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http://pf.39.net/bdfyy/
湖南省(HunanSheng)
简称湘。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安史之乱后置湖南观察使,辖洞庭湖以南湘资二水流域七州之地,故有糊南之称。宋置湖南路。清置湖南省。又因湘江纵贯全省,简称“湘”。
1长沙市、县(ChangshaShi、Xian)
位于东经.9°,北纬28.2°,在湖南省湘江下游。秦置长沙郡。汉置长沙国。隋置长沙县。据《元和郡县志》:《东方朔记》,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曰长沙。另据《通典》:轸旁有小星名长沙,应其地而名。其地在周曰星沙,以天文名也。越世家,犨庞长沙。年设长沙市。
望城(Wangcheng)
位于东经.8°,北纬28.3°,在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年析长沙县部分地区置望城县,因县治设于岳麓山北的望城坡,故名望城县。年7月25日,望城撤县设区工作汇报会暨授牌仪式举行,标志着望城正式成为长沙市第六个城区,过渡期三年。
宁乡县(NingxiangXian)
位于东经.5°,北纬28.2°,在湖南省东部。汉属长沙国地,据《古今图书集成》:“唐始析益阳地置宁乡”。宋太平兴国二年(年)置宁乡县。唐贞观元年(年)国家太平,政局稳定。取乡土安宁之意,改新康县为宁乡县。据《汉书》:“孔永封宁乡国为食邑”,以故国为名。
浏阳市(LiuyangShi)
位于东经.6°,北纬28.1°,在湖南省东部,东邻江西省。三国吴置浏阳县。据《水经注》:“浏水……流经其县南,县凭溪以名县也。”年设市。
2株洲市、县(ZhuzhouShi、Xian)
位于东经.1°,北纬27.8°,在湖南省湘水中游。宋置槠洲。相传当时此地盛产槠树,故名。后人嫌“槠”字难写难认,遂以谐音“株”字取而代之。年设市。因市设县。
醴陵市(LilingShi)
位于东经.5°,北纬27.6°,在湖南省东部,与江西为邻。据《古今图书集成》:东汉析湖南地置醴陵。据《湖南地理志》:以县北醴泉得名。据《史记》:“汉高后四年,封越以醴陵国为食邑。”以故国名县。年设市。
炎陵县(YanlingXian)
位于东经.7°,北纬26.5°,在湖南省东部,与江西省相邻。宋析茶陵县置酃县,取汉代酃县为名(汉之酃县在今衡阳,因酃湖为名)。据《水经注》:因县东有酃湖,水可酿酒而得名。年改为炎陵县,似因境内有炎帝陵而得名。
茶陵县(ChalingXian)
位于东经.5°,北纬26.7°,在湖南省东部,与江西省为邻。西汉置茶陵县,县以山名。因县在茶山之阴。一说县东北有景阳山,即茶山,以多生茶茗,故名。一说洣水自酃入,亦曰茶陵江,西北流过县东,入攸,相传炎帝葬于茶山之野,即此。县以江名。
攸县(YouXian)
位于东经.3°,北纬27.0°,在湖南省东部,与江西省为邻。汉置攸县,攸水在东。据《水经注》:“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也。”
3湘潭市、县(XiangtanShi、Xian)
位于东经.9°,北纬27.8°,在湖南省湘江与涟水汇合处。汉置湘南县,南北朝粱置湘潭县。湘江在县西,昭山在县东北,昭王南征,至此不复,下为昭潭,深不可测。《水经注》谓之湘州潭。县因潭名。一说县有玉山,潭水所出,县界于湘水、潭水之间,故名湘潭。年设湘潭市。
韶山市(ShaoshanShi)
位于东经.5°,北纬27.9°,在湖南省湘潭市西。是毛泽东的故乡。年设立韶山区,年改设韶山市。据《嘉庆重修一统志》载:“山甚远,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因名。”
湘乡市(XiangxiangShi)
