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化解恐惧

EDM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trends-love.com/shangye/16281.html
从去年四五月份开始带娃爬山,到现在小一年了。有时一周一次,有时两三周一次,断断续续,但不管怎样,也算一直在坚持。

鸡仔人生中的第一次爬山,是由爸爸牵着手半拖半爬走了一小半,还有一大半是爸爸抱上去的,爸爸抱到虚脱犯恶心。

后来,爸爸全程牵着鸡仔的手往前拖,我在前面装疯卖傻外加各种零食贿赂,到了山顶还有冰淇淋伺候着。再慢慢的,可以自己爬一段,爸爸拖一段,我依旧装疯卖傻当最大的强化物。到了去年秋天,鸡仔终于能够基本上全程自己上山下山,只不过耗时很久,爬一段就要休息一段。到了冬天,不需要零食了(其实是零食已经不算是强化物了,娃不愿意再为了零食去爬山了,也就是再好吃的零食也套路不了他了)。但是只要每次有爸爸妈妈陪着,他就能够勉为其难去做这件事。其实每次看到鸡仔这样,我内心都会涌起一份感动和心疼。感动于孩子真的很爱我们,愿意配合我们做他并不喜欢的事。心疼是因为我和爸爸为了他身体能力的提升又不得不轻推他一把,让他承受一点轻微的压力。到了现在,问他愿不愿意去爬山,他依旧会拒绝,但真的带着他到山脚下,他又会开开心心爬上去。

