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 在这本书中,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一一拆解他们的招术,学会保护自己以及让这6大秘笈为我们所用。 读过此书之后,定能使你做到以下两件事:一是当你真正的意图是要说“不”时,你不会再说“是”,二是可以令你自己变得比以前更具影响力。作者简介: 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B.Cialdirli),"影响力教父”,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工作影响力公司(INFLUENCEATWORK)的总裁,全球知名的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权威,先后在于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执教多年,现为名誉退休教授。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在接受别人的好意、礼物、邀请等时,我们有义务回报。要是别人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礼尚往来。互惠及其伴随而来的亏欠还债感,在人类文化中十分普遍。我们都讨厌一味索取、从不回报的家伙。 作者在书中写道,源自互惠原理的成熟的礼尚往来系统,甚至有可能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独有特征。著名考古学家理查德·利基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人类。文化人类学家泰格和福克斯认为,这种“欠债网”是人类的一种独特适应机制,有了它,人类才得以实现劳动分工,交换不同形式的商品和服务,让个体相互依赖、凝结成高效率的单位。 互惠原理对于我们有很多的好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利用我们的这种特性谋利。我还记得上个月,两个卖清洁剂的推销员来到我办公室,一见面就立马要给我擦鞋子,我百般拒绝,因为我知道如果我让人家给我擦了鞋子我肯定得买商品,不然心里多过意不去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的人利用互惠原理触发不对等交换来谋取利益。 互惠原理的应用还有一种更隐蔽的方法,书里面叫做互惠式让步。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想向某人提要求的时候可以先提一个大的要求——他肯定会拒绝,然后我们再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这个要求才是你真正的目标,你可以把第二个要求设置成第一个大要求的让步,这样被顺从的概率就会大很多。读者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遇到或者使用过这种手段呢? 那么如果有人主动为我们付出我们该怎么办呢?能一概拒绝吗?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是你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你很难判断它到底是出于真诚,还是打算利用你。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而且善意自然应当以善意回报,可对恶意的我们就没有这个必要。我们要从心理上摆脱他人有意触发的亏欠感,对于图谋不轨的人我们不必感到亏欠。宋乔飞: 合理的使用互惠原理,让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我觉得要守住初心,把握原则,同时要擦亮双眼,明辨是非。记得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有一处精彩的桥段:张无忌的师伯俞岱岩、师叔殷梨亭被大力金刚指所伤,需要黑玉断续膏治伤。但是只有赵敏手上有,彼时的张无忌和赵敏还是敌对关系。赵敏答应把黑玉断续膏给张无忌,但是张无忌作为报答必须要答应她三件事。张无忌并没有直截了当的答应条件,而是讲出了自己为赵敏所做三件事的前提,就是不能违背江湖道义,违背师门,有违他做人原则的事情不能答应。这就是以防自己陷入赵敏的圈套,被赵敏利用。所以,在生活中合理的使用互惠原则,除了要对人真诚,心存善念和利他之心,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于一个良性的互动之中,这样反馈到我们个人身上的定是善果。同时对他人别有用心的所谓“善意”,也要提高警惕,加以甄别,以防陷入别人的陷阱,被人利用。孙常飞: 本期我们分享的主要内容就是互惠原理,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有遇到过。比如商家在销售东西时,他会通过买赠活动进行售卖。对于顾客来说,享受了一定的优惠,对于商家来说,提高了销量。这种情况,一般还可以接受,毕竟是自愿买卖。然而,有些时候,我们往往会碰到让人如鲠在喉的“互惠原理”滥用事例。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本是一种传统美德,然而有些人为了利益,却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进行牟利。比如以前网上曝光的,在等红绿灯时,有一群人冲出来给车主清扫挡风玻璃,扫完后问车主索要一块钱。大多数车主碍于别人的付出都会掏钱。其实这就是“互惠原理”被恶意利用。当别人没有付出,我们可以拒绝的理直气壮,而当别人有付出,我们在拒绝别人后会产生一种负罪感。这种负罪感会让对方轻而易举达到目的。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善良中带些锋芒,对于别人的真心付出,我们也以诚相交。而对那些“道德绑架”,我们要勇敢说不!了解并清晰分辨“互惠原理”使用背后的意图,会让我们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记者:刘逸飞
编 辑:孙常飞
责任编辑:宋乔飞
编 审:杨森
主 编:张志宏
投稿方式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