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学生分上岸南京中医药大学,幸运

程少为看皮肤病好吗 http://m.39.net/pf/a_8505686.html

初试成绩:(中综,英语68,政治68)

本科院校:医院大学科技学院

录取院校:南京中医院

录取专业:中医外科学专硕

考研时间:年12月

本人为20年应届考研生,本科院校为一所毫无名气的三本民办院校(现为二本B类),以初试分数、复试分数,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肛肠方向),现拟录取状态,静静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忙完毕业的相关事务,现写下这篇考研心得。观前提示: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笔者在考研这条漫长道路中一路走来,多多少少会吸收前辈经验,取众家所长,经过实践形成自身的套路。在我看来,学习的本质其实是在前人的基础上选择性接受然后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希望读者能在阅读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考研之路。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超长超详细)。为了不浪费读者时间,笔者对文进行了精心排版,大家可以选择跳读,按需所取。前言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想必对考研有了一定了解。在正式下定决心着手备考前,你必须想明白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考研2、目标院校是哪所3、对整个考研过程进行哪些规划。就我个人而言,考研的动机除了大势所趋,整个大环境的需求外,还有高考失利后内心不甘。(当初因为各种原因而让我没有继续复读)我一直将这次考试当做第二次高考,以了却我的心愿。目标院校我医院校(末流A区),毕竟相对于其他A区院校更加知根知底,难度也相对要低。后来发现根据自己复习情况,也进行了相关模拟,最后将目标院校锁定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顺便提一下,本来我是打算报考广中医,但是我想报考的专业今年不招人,所以就放弃了。其实广中医一直以来都有一志愿保护,即调剂的时候外校的学生不能调进广中医,我有个同学报的广中医中内专业,复试倒数,立马联系了导师,于是被导师推荐到了中西医结合专硕的导师,顺利上岸。这对于想上广中医的同学是个利好。考研的安排主要是询问学长学姐,以及查询各种经验帖子,知乎,微博,贴吧,bilibili等各大网站进行搜罗,将关键点记录下来,并搜集视频资源(和研友共开云盘会员),结合自己的基础进行大概的规划,在施行过程中可以做一些改动。首先,考研是一个与大学四六级考试以及期末考试有很大不同的考试。在大学期间,许多同学应付各种考试都以“短时间集中突击”的方式完成任务,屡试不爽。然而研究生入学考试具有时间长,难度大,内容多等特点,这将许多在校园中习惯安逸的同学击退。故摆正心态应对考研是第一要务,从而奠定近一年的备考基调。比如,刚开始将目标院校定在难度不高的区间(如本地院校)。医院实习监管程度先紧后松,这样在上半段时间不会因为高强度的训练而导致后期崩盘,毕竟越临近考试所需要投入的精力越多。按照先松后紧的总基调,九月份报考时根据模拟考试情况将目标提高,最后几个月全力以赴冲刺,争取一战上岸。准备工作已经完毕,接下来就是付诸行动。时间3月份开始着手准备,同时下临床实习,幸亏管得不严,能经常逃出来复习。3-7月份第一轮复习,英语需要把《恋恋有词》刷两遍,刘晓燕语法刷两遍,随后就开始拿单词书反复背诵,每日一句几乎天天练习直至暑假开始刷真题。中综把除针灸以外的课程(张凤瑞的课程)都过一遍,边看书边刷题(蓝基因APP),并做错题集。8-10月,英语开始刷真题,边刷题边刷唐迟(陈忠凯也非常棒)的网课。每日一句停止跟进,但是单词没有停止背诵。精翻近十年的每一篇阅读理解,并且开始背小作文,大作文。在九月中旬开始整理自己的作文套路。8月末开始针灸的复习,10月中旬买了中综套卷,进行模拟刷题,按照年份进行刷题,一天刷一套,后两天进行分析,将不会的题目(错误的题目,似是而非的题目,蒙对的题目)用一本笔记本专门进行归纳,并及时背诵。