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新房

在老家新建的楼房,准备进行室内装修了,这是五姐上周来电告知的消息。这个消息虽然有点姗姗来迟,但总算来了。

占地面积为平方米的三层小楼,施工期横跨了两个年头,期间建建停停、断断续续,如今终于有了“丑媳妇见公婆”的情味。其中的曲折、变故与插曲,并非三言两语就能道说得明白。若要一句话概之,则可谓历尽波折与坎坷,才有了“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欣喜。

回首在老家建房的事情,有许多感慨,更多的是无奈。

开篇之际,我得先说说老家那所老瓦房。老瓦房是旧式的泥砖结构,坐南向北,属对称体,整个房子的中间是前后两个大小不一的客厅,大的叫上厅,小的叫下厅。房屋的两侧分别有4个房间、1个浴室及1个厨房,迄今凡50年。住的是两户人家,我们家位居东边,在此姑且称为“东家”,另一户在西边,那就叫做“西家”吧。

每当说起“东家”和“西家”,我的内心总是五味杂陈,无以名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两家倾情上演了各自的“发展史”和“斗争史”,而且有多长的“发展史”就有多长的“斗争史”。这也是一直以来,我在“建房”还是“不建房”两个问题之间徘徊不前的痛苦心理的根源。

实际上,“东家”和“西家”的冲突,也偃旗息鼓好些年了,虽然斗嘴事件间或发生,但仅限于“隔空开火”。

自年的下半年起,“东家”的大门就开始紧锁,因为我当时已经在佛山南海安了家,紧接着便把母亲接来一起生活。而“西家”也于年前后宣告“上岸”,在老瓦房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建好了两层高的楼房。自此,整座老瓦房,成为空房,往后也鲜有人再涉入其中了。

自我从小记事时起,就留下印象,“东家”和“西家”,虽然是至亲,但历来水火不容,颇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意味。现如今,虽然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在农村,尤其是在小山村,你争我夺、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落后思想仍旧根深蒂固,由此演绎成亲人变“敌人”的闹剧,亦是司空见惯。

古语有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要解开“东家”和“西家”的心结,而且面对的是上了年岁的老一辈,要想说服之,感化之,确实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我作为一个亲历者,感慨良多。

按理,老瓦房位于半山腰上,偏于一隅,呈孤岛状,与周围的邻居相隔甚远,给人一种不合群的感觉。“东家”和“西家”,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几十年,理应相互扶持、相互照应、相互依靠、和睦相处、守望相助。但上一辈人之间造成的误会、隔阂与沟通障碍,至今难以消除。

其实大家都明白,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在我看来,大凡“烽烟再起”时,双方各打五十大板都不为过。理由是,对于锅碗瓢盆的碰撞,对错难分;对于家庭利益的纠纷,主次混乱;对于争吵不休的道理,真假莫辨。客观来讲,任何一方并非“小人长戚戚”,但也不是“君子坦荡荡”,其中的是非曲直,没有谁能判断。当冲突与摩擦发生时,大家缺的只是一份理解与包容的心,谁都拉不下面子,不愿意冷静地坐下来做面对面的沟通,更没有“让它三尺又何妨”的气度。一旦针尖对上麦芒,双方选择的通常都是不留余地、不留退路、不留情面的“短兵相接”。然这种对立而非对话的方式,是永远也不可能解决纷争的。

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为了化解“东家”和“西家”的恩怨和矛盾,在过去的十多年来,我作为后辈,已经在长辈面前倾尽所能。想着用我的真诚,我的热情,我的善意,我的良知,我的呐喊,我的忍让,我的大度,去规劝大家,去温暖大家,去感动大家,希望能让彼此化干戈为玉帛。可是,事与愿违的事情还是频频发生。

