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06/6084139.html
女儿国第二辑《妈妈的故事》
征稿|女儿国第二辑:妈妈的故事征稿推送发出后,我们很荣幸地收到了许多稿件。编辑部希望成书能将所有稿件共置在一个开放的框架之中,文章之间参互成文,显现每篇文章独特面貌的同时,不同篇章的意涵能相互渗透、补充,力求说一个尽可能完整的“妈妈的故事”。
在收到的30位作者的投稿中,有些形式比较特殊,如简历、行为表演等。我们保留了每篇投稿作品的原貌,没有任何的修改或删节。文章的编排上,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编辑部有意以一些文章作为分割线、楔子或者船帆,以此挑明文章间的互文关系,让读者产生波折的阅读体验。
在视觉设计的部分,因为稿件的内容让我们联想到日出、日落时分,因此封面的设计采用了柔和的渐变色,透过封面能看到底下被遮挡住了一半的“妈妈的故事”。由于稿件的图片大部分是生活照和网页截图,内页的排版则更多考虑到图文之间的关系。我们想让读者在快速翻动书本的时候,以图片去感受每篇文章的气质,而在仔细阅读文本内容时,图片又能后退一步,交还读者一个安静的空间。
《妈妈的故事》目录,女儿国编辑部,
01
(节选)妈妈的选择
?匿名
推着自行车往家里走,双腿像是灌了铅一样,怎么也使不上劲儿。
早上组长又来车间了,问什么时候交下岗同意书,我没吱声,却比平常更麻利地给手里的白酒瓶套上了纸壳。下岗这事儿,我跟孩子她爸也商量了好几天,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下岗”的意思是厂里以后都不管我们了吗?把车间里能问的人都问了个遍,也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好在厂长说以后我们可以继续住在单位分的房子里,说是房子本来就是归我们的。厂里分房的时候,我才刚刚结婚。厂长说年轻人身体好,多爬几层楼梯也没问题,就把顶层右边的二居室房子分给了我们。结婚不到一年我就怀孕了,一个身子拖着两个人,从五楼爬上爬下,倒也没觉得多么轻松。
厂里的人都愁着为下岗后的生活谋个出路。前几天听车间里的小刘说要去南方找工来做。他进厂进得晚,直到快下岗了也没赶上厂里分房,就一直住在临时的单身宿舍里。他说我们这边的工厂越来越少了,但南方那边工厂倒是越建越多,说是在那边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也不知是真是假……
……
关于我妈下岗的事,我是很多年以后从她的回忆里慢慢拼凑出来的。她下岗那年,我三岁,当然搞不明白“下岗”意味着什么,以至于后来,关于我和我妈之间的分别,我也很难由因到果地去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
用我妈的话说,下岗后的每一天“精神都是绷紧着的”。早上醒来后和晚上睡觉前,脑子里想的都是同一件事:究竟从哪一天开始,我们家会因为她的下岗而彻底滑向深不见底的贫穷。像是倒数着随时都有可能轮到自己头上的命运,无奈和恐惧之后只剩下面对宿命时的束手无策。
下岗后,妈妈在家居城里卖过家具,也在餐厅里当过服务员,从早忙到晚,从东奔到西。那时候下岗的人比比皆是,大家像是放闸时泄下的洪水,不知道究竟会被冲到哪里,但就是不敢落后于人。以前在厂里上班的时候,我妈以为只有她们厂里是靠人情过日子的地方。后来到了外面才发现,原来哪里都一样。有关系的人总能轻而易举地把没关系的人挤掉,即便只是百货大楼里一份枯燥乏味的销售工作。在辗转了几份临时工作后,捉襟见肘的生活留给我妈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开年幼的孩子和年轻的丈夫,独自一人到外地去给生意刚有些起色的舅舅打工。
为了孩子就必须离开孩子,为了家庭就必须离开家庭。对于年轻的妈妈来说,生活的重担里永远夹杂着无解的悖论,“那时候感觉每天都被生活拖着在走,心里再没底也不敢多想,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妈妈外出打工的那年,我5岁不到。出发的那天凌晨,明晃晃的路灯照着马路,投射下的光线并无法捕捉到任何影子。昏昏沉沉的三个人呆呆地站在路边,望着混混沌沌的夜色中缓慢驶来的大巴车。在车上,我和爸妈坐在一排,我一直靠着爸爸迷迷糊糊地睡着,还以为那不过是普通的一天。分别的时候我有没有哭,或者我妈有没有哭,我都不大记得了。分别时的情绪,对我来说已经遥远、模糊得无法辨别真伪了。
02
(节选)妈妈们
?福
女人们,母亲们,像版画一般,木刻在福的心里。男人们,父亲们,却是模糊地消失在记忆中。
03
(节选)芸娘,
?七十八点钟
一个女人会影响三代人。
……
一段时间之后,怀孕快要临盆的芸娘正歪在炕上小憩,忽然看到那条蟒蛇游进了屋里,到炕边上,忽地像放生它那天一样立起了前半个身体,直看着她,她猛一惊,说:“你怎么不到野地里去,被人碰到会给你打死的,快回去吧!”
