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新房把父母接来养老,不到半年,我由父母

导语:

父母养我们小,我们陪伴他们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真正实现起来很不容易。

现在很多人吐槽儿女的各种不孝顺,认为“养儿防老”就是一句空谈。

其实没必要以点概面,孝顺的儿子肯定有,只不过有的人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相信他们自己的日子过好了,会不惦记生养自己的父母?

再说了,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也是做人的一种荣光,内心更有成就感,何乐而不为?

今年48岁的唐华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天之骄子”,目前在一家汽车企业任副总,妻子文珊是名妇产科大夫,两人的女儿是大三的学生,日子过的非常幸福。

唐华和文珊当年结婚时一无所有,两人的婚房还是租来的。不过经过多年的打拼,医院家属区有一套80平的小两居外,后来为了女儿上学方便,又买了一套94平米的学区房,一直住到如今。

人到中年事业有成,手里也有点闲钱,所以唐华三年前又在市高新区按揭了一套平米的三室、两厅两卫的大平米楼房。

他做这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老家那双含辛茹苦一辈子的父母!

对此妻子文珊也心知肚明,但她不能阻止丈夫孝顺父母的那颗心。

房子装修好后,唐华两口子就开车回去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了,转眼间半年多过去了。

本以为父母来到城里后能跟着自己享享福,可事实并非如此,这两代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也是暗流涌动,经常上演“锅碗瓢盆交响曲”的杂音。

有一次唐华让父亲吐痰去卫生间、别在客厅的纸篓时,父亲暴脾气上来了,他大声呵斥儿子道:“老子一辈子没受过这么大的约束!本以为到你这是享福的呢,谁知道简直就是在活受罪!明天你就给我送回去!”

唐华被父亲的话噎的半天下不去气,难道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吗?对老人到底怎样才算孝顺?

讲述人:唐华,48岁企业副总

我来自一个小山村,家中兄妹五个,我是家中的老大,下面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因为父母都是种地为生,家里孩子又多,古话讲: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在生产队时我们家劳力少,年年都是“超支户”,直到包产到户后,日子慢慢好了起来。

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父母也重视我们兄妹几个的教育,日子过的再拮据,我们兄妹五个到了上学的年龄都开蒙了。

只不过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除了我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外,其他几个也就读到初中毕业就回乡了。

高考那年,我被外省一所重点大学录取,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父亲激动的一个下午没去地里干活,端着水杯坐在门口一个劲的乐,只要有人路过,他就高兴的告诉人家,我被某某大学录取了!

读大学那几年父亲从来不苛扣我的生活费,每次临走前的晚上,他就会把一卷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钞票往我包里塞,嘴里说着:“出门在外,穷家富路。”

虽然我也是20出头的人了,可每次去车站坐车,都是父亲抢着替我背那只最重的帆布大包送行,直到检票后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每次望着父亲微微有点驼背的高大身躯,和裤腿卷到膝盖的背影,我泪眼婆娑,仿佛朱自清的那篇《背影》的情景再现。

父爱在每个年代都在不断的上演,而我能做到的就是等自己独立了,要好好报答!

读大学期间我刻苦努力,四年后顺利完成学业。本来是可以留校继续深造的,但我还是放弃了,决定回老家省会城市发展。

那时候我一心就想着早点出来挣钱,从而能帮助到家里。

后来我顺利进了一家汽车企业工作,刚开始从事技术研发,后来又抽调到销售部,但无论在哪个领域,我都尽职尽责,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同时也得到领导的赏识。