“幸福往往是短暂的”这句话,用来形容“东家”和“西家”的关系再恰当不过了。平日“井水不犯河水”倒也相安无事,偶尔大家有说有笑,有来有往,甚至有“亲密战友”般的融洽,可惜和平的时光总是维持不了多久。当一方的好意在有意或无意间被另一方曲解,继而发酵为醋意甚至是敌意时,一触即发的针锋相对,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因此,两家之间似乎永远都悬挂着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而伤及的,正是那脆弱的亲情。

为此,我深切地体会到,无论怎样,在上一辈人的眼中,我永远都只能算是局外人(事实上,我更乐意做一个局外人,只是由于我在家族中所处的角色位置,又让我无可回避地承担某些责任。),所有的努力和付出,最终都是付之东流,于事无补。不管是“东家”,还是“西家”,对我的不计成本、不求回报的耐心劝解,竟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无动于衷。就算我的母亲,一样顽固不化,对此置若罔闻,毫不领情。最多只是口头接受,实则内心仍然时刻惦记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这种给我以漠视和冷落的回击,多少让我心酸。自家的人尚且如此,更别想苛求别人了。时至今日,我真的有一种筋疲力尽、江郎才尽的困窘,甚至产生了不想再去面对的念头,也越来越难以拿出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这种“热脸贴在冷屁股上”的痛苦,对我的积极性,是持续性的、摧毁性的打击,这正是我最难以接受的。当我感到亲情被一次次地凌迟,真诚被一次次地愚弄时,我不由地感到心灰意冷,乃至一筹莫展。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尽管“劝架”不成,却让我从中有了切身体会:当同样的失望,次数越多,绝望就离得越近。

言归正传,还是回到我的“房事”的话题上来。

记得“在老家建房”这个需求的提出,由来已久。大概可以追溯至六、七年前。当时在佛山南海新安的家,银行贷款甫一还贷毕,经济减负成功,事业也趋于平稳。其时,几个姐姐,还有年岁渐老的母亲,都不知有多少次在我的面前念叨,言及老家的瓦房已然坍塌多时,就算一直安放其中的旧有家当,都快无立锥之地了。加之在我们那的整条村子,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建了新的楼房,迁入新居,似乎只剩下我们家,住的还是瓦房,而且是老房子,快要“无瓦遮头”了。这般境况,大有拖了“全村人齐奔小康”的后腿之虞。

这些年,每次回到老家,遇上熟人时,总免不了听到大家开心地讲述各自的“房事”,而我,恰恰羞于提起自己的“房事”,实则无他,而是我老家的“房事”确乎一塌糊涂也。

事实上,是到了“在老家建房”的时候了。

自从接走母亲之后,东边的老瓦房一直闲置着。众所周知,经年闲置的房子,“老”得特别快。年久失修之下,几度春秋的更迭,便“体无完肤”,显然是无法住人了,也失去了重新修葺的价值。虽然每次回去,我都会抽空去看望一下老瓦房,然只能伫立远望,不能进去耳。盖常年漏水导致的坍塌,已使老瓦房千疮百孔、危机四伏。每每面对此番情状,我的内心也难免伤感。而每年一度的为父亲扫墓,需要借用“西家”的地方来准备相关事宜,也在真真切切地提醒我,建房,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可是,只要想起上一辈之间的纠缠不清,建房的热情,立马就会被浇灭。这使我的内心矛盾丛生,一时难以抉择。

这么多年下来,我已看透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两家人不再朝暮相见,且离得越远越好,恰好可以给大家留下一片缓冲地带,日积月累的矛盾也不至于像从前那么尖锐。现在的状态,正是如此,这也是“距离产生美”的魅力。倘若我们“东家”突然杀回个“回马枪”,所有事情行将“一夜回到解放前”。此前难得一见的“和谐盛景”,也将不复存在,这是不难预见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没能拗过家人的苦口婆心,尤其是母亲那恳切的言语中所流露出来的“叶落归根”的企盼,让我再也无处躲避。于是,在去年的四月间终于破土动工。当时乐观地预估入冬即可装修,春节便能入住。孰料好事多磨,“西家”竟然在开工之日以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百般阻挠。并且要求我家新房的坐向要按其要求进行调整。当时我并不在现场,从电话中了解的情况判断,停工整改,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情了。

自此,建房的事情,暂时被搁置一边。及至初秋时节,方才正式复工。停工期间,房屋的方位坐向,乃至风水师的更换,都需要重新调整,并且必须尊重“西家”的意见,得到其首肯之后方可动工。换言之,决定权并不在我。遇到此等蛮不讲理之行径,我只能徒叹呜呼哀哉了!

