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诗刊同题诗会第39

原创诗歌电子微刊

第期(总期)

1—1版本期编辑制作姚建生

同题诗会

(第39期)

本期同题诗《茅盾》

本期主持:南方嘉树

参与诗人:(45)

1.南方嘉树

2.清水

3.梧桐人家

4.云淡风轻

5.唐吟

6.袁广学

7.一苇

8.严怡萍

9.芷桐

10.沙鸥

11.常成顺

12.霜雁

13.梦白

14.田翁

15.枭阳愚夫

16.紫姝

17.问琴

18.冰玉

19.俐利姐

20.秋意素素

21.柴山木棉

22.紫东

23.姚甫凇

24.光明奶奶

25.朱惠玉

26.芳草悠悠

27.文心

28.无关风月

29.苇子

30.宁静之韵

31.闲居愚公

32吴亮德

33.永远在路上

34.月上梧桐

35.梅儿

36.梅吟雨

37.江南

38.心言斋主

39.厚德载物

40.少白

41.夕阳东升

42.王耀正

43.牟国竑

44.董君莲

45.春天

作品欣赏

桐乡市文化名人系列1

有一个名字,叫茅盾

文/南方嘉树(吴汉墀)

水乡江南乌镇,观前街锃亮的

青石,布满足音

它依然记得,曾经有一个少年

叫做沈雁冰。为了革命

雁冰把名字改成了茅盾

从此,一个个走进乌镇的后人

都知道了这个伟大的灵魂

都知道了,有一个名字叫茅盾

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

正是祖国蒙受屈辱

人民经受苦难的岁月

他用手中的笔,作成冲锋的武器

抗击着外来的侮辱

抗击着独裁的暴行

为亿万万劳苦大众呐喊

为千百万仁人志士鼓劲

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光明高呼

从上海,到广州

从新疆,到延安

从香港,到北京

在黑暗的“子夜”中呼唤黎明

在靓丽的“风景”里歌颂赤诚

在一棵白杨的挺拔中,他书写着

华夏儿女壮美的诗篇

他奋斗的历程,浓缩着千万先辈

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

他等身的著作,承载着一代大师

彪炳千古的丰功伟绩

祖国,人民

他朝夕忧虑着民族的兴盛

故土,乡情

他时时牵念着家乡的人民

故乡的唐代银杏,常常走进他的梦中

故乡的昭明书室,总是牵挂他的情怀

就在他身患重疾,行动不便的

耄耋之年

也依然为家乡题词赋诗

赤子的情怀,昭昭天日

家乡的人民,更忘不了他

给故乡,带来的光辉和荣耀

茅盾故居纪念馆

茅盾路

茅盾高级中学

故乡的人民,以最质朴的命名方式

怀念着他的一切

纪念着他的功绩

于是,摩肩接踵的人们来到乌镇

于是,宽敞笔直的马路通往人心

于是,千千万万茅盾中学的

莘莘学子

一载载又一届届,把他的思想

把他的精神,把他的品格

学习,汲取和传承

有一个名字,叫茅盾

有一群“茅盾”,在桐乡大地上

又辉煌地诞生

我们,就是新时代的“茅盾”