……
在生命最后的几年,她已经逐渐忘记了所有人,偶尔会认出自己的女儿,她对对方说:“啊,你这么老了。”
04
(节选)MOMAMA
?SYJ
我一直对身体表面的各种疤痕感到非常不忍。在肾脏手术后,奶奶的腰旁多了一道斜挎腰间的十几厘米的刀口,手术不久后,刀口本身是较深的红色,比较光滑,刀口两侧还分布着缝线的小孔,当时的伤口仿佛并不完全对齐。现在,伤口本身的颜色变得更接近肤色,没有那么突出,更像一条深红色的,断断续续的彩铅笔道,使人能较少地产生疼痛相关的联想。在起搏器手术后,奶奶的左肋上方多了一道较浅的竖直切口,以及一个略微凸出的扁椭圆形金属仪器。这个仪器有着恒常的功率,提供稳定的心跳数据,使她不能平常处理今后的每一次安检。我是她最亲近的女性晚辈,得以有机会抚摸这些伤口。
……
姥姥是家中老幺,当时家中有4个年长的兄姊,小到看家,大到打草,放牲口和锨土以便引水灌溉农田都是当时的年代里一个农家的孩子几岁到十几岁间就要承担的工作。姥姥作为家中老小也不能免于这样的工作。而这件事最大的悲苦不在于每个孩子不能免除的体力劳动,而是被忽视的,被渺小化的,为家庭出力也得不到家人注意的小女儿。我不知道这种被否认,被抹去的阴影伴随她了多久,怎样消解于她对晚辈的关怀和爱护中,也不知道她隐忍的性格和妈妈直来直去,有时泼辣的性格有多少关联,我只徒劳地希望她能更自私一点,对他人更苛刻一点,即使自私不得已作为孤独的铠甲。如果没有这种利己主义的冷酷,又如何面对童年记忆的重击,自己的存在被最亲近之人从根本上忽视的痛感呢。
05
(节选)想象力
?蕉农
不过真的像她说的话一样,很多事等我长大就明白了。今年我25岁,我的不满、我的欲望、我的恐惧,都给了我一张看懂她日记的女人特权解密卡。在年至今她停留过的所有时间海面上,我开始可以随着她的情感波流一频一频地向彼岸漫延。也忽然感受到我不是被她生下来的,我是被她传送过来的。组成她的即是组成我的,我们是同一片海水,带着她的频率,在她振动的时候共振。
对她的想象力拓宽了我对所有妈妈的想象力。
06
(节选)大雁的房间
?小禾
阿林和大雁一个房间,小禾一个房间。阿林有他的书房,小禾有自己的卧室和书房,但大雁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房间。有段时候,看到阿林和大雁常常闷在自己的房间写作和学习,大雁会在过道里撒气式地喊道——“你们都有自己的房间,就我没有呀!”。发现没人应她,有时她会到小禾的房间来诉苦——“你这个书桌书柜真好,我也好想有一个这样的房间啊”。小禾有时会安慰几句,听多了却开始担心——“她不会开始觊觎我的房间了吧?”。大雁诉求最激烈的时候,小禾和阿林会盘踞在自己的房间里打趣地对大雁说——“大雁你还有客厅啊,还有厨房呀和阳台呀”。小禾记得自己还添油加醋了一句“大雁,你哪里需要有自己的房间嘛”。长大之后,小禾觉得自己曾经真是蛇蝎心肠啊。
《一间自己的房间》弗吉尼亚·伍尔夫
07
(节选)关于母亲关于家
?闫佳萌
我们的三口之家和别人不大相同,是由三代性格迥异的女性组成。我为我的家庭做过很多在外人看来极不孝顺的作品。先是偷偷录家里吵架的内容,整理成文字之后以朗诵的形式大肆宣扬。接着又是在家里大搞竞选,想要颠覆家长制,要换掉现在的“家长”。但其实我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在这漫长的痛苦与快乐交织的岁月里,去校正和妈妈,和妈妈的妈妈的关系,与那些童年的记忆和解。
……
第二届家庭竞选
行为表演、影像记录
视频记录了我们一家三口,三代女性,我,妈妈,姥姥。以竞选的方式竞选家中“家长”一职。作品始于年8月第一次选举,这是第二届。作品以年为单位,每年执行一次换届选举。因此形成长期计划。在每年一次的换届选举中也能看到我们一家人的该时间段的生活和关系状态,也是每年的家庭中问题的总结。
我希望通过开诚布公的家庭竞选活动,对这样特殊的家庭活动以影像记录,在活动执行和后期回看影像时,整理和自省自己在家庭中的话语模式与行为方式,从而建立更好的家庭关系。计划以一种温柔的反抗方式,尝试挑战和改善这样的家庭关系。竞选的过程和结果也有着某种政治隐喻。