位于东经.5°,北纬27.7°,在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支流涟水之畔。据《元和郡县志》:湘乡县本汉湘南县之湘乡,东汉立为县,因乡得名。年设市。
4衡阳市、县(HengyangShi、Xian)
于东经.6°,北纬26.8°,在湖南省南部。隋置衡阳县,因衡山在县西北,故名。年析置衡阳市。
耒阳市(LeiyangShi)
位于东经.8°,北纬26.4°,在湖南省东南部。秦置耒阳县,因在耒水之阳,故名。隋改耒阴,唐复未阳。年设市。
常宁市(ChangningShi)
位于东经.3°,北纬26.4°,在湖南省南部,湘江中游,据《今县释名》:“吴分耒阳置新平县,刘宋因蛮寇止息,遂号新宁,天宝元年,改名常宁。”取永久安宁之意。年设市。
衡东县(HengdongXian)
位于东经.9°,北纬27.1°,在湖南省东部,洣水下游。年析衡山县置衡东县,以在衡山之东,故名。
衡山县(HengshanXian)
位于东经.8°,北纬27.2°,在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西晋置衡山县。据《今县释名》:“西北衡山,是为南岳,山如车盖及衡轭之形,故名。”县因衡山得名。
衡南县(HengnanXian)
位于东经.6°,北纬26.8°,在湖南省东南部,湘江中游,年析衡阳县置衡南县,因在衡山之南,故名。
祁东县(QidongXian)
位于东经.1°,北纬26.8°,在湖南省南部,湘江中游。本祁阳县地,年析祁阳县置祁东县,因在祁阳县之东,故名。
5邵阳市、县(ShaoyangShi、Xian)
位于东经.4°,北纬27.2°,在湖南省中部,资、邵二水汇合处。后汉析昭陵置昭阳县,因晋武帝之父司马昭,讳昭字,改昭阳为邵阳县。昔时城居邵水北,故名邵阳,唐时始移治水南。
邵东县(ShaodognXian)
位于东经.7°,北纬27.2°,在湖南省中部,邵水之畔。原属邵阳县,年析置邵东县,因在邵阳县之东,故名。
洞口县(DongkouXian)
位于东经.5°,北纬27.0°,在湖南省西部,资水上游。年设洞口县,因县治在洞口镇,故名。
武岗市(WugangShi)
位于东经.6°,北纬26.7°,在湖南省西南部,资水上游。晋置武冈县。因县北有武冈山,故名。据《水经注》:“左右二冈对峙,重阻齐秀,间可二里,后汉伐五溪蛮,蛮保此冈,故曰武岗。”年设市。
新邵县(XinshaoXian)
于东经.4°,北纬27.3°,在湖南省中部,资水中游。年析新化、邵阳二县地置新邵县,以二县首字得名。
绥宁县(SuiningXian)
位于东经.8°,北纬26,4°,在湖南省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据《今县释名》:“宋收复蛮地置县。”取安抚太平之意。
新宁县(XinningXian)
位于东经.8°,北纬26.4°,在湖南省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据《今县释名》:“宋置,县境邻接蛮猺,有新寨水,自县西来。”似因新寨水得名,又寓安宁之意。据《新宁县志·原叙》云:“宁邑者,古徽州薛竹地也。而南宋改曰新宁,意以绥定之后,不可不有新之宁也。”
隆回县(LonghuiXian)
位于东经.0°,北纬27.1°,在湖南省中部偏西,资水上游。明洪武时置隆回巡检司,清因之,年固置隆回县。县因隆回乡命名。
城步苗族自治县(ChengbuMiaozuZizhixian)
位于东经11O.3°,北纬26.3°,在湖南省西南部。本宋城步营,明初设城步巡检司,明弘治十七年(年)设城步县。年改今名。县因城步砦而得名。
6岳阳市、县(YueyangShi、Xlan)
位于东经.1°,北纬29.3°,在湖南省东北部,洞庭湖滨,据《今县释名》:“城内有巴邱山,一名天岳山,又幕阜山亦渭之天岳,地据其阳,故曰岳阳。隋置岳州,宋改岳阳军。”年置岳阳县。年析置岳阳市,后废,年复置市。
汨罗市(MiluoShi)
