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振兴传统文化,我为国乐发声
琵琶
”
近年来
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在我们身边复苏
它们似乎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
那样无法触及
这样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热
同样在国乐中悄然兴起
但是在大家的印象当中
有高雅的古琴
灵动的古筝
也有婉转悠扬的竹笛和箫
但是被称之为民乐之王的琵琶
似乎是陌生了些?
等一等!
中国的民乐之王非琴也非筝
也不是常见的笛子和二胡?
是的!
就是有着异域风情的琵琶!
何为琵琶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比”指“琴弦等列”。“巴”指这种乐器总是附着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触人体相异。
说到琵琶,大家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唐代白居易著名的《琵琶行》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描写的就是琵琶的声音特质。也正是这样的妙音,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在转轴拨弦之间就可以为成曲先有情,才使得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听过了琵琶女的琴声和不得志后,泪湿了青衫。
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
——唐·牛殳《琵琶行》
译文:不知何人用刀削制的这一琵琶,三尺春天的冰一样难得,而且五音俱全。一但弹起来时,好象把真珠袋撕破,真珠迸落在金盘中发出时断时续的圆润声音。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
——宋·苏轼《诉衷情·琵琶女》
译文:小莲刚刚给琵琶调弦,声音清越,好像要冲破云天。
琵琶的构造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上端又称“颈”部,即“相位”之处,中下部分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身部背面,称作“琵琶背”,背的上端与头相接,背的中下部与面板相粘接。腹内另有二条横档和几个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处。
琵琶的发展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唐朝可以说是琵琶发展的巅峰时期。上至宫廷奏乐,下至民间演唱,琵琶逐渐在乐队中处于领奏地位。当时的琵琶不仅在外形上变得更加精美,在演奏手法上也将用拨子演奏改成了用手弹奏,横抱琵琶改成了竖抱琵琶。琵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历史长卷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琵琶名曲
琵琶的十大名曲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十面埋伏》了。《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垓下决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
振兴传统文化,我为国乐发声
走进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
才能让民乐的兴起不只是一时的“文化热”
学习中华民族的统乐器
才能使世界听到更多的
中国音乐,中国声音
让炎黄子孙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END-
经济学院新媒体中心
图文编辑:胡雨琪韦怡妃
责任编辑:范海蓉
审核:田志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