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皂角
Dazaojiao
GLEDITSIAESINENSISFRUCTUS
皂荚、皂角、皂丁。
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干燥成熟果实。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名医别录》载:“皂荚,生雍州川谷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荚,阴干。”《本草纲目》载:“皂树高大,叶如槐叶,瘦长而尖。枝间多刺,夏开细黄花,结实有三种,一种小如猪牙,一种长而肥厚,多脂而黏,一种长而瘦薄,枯燥不黏,以多脂者为佳。”本草记载与现今所用大皂角基本一致。
落叶乔木,高可达30m;枝灰色至深褐色,具圆锥状、粗壮且分枝的棘刺,长达16cm。一回偶数羽状复叶,小叶3~8对,纸质,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先端圆钝,基部圆形或楔形,常稍偏斜,边缘具细锯齿,网脉明显。花黄白色,杂性,组成腋生或顶生总状花序;雄花萼片4,三角状披针形,两面被柔毛;花瓣4,长圆形;雄蕊8;子房沿缝线被毛;柱头浅2裂;胚珠多数。荚果条形,长12~37cm,宽2~4cm,两面鼓起,被白色粉霜;种子多颗,长圆形或椭圆形,黑棕色具光泽。花期3~5月,果期5~12月。
生于路边、沟旁、住宅附近,多为栽培。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东北、华东、中南以及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1.生物学特性皂荚树多生于平原、山谷及丘陵地区。性喜光而稍耐荫,喜暖湿气候及肥沃土壤,在盐碱地或砂土上均能正常生长。
2.栽培技术播种前种子需进行催芽处理,穴播后
覆土。根蘖分株造林在早春发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栽植时剪去地上部分,只栽根部。
3.病虫害病害:角斑病。虫害:皂角树豆象、蚜虫、
介壳虫、天牛。
全年均产,以春、夏两季采收为宜。皂角煎水浸、皂角水淬、皂角裹煅。
统货。
(一)性状特征果实呈扁长的剑鞘状,有的略弯曲,长15~40cm,宽2~5cm,厚0.2~1.5cm。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被灰色粉霜,擦去后有光泽,种子所在处隆起。基部渐窄而弯曲,有短果柄或果柄痕,两侧有明显的纵棱线。质硬,摇之有声,易折断,断面黄色,纤维性。种子多数,扁椭圆形,黄棕色至棕褐色,光滑。气特异,有刺激性,味辛辣。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二)显微鉴别
大皂角横切面外被角质层,表皮细胞壁厚且明显,石细胞众多;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连接成环;髓部宽广。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大皂角种子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窄长条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栅状细胞明显,石细胞众多;中果皮细胞多列,含棕红色物。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粉末特征粉末棕红色。石细胞众多,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纹孔,壁厚腔小,层纹明显;厚壁孔纹细胞,长方形,细胞壁强木化,纹孔明显;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为类圆形,含内容物;种皮栅状细胞侧面观可见光辉带位于中间偏外1/3或1/2处。可见晶纤维和草酸钙晶体。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三)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皂角对
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冰醋酸(18∶1∶0.6∶0.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以形如猪牙,长而肥厚,多脂者为佳。
主要成分为三萜皂苷类、甾醇类和酚酸类,其中三萜皂苷类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1.三萜皂苷类皂荚皂苷A~K、N、P和Q(gleditsiosideA~K,N,P,Q),皂荚皂苷C和E(saponinC,E)次皂苷元1a和1b(prosapogenin1a,1b)。
2.甾醇类桦木酸(betulicacid),麦珠子酸(alphitolicacid),2-hydroxypyracrenicacid,stigmast-4-ene-3,6-dione,stigmast-3,6-dione,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
3.酚酸类没食子酸乙酯(ethylgallate),表儿茶素(epicatechin),咖啡酸(caffeicacid)。
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用于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咳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1.黏膜保护作用皂角的中药成分皂苷具有使表面张力降低、刺激局部黏膜、促使黏膜血液循环的作用。
2.抗肿瘤作用皂荚乙醇提取物能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细胞中miR-21、miR-b、miR-的表达量,促进癌细胞凋亡。
3.抗菌作用50mg/ml皂荚皂苷水溶液能完全抑制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沙门肠杆菌,对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的抑制率也均在50%以上。
4.抗心肌缺血作用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中,皂荚皂苷25、50、mg/kg剂量组能
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大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丙二醛水平,提高血清中SOD活性。
孕妇及咯血、吐血患者忌服。
采用EST~SRR和AFLP分子标记研究皂荚群体遗传多样性。采用相关序列多态性扩增(SRAP)、
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SAP)和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分子标记(SCoT)对18份皂荚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皂荚种质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1.皂荚其他部位药用情况
猪牙皂又名牙皂、小皂、眉皂,为豆科植物皂荚G.sinensisLam.因衰老或受伤后所结的发育不正常的果实。祛痰开窍,散结消肿。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sinensisLam.的棘刺。主治痈疽肿毒,麻风,顽癣,产后乳汁不下。
皂荚子为豆科植物皂荚G.sinensisLam.的种子,产于山东、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润肠通便,祛风散热,化痰散结。
皂荚木皮为豆科植物皂荚G.sinensisLam.的茎皮和根皮。解毒散热,祛风杀虫。
皂荚叶为豆科植物皂荚G.sinensisLam.的叶。祛风解毒,生发。
2.同属近缘种药用情况
滇皂荚为豆科植物G.japonicaMig.var.delavayi(Franch.)L.C.Li的果实。豁痰开窍,解毒杀虫。
滇皂荚刺为豆科植物G.japonicaMig.var.delavayi(Franch.)L.C.Li的棘刺,用于拔毒、消肿、溃脓、下乳。
华南皂荚为豆科植物华南皂荚G.fera(Lour.)Merr.的果实。散痰开窍,杀虫止痒。
小果皂荚为小果皂荚G.australisHemsl.的果实。解毒消肿,驱虫。
以上节选自《新编中国药材学》获取更多药材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