位于东经.0°,北纬28.8°,在湖南省东北部。原为湘阴县泪罗镇。泪罗江在湘阴县北七十里,源出豫章,流经湘阴县,分二水,一南流曰汨水,一经古罗城曰罗水,至屈潭合,曰汨罗,西流入湘。据《史记索隐》:“汨水在罗,故曰汨罗。长沙有罗县,罗于所徙。”县在汨罗江下游,故名。汨罗江为屈原自沉地。年设市。
湘阴县(XiangyinXian)
于东经.8°,北纬28.6°,在湖南省东北部,湘水下游。南朝宋置湘阴县,因湘江在县治西南,故名。
平江县(PingjiangXian)
位于东经.5°,北纬28.7°,在湖南省东北部。东汉置汉昌县,唐改昌江县,五代后唐庄宗年间,为避其祖父李国昌名讳,将昌江县改为干江县。
临湘市(LinxiangShi)
位于东经.4°,北纬29.4°,在湖南省东北部,与湖北省相邻。宋置临湘县,因湘江在县西,故名。据《古今图书集成》:以其分滨三湘浦,故名。
华容县(HuarongXian)
位于东经.5°,北纬29.5°,在湖南省北部,洞庭湖畔。汉为孱陵县地,三国吴置南安县,隋改名华容县。县北有华阳江、西涌水,皆东南入洞庭湖,县以江名。据《左传》:“(鲁昭公)七年(公元前年),楚子成章华之台”,“(鲁)定公四年(前年),许迁于容城。”华容即截取章华、容塌二名而成。
7常德市(Changdeshi)
位于东经.7°,北纬29.0°,在湖南省北部,沅江下游。宋置常德府,因其南之德山,又名,善德山,转音为常德。年置常德县。年析置市。
澧县(LiXian)
位于东经.7°,北纬29.6°,在湖南省北部。年置澧县,因县西南有澧水,故名。
津市市(JinshiShi)
位于东经.8°,北纬29.6°,在湖南省北部。年设津市市,因地处澧水北岸,“为水陆要津”而得名。
临澧县(LinliXian)
位于东经.6°,北纬29.4°,在湖南省北部,澧水下游。晋置临澧县,以县临澧水为名。清置安福县,因与江西重名,年复置临澧县。
桃潭县(TaoyuanXian)
位于东经.4°,北纬28.9°,在湖南省西北部。北宋置桃源县,因东晋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所述及的武陵县中析出,所以《大明一统志》指出:“以其地有桃花源,故名。”一说县西南有桃沅山,即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记地,故名。
汉寿县(HanshouXian)
位于东经.9°,北纬28.9°,在湖南省北部。西汉置索县,东汉置汉寿县,取汉王朝长寿不衰之意。三国吴改置吴寿,后废。年复置汉寿县。
安乡县(AnxiangXian)
位于东经.1°,北纬29.4°,在湖南省北部,澧水下游。据《今县释名》:“隋废郡置今置,按吴于县地置南安县,安乡盖因南安为名。”一说据《三国志》:“封曹义为安乡侯”,以故国为名。
石门县(ShimenXian)
位于东经.3°,北纬29.6°,在湖南省北部。据《今县释名》:“《舆地广记》:吴时武陵充县松粱山,有石洞开,广数十丈,名曰天门,孙休以为佳祥,置天门郡于此,隋废郡,置石门县;今县西有石门山。”
8张家界市(ZhangjiajieShi)
位于东经.4°,北纬29.1°,在湖南省西北部。明初置大庸卫,因居庸水之阳,故名。清置永定县,年设大庸县,年设市。年改为张家界市,因境内有张家界自然保护区而得名。
慈利县(Cilixian)
位于东经.1°,北纬29.4°,在湖南省北部。汉置零阳县,晋析置临澧县,隋改零陵县为慈利县。据《慈利县志》:“山孕五矿,民以铜、铅、铁、锥之利相擅,地利饶给”,方物颇著,素有“银澧金慈”之誉,加以“土俗仁慈”,“尚义好文”,隋朝乃改名慈利。
桑植县(SangzhiXian)
位于东经.1°,北纬29.3°,在湖南省西北部。元置桑植安抚司,清因置桑植县。因境内桑树堙地名而得名。
9郴州市(ChenzhouShi)
位于东经.0°,北纬25.7°,在湖南省南部。秦置郴县,因郴水为名。隋为郴州。年改为郴县。年析置郴州市。
资兴市(ZixingShi)
位于东经.3°,北纬25.9°,在湖南省东南部。东汉置汉宁县,晋改晋宁县,唐改资兴县,因县有资兴水,故名。宋改兴宁县,年复旧名。年改市。
