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因素在管制工作中对人的影响

浅谈环境因素在管制工作中对人的影响

——民航西南空管局耿琦

摘要:空管安全作为一线运行的保障是民航发展的前提,随着民航的飞速发展,空管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航班量的不断增加给空管一线负责安全运行的管制员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管制员在个人业务技能上不断提高的同时,心理素质也需要大幅度的提升,管制员每一句指令都在保障着空管安全。人不是机器,除了工作上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周围的压力都会给管制员带来强大的精神压力。而空管安全是以人为决策作为控制主体,人的因素就在管制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环境因素对人的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环境因素在管制工作中造成差错的概率,才能使空管管制工作能更加安全、顺畅、高效的运行。

关键词:环境因素;管制员;管制工作;理论知识;业务技能;管制设备;生理状态;心理素质;

01引言

人的因素一直是民航安全管理研究的课题。它是相对于环境因素而言的,环境因素包含了与人有关的并且对人的心理、行为有影响的因素。对管制工作而言,通常的环境因素主要有设备、管理、生活等方面,管制工作中每次出现的不安全事件,最主要的原因基本都是人的原因造成的,人为出现的差错和疏漏造成这些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不单单是业务技能方面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工作中的疏漏和差错?如何降低这些事件的概率?这就需要深度分析环境因素在管制工作中对人的影响。有效避免管制员在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就要分析环境因素在管制工作中对人的影响。

02影响管制工作的环境因素

管制员每天重复着的工作,看似简单,似乎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晰准确的指令发布就好了,就能够做到万无一失。但影响因素太多了,而环境因素对管制工作的影响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业务技能、管制设备、生理状态、心理素质这五个方面。

03理论知识

管制员发布的每一句指令都是经过大脑组织过的语言,不管是英语还是中文,要做到指令清晰准确没有歧义;机组能准确的领会管制员的指令含义,是对每个管制员的基本要求。而要做到这些强大的后盾就是管制员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

中英文的转换是在脑子里面很快形成的,尽管有标准通话作为指导,但是复杂的情况还是需要管制员迅速的组织语言并把指令完整清晰的发布出去。指令发布如果断断续续就会造成飞行机组的质疑,反复的证实会造成更大的通话量,从而使管制员的工作负担加重,增加出现差错的概率。很多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就是管制员发布的指令不清晰,机组误听造成的。

04理论知识水平薄弱的对策

要减少此类事件发生就是要提高管制员的知识储备,让管制员对自己的业务知识有良好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不断的在知识储备方面提升自己。

管制工作是重复性很强的工作,会让管制员逐渐的失去提高知识储备的兴趣,而遇到紧急情况的概率又很低,这就需要管理层制定一些从业标准的同时,也要充分调动起管制员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让管制员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去提升自己的知识面。

05业务技能

尽管有统一的培训考核标准,但每一批管制员的业务技能还是有所差别的,而每天管制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又不尽相同,优秀的业务技能就是保障管制运行安全的另一道铁闸。

每一个管制员在同样的知识标准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差异就是所谓技能。业务技能就是日积月累的一种能力,重复的模拟机培训能够有效的提升管制员的业务技能。这种技能体现出来就是一个管制员同时能指挥飞机架次的数量和对本辖区内航空器的掌控力。这种掌控力是对管制员的基本要求,用以避免发生设备问题或者遇到紧急情况时,管制员失控从而造成不安全事件。而管制员的理论知识储备的差异,表现在业务技能上就更加明显。

不能对运行规章制度有准确的掌握就会削弱管制员工作时候的自信,直接表现出对自己业务技能的信心缺乏,指令发布不够果断,不能及时准确处理一些特殊的情况而造成失去掌控力的可怕后果。

06业务技能水平较低的对策

教员和班组氛围都会对管制员的业务技能有很大的影响,教员的放手量和班组的开放程度也决定了管制员在见习的时候形成自己的业务风格。看似简单的“传帮带”培养方式,实际上每一个教员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学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员未来的工作风格。

而班组氛围更加重要,有强大掌控力的基层管理者能够影响到自己的组员,使大家在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里提升业务技能。每个成员也希望自己的业务技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因此而自豪,从而在工作中会显得更加自信。而业务技能不够突出的基层管理者就会相对保守,班组的业务技能方向就会从实际生产运行向理论知识偏移。真正遇到棘手情况的时候往往是束手无策,整个班组也就不能成为素质过硬的队伍。