政治九月份开始,刷徐涛的网课,配合《精讲精练》,刷《题》巩固每天所学知识点。11-12月。英语开始接触新题型完型,但还是以阅读理解为主。放下了单词书,单词背诵主要以真题总结出来的单词为主。作文每天都训练,小作文15分钟,大作文25分钟写完。中综开始回顾所有知识点,查漏补缺。政治刷选择题,背大题。科目中综重中之重,中综重中之重,中综重中之重!虽然有点拗口,但默念几遍,熟念于心,能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践行这句话的意义也是值得的。视频:我只看过张凤瑞老师的中综强化和冲刺阶段,给我带来的帮助很大,在讲课中不仅能对知识点进行思维发散和阐述,比如在讲方剂时,不是简简单单提供歌诀,将两相似方进行对比,而是会对方剂组成进行适当分析,点到为止,全是重点。除此之外,他在课堂中还会通过以往年份出题特点进行象征性压题,也启发我在复习过程中对尚未考查的知识点进行预判性“压题”。唯一的缺点有时会在课堂中讲一些题外话,可能是为了调节下课堂氛围吧。毕竟中综课程对大部分人来说属于枯燥无聊的类型,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同学,容易犯困,希望张老师在课堂上所提及的题外话能激起同学们听课的欲望。顺带一提,他好像是辽宁人,所以东北口音比较重,我南方人听得比较吃力,不敢放太快,要不然听不清。这是我所有课程中不敢放倍速的视频,为了考研也豁出去了。书本:课程刷完了就开始刷题,我的步骤是每天看一个版块的内容,然后用蓝基因APP进行刷题。我是一个不太喜欢看教材的人,刚开始尝试着从头到尾地看教材,但收效甚微,经常出现看完前面忘了后面的情况,于是立马放弃课本,转战资料书。我中综全程复习用的是《学霸笔记》,这本书的内容,编排得非常不错,几乎每一段话都是考点,不喜欢看课本的同学强烈推荐这本。该书主要是将历年真题中考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并根据去年大纲(每年大纲需要七月份后才公布)进行增删,按照六门学科课本内容进行编排,而且不同等级的重点会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让你能一眼抓住常考内容,刷题事半功倍。将这本知识点背熟,中综至少起步。不过遗憾的是没有相对应的配套习题,只看书不刷题记忆不深刻,很容易遗忘。可以用蓝基因APP配上《学霸笔记》,每天通过刷题进行所学知识点的及时反馈,效率更高。刷题:这里毫无疑问强烈推荐蓝基因中医考研APP,每一道真题的解析非常清晰,逻辑清楚,每一个选项都贴心地为考生标明了书本的具体位置,有助于考生更熟悉课本,对于那种喜欢翻课本复习的人来说真可谓一种福音。更值得注意的是每道真题下面的精彩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题目的突破口在哪里,每次刷题我都要拿错题集记录下这些大神们的点评,在后面冲刺阶段我也时常去温习这些内容。除了知识点的总结,也有幽默风趣的吐槽,尤其是人文部分,每次刷题看评论真是一种有趣的享受,给紧张繁忙的复习状态带来些许轻松。我第一遍先将所有章节的题目按顺序刷完,并将错题进行收藏(尤其是3星及3星以上难度的题目)。第二遍刷题专门挑出一段时间进行错题集的摘抄,仔细揣摩评论区的知识点,并翻书进行校对(也有大神粗心的情况下写错了),最后整理成自己的错题集,非常方便。中药中药成为中综最早开始复习的科目似乎成了共识,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我是中药功效和方剂方歌一起背的。这部分只讲中药。对于这一科目,我的复习感悟是背诵为主。其实中药对大家来说都是一门很头疼的科目,因为它忘得很快,不能像歌诀那样脱口而出,故中药犹如英语单词一样,是不得不跨过的一道门槛。记忆方法,我是按照《过目不妄》这本书的思路进行背诵,顺带提一句,这本书的前言部分要反反复复多看几遍,看似是讲中药的背诵,但其背诵方法可以运用到以后很多学科。第一步先背目录。有些同学不背目录,我建议背目录,知道某位药在哪一章哪一节,这味药的主要功效就出来了,如麻桂紫生香荆防,羌白细藁苍辛葱,这些药都是解表散寒药,就不会与疏散风热药相混淆。第二步对比记忆,将有共同功效的药物放在一起对比,相同功效,不同功效分别列出来一一对应,这个和我们以往单词的对比分析是相通的。比如防风羌活共同功效为“祛风解表、胜湿止痛”,防风则多出来一个“止痉”作用。