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慢性代谢病。有数据统计,往常的离世者中有慢性病的占60%,造成死亡率高的并不是慢性病本身,而是由它引起的并发症。单是大家熟悉的糖尿病,并发症就有多种。一般来说,糖尿病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是也有些急性并发症,来势汹汹,让人猝不及防,不及时施救还可能危及生命。比如常常被糖友忽略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因此,银发一族更需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慢性病的认知,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本周,医院内分泌科的有关专家,通过经典案例解析的方式,助力咱厝银发族科学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本/期/名/医张育仁
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症、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
案例:因糖尿病并发症引发急性肾衰竭
70岁的翁阿姨有糖尿病史10余年,平时未严格控制饮食,未规则使用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不久前,她因为咳嗽、咳痰3天,发热、乏力1天,来到了医院内分泌科就诊。通过胸部CT平扫提示右下肺大片炎症,考虑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又称院外获得性肺炎)。通过一系列积极降糖及抗感染的治疗后,翁阿姨身上出现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并且未再发热。
“本以为病情稳定了,谁知在入院第三天,内分泌科的张育仁主任来查房,才发现又有了新情况。”翁阿姨的家属表示,张育仁了解到患者近两天来尿量偏少的情况后,经详细查体,发现翁阿姨的膀胱内有大量的尿液潴留,并经床边泌尿系彩超得到了证实。
“当天,同步为翁阿姨查了肾功能,提示血肌酐进行性升高,且比正常人水平高出六倍多,已达尿毒症标准。”张育仁告诉记者,结合翁阿姨多年的糖尿病史,且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考虑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严重尿潴留导致的急性肾衰竭。通过立即给予留置导尿,以及加强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等综合措施后,复查时,翁阿姨的血肌酐逐渐下降,出院前肾功能已恢复至基本正常水平。
经过2周的治疗后,翁阿姨血糖控制基本达标,肺部炎症明显吸收好转,出院前已拔除尿管,未再出现排尿困难,并顺利出院。
解析:可能致命的糖尿病并发症
“翁阿姨这个情况,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处理,后果很严重甚至将会威胁生命。”张育仁解析说,“不久后,树兰(杭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树兰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内科学博士徐明智来到医院指导工作。查房后,徐明智主任充分肯定了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给翁阿姨制定的诊疗方案,并指出患者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那么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什么呢?张育仁表示,这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可以损害支配膀胱和尿道的自主神经,导致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两者功能不协调,从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张育仁指出,翁阿姨出现尿潴留、排尿时间延长、排尿不净、排尿费力、尿意减弱等症状,也可能出现尿失禁。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出现的尿潴留,可明显增加泌尿系感染机会,造成肾盂积水、肾实质受压和缺血,甚至坏死,导致梗阻性肾病和肾功能不全。
支招: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治疗
张育仁积极鼓励银发一族:“糖尿病性膀胱病大多可获得良好疗效。但提高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贻误治疗,则会造成严重后果!”他为此支招——
首先要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其次,训练逼尿肌功能,鼓励患者白天每3~4小时排尿1次;此外,抗胆碱酯酶药物能兴奋平滑肌,增加膀胱逼尿肌的功能;接着,应用营养神经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另外,针灸、理疗、高压氧等治疗措施也有一定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合并尿路感染者应积极抗感染治疗,严重尿潴留及感染者可持续留置导尿管导尿;最后,持续无自主排尿、严重尿潴留者要考虑外科手术,以防长期尿路梗阻导致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甚至肾功能不全。
特别提醒:
老年糖友出现这些情况要立即测血糖
对糖友来说,测血糖是“必须做的事”。但是,也有不少糖友因为害怕麻烦、拖延症、怕痛等各种原因,测得断断续续的。对此,内分泌科专家张育仁告诉记者,“有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的老年糖友们,出现以下情况后,建议立即测血糖。”
情况一:爱发脾气。众所周知,人一旦越爱发脾气,血糖的控制情况就会显得更差。相对来说,如果老年糖友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突然心情差、想发脾气的情况,就应该警惕是否已经低血糖了。
“当患者发生低血糖时,除了饥饿、心慌、出冷汗、手颤等典型的交感神经低血糖症状外,还会有易发脾气、暴躁易怒、焦虑不安等情绪变化。因此此时,患者要立即检测指尖的血糖。如果血糖低于4毫摩尔/升,就要吃一些含糖的食品。若高于4毫摩尔/升,打胰岛素或用磺脲类药物的糖友则需要密切观察血糖下降趋势。”张育仁建议。
情况二:过度嗜睡。如果糖友久睡不醒,其家属首先要想到病人是否出现无症状低血糖昏迷但不自知的可能,这种情况多发于打胰岛素者及老年患者。