万般无奈之下,我曾有索性放弃继续建房的念想。然众亲戚却从四面八方,纷纷来电安慰,力劝我放下成见,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意气用事。再有,“西家”也许是迫于众亲戚的压力,亦亲自致电于我,向我道歉,并希望我将建房的事情继续下去云云。

为了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我实在也找不出搪塞的理由了,只好选择息事宁人,听之任之。于是,顺应了大家的关心,决心摒弃前嫌,重新安排建房的事情。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平静的表面下,必定有暗流涌动。两家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琐事、杂事、烂事;那永远也扯不清、分不明、吵不完的利益纠葛;那谁也不愿让步、谁也不想吃亏、谁也不肯低头的倔强,始终横亘在两家人的面前。所有这些,也许是很难逾越过去的了。

长期生活在农村所造成的目光短浅与思维狭隘,想要一朝改变,谈何容易?眼下的妥协,对双方而言,或许都是权宜之计。为此,我告诉自己,为了建房大计,必须忍耐,必须包容,必须心态平和地面对所有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事情。即使这些事情来得再猛烈,我也要沉着冷静地应对。

话虽如此,我必须承认,吵归吵,闹归闹,在建房的过程中,“西家”还是帮了不少的忙,伸出过援手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当尊重,亦当感激。

今日,小楼初建成,剩下的是一些完善装修配套的事儿。虽然建房的费用由我独力承担,但对于施工现场的协调与管理,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我一直都无暇顾及,其实我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参与其中。因此,我得感谢五姐自始至终的努力和劳心劳力的付出。可以这么讲,小楼的建成,有她的一份功劳。我也明白,在此期间,她忍受了太多太多的不愉快,我能体会到她面对的诸多不易。

回想当初决心建房的动力,是因为我的内心终于找到了心理的支撑点。支撑点有三,一则,有了自家的房子,以后一年一度为父亲扫墓时,就不用再劳烦和惊扰“西家”;二则,每年的春节或是其他重大节假日,家人回老家团聚,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落脚点,无需再为食宿之事而困惑;三则,步入古稀之年的母亲,回归老家的愿望日益强烈,晚年的生活能在此安身之所中度过,想必是其内心最大的抚慰。总之,建房一事如能满足以上三个支撑点,我心足矣。

诚然,迁入新居前,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逐步去落实。除了完成即将开始的内部装修,还有水、电、门、窗等诸多事项,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斟酌的。期盼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诸事顺利,勿再节外生枝,以遂我心愿也。

至此,感慨也好,无奈也罢,我深知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地看,而我更愿意看到积极的一面。尽管“插曲”层出不穷,然综观全局,小楼的建成,离不开“西家”在过去的两年当中提供的一切便利和支持,故而我得真心感谢“西家”。“西家”向我释放了善意,不管这样的善意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我都将铭记于心。

此刻,我百感交集,心绪难平。心中亦在默默祈祷,冀望老家的新房,在以后的日子里,作为连接亲情、和平与友谊的桥梁,让“东家”和“西家”不再有猜疑,不再有怄气,不再有计较,不再有冷战,而是以冷静、平和、谦让、团结的心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谅解,相互支持。唯有如此,整个家族未来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大家的胸怀也会因此而越来越宽广。

-11-1

赞赏

长按







































白癫风最有效治疗偏方
白癜风怎样才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zx/1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