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刺激措施连续出台却没效果,中国宏观

中国宏观政策正在遭遇罕见的尴尬。无论是央行还是发改委,在反周期政策上做得很努力,但是效果却不彰。经济刺激措施连续出台,但好像是政府在唱独角戏,几乎得不到民间资本的响应。

年那种政府四万亿刺激措施登高一呼,民营投资揭竿而起的情形根本见不到。刺激措施的乘数效应每况愈下,颇有强弩之末的感觉。政策搭配上也有意思。明明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却超稳健;明明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却超积极。财政政策不够积极,是因为财政收入增长大幅下降,地方卖地收入大幅下降,年初时预算财政赤字2.3%,如果全口径计算,今年财赤突破GDP3%的警戒线不出奇。财政政策无法发力,于是人民银行摇身变成财政部,向政策银行提供资金流动性,将财政政策货币化。然而这些依然无法让好的企业愿意贷款,无法让银行放心借贷。

近十几年,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基本上清一色针对需求端的,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来作逆周期调节,其中-07年的货币政策收缩、-年的四万亿和断断续续的房地产调整为其代表作。无可否认,需求端政策在调整消费、投资甚至出口上,为纾缓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做出了贡献,更曾在全球金融海啸时起到过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需求端经济政策,以协调经济的总量为主,鲜有在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生产力上发力的。逆周期政策虽然一时间垫高了需求,维持住较高的增长速度,不过久而久之也催生出经济的失衡、错位。笔者认为,在中国需求端政策已经用老,不仅政策效用递减,呈强弩之末态,而且对结构性调整力有不逮,甚至延缓着必要的调整。

凯恩斯经济学曾经在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需求调控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带来过二十多年的繁荣。不过恰恰因为仅







































哪里能根治白癜风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zj/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