正沿着革命先辈开创的

伟大道路,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

不忘初心,砥砺着前行

茅盾

文/清水

少年辞母离乌镇,求学挥毫报国情。

追逐真知崇马列,文坛巨匠留英名。

茅盾

文/梧桐人家

在江南古镇的中市桥畔

一户姓沈的人家

一位惠中带秀的母亲

在谆谆教导着孩子

这就是名扬海内外的

文学巨匠茅盾的童年

母亲的只字片句

深深印在茅盾的脑海里

成就了不凡的茅盾

我们似曾听到

他笔下的揺撸声

蚕娘们的切切私语声

仿佛看到林家铺子

当年的状态

又似曾看到

老通宝无奈的眼神

有一个小插曲

让我久久不能遗忘

在一篇报道中介绍

带着眼镜的茅公

在太阳底下

把白糖里面的蚂蚁挑出

虽然这是一个生活细节

即体现了伟人的

一丝不苟精神

你的每一个展示

给后人留下了

精神财富

我们应有你而骄傲

乌镇应你而精彩

茅盾

文/梧桐人家

慈母软声教,少年铭记心。

伸冤国难耻,别亲赴疆巡。

茅盾

文/云淡风轻

风雨飘摇乱世年,书生报国志弥坚。

如椽巨笔著宏作,盛誉文坛青史篇。

以文学的名义

——写给茅盾先生的歌

文/唐吟

多少次,走进乌镇

观前街上的青石板路

咚咚作响,又分外寂静

多少次走进您的故居

老屋天井那丛南天竹

总默默无语,又似千言万语

一幢普通的江南民居

走出了一位文学巨匠

一个平凡的江南小镇

以文学的名义,便与众不同

一个人,一座丰碑

一个镇,一方地标

您,就这样树起文学标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乌镇,就这样更添风华

梦里水乡,来过便不曾离开

多少次,在立志书院门前驻足

朗朗书声依稀,播下鸿鹄之志

“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走出故乡,走出杭嘉湖

从省城到京城,从北京到上海

您坚定的脚步,早已走向更广大的世界

革命洪流滚滚向前

“五四”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

茅盾——您的名字如此响亮

在“文学为人生”的大旗下

您以如椽大笔,写就新文学的浩浩长卷

多少次,在灯下阅读

一部《子夜》,横空出世

冲破黑暗,呼唤黎明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了里程碑的意义

从《林家铺子》到“农村三部曲”

您书写百姓苦难,为命运呐喊

在白色恐怖下,有幻灭,有动摇

也决不放弃追求光明

在八年抗战的艰难岁月里

您以笔为刃,投入战斗

从《腐蚀》到《霜月红于二月花》

从《风景谈》到《白杨礼赞》

三十年为人生,留下千百万字的传世之作

一支笔,记录悠悠历史

一支笔,写出时代强音

一行行文字,一篇篇华章

引领我们走过子夜,走向光明

走向新中国

多少次,收看开国大典记录片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目,您登上天安门城楼

亲历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

从那一刻起

您肩负起文化复兴的重任

十年浩劫,您被迫搁笔

直到粉碎“四人帮”

八十高龄的您,创作热情如火山喷发

为我们留下又一部传世之作——《我走过的道路》

弥足珍贵的二十多盘录音带

凝结着一代文学巨匠六十年风雨人生路

多少次,阅读您那两封特别的信

一封写给党中央

说出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最后的心声

一封写给中国作协

捐出了一字字写成的25万元稿费

为新中国文学事业做出最后的贡献

于是有了后来的茅盾文学奖

您看到了吗?

一代又一代文学青年

来到您的像前朝圣

追随您的脚步前进

您听到了吗?

一代代敬您爱您的人在研读您的作品

您是中国新文学的坐标

也是风雅桐乡、文学乌镇的坐标

您是一面旗帜,在高山之巅迎风飘扬

多少次,随着人流

走在小镇橹声欸乃的古韵里

一样的小桥、流水、人家

不一样的乌镇

是因为悠悠市河,有您明媚的倒影

是因为长长小巷,有您曾经走过的足印

您走过的路,在陈列室里写着

络绎不绝的观众,在一遍遍阅读

您那么高大,高到够不着

但当我们走进那幢百年老屋

听您讲《可爱的家乡》:

“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

从未遮断我的乡思……”

您又是那么普通的一个人啊

分明是我们的邻里乡亲

一个在外漂泊奋斗的游子

那一年,您的骨灰安放在了故乡的陵园

乡思百年,游子归来

那一年,“茅盾文学奖”在乌镇颁奖

以文学的名义,再一次诵读您的《西江月》

“昭明书室依稀,唐代银杏宛在”

茅盾故居

文唐吟

水乡乌镇美名播,立志书楼自不孤。

子夜声传吴越地,观前小市识通途。

茅盾,你没有离开过乌镇

文/袁广学

茅盾先生来了

呱呱坠地的声音

犹如一道闪光

划破江南水乡

照亮青石铺饰的乌镇

喝着古运河的乳汁

听着慈母的叮咛

踏着春夏秋冬

走过无数次小桥流水

在植材小学的摇篮里

写下无数篇日记

水乡的欸乃声,茂密的桑园

都成为洪流喷薄的源泉

乌村的蚕农

走进了春蚕

缫丝厂的兴衰

写进了子夜

小镇的商人

演绎了林家铺子

这些名震海外的巨著

都折射着故土的影子

从母校植材小学

到家乡石门中学

从乌镇影院

到桐乡文艺

留下隽秀的茅体

遒劲生辉

世界著名的乌镇

有世界著名的茅盾

茅盾纪念馆的木门

每天穿越着潮水般的游人

瞻仰睿智俊貌,揭秘成长过程

风华正茂的书生

才华横溢的茅盾

定格在沈家,定格在乌镇

茅盾

以自已的名字命名

把小说创作的最高奖

从北京带到乌镇

给了白鹿原

给了芙蓉镇

集聚中国顶级的墨客骚人

茅盾,永远在乌镇

携手丰老钱老与木心

鼎立起桐乡,历史文化名城!