《第二届家庭竞选》闫佳萌
08
(节选)你好梁女士
?玛丽帽子
试图将我们的小家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像拼图一样拼凑起来。而我明白,这张拼图的C位,一定是我的妈妈,梁女士。
她说:“那时候什么都不懂,有人突然一下子让你觉得自己被重视,那是第一次被爱的感觉,以后也再没有这么草率地选择过了。”家中三个姐妹,受挤压的总是中间的那个。
作为老二的她,从小到大都是学校的校花,在中学时还是长沙市青年杂志的封面人物。喜欢唱歌、喜欢排练舞台剧,但这些统统被脾气执拗暴躁的外婆一棒子打死,并且以花里胡哨不学无术的名义封为“二流子”。家里三个女孩,经济压力大,要供老大读大学,还在为给小女儿打通关系交择校费发愁,于是成绩原本不错的老二没有考大学,留在了离家不算近,还需要住校学习的技校上学。
“女孩子家稳定一点好,念完书单位包分配直接就能工作,对家里也好,对妹妹也好。你懂事一点,将来不会像我们这样辛苦。”外婆低头抽着烟,呆呆地盯着地板,这样对妈妈说。
她觉得这样也不错,住在学校至少不用每天回家听父母吵架,不用早早地放下书包搭着木凳子去给妹妹做饭弄得一身油烟味;不用担心自己写的日记本抄的歌词写的诗被母亲翻到而遭到责备;不用再和大姐抢洗澡时间和衣服——当她开心难过想唱歌的时候至少她可以放心地唱,而不是在狭小的房间哼唧时,遭受姐姐的白眼和妈妈的责骂。她时常躺在床上抱着自己的日记本,望着身边睡着打着呼噜的姐妹,默默流下眼泪。
09
(节选)母亲的简历
?汤美艺
因此我更想了解母亲与工作的联系。
我和母亲聊聊她曾经做过的工作和最想做的工作。我还试着帮她的履历做了一些词语的润色,思考全职主妇的简历是否还能在社会找到工作,找到怎样的工作。或者能找到被我们误解全职主妇的闪光点。试着了解她曾经的一部分。让我从中可以更了解母亲,更了解家庭和了解我自己,也许也只是女儿的一次参考吧。
《母亲的简历》汤美艺
10
(节选)我的母亲
?大红
年的最后一天,我的母亲说:“我觉得我还是不够成熟。”
11
(节选)我的妈妈
?更生
很多人是从成为妈妈的那天失去了自我,可是她啊,我觉得出生那一刻她是她,后来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她都是在为别人而活。她时常感叹,她为亲情付出了一生,到头来孑然一身。很多东西我不能说,但是有一句话想说给她听,下辈子换我来做你妈妈,好好的给你足够的爱。
12
(节选)女儿眼中的妈妈
?梨梨
小时候到现在有记忆以来,二十多年了,作为女儿,一直觉得我妈是一位很酷的女士,从小会尊重我让我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零食、玩具、衣服以及不同的考试,甚至上学,上课。我是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我问过我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她毫不在意地说:你不爱上那就不去了呗。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高三,艺考后我身心状态都处于很差的地步,同样也是打电话给我妈妈哭说不想上晚自习,∴她也是给我说了同样的话:不想上就不去了呗,想去再去吧。以至于我当时混迹麦当劳三个月后直接高考还很快乐,当时我觉得我妈妈是个非常开明的母亲,现在呢,就是突然体会到她一直在无条件地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选择和决定,她曾经也对我说过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她说:要是我也有我自己这样的妈妈就好了,你真幸福。
……