可能是因为我的纯朴和勤奋吧,很受厂里那帮师傅们的赏识,有一年端午节因为加班晚,车间主任邀请我跟他一块去他家吃晚饭。

虽然我再三推辞,但最后“恭敬不如从命”,就跟着他去了。也就是在主任家,遇见了后来成为我妻子的文珊。

文珊是主任的亲侄女,那医院工作。后来我一直在想,我和文珊不是偶遇,而是主任的用心撮合。

在主任两口子的介绍,我和文珊互留了联系方式,不知不觉我们谈起了恋爱。

文珊老家是在县城,父亲是企业职工,母亲是家庭妇女,一辈子没出来工作过,她还有一个哥哥那时候也刚成家。

所以在生活上文珊父母对我们也是爱莫能助。

而我父母更是不容易,在给两个弟弟盖好房后,还欠不少外债,那时候我虽然工资不高,但每年还是要接济家里一部分钱,从而减轻父母的负担。

所以我和文珊结婚时是租的房,我父母给我弹了4床棉花被,文珊父母给了她2千块钱作为陪嫁。

我们住在没有集体供暖的平房里,夏天是一台骆驼牌电风扇,冬天只好把柜子里的几床被子全抱出来压身取暖。

婚后第二年随着女儿的出生,我们不得不考虑居住环境,大人可以将就,孩子太小不能受冻,所以又进行一次搬家,以每月块钱租了一套老小区的两室一厅。

有了孩子谁照看又成了问题,很显然我母亲来不了,那时候大弟的孩子比我女儿还大半岁,总不能撇下侄子过来帮我们看孩子吧?何况家里还有20多亩责任田,小弟还没结婚。

最后还是岳母过来帮我们度过难关,直到把女儿带到上幼儿园,她老人家才回去的。

生活上的压力并没有把我们压垮,相反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随着我和文珊在各自工作上的出色,我们手里渐渐也有了积蓄,医院团购房中,我们也买了一套80平米的家属楼,生活也正式上了轨道。

之后又买了一套学区房,为了女儿上学方便,我们又搬到那边住。

时光荏苒,转眼间人到中年,我和文珊在各自事业上有了建树,我被认命为单位销售副总,而文珊也是单位的精英,女儿不负众望,高考那年被一所大学录取。

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每次我们一家三口开车回老家,我父母早早就预备好可口的饭菜,弟弟他们好几家人都围着我们转,可以讲是众星捧月般的把我们奉为座上宾。

在父母和弟弟妹妹眼里,我就是草窠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就是成功人士,那一刻我自己也觉得很满足。

因为两个弟弟家每家都是两个孩子,虽然现在日子好了,可压力太大,他们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就在一分、一分的给他们攒学费钱,甚至是将来的婚房钱和彩礼钱,本来收入就有限,哪有太多精力管父母?

除此以外,因为家庭鸡毛蒜皮的琐事,两个弟媳妇还不太和气,每次我回去,母亲就会跟我说家里的那些矛盾,我听着也烦,但我能去批评谁?

父母到老的幸福不是穿好、吃饱,而是精神层面上的,看儿女们有矛盾,他们总是觉得不称心。

所以每次父母跟我说到这些时,我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我要买一所大房,把父母接到身边,让他们眼不见心不烦,开开心心到城里来过日子,安享晚年。

我在心里暗暗下决心,所以没事的时候我关心各个楼盘信息,有一天有个楼盘的置业顾问给我打电话,正好文珊那天休息在家,她也听到了我和置业顾问的谈话。

等我挂掉电话后,文珊开玩笑着问我道:“唐总,啥时候又‘跨界’发展啦?开始研究房地产了?”

我讪讪笑着回答说,想再买套房,在高新区那边,环境好,价格相对来说比市区便宜,而且都是大平米的三室两厅两卫,我去看了样板间了,改天带她去参观参观。

文珊疑惑问道:“买那么大干什么?”

我回答道:“父母岁数大了,总不能让他们永远住在老家呀,我是长子,你是女儿,早晚都要肩负起赡养父母的重任。”

其实我知道,对于这套房岳父母过来住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文珊哥哥很孝顺,而且自家有企业,不到万不得已,岳父母不可能跟着女儿女婿住的。

不过都是父母,我总得把漂亮话撂出来,让文珊听了也高兴些。

对于我心里面这些小九九,文珊是心知肚明的,只不过她不拆穿罢了。

我了解文珊的人品,她也是贤惠孝顺之人,这么多年来,哪怕在我们自己经济捉襟见肘的时候,我也是明里暗里帮助过老家,她从来都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跟我计较。

心动不如行动,两年前的一个星期天,我带着文珊去看房了,当即就交了定金,一个礼拜后办完了房子的全部手续。

后来就着手装修房,因为疫情的缘故,断断续续一直在去年夏天才把房装修好,为了能早点搬进去住,我们又做了通风,接着进行全屋定制,有把所有的家电买回去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去年年底口罩放开后,老家那段非常时期连买药都困难,借着这个由头,我对文珊说,希望早一点把父母接过来照顾。

今年清明小长假,我们开车回去特意把父母接过来了。

临上车的那一刻,看着村里左邻右舍过来送行,我父亲兴奋的朝他们挥挥手,道:“有空你们去城里一定给我打电话,唐华家房子大的很,到那了你们都不用住旅店!”

