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自然也吹到了鄂西山区,对于我们山里的年轻猴儿来讲,如果非要说一件受到改革春风影响最深的事,恐怕就是搞自己的第三产业了。
大山里的农村娃儿,因家庭贫困,生活并不宽裕,在家放牛打猪草干农活是主业,上学读书是副业,忙里偷闲挣点零花钱纯粹是第三产业,只是这个三产创造的价值,挣来十分不容易。在城里人看来,那时山里娃什么都没有,木有城里娃玩具多,木有城里娃见识广,也木有城里娃那样有大量的时间读书。唯一能与城里娃相比的,就是勤快敏捷,下河上树,爬坡上坎,无所不能。那些年,我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放牛割草的间隙,偷空子在山间田地,上窜下跳,采挖摘取,寻觅到多少奇珍异宝,每逢一四七、二五八或者三六九,背着扛着去赶场,卖到收购站,挣上几块零花钱,买点本子和铅笔,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摘金银花
金银花是喜阴植物,常常缠在树上生长,开着细长小花。阳春三月初开花,刚开时是白花,一两天后变黄,金色银色转换,所以叫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金银花价钱较高,但是花小,一根藤上的花摘下晒干也就几钱,有的缠在树上很高时,爬上去摘花会有摔下来的危险,有的长在刺笼里,摘的时候满手刺血,摘了好久才能凑足一二两。
摘地果莲
地果莲又名夏枯草,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浅紫色花球上沾着白色小花,微微清香。采摘下来后晒干做药,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虽然采摘容易,但分布实在有限,晒干后很轻,小伙伴们动手稍微慢点,就被别人抢先摘掉了。
打五倍子
五倍子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棓子,是动物和植物无缝对接的结晶,蚜虫科的角倍蚜虫刺伤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嫩叶或叶柄而生成一种囊状聚生物虫瘿,经烘焙干燥后所得。小时候常听老人讲,这个东西要是钻鼻孔后会进入人的五脏六腑,会慢慢死掉,所以胆小的孩子不敢碰,只有胆大而又会爬树的孩子能到高大倍子树上摘下来,晒干后换成钱。
剐黄枸皮
枸杞皮其实就是地骨皮,是枸杞的根皮属于中药,身上带有尖刺,用柴刀砍时稍不留神就给手上戳出血,扛回家剐皮放地坝里头晒干,即可拿到市场去卖。把刚刚剐下来的黄枸皮撕成两根长条绑在小竹竿上掺陀螺,既耐用又有大声响,常常引来一群小伙伴羡慕的目光,好不威风!
挖折耳根
大名鱼腥草,有泥腥味,鄂西山区农田里的常见杂草,生长在果园、茶园、路埂等。嫩时用镰刀或小点锄连叶带根挖出来,洗干净后拌以辣椒油和盐,生吃味道极佳,是我们山区农家饭桌上的美食。长得比老的折耳根可晒干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之效,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
捡竹荪
竹荪菌又名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的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和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菌中皇后”。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刚冒出地面时,逃不过小伙伴的火眼金睛,连根拔起小心翼翼捧回家,放在灶房里水缸旁湿润处,经过三四天淘米水的滋养,菌裙渐渐展开长大成熟,晒干后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90年代即可卖5毛钱一朵,实乃高价产品。
挖三步跳
三步跳的大名叫半夏,又名三不掉、地巴豆、三步跳等。其根浅,夏天是生长旺盛的季节,苞谷林中处处皆可见的杂草。那时天气正热,太阳毒辣,穿着短袖在苞谷林中蹲着用点锄一颗一颗地挖,苞谷叶子把胳膊撩上一道道口子,汗水流过,升腾火辣。挖的时候还得小心翼翼,使劲太大,不但容易把三步跳挖碎,还可能挖破下面的洋芋,要是被大人发现了,一顿臭骂必不可免。把挖出的三步跳洗净晒干,方可赶场换钱。
挖续断
据说此物为《倚天屠龙记》里面黑玉断续膏的原料,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立秋过后,续断渐渐成熟,即可采挖,秋老虎狠劲地烤,小伙伴举着锄头拼命地挖,石头缝里,深深浅浅,扛回家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方可背去赶场。
打椿芽子
老家的椿树有两种,一种是狗脚椿,味道很臭,树干有刺,不宜爬,椿芽吃不得。一种为香椿,鲜芽炒蛋,晒干炒腊肥肉,保存时间长。每到谷雨前后,总会在父亲的命令(那时我并不喜欢吃香椿,每次去摘都不情愿)下像猴子一样爬上香椿树上,摘下一些椿芽来,给餐桌上增添品类不一的菜肴。卖香椿芽是小孩子挣零花钱的快捷方式,尽管爬树有搓掉皮出点血的痛苦,尽管爬上七八米高的树有掉下来的摔去生命的危险,尽管摘下一大把也许只能卖几分钱,但是想着卖掉椿芽子能换来一包五香瓜子或者几颗水果糖,顿时就会动作麻利身轻如燕飞身上树摘下几大把来趁着露水卖给镇上那些七站八所的公家人。最原始的等价或者低价交换,乐趣无穷!
挑克马叶
克马叶就是车前草,因叶子嫩绿,纹路像青蛙的背部,当地人给他起名克马叶。此物根茎短,椭圆形叶片纸一样薄,平卧、斜展或直立,花序梗有纵条纹,穗状花序细圆柱状,等到花谢籽饱满时即可用小镰刀从根部土里往上挑,小心翼翼,生怕弄破叶片,弄掉草籽,晒干连根带叶带籽的全株,即可入药,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
摘八月瓜
“八月瓜,九月奓”。其实是野香蕉,为白木通和三叶木通的果实,原为中国古代皇室贡品,野生珍稀树种,因其果实状如牛卵,山里人形象的叫它“牛卵蛋”。九月份开始破皮成熟,食其内肉,味甘甜多汁,食后美容养颜。树种珍稀,树干高大难摘,故价格较贵,一般不易摘到,摘到后舍不得尝一口就拿去换钱,实在可怜了山里娃的肚子。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环境的改善,那种艰辛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越来越多的山里娃也只需要好好读书就行了,早已丢掉了我们那时的真正副业,也丢掉了像我们那样对靠自己双手劳动去换钱的渴望,更可能丢掉了那些发现、争抢、合作搞副业的乐趣。或许,这也算是时代的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