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撞韵rdquo臆说是对

无名课件

导师简介

无以为名又名无名,隐“天下精舍”,客云间为诗。

录音在合成时,有前后颠倒、断续和丢失的情况,敬请作者和读者谅解!

“撞韵”臆说

是对“八病”的歪曲

无以为名

今晚7:30,在课堂讲解“八病”,让大家更清晰所谓的“撞挤连”是如何的无稽之谈。

惊蛰

冒鼓东隅第一雷,打青苔径雨初来。

仓庚怯冷林藏住,菜甲尝鲜燕采回。

门柱糁灰先药炙,栅栏围土快锄催。

潜夫自比樵夫乐,放任桃花隔壁开。

无以为名

仓庚:出自《诗经》,菜甲:杜甫: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无以为名

《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无以为名

庚、甲---天干地支对

但还不够完美,不完美在哪里呢?

无以为名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这两句押韵吗?

无以为名

庚:中古属于庚韵,上古和唐韵属于一个韵部

无以为名

而“仓”,上古也属于唐韵

无以为名

仓:上古属于唐韵,庚:上古也属于唐韵。那么“仓庚”,就是叠韵词

无以为名

仓庚---黄莺

无以为名

所以,“仓庚”是联绵词,叠韵联绵词

无以为名

菜甲,不是联绵词,也不是双声,或叠韵

无以为名

很多古代典籍中记载:有的写成“伏羲氏”;还有的典籍却写成“庖羲氏”

无以为名

b的声母,在上古都读“f”声母

无以为名

---结论:“古无轻唇音”

无以为名

钱大昕——清代

无以为名

齐梁南齐永明年间(-)

南齐:---萧道成(齐高帝)

南梁:---萧衍(梁武帝)

沈休文立“八病”说,王力在《龙虫並雕斋文集?略论语言形式美》中精辟指出:“六朝人所谓八病,前四病是同声调相犯(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后四病是双声相犯(傍正纽)和叠韵相犯(大小韵)。”简单而言:“八病”解决的是“声调”、“声纽”和“韵”三方面的问题。沈休文关于“八病”的原文,史无记载,其主要内容由他人所录,保存于《文镜秘府论》、《续金针诗格》、《吟窗杂录》等许多诗学著作中。其说法,大同小异。

“八病”中前四病,与我们今天的话题,基本无涉。这里主要谈一下后四病,即“大小韵”和“傍正纽”,廓正某些人对其的歪曲。(为了让大家都看明白,我采用最通俗的说法)

无以为名

一、关于“大韵”

《文镜秘府论》:“大韵:五言诗若以‘新’为韵,上九字中更不得安‘人’、‘津’、‘邻’、‘身’、‘陈’等字,既同其类。名犯大韵。诗曰:‘紫翮拂花树,黄鹂闲绿枝。思君一叹息,啼泪应言垂。’又曰:‘游鱼牵细藻,鸣禽哢好音。谁知迟暮节,悲吟伤寸心。’”

无以为名

新、人、津、邻、身、陈---同韵部

无以为名

紫翮拂花树,黄鹂闲绿枝。思君一叹息,啼泪应言垂。

无以为名

鹂枝思垂,同韵部。

归纳:同韵又同韵部

无以为名

游鱼牵细藻,鸣禽哢好音。谁知迟暮节,悲吟伤寸心。

无以为名

禽、音。吟、心---同韵又同韵部

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

比如:

《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振波浪清自解:2山,挤韵了,也称犯韵、冒韵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振波浪清自解:7岸,撞韵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这首诗不但撞了韵,还挤了韵。诗中“江南岸”就是典型的挤韵。---也就是认为“南”和“岸”、或和“还”,是挤韵啦

无以为名

什么叫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无以为名

我讲课前就说过:南、还“大韵”讲的是:韵脚字与句中字之间的相犯关系,即句中字不得与韵脚字“同韵又同韵部”。而非“撞韵”所谈的“同韵异韵部”(平仄不同韵部)

无以为名

二、关于“小韵”

《文镜秘府论》:“小韵:除韵以外,而有叠相犯者,名为犯小韵病也。诗曰:‘搴帘出户望,霜花朝瀁日。晨莺傍杼飞,早燕挑轩出’。又曰:‘夜中无与语,独寤抚躬叹。唯惭一片月,流彩照南端。’

无以为名

或名“伤音病”。

释曰:就前九字而论小韵,若第九字是“瀁”,则上第五字不得复用“望”字等音,为同是韵之病。

无以为名

搴帘出户望,霜花朝瀁日。

韵脚是“日”,句中字---瀁望,同韵部

无以为名

陆士衡《拟古歌》云:“嘉树生朝阳,凝霜封其条”,即“阳”、“霜”是也。

无以为名

所以,小韵,也不是你“撞韵”的来源

无以为名

所谓的“撞韵”,都和“大韵、小韵”无关,是不是?

