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起初并没有什么特别。
朱红是名M5白血病患者,在天津血液研究所进行完1期化疗后,她回到兰考家里,等待接下来的化疗。
抗癌路漫漫,骨髓移植,是挽救她生命的最终希望。
可令人烦恼的消息还是来了,朱红在两只手臂上都发现了血栓。于是,7月20日一早,侄媳妇开车带着朱红从兰考出发,前往医院(下文简称「郑大一附院」)打疏通针。
打针很顺利,中午11时半,医院,启程回家。
与此同时,7月20日中午13时许,刘若虚的爸妈在郑州火车站准备离开郑州,准备上火车的时候,由于雨天路滑,在站台,刘若虚的妈妈不小心摔倒了。
「当时,我妈强忍着疼痛上车了,在车厢坐下后,才发现问题很严重,腿根本动不了。」刘若虚对健康界回忆。
雨势在加大。
由于暴雨,原本应该在下午13时许发车的列车,等到下午17时,都不曾在郑州站挪动分毫。
坏消息来了。广播响起,列车长通知全体乘客,列车无法发车,让大家退票改签。
但这个时候,刘若虚的妈妈已经完全走不了路。刘若虚心急如焚,她希望能把妈妈送院就医。
打了,客服答复刘若虚,「救护车已经全部出动,没有救护车可派。」
此时,是下午17时许,面对火车站外急剧上涨的水位,民警和工作人员都无计可施,他们只能把老人家转移到门口的值班室,等待外界救援。
在离开郑州的路上,朱红也遇到了难题,她所搭乘的越野车,被大雨困到了一座高架桥上。
朱军是朱红的侄子,他告诉健康界,他是在7月20日下午17时许接到妻子发来的车辆定位地址的,妻子告诉他,车里油只剩两格了,更让人焦虑的是,妻子的手机,在发完这条消息后,就没电了。就此,朱军失去了和妻子以及姑姑的联系。
在7月20日的16时到17时,郑州气象观测站的最大小时降雨量达到.9毫米。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官方统计数据,这突破了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的历史最高值(.5毫米,河南林庄,年8月5日)。
1个小时内,河南郑州的降雨量达到了.9毫米,而北京全年降雨量为毫米左右,也就是说,郑州1小时的降雨量,相当于北京下了5个月的雨。
求救
「河南省XX医院的病人们没有食物,求助,怎么运送干粮和饮用水?」7月20日晚上23时许,一条求助信息在网上热传。
「最严重的时候,医院低洼处积水有一米多,医院食堂附近。」郑州医院负责人李志告诉健康界,医院内一共有三路电,不得已,停了一路电,停电区域就包括食堂。
停电后,食堂无法做饭,外面运送食材的车又进不来,于是就出现了求救信里提到的情况:断粮了。
与食堂用餐一起按下暂停键的,还有手术。李志看到,医院内暂时没有急性病患者需要抢救,现有的手术操作也都可以往后推迟一两天。
而一旦停电,对手术的破坏是灾难性的。由于担心遇到手术途中停电等突发情况,李志权衡利弊后,7月20日下午17时左右,下令停掉院内所有手术。
截止到7月21日上午12时,手术还没有恢复,「我们还在评估,所有的设备是否都正常。评估结束后,所有手术才能开展。」
实际上,7月20日下午,李志看到天气预警信息时,就感觉到走势有些不对。恰巧,在气象局工作的一名患者家属,医院发出预警。
李志知道,自己一定要做出决断了。当晚19时左右,他召开会议,组织全院力量进行防汛:
医院合作的施工队、工程师等,医院支援;
二是做好围堵,医院四面有围墙,医院所有的出入口处都被堵上沙袋,并用铲车铲土围堵;
三是组织一队力量,在雨水倒灌地区,用水泵抽水。
家人失联了。
朱军左等右等,等不来消息,想到雨一直在下,被困在车里的都是女人,而且他姑姑刚做完手术,身体虚弱得很,「心脏里还插着管子」,这让他特别担心,百般无奈之下,他在朋友圈发布了求助信息。
他打,一直占线,他想想,毕竟郑州是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在这种特殊时期,打不通是可以理解的。他转而一个个打救援队的电话,能找得到的电话,他一个都不放过。
他当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请大家帮忙看看,她们是不是还在高架桥上,是不是安全,「换句话说,只要她们还活着,我就放心了。」