茅公赞

文/袁广学

枕水之家出雁冰,老街增色便闻名。

夕阳如点燎原火,子夜犹听破晓声。

位赫不忘慈母教,功成还思故乡行。

文豪远走高飞去,留下拳拳爱国情。

怀念茅盾先生

文/一苇

秋叶经霜色更浓,冰痕雁迹几曾逢。

街廊难觅林家铺,桥巷犹闻子夜钟。

寂寂乌墩融墨韵,悠悠碧水润文宗。

身名设奖千秋业,遥见先生向远峰。

茅盾一乌镇的骄傲

文/严怡萍

江南水乡的美

如诗如画

一样的古镇

一样的老街

不一样的乌镇

乌镇诞生了一位文学巨匠

乌镇走出了一位革命先驱

乌镇是茅盾的故乡

茅盾是乌镇的骄傲

立志书院的朗朗书声

茅盾成长的故事

多少年来

哺育和激励着故乡子弟

一步步走向文学殿堂

白杨礼赞的抒情散文

见闻杂记的自编集

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步曲

一篇篇经典之作

是中国散文创作的新航标

二首《西江月》

是盛赞家乡新貌的倾情之作

茅盾文学奖

更是中国文学创作的最高奖

茅盾的文学成就

确立了茅盾小说巨匠的历史地位

茅盾的光辉形象

将会光华四射流芳致远!