近一年的坚持,鸡仔爬山的体能越来越好,现在只需要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喝几口水就可以继续一口气下山。除了体能的提升,他的身体协调性也越来越好。最开始上台阶都颤颤巍巍,担心他随时会摔跤,必须要大人牵着。到现在下山的台阶也可以自己走的很顺畅了。鸡仔的动作计划能力尤其弱,哪怕是我们运动量已经很大,运动形式也还算丰富,他这方面能力还是弱于同龄人。但是和一年前的他自己相比,进步已经巨大。我很喜欢的一句鸡汤是“不是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经过三年多的干预,我对这句话无比认同,每当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用这句话给自己打气。前面叨叨了这么多,其实都不是重点,这篇文章想说的并不是鸡仔身体能力的提升,因为身体方面,只要家长坚持,相对来说进步总归比核心障碍要快些。我想说的,其实是在爬山过程中,用半年时间引导他化解恐惧。对于“恐惧”这个词,我一开始想到的是“克服”和“战胜”,但似乎都不能很好的传递我想表达的意思。因为我觉得恐惧也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孩子那些我们无法理解的恐惧,比如害怕影子、害怕某种声音、害怕毛绒玩具等,这些在我们看来毫无由头的害怕,恰恰能揭示孩子们有多困难,有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那对孩子自己来说,他们体验到恐惧以及其他的情绪,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就拿鸡仔来说,大概半年前某次爬山,他突然对两种植物产生了恐惧。一种是毛毛刺刺的果子,一种是长的像毛毛虫的叶子。当时他正在一步一步往上爬,突然就毫无征兆的很惊恐的乱跳,特别慌张的要求我抱。我和爸爸面面相觑。不过我还是赶紧把他抱起来安抚,再顺着他的眼神看向地上,初步判断是地上的某些东西吓到他了。我指着地上的几种东西一一问他,最终确认他是被“像毛毛虫一样的叶子”吓到了。鸡仔当时特别惊恐,眼神里都是恐惧。我和爸爸虽然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突然害怕这种叶子,但都特别心疼他,所以那次爬山基本也是抱着走的。事后和爸爸聊这件事,我们都认为这是鸡仔的一种进步。以前他对于环境中的事物无知无觉,不管脚下是什么,他是观察不到的,现在他突然发现了地上某一样东西,并且这种东西还能引发他的情绪,说明他对周围的环境有更多感知了。从那次之后,爬山又重新开启了困难模式,因为山上这种植物特别多,而且后来演变成只要是毛毛刺刺的小植物他都害怕,比如上面照片里的那种果子。所以他基本上就处于无处下脚的状态。幸好我们爬的那座山只有一段有这种果子和叶子,后面几次爬山,到了那一段,都是爸爸抱着爬,等到地上没有了再自己爬。虽然还是抱着,但是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恐惧强度降低了,基本上不再是惊弓之鸟的状态,而是可以用害怕来形容。在这个阶段,我们没有做什么主动的引导和介入,只是完完全全接纳他的恐惧和害怕,完完全全陪着他。所以就算是这种无为而治,孩子都可以自己做到不那么恐惧了。可是我见过很多父母,不管是NT还是谱系,都太急于让孩子去“克服”害怕了,孩子如果出现了父母无法理解的害怕情绪,就会各种呵斥,比如“这有什么可害怕的“?“男孩子胆子大一点”!“你都多大了还害怕呢?XXX都不怕”!父母的这些态度,无疑让孩子更加孤立无援。哪怕孩子的行为表现我们无法理解,我们依旧可以做到接纳孩子的各种感受。而且情绪和感受什么时候教呢?对着卡片说教吗?这种方法孩子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和理解。只有在孩子自己有情绪和感受的当下,我们帮他梳理出来,孩子才能渐渐明白自己的各种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是什么意思。因为鸡仔突然的敏感,他拥有了一双发现类似植物的雷达,不管是公园里还是路边,甚至是小区里,他都能发现类似让他害怕的东西。比如我们小区负一楼电梯间有一个假盆景,也是某种刺刺的植物,我就每天带着他经过,看看这个“小绿”。他一开始只能躲在我身后经过,同时我又能感受到他的好奇,那种又想去撩小绿又害怕的样子还挺贱兮兮的。慢慢可以牵着我的手经过。再后来可以站在小绿面前看几秒。再后来,愿意摸摸花盆,接着我让他的手搭着我的手,我去摸小绿。再后来,我示范用手指甲去碰小绿,他也能主动模仿。再后来,用一根手指头去碰一碰最小的叶子,这时候基本算是不再害怕小绿了。到现在,他会主动要求从负一楼走,去欣赏一下小绿。再说回对爬山时这两种植物的恐惧,我们是如何帮他化解的呢?其实和小绿是差不多的。因为其他公园也有类似的果子,所以我们先让他远远的看着树上结的果子,后来爸爸找了一根树枝,让他用树枝碰一碰树上的果子。据我观察,鸡仔这方面的恐惧主要源于触觉敏感,所以只要他能确认这个果子不会碰到他,他就没有那么害怕了。树枝就起到了这个作用,让他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他自己的手是不会碰到果子的,只是树枝碰到而已,而且什么时候用树枝碰果子,也是他自己能够掌控的,有了这些确定性,他的恐惧程度自然就会降低。到了这个阶段,再去爬山时,他可以不用我们再抱了,但是必须确保他下脚的地方方圆半米内没有果子和叶子,他才愿意通过。也就是说,到了那一段台阶,我和爸爸要负责把沿途的果子和叶子清理的离他远一点。这时他其实已经能接受这些东西在他视线范围内了。对于果子,鸡仔的接受度更高,可能跟平时其他公园里也能见到有关系。等他能够接受我拿着果子摊在手心给他看之后,我就利用他的害怕心理,请他帮我把果子扔掉。他知道他不愿意碰圆圆的果子,所以我主动建议他可以抓着柄扔。这一步也顺利的做到了。但是我知道触觉敏感的人碰到一些特定的物品是很难受的,因为我自己也有一点触觉敏感,碰到不想碰的东西浑身过电一样难受,我有时候还会犯恶心,人类的理智在本能面前真的毫无还手之力。所以我从来不强求鸡仔一定要去摸某样东西,他现在虽然接受了这个毛毛刺刺的东西,但是依旧不愿意碰圆圆的部分,我也都能接受。昨天带他去爬山,惊喜的发现他对于果子比以前更加淡定了,竟然可以冷静的告诉我他看到了果子。不过对于像毛毛虫一样的叶子,还是肉眼可见的害怕。昨天本来爬山爬的好好的,他雷达一样的眼睛突然又发现了叶子。就是照片上这个位置。其实这些叶子长在台阶边上,他绕着走根本不会碰到,但他就是很害怕,让我抱他。这时他距离这片区域大概两米,我说:“嗯,我知道你害怕这个叶子,我牵着你,给你一点勇气,你往前走一点,我来抱你。”然后鸡仔牵着我往前挪了几步,大概距离一米,我把他抱起来通过了。刚放下来走了几步,又碰到了叶子,鸡仔这次没有那么害怕了,爸爸趁机来了一波碾压叶子攻势。鸡仔踩了几下又踢下去之后,似乎多了一些勇气,昨天的后半程再碰到这些叶子,没有再抗拒和害怕。这也是这半年来,鸡仔第一次能够有那么一点点时间没有展现害怕的状态。所以我知道经过半年的引导,这件事基本上化解了。但是我还知道,就算昨天他的表现还算不错,也不代表下次爬山他就能保持这个状态,也许下次他还会害怕,甚至有可能表现还不如这次。这些都是我能预见并接纳的,我接受孩子的成长轨迹是螺旋式上升,甚至有时候还会进三步退两步。但只要一直在路上,慢就是快。

我们此生和谱系的纠葛(原谅我还是用不出“和谱系和平共处”这样的词),从来都不是拼速度,而是韧性。一辈子很长,我愿意用一生陪孩子成长。

葱花奶茶

你是孩子的心上人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zj/10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