“小韵”讲的是:除联绵词外,句中字和句中字之间的相犯关系,与韵脚字无关系。换句话说:排除韵脚外,句中字相互之间也不得“同韵同韵部”。显然,这个和什么“撞韵”半毛关系都没有。

无以为名

三、关于“傍纽”(大纽)

《文镜秘府论》:“傍纽:五言诗一句之中,有‘月’字,更不得安‘鱼’、‘元’‘阮’、‘愿’等之字,此即双声,双声即犯傍纽。亦曰:五字之中犯最急,十字中犯稍宽。如此之类,是其病。诗曰:‘鱼游见风月,兽走畏伤蹄。’(如此类者,是又犯傍纽病)。又曰:‘无生爱皓月,阮氏愿清风。取乐情无已,赏玩未能同’。又曰:‘云生遮丽月,波动乱游鱼。凉风便入体,寒气渐鑚肤。’”

无以为名

最后两病,“傍纽”、“正纽---是讲“声”(相等于“声母“)

无以为名

一看到“纽”字,那就是讲声的

无以为名

用韵系统,都是独立的系统

无以为名

平水---广韵---唐韵---切韵

中州韵---中原韵---北曲系统

洪武正韵---南曲系统

词林正韵---宋四斋韵---词韵系统

无以为名

鱼游见风月,兽走畏伤蹄。

鱼月---兽伤

无以为名

如“帮滂並明、非敷奉微……”

古人称呼它为“字母”

无以为名

三十六字母

无以为名

所以我们一般叫:帮母、帮纽

滂【p]---右上角加逗号

並【b]

无以为名

关于“零声母‘’也有专门的纽

如:边---就属于帮纽

边[p]

眠,属于明纽【m]

无以为名

根据发生部位,又有唇、舌、牙、齿、喉

无以为名

还有“发、送、收

无以为名

边---唇音,

眠---唇音,

煎---精纽,齿音

无以为名

还有“洪细”问题

无以为名

开合齐撮,四呼。这是现代汉语

无以为名

宋元的等韵学,实际上只分开口呼和合口呼,也就是两呼八等

无以为名

两呼的区别,在于韵头有无介音【u]

无以为名

后来到了明清,才演变为四呼四等

无以为名

“傍纽”讲得是:句中字之间不得构成“同纽异韵”之类的双声。

“傍纽”讲得是:句中字之间不得构成“同纽异韵”之类的双声

如“鱼月”同疑母(鱼遇摄,月山摄);兽伤:同审母(兽流摄,伤宕摄)。所以“傍纽”,主要是讲“犯声”,而不是“犯韵”。其中牵涉到“韵”的问题,那也不过是在讲“声”时,以“韵”进行分类而已。

无以为名

四、关于“正纽”(小纽)

《文镜秘府论》:“正纽:五言诗‘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以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入’等字。如此之类,名为犯正纽之病也。诗曰:‘抚琴起和曲,叠管泛鸣驱。停轩未忍去,白日小踟蹰。’又曰:‘心中肝如割,肠里气便燋。逢风迴无信,早雁转成遥。’‘肝’‘割’同纽,深为不便。”

无以为名

壬、衽、任、入---声纽,是同声纽

壬、衽、任、入---韵是同韵

壬、衽、任、入---声调不同,平上去入

我们把符合这种情况的,叫一纽四声字(入声相配)

无以为名

肝、割---声纽相同

肝、割---韵都为山摄,同韵

肝、割---平、入,声调不同

无以为名

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

无以为名

金、锦,见母,声纽相同属于双声,

无以为名

金、锦---同韵

锦,金---上、平,声调不同

这就是“一纽四声字”

无以为名

凡是用了“一纽四声字”就是犯正纽

无以为名

所以,这是同声纽的第二种情况(二)同韵不同调

无以为名

所以,所谓的“撞韵,依据的是“八病””,事实上与“八病”没有任何关系

“正纽”,讲得是句中字之间、句中字与韵字之间不得构成“一纽四声”之类的“双声”。

“壬衽任入”,属于古汉语中的“一纽四声字”,即同纽异调同韵。其声纽都为日母,声调分为平上去入,韵摄都为深摄。

又如“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其中“锦金”,声纽同见母,构成双声。“锦金”,又同深摄,但“金”平声、“锦”上声,所以构成“一纽四声”字。同时,“流秋”又犯“小韵”。

我推测:某些人大概就是看到这个“锦金”的例子,才曲解成“撞韵”,以为是“犯韵”了。其实这里讲的是“犯声”。之所以牵涉到韵,只不过为了区别“傍纽”而用韵进行分类而已。

小结:“八病”前四病讲声调,后四病分别讲“叠韵相犯”(两类)和“双声相犯”(两类),无一和臆造的“撞韵”有任何关系。

“撞韵”的臆造者,还把“八病”拉来作虎皮、作依据,让千年之前的沈休文躺着中枪,也太不地道了吧?

天下精舍编辑部

主编:無爲

编委:幽兰静雅小水晶采茶

安蓝雪儿邹小泓田勰

责编:雪儿向着阳光紫竹飘香

合成:采茶毛桃

联络:蓝烬娃娃

美术:若非

本期编辑:無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yj/10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