宜章县(YizhangXian)
位于东经.9°,北纬25.4°,在湖南省东南部,西南与广东省为邻。隋置义章县,县有大章、小章二水。宋初讳义字,改为宜章县。
汝城县(RuchengXian)
位于东经.6°,北纬25.5°,在湖南省东南部,与广东省相邻。西汉为郴县,东晋改汝城县。或因汝川而得名。
安仁县(AnrenXian)
位于东经.2°,北纬26,7°,在湖南省东南部。唐为安仁镇,宋初为安仁场,宋乾德三年(年)因场置安仁县。取“仁化安抚”之意。
嘉禾县(JiaheXian)
位于东经.3°,北纬25.5°,在湖南省南部。据《今县释名》:“明崇桢十二年(年)析桂阳之仓禾堡置县,因名。”一说以桂阳州之仓禾堡置,析临武县地益之,故名嘉禾。
临武县(LinwuXian)
位于东经.5°,北纬25.2°,在湖南省东南部,与广东省为邻。战国为楚临武邑,汉置临武县。据《水经注》:“武溪水出县西北桐柏山,东南流,右合溱水,乱流东南,经县西,县侧临溪东,因曰临武。”
桂东县(GuidongXian)
位于东经.9°,北纬26.0°,在湖南省东南部。宋置桂东县,西北有小桂山,桂水所出,县在桂阳之东,故名。
永兴县(YongxingXian)
位于东经.1°,北纬26.1°,在湖南省东南部。唐置安陵县,后改高亭县,宋熙宗六年(年)置永兴县,取永远兴旺之意。
桂阳县(GuiyangXian)
位于东经.7°,北纬25.7°,在湖南省东南部。汉置桂阳县。县在桂水之阳,故名。据欧阳忞说;“桂江即漓水,其源多桂,不生杂木。”又据《舆地纪胜》:“以其在桂洞之南,故曰桂阳。”
10永州市(YongzhouShi)
位于东经.6°,北纬26.2°,在湖南省南部。隋置零陵县,唐为永州治,据清《永州府志》:永州,“有永山、永水之所出洲”故名。后复置零陵县。年设永州市,以古永州为名。年零陵县并入。年冷水滩市并入。
祁阳县(Qiyangxian)
位于东经.8°,北纬26.6°,在湖南省南部,湘江中游。三国吴置祁阳县,因祁山在县北,故名。城北有祁水。
蓝山县(LanshanXian)
位于东经.1°,北纬25.3°,在湖南省南部。据《今县释名》:“唐置,蓝山在县北,一名蓝岭,四时苍翠,故名。”
宁远县(NingyuanXian)
位于东经.9°,北纬25.6°,在湖南省南部。宋乾德三年(年)置宁远县。县因宁远河得名。又据《郡县释名》:宁远县取“远人绥宁之义也”。
新田县(XintianXian)
位于东经.2°,北纬25.9°,在湖南省南部。据《今县释名》:“唐大历县之故墟,其地旧有新田堡,明因置县。”
东安县(DonganXian)
位于东经.3°,北纬26.4°,在湖南省南部。本零陵县之东安驿,五代时置东安场,宋因置东安县。县北有东山,取东山安宁之意。
江永县(JiangyoiagXian)
位于东经.3°,北纬25.9°,在湖南省南部,西邻广西壮族自治区。年析江华、永明二县地置江永县,以二县首字得名。
道县(DaoXian)
位于东经.5°,北纬25.5°,在湖南省南部。据《今县释名》:“有营道山在西北,唐初置营州,后改道州。”年改为道县。一说县以古道国为名。
双牌县(ShuangpaiXian)
位于东经.6°,北纬25.9°,在湖南省南部,潇水下游。年由零陵、道县、宁远三县林区设双牌县,因县治原名双牌。故名。
江华瑶族自治县(JianghuaYaozuZizhixian)
位于东经.7°,北纬24.9°,在湖南省南部,与广西为邻。汉为冯乘县,唐置江华县。据《今县释名》:“唐初置县在五保之地,神龙初迁于寒亭北,阳华岩之江南,故名江华。”一说县东有瑶山,县内有练江,溪流纵横,故名江华。
11娄底市(LoudiShi)
位于东经.9°,北纬27.7°,在湖南省中部。原湘乡县,南宋时称神童湾。“娄”、“氏”为天上两个星座,为二十八宿之一。娄宿属白虎(西方)七宿第二宿;氐宿亦称天根,属青龙(东方)七宿第三宿。娄底地区适居其下,人们称“左青龙,右白虎”,吉星高照,兆卜祥瑞,因以为名。“娄底”由“娄氏”演变而来。年设市,年撤,年复置市。
