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室只有教师讲课的声音,课堂就陷入另一种“沉默”。现代教育模式,学生不能再当“听众”,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才是有效课堂的“标配”。
取消“清考”、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严把毕业出口关、大学生要“合理增负”……相信大家对这些并不陌生,从去年6月开始,断断续续出台了不少关于本科教育的政策。对此有人认为,这些举措对大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而回归现实课堂,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上听课,如果老师短暂沉默,学生也可能保持沉默,课堂一片“寂静”的现象不算稀奇。在去年,我们也了解过年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数据显示,79%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以每节课45分钟来计算,学生平均每节课玩手机的时间是13.9分钟。68%的学生认为手机对课堂学习有“消极作用(分散精力、影响他人等)”。“聊天、刷社交媒体”(73%)和“娱乐(玩游戏、看视频、看直播、看电子书或听音乐)”(58%)是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进行的活动。
对此,怎样教学才能调动课堂积极性,让课堂不“沉默”,值得我们思考。
工程教育成果导向的教育模式强调专业应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措施,任课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互动交流,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