求救信息发布之后,朱军收到了很多电话和信息,既有志愿者、救援队,还有一些素不相识的网友,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帮忙去现场寻找。
但是水真的太深了,去了两波救援队,都没能到达他家人被困的高架桥。
赶不到爸妈身边的刘若虚,此时也只能打各种电话、并在网上发布求救信息:「母亲在郑州火车站摔伤骨折,又被大雨困住,需要医护人员救护」。
而医护人员,也自顾不暇,有危重症转运车,也被大雨困在路上。7月20日中午11时,医院互联智慧危重症转运车前往商丘转运一名病情危重的婴儿。司机吴曰幸、宋玉森和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前往。
商丘当地阴天,下午14时多,医院,接上患儿和家属后返回郑州。
可越靠近郑州,雨越大,行驶速度越缓慢。17时多,当车辆行驶到中州大道时,突然熄火,无法前行。
司机心急如焚,正想下车求助,却见路过的一辆白色小车的司机主动减速,并降下车窗,开口询问:「咋不走了?」
宋玉森赶忙解释说:「车上拉着重病号呢,刚熄火了,能不医院去?」小车司机是名中年男人,姓张,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得知有好心人帮忙送患儿,PICU主任史长松表示:「我决定永远给他免挂号费,但愿健康永远伴随他。」
于是,患儿和医务人员转移到了这辆车牌号为豫AG的小车,继续开往医院。
然而,雨越下越大,路上积水越来越深,在中州大道接近金水路的位置,他们所乘车辆被困住了,不得不暂时停靠在一个加油站避险。
医务人员和家属都在焦急等待,他们拨打过各种救援电话,可由于雨大、水深,救援车辆均无法前来。
天色黑下来,人们心中的希望,也在一点点黯淡。
自救
暴雨突袭,最令外界医院。
医疗机构中有大量患者,医院被淹,停水断电,这些患者都将可能遭遇生命危险。医院,上演了一场悲壮的自救。
「医院地下室,一部分重要医疗设备就存放在这里。」医院(下文简称「郑大二附院」)的一名负责人对健康界介绍道。他和他的同事们,是用抽水机、盆和桶向外排水,连续奋战一晚之后,才算保住了重要设备。
在郑大二附院独家提供给健康界的一段视频中可见,医院职工采用接力的方式,一盆一盆将灌进地下室的水,向外排。
郑大二附院6号住院部地下室积水后,医院组织行政后勤人员投入到抗汛抢险工作当中
战斗还在别的区域打响。由于郑大二附院门诊楼地势较低,且存在断电风险。7月20日当晚,医院组织职工,连夜将药房和血库中的物资,整体转移至没有停电的6号楼。
在部分电梯停运的情况下,「人海战术」被派上了用场,医院临床、行政和后勤人员排成长龙,用人对人传递的方式,将重要物资逐步进行转移。
被水淹没,医院上演。离市区较远、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医院也不例外,暴雨后不久,医院一楼就全部被淹了。
「雨势很急的时候,院长在群里发布通知,让一楼的医护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把一楼的设备和资料往楼上搬。」医院某病区主任莫敏告诉健康界,不一会儿的功夫,水就漫过门槛,开始往楼层里面灌,在最深的时候超过了一米,「一些大的CT设备搬不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设备被水淹,现在不知道还能不能用。」
事发紧急,7月20日当晚,医院发布通知,所有医护人员不允许回家,医院。同时,各病区的医护人员集体出动,在有条不紊地照顾各自负责的患者。该院急诊日间病房在一楼,患者全被转移至8楼。
「比如缺少电源、食物,甚至手机信号不好等,大家会把各自遇到的困难发到工作群里。」莫敏说,院长、副院长和后勤部门会第一时间去核实解决。
其中尤为棘手的是十几名重症患者,由于电量有限,呼吸机等设备无法使用等,他医院。
情况在一点点恶化,7月21日凌晨两三时左右,医院开始停水停电,医院随后关停了电梯,19层的大楼,被积水分割成了孤岛。
停电的阴影,医院。
暴雨来袭,也曾导致郑大二附院部分楼层停电。
幸好,医院有备用方案,采用发电机临时供电,ICU、介入手术室等重要紧急救治的部门始终没有出现断电。截至健康界发稿时,所有急诊手术正常开展,医护人员全部在岗,并与择期手术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暂停了大部分非紧急手术。