冷水江市(LengshuijiangShi)
位于东经.4°,北纬27.7°,在湖南省中部,资水中游。原为新化县工矿区,年以区设县得名。冷江区的驻地有一条白锡矿山至资水的连溪,两岸多井,井水冰凉,汇入溪内,流入资水,冷水江由此得名。
涟源市(LianyuanShi)
位于东经.6°,北纬27.7°,在湖南省中部,涟水源头。年设涟源县,因地处涟水源头,故名。年改为市。
新化县(XinhuaXian)
位于东经.3°,北纬27.7°,在湖南省中部,资水中游。据《宝庆府志》:“筑二邑,命曰安化、新化,以安化隶潭州,以新化隶邵州。”取“新归王化”之义,故名新化。据《今县释名》:“自晋以后,皆为蛮地,宋平猺大洞,以其地置县。欧阳忞曰:收复梅山,以其地置新化县。”赋新开化之意。
双峰县(ShuangfengXian)
位于东经.2°,北纬27.4°,在湖南省中部偏东。原湘乡县地,年设双峰县,因县城东南有双峰山屏立其侧,即以为名。
12怀化市(HuihuaShi)
位于东经.9°,北纬27.5°,在湖南省西部,沅水中游。据《湖南省志》:年设怀化县,县治原设怀化驿,因以为名。年析置怀化市,因县为名。
洪江市(HongjiangShi)
位于东经.9°,北纬27.1°,在湖南省西部。年设市,由洪江镇得名。年撤,年复设市。
麻阳苗族自治县(MayangMiaozuZizhixian)
位于东经.8°,北纬27.8°,在湖南省西部,麻阳河流域。据《今县释名》:“陈置麻阳戌,唐因置县,县治在麻溪口,一统志,麻伊溪原出芷江县界,北入辰水,县以此名。”年改今名。
会同县(HuitongXian)
位于东经.7°,北纬26.8°,在湖南省西部,与贵州为邻。宋置会同县,因沅水、巫水、若水、渠水四水会合之地,故名。
沅陵县(YuanlingXian)
位于东经.3°,北纬28。4°,在湖南省西部。汉置沅陵县,境内有沅江,为汉顷侯吴阳邑。故名。
辰溪县(CbenxiXian)
位于东经.1°,北纬28.0°,在湖南省西部,辰水之畔。汉置辰阳县,因在辰水之阳,故名。隋改辰溪县,以辰溪流经,故名。
溆浦县(XupuXian)
位于东经.5°,北纬27.9°,在湖南省西部,沅水中游。唐置溆浦县,因叙水所经,一名溆水,故名。浦,水边之意。
新晃侗族自治县(XinhuangDongzuZizhixian)
位于东经.1°,北纬27.3°,在湖南省西部。清置晃州直隶厅,因西晃山为名,年改为晃县。后改新晃县,年改今名。
芷江侗族族自治县(ZhijiangDongzuZizhixian)
位于东经.6°,北纬27.4°,在湖南省西部,与贵州省为邻。清置芷江县,芷江所经,“两岸多生杜蘅白芷,故名。”一说因芷水为名。
通道侗族自治县(TongdaoDongzuZizhixian)
位于东经.7°,北纬26.1°,在湖南省西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宋置通道县,因此县为西至贵州,南到广西之大道,故名。年改今名。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JingzhouMiaozuDongzuZizhixian)
位于东经.6°,北纬26.5°,在湖南省西南端。据《今县释名》:“本溪洞诸蛮之地”,宋置靖州,取安抚之意。年改为靖县,年改今名。
13益阳市(YiyangShi)
位于东经.3°,北纬28.6°,在湖南省北部。秦置益阳县。应劭曰:在益水之阳。据《水经注》:“以益水为资水之殊目,今名益阳江。”年析置益阳市。年益阳县并入益阳市。
沅江市(YuanjiangShi)
位于东经.3°,北纬28.8°,在湖南省北部,洞庭湖畔。隋置沅江县,因沅水在县西南,故名。年设市。
桃江县(TaojiangXian)
位于东经.1°,北纬28.5°,在湖南省北部,资水下游。年置桃江县,因县治在桃花江口,故名。
南县(NanXian)
位于东经.4°,北纬29.3°,在湖南省北部,洞庭湖畔。光绪年间设南洲厅,年改南州为南县,当时又称南州县。秦时郡在南部边境,故曰南郡,后世因之不改,故名南县。一说南县以南洲为名。