如果你细心观察所有中药的考题,大部分都是按照这种“对比法”进行功效的考查,拿不同章节的药物考相同的功效,这也提示我们尽管药物分了章节,但它们不能完完全全割裂开来,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上下对比,也要注意不同章节的横向对比,找出共性,区别差异。第三步就是归纳总结,这类题目属于拔高分,死记硬背效果太差,必须得用歌诀,例如“既能杀蛔虫又能杀绦虫的中药,总结为苦了嫔妃(苦楝子、雷丸、槟榔、榧子)。”关于歌诀的编写,我在这推荐一本非常小众的资料书,是由湖北中医药大学上岸学长巨浪自己总结编写的《红本本》,其特点主要是知识点的归纳(并非简单的罗列)以及对应歌诀编写,尤为精炼。如果你对于中基中诊中药的总结类知点都无法做到很好的理解,不妨试一试该书的歌诀,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该书的增值服务是加入中综歌诀讨论群,对于各种很难总结记忆的知识点如“孕妇禁用的中药”进行编排,大家集思广益,能找出最适合自己背诵的歌诀。讨厌背诵又臭又长的歌诀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去了解一下。尽管有歌诀,但还是要强调下在中药这门学科中,功效才是基础,歌诀只是锦上添花。我们通常利用功效推出主治,真题考过却推理不出的主治再专门标记出来,将它当作特殊功效专门背诵。《中药快快记》这本书也可以适当使用,因为有些中药的功效太难背了,尤其是最后那几章,药物虽少,但功效复杂,并且考查频率特别高,千万别抱着大学期末考试的心态去想“陌生的药物不会考”,要不然会输得很惨。这里需强调一下,书本上的功效是毫无理由的全部背诵,到后期冲刺,得做到“2个半小时内把考纲所有药的功效默背一遍”才算合格,而特殊主治、归经、性味,用药剂量等只要背诵考过的即可,想要拿高分的同学可以适当进行拓展的背诵。底线是考过的都要拿下!总的来说,我啃下中药这块硬骨头主要还是靠《过目不妄》,这本书的学习方法真的很棒,预测题也非常准!它的最后面有编者根据往年的中药出题规律编写的中药预测题,每年都能压中好几道单选多选题,包括年。1分能甩好多人,大家要好好珍惜这些预测题,将这些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完全掌握。方剂方剂这门学科在中综里的地位非常特殊,在整个中综复习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好这门课不仅仅是熟背方歌这么简单,还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如辨证,治法,组方原则,配伍等。在考试中一旦涉及这些内容,考法非常灵活,属于考试很难拿分的知识点,会让许多死记硬背的人不知所措(参照19年)。第一,要了解近年来的命题趋势。由于方剂的组成已经考了很多年了,所以命题老师开始有意识地把目光对准这些大家容易忽视的地方,例如不同古籍中出现了相同方名,大家要注意鉴别,已经连续考了两年,(我本人就栽在这里,想当然地认为19年考了,20年就不会再涉及,没想到20年又考了!令人讽刺的是我考试前两天还看到某位热心同学专门针对这一类题型进行了表格式的总结,可我却不屑一顾,上考场拿到卷子后追悔莫及!)所以,考过的知识点,一定不能放过,通通背下来!第二,要重视基础。方剂最基础、最重要的还是组成,因为组成每年必考,这也是一名中医学子以后走向临床必须掌握的内容(我在实习期间,碰到好几个带教老师在开方的时候不记得方剂组成,用手机百度组成,我感觉如果以后我们也是这样子会给后面的学生留下很不好的印象),方剂组成不清楚,谈何理解其他内容。所以首方剂的方歌必须滚瓜烂熟,反反复复背诵默写(首方歌最好还是要求默写,并将歌诀中的药物标记出来,因为考方剂往往容易考那些易混淆的组成,如实脾散中“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如果不默写,“大腹加”很容易被你忽略而过,即使在做题时你注意到了,你也不知道“大腹”是指什么药物。PS:指槟榔),建议在背方歌的时候将主治和功效编入方歌,这样可以减轻自身的记忆量。如果有同学嫌麻烦,直接背书本上的方歌也没问题。本人不建议用趣味歌诀,在大学本科教我们方剂的老师提醒趣味歌诀到了以后上临床时会很难回忆起来,只有歌诀容易唤醒记忆。第三,善于归纳总结。方剂考查类型比较丰富,有功效、主治、配伍意义、加减等等。其实只有一小部分的题目能通过组成推导出来(前提你中药复习得非常扎实),但大部分无法简单的通过组成药物推导出来,这是让我当时意想不到的。所以需要专门整理出来,进行专门的记忆。