妈妈大概是很满足我作为她创造的生命出现在她的人生世界里的,才会这么毫不在意生育的痛苦和风险吧,妈妈,谢谢你,我爱你。
13
(节选)河边的母子
?徐子晴
14
(节选)妈妈与我
?艳秋
我对“诚实”有种近乎于变态的偏执,我对言行一致的幼稚要求,憎恶两面派的行为,内心里不肯妥协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这亦是来源于家庭,那件整个影响到母亲在我心目中形象的事情。家庭对我的欺骗,虚伪,制霸的话语权,我无力反击。我只能把所有对话,隐匿在穿梭于家庭成员之间的“针线”——三只猫,猫是我的家庭唯一能平衡的对话。
……
而对于我的家庭,对于我的母亲,现在的我只能做到一种愚蠢的所谓江湖气的“正义的保护”。
15
(节选)女儿眼中的妈妈
?黄莹
我时常想,妈妈如果没有我们会不会没有那么辛苦。
我和妈妈的关系每个阶段都不太一样。小学那段时间,我蛮粘她的,就是那种离不开妈妈的小孩。她说每次她送我去幼儿园,每一次我都会哭,然后抱着她说:“妈妈,你可不可以再看我一下,你再站在这里看我一下。”到了小学又换了另一种方法,每次校车到的时候,就会站在门口以零花钱的名义故意闹别扭。这样一送,就送到了大学,每一次看着车窗外的她,都觉得很难过。对那时的我来说,她是我安全感的最大来源,她无所不能。
……
可能也是因为距离产生美吧,我们现在也很少吵架了,但是每一次的别扭,都是妈妈主动来问我要不要吃点什么,以此来破冰。我想起有部港剧里女主和男主说:“你可能会离开我,但是我妈妈永远不会。”我想,我妈妈也是吧。
16
(节选)失望了的爱
?ScarlyZ
无论是天性如此还是后期培养,她都长出了这样一种令人心疼的爱人的能力。这种爱包含了无数细微的留意、考量、揣测、准备,但同样,这样浪漫的、精心的爱不可能不期待某种回应,而这种回应对她而言往往落空。
……
她确实怕极了失望,但对她而言,明确地说出自己的需求是无趣的、是讨要式的,真正的爱应该是能在她没明确说出口之前就能察觉出她的需求得到满足的。高中时去杭州玩,我们一家人沿着西湖走,路过的一家昂贵的奢侈品店,她对橱柜里摆着的一只装饰手镯赞不绝口,便推门进去,请柜姐拿出来,小心试戴,满脸兴奋地问我们好不好看。我和我爸一心挂念着外面绝美的晚霞,敷衍又理直气壮地对她说不好看,这有什么好买的,便拉着她往外走。走着走着,她便生起气来,她说为什么她难得看到一件动心的首饰,我们却这么否定她,好像她的喜欢便不重要呢?彼时的我觉得她不免有些无理取闹,为了一只镯子不至于置这么大的气。后来逐渐看到了总是扮演照顾者的她,身后又是如何因为害怕失望而压抑着被照顾的需求的我,无数次后悔,是不是起码应该好好陪她欣赏那个时刻,给她足够的目光呢?我是不是也无意中成为了用忽视去情感暴力她的那一方呢?甚至,我是不是和爸爸一样,成为了最强烈、最深刻地让她的失望的源头之一呢?妈妈身上的敏感脆弱和长期以往在交往和爱人之中积累下来、因未得到心满意足的回应而产生的失落,使我有时不敢直视她。我怕知道我仍然没有为她做到足够,尽管理论上,我就是最爱她、最与她亲近的人,也是她最爱的人。
17
(节选)浮萍小记
?册
“浮萍”的“萍”是妈妈的名字,高中时期有个室友,信命数,她和我说过一些比较离奇的话,她说:“武静怡这个名字,想让她‘静’、‘怡’,然而压不住前面这个‘武’字,所以脾气火爆。”虽然没什么必然的逻辑,但妈妈的“萍”仿佛也带了一丝命数的色彩。
……
我很佩服妈妈抵抗“浮萍”的生命力,她很顽强,不管是心理还是身体,如今她一如既往的爱护着我、操劳着工作、开朗的生活、关心着外婆外爷。
我不知道29岁之前的她、小学的她,是否和我一样勇猛、活泼、大胆、爱打抱不平,她被磨去棱角的故事要往后慢慢听她和婆婆讲一讲。
18
(节选)肥猫
?旱地
我的妈妈真的是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很小的时候,我就称她为肥猫。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