茅盾

文/芷桐

古来圣学笔头笺,铁马金戈志向前。

子夜春蚕文遂字,新乡人是沈公编。

注:新乡人指茅盾与胞弟沈泽民、同乡萧觉先等在乌镇组织“新乡人社”,出刊《新乡人》。

茅盾——桐乡的骄傲

文/沙鸥

一个熟悉的身影

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名字

那是岁月的回响

十里洋场黎明前的子夜

故乡春蚕的蠕动

林家铺子的命运

都是您

萦绕在心的牵挂

黑暗中

您用文字呐喊

阳光下

您用真情呼唤

中国文学的巨匠

您站在世界的巅峰

心中却有柔软的温情

那就是故乡

您怀念依旧的银杏

怀念零落的书院

更惦记家乡的莘莘学子

深深的眷恋从您的

笔尖流淌

故乡的人民以朴素的情感

牢记您的名字

一所所学校

一条条街道

茅盾纪念馆

记录着您光辉的一生

茅盾大道

走出了一代代后来者

茅盾中学

传承着您的精神和思想

新一代的年轻人

也将从这里走向远方

不会忘记您的嘱托

永远继承您的初心

桐乡人民心中记着一个名字

——茅盾

访茅盾故居

文/常成顺

重来名镇谒前贤,依旧门堂珍物探。

浊世几人悲子夜,尘埃众目盼春蚕。

足音商绕庭廊曲,鸿志势争龙虎潭。

最是临终心底语,至今响彻大江南。

注:茅盾临终前写给中共中央的要求追认其为中共党员的一封遗书。

赞茅盾

文/霜雁

桐乡圣地诞名家,撰写长篇二月花。

文艺先驱心向党,无私捐献后人夸。

赞茅盾先生

文/梦白

运河之子志凌云,勤奋耕耘著美文。

传播真情惊读者,流芳百世建功勋。

茅盾

文/田翁

硃墨圈评点幼童,植材赐教与时通。

文章早有凌云志,科第无非大器公。

一片丹心忧社稷,满腔碧血斗苍穹。

春蚕作茧悲哀泪,子夜激扬民族风。

茅盾礼赞

文/枭阳愚夫

对党忠诚书子夜,匡扶正义笔当枪。

文坛旗手桐乡有,忧国忧民一世殇。

茅盾先生

文/紫姝

一个偶然,与老师

走进乌镇

小桥下的流水

围绕小河盈盈流淌

水墨的江南哦

柳叶摆风,轻点过往行舟

一托宽的小巷

听见青石板上流动的足音

没有一丝尘灰

细雾润过的古朴门楣

格外清丽

一座牌楼,一座石桥

一棵盛唐的银杏

记录乌镇久远的年代

旧墙上方匾

镌刻

斑驳的院落,墙面上

隐约从

走来那个温婉女子的自信

前的热闹

与的幽静

点点留在眼中

一步一影

包含茅盾先生的伟绩

乌镇因茅盾而闻名

茅盾因乌镇而眷恋一生

而我们自豪

只因他们同是桐乡人和景

不舍不舍

一路娓娓道来

看着,念着

长廊,古巷,流动的人群

带走一个乌镇

牢记一位名人

啊,茅盾先生

茅盾先生

文/问琴

小时候每年去舅舅家作客

总要沿着小河观赏一间间别致的木屋

看着主人用木桶在河里提水

蹦跳在小巷的石板路上

闻着定胜糕散发出来的清香

长大了去舅舅家

就会带着崇敬的心情

踏进茅盾纪念馆的院落

在“立志书院”中看着先生十三岁时的作文本和他最后的手迹

如今和老同学去乌镇

粉墙黛瓦下的江南姑娘

己成为五联网的永久举办地

革命文学家茅盾先生的遗愿己经实现

最高荣誉文学奖己成为文学界一颗璀璨之星!

茅盾

文/冰玉

身上生出铠甲

左右前后

都无法突破

干枯的声音

杂乱无章

是风在行动吗

心思如云似雾的飘落

水乡的晚风青石板紧拥着我

想打捞的目光

如南天竹般抱紧我的身躯

从虚中来

到虚中去

想逃避的时候全世界都不见了

与沉默对峙是场持久战

荒芜蔓延至笔尖

向左或是向右

都以一种痛点抵达

由茅盾作品想到的

文/俐利姐

高铁站口把朋友接上

车轮沿着乌镇大道驶向前方

朋友是奔着茅盾先生而来

想看看水乡乌镇

想看看茅盾故居

也许是同门沈氏的缘故

我从小就对茅盾先生特别膜拜

读了《林家铺子》

曾在在本镇的店铺门前

寻找昔日的影子

幻想着林老板和明秀的出现

幻想着燃起当年抵制日货的激情

因为一部农村《三部曲》

我回乡体验生活

效仿爷爷奶奶干起农活

采桑养蚕学纺织

拔秧种田脱谷粒

体会了一番劳动的辛苦

茅盾笔下的老通宝

农村也是随处可遇

他们固步自封,观念陈旧

而今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读着《白杨礼赞》

带着对白杨树的挚爱

我踏上去甘肃蒙古的旅程

在黄河边上亲吻了朴实的白杨树

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让人如痴如醉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

而茅盾先生更是不平凡

乌镇的水土养育了他

他把乌镇推向了世界

他用自己的名字创建了文学最高奖

给世界传递了一张桐乡金名片

"到乌镇了"

要不是朋友提醒

我还在茅盾先生的文字中畅想

街上蜂拥而至的游客

构筑了另一幅美景

要是巨匠在世

看到当今的变化

不知又会生出怎样的笔花

作为茅盾先生的同乡

文学爱好者们

要接过先人的笔

沿着先人的足迹

再激再励,发奋图强

为桐乡谱写新篇章

茅盾——乌镇的骄傲

文/秋意素素

走进乌镇,上船或是下船

都走入了美丽的风景

让我停留最久的

依然是一代伟人的家

——茅盾纪念馆

茅盾,您是家乡人民的骄傲

您从乌镇走向了世界

在文学的道路上,您开辟了

新文化行动的前进方向

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来到您的铜像前

我成了一个虔诚的信徒

从《子夜》到《林家铺子》

从《风景谈》到《白杨礼赞》

文学的典范,震撼的作品

抒写出您博大的胸襟

那伟岸白杨

不正是您先生的化身?

