人只看中其“匠人”,因为其外观呈现上过于“正常”且不够“暗黑”,而忽略了其在熟知版型上进行改造和实验的先锋性。
如果不再小众是品牌突然火了的话,只要保证出品,初心不变,个人风格依然强烈,那依然可以说先锋;如果是自身策略上的改变,将消费群体瞄向更大范围,什么火跟什么的同时为了出货量大幅牺牲质量的话,那不算。
先锋时尚的定价普遍较贵,你认为是否设计师在刻意的营造高端的概念。刻意是有的,庸俗点说,大众区分品牌逼格高低基本都先看价格再看其他吧,好像潜意识总有种“存在即合理”的感觉:定价贵,肯定有其过人之处。做工好工艺细致的奢侈品也有,它宣传的着力点和卖的贵的原因不还是以品牌溢价为主。所谓先锋品牌里也有成本几来刀、买手店批发价几十刀、最终定价百来刀的流水线产品。先锋品牌因为受众/产量/成本等难以像快时尚一样做到少利多销,也无法像奢侈品牌的“优质平庸”产品一样“低成本高定价”也不愁卖。自然只能以相对主流设计师品牌的高定价来表示工艺等的更胜一筹。
你了解先锋时尚产业的运作模式吗,你认为这种模式与主流时尚相比有何利弊(比如不走秀,不做广告,有的并不按照固定的时间发布新品)。断断续续有一点了解吧,毕竟没去过Showroom订过货。走秀算是广告,也算一种官方搭配示范,目前还在办走秀的先锋品牌一对手数的过来,10分钟不到的秀场走马观花肯定没有在Showroom对服装看的细致。先锋品牌往往细节制胜,不走秀其实也能省下不少钱。
不做广告好像就是这个圈子的默契一样,我也觉得官方做广告的话,应该没有平台可以精准投放给先锋潜在消费人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