“一旦发现糖尿病患者睡得很沉甚至昏迷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应在第一时间检测患者的指尖(末梢)血糖。一旦发现血糖过低,家属要尽快协助患者饮用葡萄糖水。若还是没有苏醒,须尽快打送医院进行抢救。如果低血糖昏迷持续过长,可能还会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张育仁建议。
情况三:疲乏无力。如果是血糖存在反复波动情况的糖友,整个人就容易显得没精神,会不由自主地打盹,饭后容易发困,甚至有时在不知不觉中连坐着都会朦胧地睡去。而这些,正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典型症状。
“极度乏力既可能是高血糖症状,也可能是低血糖症状。血糖高时,体内缺乏胰岛素,葡萄糖就不能进入人体细胞提供能量,部分葡萄糖会伴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细胞缺乏能量而感觉疲惫。血糖高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严重时还会昏迷不醒。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应检测血糖,以便找出乏力原因。如果是高血糖,应咨询医生,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如果是低血糖,则需要找明原因,适当改变生活习惯或调整治疗药物,进而避免再次发生。”张育仁建议。
●科室巡礼●医院内分泌科:
强化科室特色及专业优势打造糖友健康家园
“微笑是语言,仁心是行动。”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不仅是一个高水平的团队,也是一个甘于奉献的团队。他们让众多糖尿病患者解除了痛苦,恢复了健康,是医院的优秀科室之一,历年来备受患者和普通群众的好评。该科负责人张育仁表示,“在医院领导的关怀和科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科室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及专业优势。”
张育仁介绍说,目前科室拥有一批高素质、高学历、梯队配置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专科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硕士研究生7名。骨干医生均有医院研修学习经历。护理人员16名,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2名。每年专科门诊量近5万人次。
在硬件设施方面,科室配备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仪、震动感觉阈值检测仪、周围血管多普勒检查仪,医院配套的先进的MRI、CT等设备,可开展胰岛功能、胰岛素自身抗体、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甲状腺激素及抗体、垂体、性腺、肾上腺相关激素检测。规范诊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症、骨质疏松症及垂体、肾上腺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据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危害大,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一亿,但知晓率和控制率却仍然很低。张育仁表示,“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发病率高,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一旦患上,就是终身性的,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但是糖尿病也是可以防治的。把每个糖尿病人培养成半个医生,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的追求。”
在专业方面,该科在晋江地区率先开展了胰岛素泵强化控制血糖疗法,率先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并针对不同年龄、病程、病情的病人建立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近年来,该科一直免费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提供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并成立了糖尿病病友俱乐部,每周二下午在病区为住院患者开设糖尿病宣教课,定期举行大型的“糖友会”活动;医院开展糖尿病活动,他们医院,组织糖尿病病友举行登山活动,品尝“糖宴”,体验特色的糖尿病饮食;走进社区开展糖尿病教育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打造了较好的糖尿病专科口碑。
“在少见的疑难病方面,医院专科服务技术能力为标准,不断拓展丰富我科收治的专科病种数目和质量。在树兰专家的帮助下,在检验科等兄弟科室的支持下,我们开展多项垂体及靶腺激素检测,成功收治下丘脑垂体病变,如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脑耗盐综合征、垂体危象、席汗氏综合征、尿崩症;肾上腺肿瘤及病变,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危象;甲状旁腺和钙磷代谢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酸中毒等内分泌代谢系统少见及疑难病例。”张育仁说,“在内分泌罕见病的诊治方面,科室医院的领先水平。”
●专家风采●张育仁
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症、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
李美蓉
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症、骨质疏松、女性内分泌、儿童生长发育等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诊治。
王柏荣
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痛风、内分泌性高血压、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
信息来源:晋江经济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