桐乡,家乡的人民

牢记着您的伟大

与崇高,茅盾中学里的莘莘学子

一代又一代,新的年轻人

传承着您的精神与思想

自强不息,勇于创新

因为有了您,桐乡乌镇

更加熠熠生辉,让人向往不已

因为有了您,浙江乌镇

成了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地址

成了世界互联网的中心

因为有了你,中国乌镇

更加荣耀,更加享誉世界

先生您,茅盾

不仅是桐乡人的骄傲

更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每一个走进乌镇

每一个来这里寻梦的人

都可以,找到一份远离喧嚣的

静谧,慰藉心灵

茅盾

文/柴山木棉(河北)

乌镇

江南水乡

走出一位革命骁将

背上简单的行囊

踏上全民抗战的路上

笔耕就是他的主战场

给麻木的民族带来了精神食粮

做一棵挺拔的白杨

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抨击侵略者的无耻

抨击独裁专治的暴行

为生活在子夜里的人们

把黎明的晨钟敲响

睡狮猛醒势不可挡

邻家铺子的人不会忘却他的违绩丰功

使中华民族有了希望

看到曙光

一座丰碑矗立在中华大地上

他是伟人是宗师

指引民族前进的方向

惊涛骇浪永闯

他是航标是灯塔

把民族复兴的道路照亮

世界名人录上

永刻着革命前辈的名字

让世人熟知

有一个名字叫矛盾

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乌镇.茅盾

文/紫东

第一次到乌镇的时候

就被她深深吸引

不仅是因为她的水美

更是因为先生---茅盾

在阳光的照射下

波光潋滟里

《农村三步曲》、《林家铺子》、《手的故事》、《有志者》......

闪烁着灼灼光华

乌篷船上

微风吹来

翻起手中的一页页书笺

上面的个个文字

都浸润着先生的汗水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前进

今天,我再一次抵达乌镇

西栅的青石板路上

先生的足迹犹在

也不知是自觉地还是不自觉地

突然发现自己正在顺着这些足迹往前走

又听到了身后

更多的脚步

在追随着,前进!