如“辛开苦降的方剂有哪些”“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方剂是哪些,具体有哪些药物体现”,这些题目都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能找到,所以方剂学这本书需要细细品味,这对后面中内的复习很有帮助。中基在刚开始复习中综时,一股劲地投入各种中药功效和方剂歌诀中,背得不亦乐乎。突然来了一本中基,全是各种在大一时期让我们抓狂的理论知识,实在是不适应呀。刚开始是非常抵触的,甚至在寻找一些歌诀应付了事,但你会发现,对于中基的理解运用是绕不开的坎。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整个中综的基础,但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很难将这基础运用到其他几门学科,关键在于我们从来都是应付考试,而没有真正去理解一个人的机体在正常状态下,是由于哪些病因,引发的机体反应(即病机),最终出现哪些对应症状。病因病机在中基、中诊、方剂、中内甚至针灸都有涉及,但这部分内容庞大繁杂,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但这也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甚至逃避的知识点。其实,中基就是讲了气血津液脏腑在生理状态下以及病理状态下(病因病机)的机体表现,只要你能静下心来好好理解这里面的联系变化,中基做题套路就出来了,这对你后面科目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中基中诊可以看做是一本书,中基讲疾病内在的生理病理改变,中诊则是讲这些生理病理改变所带来的身体症状。建议参考《过目不妄》,该书会将这几门学科的内在联系讲得很清楚,需认真研读。第一,看书与刷题一定要紧密联系。中基这门课程拿到现在来看都有些晦涩难懂,如果在复习过程中只为了完成任务般地走马观花浏览一遍,合上书本你依旧什么都不会。纵观历年真题,中基的知识点是有固定考查方式的,没有太多花样,先看真题如何设问,带着设问去翻书,效率会更高。重点内容主要体现在阴阳、脏腑、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这四部分。第二,中基需要有思维导图。将上述四部分按照思维导图的模式展开来,如脏腑分为肝心脾肺肾,继续展开各个脏腑的生理特点,然后阐述重点内容(需背诵),最后适当将气血津液的生理特点进行联系,甚至联系病因病机。第三,重视经典条文的背诵。中医基础理论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人对中医认识的论述建立起来,尤其是《黄帝内经》、《难经》,不仅会考查条文的背诵,还会考查对条文的理解。许多参考资料书会对重点条文进行总结归纳,任意选择一本即可,无需纠结。中诊这是一门十分让人头疼的科目,知识点繁多杂乱,几乎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在中综里面很容易失分(由于今年中诊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本人今年就在中诊栽了大跟头),我觉得是最难复习的科目。大家复习这门课程时要做好心理准备。第一,用对比记忆。其实这个方法教材上面已经写了,可能你自己都没意识到,就是那些不同证型的对比表格,这些表格用于本科期间的大题目还凑合,但是到了考研阶段就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内容。这绝对是考察重点。比如“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共同点都突出肝的症状与头面部的症状,不同点在于一个是实证,一个是上实下虚证,需着重注意肝阳上亢下虚的表现有哪些”。第二,了解题型。中诊出题方式比较容易看出来,如症状或体征可出现在哪些证候中,这思路是“从症状推出证候”,或者反过来,知道证候中有哪些症状。其实该书前半部分讲症状,后半部分讲证候。舌脉非常重要!舌脉非常重要!舌脉非常重要!(我考试的时候,脏腑辨证题目就是因为舌脉没把握好,而失分)。这些内容也是你做好中内的基础,只是中诊会把症状考查得更加细致。第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zj/8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