安化县(AnhuaXian)
位于东经.2°,北纬28.4°,在湖南省中部偏北,资水中游。据《今县释名》:“本为梅山蛮地,宋收复其地,置安化、新化二县。”安化,取安抚教化之意。
14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XiangxiTujiazuMiaozuZizhizhou)
位于东经°10′-°22.5′,北纬27°44.5′-29°38′。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域,战国时属楚黔中郡。西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西晋、东晋属荆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时期属黔中道。宋为荆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为湖广行省恩州宣慰司、辰州路、澧州路和四川行省永顺宣慰司,以及新添葛蛮安抚司地。明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清置永顺府和凤凰、乾州、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澧州地。年4月28日,湘西苗族自治区更名为湘西苗族自治州。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州府设吉首,辖原管10县。
吉首市(JishouShi)
位于东经.7°,北纬28.3°,在湖南省西部。年设吉首县,年设吉首市。明代在此设千户所,俗称“所里”,当时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镇溪设里,因所设于此,故名所里。而苗族称地名时,往往对一些位置比较险要的地方带上“吉”声为词头,于是叫所里为“吉首(所)”。吉首系苗语,意为“地大繁荣而地位重要”。
古丈县(GuzhangXian)
位于东经.9°,北纬28.6°,在湖南省西部。据《今县释名》:“本苗疆地,名古丈坪,在永顺县南一百二十里,四面高峰层叠,中开一坪,溪流环绕,清置古丈坪抚民同知。”年置古丈县。据《古丈坪厅志》:“古,则居今追昔之辞。仗,则两军对敌之号。坪,即王道平平,履道坦坦之谓也。”一说苗民推牛伐鼓(此地尚有这一习俗),各饮牛血,称为“吃牯脏”,后来“牯脏”演变为古丈。传说苗俗每逢开年时,当地人在坪场里击鼓驰驱,以鼓祛瘴疠,因而坪场时称之“鼓瘴坪”。一说古丈就是“估丈”,即丈量土地时,以眼估望为准。
龙山县(LongshanXian)
位于东经.4°,北纬29.4°,在湖南省西北部。清置龙山县,因县有龙山,故名。又据《龙山县志》谓“龙山之名当取诸龙岩山无疑”,龙岩山即今贵州遵义市西北之石狼山。
永顺县(YongshunXian)
位于东经.8°,北纬29.0°,在湖南省西北部。宋置永顺州,清置永顺县。取名永顺,寓吉祥之意。
凤凰县(FenghuangXian)
位于东经.6°,北纬27.9°,在湖南省西部。清置凤凰厅,年置凤凰县,因县酉有凤凰山,上有凤凰营,故名。
泸溪县(LuxiXian)
位于东经,1°,北纬28.2°,在湖南省西部。隋置沪溪县。据《宋史·蛮夷传》:沪溪县城所濒之武水,又名泸水,古时称泸溪,故县以此得名。
保靖县(BaojingXian)
位于东经.6°,北纬28.7°,在湖南省西部。据《今县释名》:“五代时蛮置保靖州,明为保靖宣慰司”,清置保靖县。因此地古为少数民族居聚区,取永保安宁之意。
花垣县(HuayuanXian)
位于东经.4°,北纬28.5°,在湖南省西部,以四川、贵州省为邻。清设花园堡。年置花垣县。县在酉水支流花垣河流域,故名。
新功能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