茅公雁冰

文/姚甫凇

未有太右,不曾太左

脚跟剌入大地,

你便是那棵白杨树

没有高调,也不低调

始终如一

就是古镇乌镇调

假如没有你

产院传出的

未必不是难产哭声

假如没有你

写实主义必没那么实

现代文学必有所失色

更多的假如更多的必………

非只老巴人间喜剧,

请读尽茅公文字

也是编年史剧

读茅盾《大地山河》有感

文/光明奶奶

不见你高谈阔论慷慨激昂

把个大地山河吟诵得

气吞万里壮阔英飙

不见你用神来之笔妙笔生花

把个西北高原西北河流

西北冬雪

描绘得如痴如醉声情并茂

只觉得你就坐在我对面

眼睛含着仁慈的光

嘴角露着似有若无的笑

文静柔和的声音

娓娓细说普通平凡的

高原河流冬雪

西北的地貌

感受到了你内心涌动的激情

感受到了你对中华大地的情思

感受到了你隐藏着的巨大语言魅力与哲思

于是我的心和你一起跳

茅盾

文/朱惠玉

绿波围古镇,有子德鸿崇。

银杏依然在,霜花几度红。

春蚕春又去,子夜子时终。

儿女家乡老,思卿慕古风。

致敬,茅盾先生

文/芳草悠悠

古镇的美丽,让人沉醉

小船悠悠

撸桨发出吱吱的轻响

游河的人们

声声的赞叹,这份水乡风情

孕育出了

文学界的璀璨之星

革命文学家~~~茅盾先生

他的光华,百年流淌

熠熠生辉

遥想,儿时的先生

是否也曾在小巷深处

撒欢奔跑嬉闹

他一定,在书院堂内

专心致志求学

烛光下,提笔而作

灵感满满

而今,茅盾先生

开辟出的一片文学天地

在桐乡的无数莘莘学子中

传承

今天的我们

沐浴在先生的光辉下

正精神饱满地

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更加绚丽的明天

深深地,我向先生致敬

茅盾

文/文心

寡母忧国运,心期华夏宁。倾情培养栋梁成。播下鹄鸿远志,奔光明。

大笔如刀舞,横空扫雷霆。华章传世为人生。文学奖凝厚望,雅风承。

有一个名字叫茅盾

文/无关风月

江南水乡古镇的青石板

一位青年缓缓走来

带着子夜风

带着春蚕的沙沙声

带着林家铺子,杯盏的碰撞

也带着故乡不息的乡韵

演绎着水乡的三部曲

从立志书院的朗朗书声

走向,革命洪流的坚定步伐

铸就了一个文化战士

用笔作刀,书写着《腐蚀》

《白杨礼赞》,《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部部巨著

激励着中华千万志士

一个文学巨匠诞生了

他的名字叫茅盾

他,日理万机的投身革命

投身新中国的建设

心中仍惦记着,那棵

唐代的银杏

那个依稀的昭明书院

将浓浓的爱

融化在《西江月》

《可爱的家乡》的字里行间

为了记念他的丰功伟绩

人们创立了茅盾研究会

创立了茅盾基金会

以茅盾文学奖,鼓励和培育

文学后辈,不忘他的初心

家乡的人民记住了他

以茅盾的名字命名

从小学,中学到大道

为了纪念他

建起了茅盾纪念馆

有一个名字叫茅盾

他的光辉历程,将永远

留传后世

他永远是,我们

学习与敬仰的,楷模

一代文豪,启迪着我们

文/苇子

一篇《风景谈》指引我

走进了风景的内涵

走近了文学的殿堂

乡下孩子简单而质朴的生活

便有了远方梦想追求

春天绿油油的麦田

桃花梨花满枝头

秋天满田坂金黄的稻穗

那只是播种与收获

风景是离我遥不可及的奢望

文学更是高不可攀的梦想

却原来最美的风景正是这些

质朴的画面伟大的人类

却原来文学就是江南塞北

你我他我们芸芸众生

《子夜》让一个乡下丫头

见识了都市的喧嚣与繁华

光怪陆离的画面眼花缭乱

形形色色的人物活色生香

死抱着太上感应篇的吴老太爷

如古老社会的僵尸迅速风化

工业巨头吴荪甫起伏沉浮

金融大亨赵伯韬跌宕变幻

纷乱错杂的矛盾纠缠不清

勾连出三十年代大上海的风云

林老板谙熟商业刻苦耐劳

在三座大山的高压里

周旋挣扎苦心经营

挽回不了林家铺子的厄运

林大娘坚强明智疼爱女儿

江南市井女人的风范

曲折坎坷中的打隔声声声

叩动水乡小镇市民的心弦

时局动荡经济萧条

《林家铺子》的命运

正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宿命

老通宝的身上

太多我的祖辈父辈的影子

采摘桑叶辛勤耕耘

不眠不休的精心饲养一熟

又一熟春蚕上山结茧

好不容易熬到一年秋收季

丰收却难敌饥饿

《春蚕》《秋收》《残冬》

艰辛劳苦的农民在绝望中

悟出了武装斗争的唯一出路

桐乡走出了茅盾百年来

一代代学子的生活

因了您而丰富充实

一代代青年的狭窄的视野

因了您而开阔明亮

一代代热血青年的人生

因了您而奋发有为

乌镇观前街17号

走出了一代文豪茅盾

江南水乡的桐乡便谱写了

现代文坛的精彩亮丽的一笔

吴荪甫林老板老通宝

构筑起中华民族苦难的过去

苦难的过去激励着我们

创建出一个强盛伟大的祖国

致茅盾

文/宁静之韵

跨入人杰地灵的桐乡乌镇

便与您相遇

举世闻名的文坛巨星

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一一茅盾先生

我怀着敬仰的心

品读您的高尚品德

您把一生辛勤耕耘的稿费

捐赠

设立茅盾文学奖

鼓励后代人

创作出优秀的长篇小说

品读您的作品

从《子夜》到《林家铺子》

从《春蚕》到《霜叶红似二月花》

从《白杨礼赞》到《风景》

都淋漓尽致反映出

您的智慧与超越的才能

我翻阅着您谱写的小说

荡漾在素笺上的字里行间

吸取蕴藏在文化内涵里的精华

深刻了解当时的社会情景

您手中的一枝笔

似战士手中握着的钢枪

发出的一声声呐喊

似战士冲锋的口号

冲破层层黑暗的屏障

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如今,您的故乡

乌镇,已建设成一座

著名的旅游古镇

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当人们纷纷踏入

茅盾故居纪念馆

欣赏您的作品

怀念您

您的精神与思想品德

必将一代代永远传承

忆茅盾先生

文/闲居愚公

子夜何时到五更?春蚕作茧雨无声。

林家舖后沙沙响,已是残冬续笔耕。

赞茅盾

文/吴亮德

童年极力效鸿鹄,一笔一划轩伟功。

胸有怀才凌云志,满腔热血感苍穹。

茅盾(新韵)