提升管制员的业务技能要从见习人员开始抓起,每个班组都要建立适合自己的班组氛围,毕竟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要根据实际运行需求完善自己的业务技能。虽然现代管制设备已经足够先进,但管制员仍需坚实的业务技能做基础,才能胜任繁杂的一线管制工作。再完善的规定规章执行最终还是靠人在管理、在执行。

07管制设备

设备是管制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80年代相对简陋的设备升级到现在的精密设备,管制工作在设备的配备上不断在更新。现在的管制设备能够让管制员得到更多的航班信息,地空连接也更顺畅。设备的稳定性也在不断的提高,通信/导航/网络都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自动化系统也在不断的升级。

然而在管制工作中,管制员最担心的往往就是设备的问题,再优良再稳定的设备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好的设备能给管制员更加强大的信心,减少管制员在设备问题上的精力分配,使管制员能够分配更多的精力在管制运行上。精密的设备也让管制员心里更有底气。心情更加愉悦,工作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实际管制指挥中,优良的设备能够简化管制员计算的方式,更直观的监控航空器的动态。大大分担了管制员的压力。

08管制设备的保障

管制部门就需要和技术保障部门和网络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提出自己运行时候对设备的需求。每套系统都有她的优势和不足,如何在目前的硬件设备上提升软件的水平,这就需要技术保障部门和网络部门承担起这样的责任,给管制员创造最好的设备运行状态,让管制工作在运行上不受管制设备的影响,从而保障管制运行生产的高效率。

09生理状态

管制员的倒班制度是对生理影响很大的一个问题,然而特殊工作性质又决定了这个是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管制员具备特殊的职业素养,就是自己人为的调整好自己的生理状态;保证自己在席位上的时候是生理上不能是疲劳的;否则如此繁重的工作负荷是很难保证自己的状态的。疲劳的生理状态会造成管制员出错的概率大幅度提高,管制员发布指令的时候就会出现口误;管制指挥时就会造成对潜在的飞行冲突的疏漏。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生理的状态又是最直接的体现;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也不相同,同样的倒班制度对班组中每个人的影响都不一样;甚至有些管制员在没有培养起好的职业素养的时候经常透支自己的身体,休息的时候并没有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好好的调整自己的生理状态,上岗的时候就会产生疲劳的状态;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处在生理的低潮或者疲劳期。这就对一线管制工作的高效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增加管制员出错的概率。

生理状态的调整

生理状态的调整需要在基层班组管理中带班主任对组员的生理状态有很好的了解,班组运行中的组员搭配就需要合理调配。然而要从根本解决这类问题最主要还是需要培养管制员的职业素养。管制员的自我约束力需要通过学习和培训的方式来不断提升,并培养班组严谨的工作氛围,让严谨的工作态度成为管制从业人员的基本操守,逐渐培养管制员的职业素养;以此来升华理论性的规章制度,让安全规定落地,真正成为管制员无法逾越的红线;从而来提升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

心理素质

管制员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在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基础之上,心理素质更是管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每个管制员每天遇到的情况都不尽相同,特殊情况随时在下一秒发生。人不是机器,不可能在2个小时的岗位时间里随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而特情的发生是最能考验管制员的心理素质的。遇到通讯失效、机械故障、非法干扰等特殊情况的时候,管制员几乎是唯一能第一时间给飞行机组提供直接帮助的从业人员。机组在空中所能采取的措施实在不多,管制员应该尽可能的提供有力的保障,而这种保障能力是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需要坚实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技能做后盾,优秀的管制员具备这些能力自然处理起这些特殊情况很从容,心理素质也相对比较好。能在危急时刻做到从容不迫、沉着冷静。更不会因为特殊情况的发生就分散注意力而忽略其它潜在的飞行冲突,始终保持对辖区内航班的动态监控,保持良好的掌控力。清晰明确的指令和建议也会把这种自信心传递给机组,有利于机组冷静处理特殊情况。而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相对比较差的管制员则无法保持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考核放单后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局限了自己的知识范围,不去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更不愿意花时间去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正常的指挥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平时很难遇到的特情处理程序也不去温习,处理特情所需要的知识考试完就几乎丢掉,因此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就不知所措,根本无法组织有效地指令去处理特殊情况。职业的责任感又在强迫管制员必须去处理这样棘手的情况,结果可想而知。心理几乎崩溃,语无伦次,不但不能及时有效地给机组提供帮助,更多的是把这种紧张情绪传递给机组,造成机组更大的精神压力。而更坏的结果是管制员无法保持清晰冷静头脑,失去了对辖区内航班的监控和掌控力。特情几乎牵扯了管制员大部分的精力,根本没用更多的精力去指挥其他的航班,无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zx/8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