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熊孩子哭起来没完没了怎么办下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www.xxzywj.com/m/

儿童来机构训练一年多,训练只能在儿童玩玩具的情况下进行,老师拿些好吃的引导儿童,稍微打断一下她正在玩的活动,让儿童做一些简单的辅助下模仿、听指令的训练,打断的时间如果稍长,儿童就会不耐烦、踢腿、哭闹。在这名儿童面前教师非常被动,儿童除了在安坐和眼神对视方面有了进步以外,其他方面进步缓慢。

所以,在进行行为消失的过程中,教师不再给儿童提供任何玩具,其结果是导致儿童因为没玩具哭的更厉害了。儿童会将脸贴在地上,钻到桌子底下,双脚不停地踢,当然也会哇哇大哭,行为消失训练艰难的进行着。

教师要求家长在这段时间要坚持训练,不要中断。每天教师都会观察儿童出现的细微的变化,并把这些情况讲给家长听,家长也尽力配合老师的工作。

在行为消失训练第8天的时候,教师终于有机会强化儿童偶尔的坐在桌子上没哭的行为;在第10天的时候,儿童已经可以在30分的时间里没有哭,而且配合教师完成辅助下可完成的回合操作,走廊里也开始听不到儿童的哭声了。妈妈也体会到这次的“狠心”和以往断断续续的“狠心”不同,希望孩子这次是真的改变了!

该名儿童的训练还在进行中,我相信随着阻碍发展的哭闹的行为的消失,儿童一定可以取得明显的进步。我们一起期待该名儿童的变化吧!

这些成功的案例无一不证实了行为消失的有效性,以上这些案例比较典型,生活中利用或知道行为消失原理也能解释很多现象。

读了此篇文章,我希望你最大的启发不应该是回家对你的孩子的实施行为消失训练,而是应该树立起科学的训练意识,去学习科学的方法或是明白寻找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才是对孩子最有益的事情。

下面我把行为消失的原理以及自己在训练中总结的经验,讲给你听希望能对你有启发:

行为消失:原本被强化的行为,因为得不到强化,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或消失,在行为消失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消失爆发,经过行为消失爆发阶段,行为一定会减少!

1.原理很简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对出现的各种行为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功能采取相应对策。有时同一种行为有不同的功能,有时不同的行为却有相同的功能,没有专业的知识很难进行训练.

2.每一次家长不理会儿童哭闹,都是家长试图想让儿童意识到哭没有用,但是儿童不但没有停止哭泣,反而越哭越厉害。家长一心软就放下了坚持,殊不知此时正是消失爆发,过去就好了。

3.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狠心”与“心软”,儿童知道只要哭的更厉害,家长就会妥协,所以儿童一次比一次更严重的行为就被强化了;而家长一次又一次的“狠心”也被强化了,导致家长会变得越来越暴躁;同时每次“心狠”后再“心软”也被强化了,因为只要一心软,儿童当下不哭了,不哭的行为不见了,负性强化了家长的“心软”。

4.这个工作最好是寻求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去做,治疗师更容易控制周围的环境。环境对孩子及其他人来说都是安全的、没有影响的;治疗师还会记录在训练中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不会不小心强化儿童其他行为。

5.很多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很刻板,环境稍作改变就会发生情绪问题行为,有时候刻意改变了儿童一项或几项“习惯”后,儿童一系列的“习惯”均得到改变。比如,儿童哭的行为减少后,在面对更多项目时不再用哭闹回应后,儿童的各方面都会取得进步。

6.越是那些看起来耍小聪明的哭闹行为,越需要进行矫正,说明儿童内心是有需求的、有想法的。这样的孤独症儿童越希望与周围人产生你来我往的互动,比起那些无欲无求的孤独症儿童,更有希望进步与提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gz/13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