文/永远在路上

桐乡降巨星,文曲放光明。

礼赞白杨树,歌吟二月风。

忠心跟党走,壮志赴民情。

德业群星慕,群星德业承。

赞茅盾

文/月上梧桐

子夜风云史鉴真,春蚕二月笔如神。

文章遗愿峰高立,德业高怀泽后人。

赞茅盾先生

文/梅儿

仙乡古镇出奇人,绝世文章永浴春。

为救苍生投革命,满腔热血一功臣。

茅盾

文/梅吟雨

历尽风云痴伏案,笔耕曲直吐辛酸。

春蚕作茧丝方绝,子夜击钟声亦寒。

几十流年展兴废,万千读者懂艰难。

满腔热血纸间诉,一片忠心赤胆肝。

站在茅盾的像前

文/江南

走进远古的宁静

时光仿佛倒流了千年

我极力地寻找着你的闪光和文明

立志书院内你半身白色的雕像

象在诉说乌镇的过去、现在和末来

中国文学近代史上的骄傲

文学巨匠的头衔

象是你笔下礼赞的白杨

高高地耸立在

巍巍华夏广茂的原野

不止一次屏住呼吸站在你的像前

用我完整的军礼向您敬礼!

想在你的面前写点什么

却又什么也写不成

仿佛有人在说:

孩子流沙和细水多会涓涓流逝

我终究还是那个木讷的扰人

想在你像前唱支歌、却歌喉沙哑而作罢

想在你像前跳曲舞、却总是跟不上舞曲的节拍

于是我站在你的像前一一变成了木人

缅怀茅盾

文/心言斋主

春蚕泣血诉残冬,子夜迷茫叹碧穹。

呐喊声声民众唤,神州谁不仰茅公?

注:《春蚕》、《残冬》、《子夜》、皆为茅盾著作。《呐喊》是茅盾创办的刊物。

茅盾

文/厚德载物

鱼米之乡育大家,文章出众世人夸。

丹心一片青云志,问鼎巨坛无际涯。

忆茅公

文/少白

秋收子夜雾残冬,大地山河烽火浓。

月亮黄昏风景侃,林家铺子去何从?

茅盾

文/夕阳东升

英雄救国智谋勇,雅士书生笔墨轰。

只为民族解放路,沥血呕心志趣同。

文学巨星沈雁冰

文/王耀正

玉宇尊文曲,儒门敬孔风。

宿光临晓露,吾辈仰茅公。

茅盾

文/牟国竑

一生摆棹潮头浪,试换新天寻曙光。

笔揭心声当剑舞,身驱蒋寇举旗扬。

倾心报国存肝胆,竭智赴汤披雪霜。

子夜春蚕勤织茧,宁将热血写华章。

茅盾

文/董君莲

沿着先生著作的字里行间

一垄一垄,翻耕家乡

播种文化的传承

田垄中,从指尖流出的泥土芳香

使我联想起播种人的生命能量

用一片桑叶,把老通宝艰辛梦想变成

林家铺子里,故事讲述的现场

跟随着从古镇,到省城航班的小火轮上

一路上家乡俚语,成了文学篇章

江南也有白杨,笔直的脊梁

大写,水乡老街老巷巨鸿篇章

古镇也有礼赞,风骨犹存的文化底蕴

腾飞,风雅辉煌的桐乡

茅盾

文/春天

文学先人有茅盾,春蚕佳作绘乡情。

朱砂伏笔忧民志,四处奔波报国诚。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我们》

《凤鸣诗刊》创建于年3月。是《中国力量诗歌联盟》成员。诗刊由桐乡市诗词楹联学会指导,每日推送一期。诗刊以作者个人专辑为主,同时开设如下栏目。

1.《同题诗会》每周一期。

2.《南风诗评》每月二期。

3.《精选荟萃》每月一期。在同题诗中选录优秀作品,并简要评语。

4.《诗教园地》不定期。主要刊登诗教基地师生的作品。

5.重大事件专题栏目,不定期。

6.采风、联谊、其他活动等专辑,不定期。

7.组织参予的各类诗歌比赛专题。

本刊自今年开始已开设原创保护、留言、赞赏功能。欢迎读者留言、赞赏。个人专辑的赞赏费初步确定50%作为作者稿费(不足50元不计),其余留作平台日常运行费用。

欢迎来稿。来稿要求以诗词为主。古体诗、词10首以上;现代诗、散文诗5首以上;诗评一篇。并附字左右简介,近照二张。稿件必须原创,文责自负。如果是转载必须注明。投稿后请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zj/9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