而在郑大一附院,水情发生后,医院区停电,电梯停运,备用电池和电源均耗尽或损坏,不能提供用电支持。据健康界了解,7月21日凌晨5时左右,该院ICU病房最先恢复供电,其他病区也在紧急抢修中。
「昨晚最紧急的时刻,是断电后,储备电也没了,所有需要呼吸机的病人,只能全靠医护人员手捏呼吸气囊、一对一辅助病人维持呼吸,可新生儿ICU就多张床,几乎90%的ICU病人都必须需要机械通气,他们都得经历最艰难的时刻。遭遇停电的手术室里,医生缺乏手电筒,只能拿着瞳孔笔,或者用手机照明,继续救人。」7月21日16时,一名在现场的有关人士对健康界透露。
现在郑大一附院的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的电力供应均有保证,但有病区还处于断电状态,电梯停运。
他说,7月20日晚,国家电网调集了最大功率的发电车,将郑大一附院最紧急的抢救用电保证住了,目前问题主要在三个方面:术后重症病人的电力保障、负一楼等淹水楼层的排水与病人的转移。
“医院门诊大厅已经没有积水了,但地下室还有,目前中建三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作业。”7月21日19时,在郑大一附院现场参与抢险救援的中建三局工作人员对健康界表示,他们当前的主要工作是排水和恢复供电。
他还表示,医院正在协商下一步的救援方案,医院人员出不去、救援人员进不来的情况。健康界致电时,郑大一附院所在区域已经停止下雨,院内外人员基本可以无障碍进出。
但恢复交通只是第一步,手机信号的缺失,医院还处于「信号孤岛」中。河南暴雨互助小组志愿者「微凉」,是在郑大一附院附近一个有信号的路口接受的健康界采访。7月21日17时,她说,医院断水断电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她在微博上发布了求助帖,表示需要大量的充电宝,希望医院。
据她描述,郑大一附院处于基本没有手机信号的状态,院方正医院。
她是在网上看到的求助信息医院的,目前断断续续仍有志愿者赶来。她于7月21日下午13医院,但是等了一个多小时都没看到相关的组织者,医院信号中断,大家互相之间无法联系,她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参加救援。
医院出来,与其他志愿者们约定在一个有信号的地方集合,商议具体的救援行动。在此期间她与健康界的连线断断续续,不久即完全中断。
随后,健康界致电河南电信,无人工客服接听,语音提示显示,由于河南省出现严重雨情,造成了电信故障,目前电信公司正在进行全力抢修中。
此外,河南移动和河南联通的人工坐席都无法接入。
而在郑州医院,救灾工作持续到7月21日凌晨四、五时左右,医院内的大量积水终于得到疏导。直到21日上午12时左右,医院内所有的积水全部清理完成。
断粮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好在今天有供应商捐赠了面包,我们已经往病区发放了箱左右。」李志说,7月21日上午雨势渐停,医院供电恢复后,食堂已经恢复做饭,「可能供应量不会很足,不过已经发放了方便面、火腿肠等食物。」
「事发时,医院内大概聚集了有0~人左右。」李志提到,在医生和护士加强巡回和安抚下,并没有出现人群恐慌的现象。
「我现在可以松一口气了。」7月21日12时50分,在有序防汛工作步入正轨后,度过最漫长的一夜,连续作战十几个小时的他,终于可以吃一口热饭,然后去睡觉。
得救
在加油站避险的患儿及医护人员们,等来了救星:经过多方协调,在7月20日当晚20时,医院的全地形越野救护车——乌尼莫克救护车前来接力。
晚上21时多,乌尼莫克救护车到达。一直默默陪伴的热心人张大哥撑着伞,把患儿护送到救护车上。接上患儿和家属,21时36分,乌医院。早已等候的医务人员迅速上前,护送患儿到病区。
此时,被洪水逼停的郑州地铁,救援也已加速。被困在海滩寺站到沙口路站的一趟地铁列车内的乘客,已经从车厢内疏散出来,正在组织从隧道中撤离。
在距离事发地点不到1公里的沙口路雅阁思达小区,7月21日凌晨,一名孕妇的羊水破了。
天还朦朦亮,赵文青是在当日凌晨5时接到表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