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上半年,3大预感开始强烈,对楼市

楼市发展到今天,可谓是一年一个样,样样不重样,在过去十多年,无论楼市多么低迷,都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复苏,“4万亿”砸向基建,年的楼市复苏了,为期五年的棚改计划实施,年的楼市也复苏了,然而年,已经迈过疫情高峰期,基建也投入了,减负政策也出台了,可就回不到年楼市整体水平,上半年,无论是销售额还是销售面积,均同比年下滑,有意思的是,销售额下滑幅度高于销售面积,令房价出现明显下滑迹象。

商业大佬王健林曾这样分析房地产:房地产行业有2大缺陷,一方面房地产不仅仅在国内是受政策、金融影响的行业,全世界的行业都受到这两个因素影响,导致房地产是周期性行业,快速发展和缓慢发展交替出现,在这个周期中,就会存在部分房企挺不住而被淘汰;另一方面房地产现金流不长远,不像其他消耗品,换房周期比绝大多数产品都长,当城镇化率达到70%,也就是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后,房地产市场就会呈现萎缩,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会越来越少,谁都不敢保证自己能成为房地产行业站到最后的人。从王健林的判断来看,年的房地产正逐一应验,尤其是在走完上半年后,“3大预感”开始强烈。

预感一:房企面临洗牌,债务压力较大的房企,陷入进退两难僵局

房企处境也是楼市冷暖的直观体现,本月7日,龙光集团宣布5笔美元债利息违约,并且龙光集团还直接指出,违约原因是三道红线的出现,不给融资了,无奈之下才向境外借钱,没想到销量不增反降,年前7个月龙光的销售额仅亿元,同比大跌69%,房企宣布利息违约,比债务违约更体现房企困难程度,按照以往惯例,连融资利息都支付不起的房企,最终结局面临破产洗牌,境外债,或许连国企重组并购的可能性都没有,而类似龙光集团处境的房企并不在少数,根据经济观察报梳理统计,年1月—7月,全国已有至少24家房地产发债主体信用债首次出现违约,其中世茂(14亿美元)、融创(27.27亿美元)、正荣地产(17.09亿美元)、禹洲集团(35.85亿美元)债务违约规模均超过10亿美元。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还是在于对房地产抱有超预期幻想,从国内融资渠道收紧,就意味着国家开始对楼市挤泡沫,此时若还将不断融资(新债还旧债)当作自救措施显然考虑不周,全国房企数量超过9万家,房地产竞争压力不仅仅是“0到1”的跨越,而是“0到10”甚至“0到20”,那些债务压力较大的房企,面临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债务压力带来的破产重组风险。

预感二:楼市库存告急,房价面临洗牌再定义

根据克而瑞发布的《百城年以来商品住宅库存量去化周期变动情况》数据显示,截止到年4月-6月,城平均去化周期均超过20个月,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依次提高,三四线城市去化周期超过24个月,去化周期比平常时期增加一倍,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库存去化周期一般在12个月比较合理,超过这个周期,展现出楼市发展疲软现象。

从库存去化周期过高可以看出,房价亦或因库存压力较大面临重新洗牌,加上今年以来全国出现个烂尾楼集中断贷风波后,期房销售明显下滑,购房者主观购房意愿也开始倾向于现房,那么期房基本就没有议价权了,资金压力大的房企,以价换量或将是唯一选择,举个例子,原本一个城市房价均价约00元/平方米,个别房企为了促进资金回笼,不排除房价下跌,其他房企眼看房价下跌就能换来成交,也跟着下调房价,久而久之,房价被重新定义。

预感三:依靠旅游概念发展的房产泡沫面临挤泡沫

众所周知,房子一旦被赋予投资价值,就会存在房产泡沫,比如学区房、商业地产等,因为靠近某知名小学、中学,房价就能翻几倍,靠近CBD金融中心或者某大型购物中,房价也会比其他楼盘更高,而近几年火爆全国的旅游地产也是如此,当一个城市旅游业发展起来,房价也随之上涨,深圳老牌半山海景房在年时评估价曾一度达到1万元/套,年时房价单价飙升至13万元/平方米,相当于一平方米的价钱可以在鹤岗买3套房子,现如今挂上阿里法拍网的起拍价仅万元,依旧未能避免流拍命运,房价直降50%还是无人问津。除此之外,深圳慧东区九铭屿海一套.67平方米的海景房以65.6万元成交,这套房子所在的周边方面目前约1.2万元/平方米,原业主购房时价格达到2.6万元/平方米,相当于市场价的3.6折,原购房价的1.6。

事实上,所有海景房都跟旅游地产挂钩,之所以房价能炒高,其实是旅游行业造的梦足够大,饼足够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大部分人所追求的居住目标,只不过,理想终归是理想,实现过程中才发现不切实际,海景房因海景而出名,但也因为单纯的只有海景而被挤泡沫,配套不完善,实用性低是旅游地产最大的缺点,不仅仅是沿海地区海景房,内陆的部分旅游城市(比如凯里、西安、重庆)等城市房价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对楼市有何影响?

从以上“3大预测”可以看出,房企、房价和过去几年来火爆的旅游地产均面临洗牌,对楼市有何影响呢?在从事房地产行业多年的内行看来,至少2点影响:

第一、加剧购房者观望情绪,影响楼市正常发展,面临债务压力的房企洗牌,容易让购房者产生更多顾虑,尤其是在恒大出现债务违约后,所谓的大品牌也不过尔尔,小房企保障系数更低,对购房者而言,对于没有交房的楼盘或者存在负面消息的楼盘,观望情绪将更加浓厚。

第二、进一步挤压正常楼市融资量,比如贵州都匀市绿博园项目,在年时,项目自有资金仅5.36亿元,总投资预计需要25.67亿元,需要银行融资20.31亿元,如今一期已经建成,投入产出比不堪入目,又比如独山县,举债亿投资的旅游项目,最终因债务压力过大而断断续续,自从三道红线的出现,房地产融资渠道大幅收紧,几乎处于停贷阶段,然而旅游地产还保留着融资渠道,拿着旅游的名义干着地产的事,挤压正常的楼市融资需求。

在楼事君看来,楼市本可以稳定发展,只需要控制房价和降低试错成本即可,房价上涨过快并不值得骄傲,其中蕴含的泡沫风险,或许只有经历过的日本才深有体会,不盲目跟风发展不切实际的产业,才能令城市发展更加稳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zj/11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