看着母亲嘴角一直挂着舒心的微笑,和父亲骄傲的言语,那一刻我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但接下来新问题来了,一切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单纯。

一、生活习惯

父母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他们节省惯了,总想着省钱,所以每次他们上完厕所都不冲。

有次我发现后提醒他们,结果母亲不好意思的回答说:“小便,想着等会有洗衣服水再冲。”

不仅仅这些,还有就是不爱洗澡。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不洗澡身上会有老人味的,尽管他们经常换衣服,可不太管用。

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文珊给他们开来了治内分泌的药,让他们吃,结果认得几个字的父亲看完说明有些不高兴,我们只好作罢。

二、特别好客

因为我和文珊每天忙工作,基本都是早上出去,晚上回来,文珊还经常加班。

可能是父母太寂寞的缘故吧,他们经常打电话给市里生活的亲戚,邀请他们来吃饭。

其实吃喝方面我一点不计较,就是这帮人来了不是自己来,好几个都是在城里带孩子的。

有一次有个孩子过来,把我家那个鱼缸里投了好几块饼干,害得我连夜换水,结果还是死了好几条文珊喜欢的热带鱼,气的她好几天不搭理我。

三、说话不分场合

俗话讲:人老生病,树老生虫。知道自己儿媳妇是大夫,所以父母有身体不适的小毛病,首先要跟文珊汇报,俨然把她当成了家庭医生。

每次文珊都耐心的听他们说,医院开各种药拿回来。

其实接父母来的时候我就考虑到这一点,以后他们免不了会生病,医院有熟人也好办事。

这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但父亲大大咧咧惯了,有一段时间他经常便秘,文珊就让我母亲下楼多买些滋润肠胃的水果和蔬菜,想从食疗开始,但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有天中午我们一家几口正吃着饭,父亲又忍不住说起他便秘的情况,而且他每个细节都描述的很清楚,我当时看文珊皱起眉头,但父亲浑然不知。

后来还在母亲的提醒下,他才止住话头。

回到卧室后,文珊又不爱搭理我,我知道她生气了。

父亲啥都好,就是有时候比较自我,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旁敲侧击提醒他。

有一天趁文珊上班没在家,我们三个人在吃饭,我就说起一些注意事项。

谁知道我正说着,父亲突然咳嗽起来,他清了清嗓子后,就低下头把一口粘痰吐到餐桌旁边的纸篓里。

我一看正好抓了个“现行”,这也是文珊好几次在我跟前说过的事。

于是我用严肃的声音对父亲说:“爸,以后你吐痰就起身走几步到卫生间去吐,然后用水冲掉,怎么能往纸篓里呢?唾液之类的挥发细菌最快,你要讲究卫生。”

说完以后,我又低声嘟囔道:“也难怪你儿媳妇抱怨。”

平时这老两口耳朵有点背,可那天不知道父亲耳朵又灵起来了,随后,他瞪着眼朝我吼道:“就你们事多!老子一辈子没受过这么大的约束,我看在农村,每天鸡粪鸭粪的满地都是,随便吐痰,村里90岁以上的老寿星多的是!”

“一开始以为到你们这来是享福呢?谁知道过的一点都不快乐!每天说话做事还得小心翼翼看你们脸色,你这哪是孝顺啊?简直就是‘活受罪’!还不如趁早把我们送回去!”

听到这,我感觉我比窦娥还冤!本以为自己是个孝顺的儿子,可我如今这个样子就是农村老人嘴里面的“蠢子”!

对老人到底如何才算孝顺?像我家这种情况到底怎么办?请大家给我支支招!欢迎评论区留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zj/12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